某弱电施工现场消防措施

上传人:菲*** 文档编号:214506726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弱电施工现场消防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某弱电施工现场消防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某弱电施工现场消防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某弱电施工现场消防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某弱电施工现场消防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弱电施工现场消防措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弱电施工现场消防措施 1.消防管理制度 (1)自始自终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2)消防工作要立足于防,现场建立义务消防组织,配备兼职消防人员和足够数量的灭火器。 (3)在办公、生产车间区各至少安置消防灭火器,消防灭火器安置在明显易取处。 (4)严格执行现场动用明火申请制度,在现场动用明火应预先领取许可证,并随备灭火器材。 (5)对易燃、易爆材料、器材要严格管理; (6)现场施工主干道兼作消防通道,并随时保持畅通。 2、保证消防安全主要措施 (1)由项目经理、安全员组成消防安全领导小组,详细负责实施防火安全工作。 (2)酸碱泡沫灭火器由专人修理、保养、定期调换药剂,标

2、明换药时间性,确保灭火器性能正常。 (3)施工中的易燃、易爆物如汽油、油漆、氧气瓶等都必需按“规定”设置,妥当保管。 (4)施工现场配备足够的固定灭火器,施工班组配备移动灭火器,并在施工作业点进行动火施工,焊接施工时,随作业点配置。 (5)施工现场动火,实行动火审批制度,未经批准擅自动火者,视情节严重状况,赐予一定的经济制裁。动火必需具有“二证一器一监护”方能进行。 (6)加强工地警卫人员上岗职责,每天下班后对工地进行防火巡查,毁灭事故隐患。 3.施工现场防火设施的规定 (1)有满意消防车出入和行使的道路,不得占用防火间距和防火通道; (2)办公室墙上有:报警电话、内部值班人员名单、电箱和灭火

3、器材分布图; (3)按规定配备磷酸铵盐干粉、泡沫灭火器,限时淘汰卤代烃灭火器,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 4、灭火器配备要求 (1)应配备灭火器的场所 1)明火作业现场、有机涂料喷涂现场;危急品库房; 2)配电箱和安排电箱、木工作业场、材料库房; 3)办公室、职工宿舍。 (2)同意场所应选用同一种灭火器,灭火器的状态失效或有效期到后,应准时更换或补充. (3)灭火器配备规定 1)每个明火作业点、危急品库房应配备不少于2具灭火器; 2)防止固体可燃物,每具灭火器保护面积不大于7.5平方米,保护距离不大于12米; 3)防止液、气体可燃物,每具灭火器面积不大于7.5平方米,保护距离不大于12米; 4)对带

4、电体防火应选用磷酸铵盐干粉或卤代烃灭火器; 5)高度(高度24M或10层)及以上配置不小于100MM的临时消防栓,应增加灭火器数量。 5.安全用火要求及防火措施 (1)电气设备防火要点 1)电气设备、线路不准超负荷使用,接头必需按实、按牢,以免线路过热或打火短路,发觉问题应马上处理。 2)存放易燃液体、可燃气瓶和电石的库房,照明线路穿管保护,采用防爆灯具,开关设在库外。 3)穿墙电线和靠近易燃物的电线穿管保护,灯具与易燃物一般应保持30CM间距,大功率灯泡要加大间距。工棚内不准使用碘钨灯。 4)高压线下不准搭设临时建筑,不准堆放可燃材料。 (2)现场明火管理 1)现场生产、生活用火均应经主管消

5、防的领导批准,使用明火要远离易燃物,并备有消防器材。使用无齿锯,须开具用火许可证。 2)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3)油漆施工留意通风,严禁烟火,防止静电起火和工具碰撞打火。 (3)电焊气焊作业规定 1)实行持证操作、动火证和派人监护的制度; 2)电、气焊工作人员均应受特地培训,持证上岗,作业时随身应带灭火器具。吊顶内安装管道,应在吊顶易燃材料上装上以前完成焊接作业,如因工程特别需要必需在顶棚内进行电、气焊作业,应先与防部门商定妥当防火措施后方可施工。 3)电、气焊作业点距危急品距离不应小于10米; 4)露天施工,遇雨、雪、雾或6级风禁止作业,积水、积雪未清理不得作业; 5)焊、割过程应留意防火,作业完毕检查精确无复燃迹象后,操作者方可离去。 6.防火检查 (1)安全员应对现场人员进行消防常识培训,包括灭火器的使用; (2)安全员应重点关注明火作业点、易燃易爆点、危急品库房、防火工作; (3)项目经理要定期检查消防工作状况,保持“检查实施记录”。 公司保密工作制度人事文员工作职责人事文员岗位职责 公司员工规章制度职位说明书范本保密工作责任制 -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