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艺心理学知识梳理(共44页)

文库****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7KB
约44页
文档ID:211939286
文艺心理学知识梳理(共44页)_第1页
1/44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绪论一、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v 年轻又古老的悖论 v 1、古老:实践v 说它古老,是因为文艺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精神现象,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与人的心理活动,与人类对自身心理的体验、感悟、表达、探索、反思密不可分v 《尚书》:击石拊石,百兽率舞;v 葛天氏之乐v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人类自从有了审美的能力,有了文学和艺术,也就有了美学思想,也就有了文艺心理学思想v 例如古希腊的“迷狂说”、净化说”,(柏拉图“迷狂说”——创作心理、亚里士多德“净化理论”——接受心理)v 中国古代的三大诗论:“言志理论”、“缘情理论”、“感物理论”无一不是从心理学角度探究文学的本质问题,中国古代的“兴观群怨”“文气说”“虚静说”、“发愤著书说”、兴会说”、“言意说、“空灵说”、“顿悟说”、“性灵说”、“童心说”、“意境说”,等等v 文艺心理学以人类的生命活动特别是精神生活、情感世界的优化和和谐发展为其关注中心v 德国美学家弗里德兰德:“艺术是种心灵的产物,因此可以说任何有关艺术的科学研究必然是心理上的,它虽然可能涉及其他方面的东西,但心理学却总是它首先要涉及的”。

v 美国美学家阿恩海姆:艺术理论家们“自始至终都是在实际应用着心理学”v 美国文艺学家里恩艾德尔:“文学和心理学日益抹去了它们之间的疆界” 2.年轻:理论v 说它年轻,是因为作为一个专门性的学科,文艺心理学产生在二十世纪初,它是现代心理学长足发展的结果v 产生标志:1860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纲要》、1879年冯特实验心理学实验室(莱比锡)v 130年的学科发展历程v 费希纳:19世纪后半期,随看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产生,开始出现对审美现象的心理阐释v 费希纳运用心理实验的方法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心理学研究,注重审美体验研究,用他的形象说法,这是用“自下而上”的美学代替v 三部作品奠定了费氏在西方美学史和文艺心理学史上的历史地位也成就了他“近代美学之父”和“文艺心理学之父”的美誉1)1860《心理物理学纲要》(2)1871《论实验美学》(3)1876《美学导论》v 心理学之父冯特:冯特一生有三大贡献:心理学学科建设、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研究群体v 他用内省法研究心理,对感觉、知觉、反应、想象、情感、意志、联想作了研究v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v ——屈尔佩(符兹堡学派,思维发展心理学);提钦纳(构造心理学)v 砖(感觉、表象、感情)泥(联想)心理学v 与实验心理学同时兴起的还有“移情说”和“距离说”,也是很有影响的心理学理论,它们也是运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美感和审美体验,努力使美学走向心理学。

v ——→形成了精神分析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格式塔文艺心理学、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等一系列文艺心理学流派争奇斗艳的局面等—→今天 v 六十年代后苏联更强调了意识结构中的个人因素,开始与西方接轨,1979年10月初在苏联梯比利斯“无意识心理活动国际座谈会”上,学界确认无意识存在,并强调了无意识心理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中国 v 王国维作为现代中国文艺理论的拓荒者,在20世纪初就试图运用西方心理学来阐明文学艺术创作现象,并融人自己的创造v 《〈红楼梦〉评论》运用叔本华的观点来说明《红楼梦》的悲剧他把生活的本质看成是欲望的追求,认为文学的作用就在于“使人易忘物我之关系”,使人的功利欲望与对象物保持心理距离,找到“解脱”之道v 在《人间词话》(1910年)中,他对“境界”说的阐释,也注重运用文艺心理学的理论v 在二十年代,中国文艺心理学研究开始自觉起步了v 郭沫若《论诗三札》把诗的创作看成是一个由生活现实转化为心理现实再转化为艺术现实的过程v 他自觉地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来解释《西厢记》的创作动机和自己的小说《残春》主人公梦的起因和变态,指出“真正的文艺是极丰富的生活由纯粹的精神作用所升华过的一个象征世界”。

v 鲁迅在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方面,发表了不少包含文艺心理学思想的真知灼见v 在诗歌创作问题上:“诗歌是本以发抒自己的热情的”,“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作诗,否则锋芒太露”说明情感需要经过再度体验的沉淀才能符合诗美的要求v 在文艺欣赏问题上:“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也深刻说明接受者原有的心理因图式对艺术接受的影响v 译介:日本学者厨川白村专著《苦闷的象征》的译介v 教学:鲁翻译出版此书前后曾将它作为讲义,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开课,这是中国现代最早在高等学校开设的文艺心理学课程v 宗白华:散步美学,诗化人生——中国人的审美心理v 到了30年代,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开始走向成熟,出现了新的高潮,其代表是朱光潜v 朱光潜在1933年以《悲剧心理学》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变态心理学》,开明书店出版了他于1931年完成的《文艺心理学》一书这三本书的出版,特别是《文艺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的形成在现代,先光潜第一次对审美经验作出系统的理论概括v 朱光潜之后,对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作出突出贡献的是胡风。

胡风独特的创作心理研究是结合革命文艺的实践进行的他既反对脱离时代的“性灵主义”,“兴趣主义”,又反对“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他提出了“主观战斗精神”论,把创作主体提到主要地位80年代中国文学向内转与文艺心理学在中国的繁荣 v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v 表现在翻译出版了国外各个文艺心理学流派的代表著作;v 出现了一批由国内学者撰写的文艺心理学专著、教科书和丛书,v 文艺心理学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v 在进行文艺心理学的基础研究的同时,一些论者运用文艺心理学的理论和视角研究中国古代作家、现当代作家和外国作家的创作心理和创作个性 v 81年《中国大百科全书 心理学》将文艺心理学列入心理学分支并单设分卷 此后,文艺心理学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发表,v 金开诚的《文艺心理学论稿》,1982)、陆一帆(《文艺心理学》,1985)、周文柏(《文艺心理研究》,1988,1998)、余秋雨(《戏剧审美心理学》)、钱谷融、鲁枢元(《文学心理学教程》,1987)、童庆炳(《文艺心理学教程》,2002;心理美学丛书,1999)、金元浦(《文艺心理学》,2003)、冯川(《文学与心理学》,2003)等。

第一编 文艺心理学发展历程概述v 一、文艺心理学的母学科——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回顾v (一)一个起点:灵魂问题v (二)两大时期:专心---专注---专业v 哲学心理学时期:(上古到19世纪中叶)v 1、灵魂官能心理学(古代;心理学:灵魂+讲述)v 亚里士多德《灵魂论》v 2、 意识经验心理学(文艺复兴)v v 科学心理学时期(19世纪中叶至今)v 3、实验心理学v 4、机能主义心理学v 5、结构主义心理学v (三)十四个流派v 意识经验心理学阶段(文艺复兴)v 1、生理心理学v 笛卡儿:身心二元交感论v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v 卡巴尼斯:心理与生理关系v 2、联想主义心理学v 霍布斯:感觉印象+联想=心理v 洛克:白板说,联想,《人类理解论》v 莱布尼茨、康德、赫尔巴特:知觉统觉学说(微觉——大觉——统觉)v 科学心理学时期(19世纪中叶至今)v 3、实验心理学v 4、意动心理学v 布伦塔诺:意识的动作,意向性,心理动作?心理印象?v 5、意识流心理学v 詹姆斯:机能主义心理学,意识是一条河流v 6、构造心理学v 提钦纳:砖(感觉、表象、感情)泥(联想)心理学v 7、行为主义心理学v 华生:1913年,刺激+反应v 斯金纳 v 巴甫洛夫:v 8、联结主义心理学v 桑代克:心理行为——心理状态和动作的联结;情境和反应的联结v 9、目的心理学、策动心理学v 麦独孤:有目的的策动(奋斗)过程v 10、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学派)v 韦太默、考夫卡、苛勒、阿恩海姆:心理行为的整体动力观点v 11、精神分析学v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拉康v 12、人格心理学v 狄尔泰:生命哲学v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v 13、认知心理学v 皮亚杰v 14、历史文化学派v 维果茨基、列昂节夫、鲁利亚二、文艺心理学的孕育和发展v 文艺心理学产生前曾经历了漫长的“学科前”阶段v ——无学有思v ——独特视角 专门学科(一)中国古代的文艺心理研究v 卓有成就,凌乱芜杂,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v 原因:(1)没有产生现代心理学体系;(2)中国文化重感悟轻实验,重片断随感轻系统展拓v 审美直觉型 科学分析型v 莱辛、德里达、黑格尔v 陈旭光:“就根本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正是一种注重感性,以直觉、神会、感悟等感性思维方式观照客观世界,处理主客关系的文化类型,这与注重推理、逻辑、知性和分析性的西方文化有很大差异”。

v 朱立元:整体辩证思维方式、两端中和思维方式、流动圆合思维方式、直觉妙悟思维方式v 彭会资:包举天地人三才的圆览审美法、元气分合演变的精微审美法、道分阴阳变化的系统整体审美法[资料链接]:v 潘菽等老一辈心理学家积极倡导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他们认为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至少有四点意义:一是能证明中国是世界心理学的发源地之一;二是能丰富世界心理学思想的宝库;三是建立有中国特色心理学体系的必要工作;四是能学习古人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潘菽《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刍议》,《心理学报》1984年第2期,第103页;燕国材《汉魏六朝心理思想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版,第13—15页;杨鑫辉《中国心理学思想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8页v 南京师大博士汪凤炎:在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已有100多年历史的今天, 再来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除了潘菽等人早先提出的四点之外,还应再补充三点:一是能弥补西方心理学思想的不足;二是能为中国心理科学提供强有力的根基;三是有助于揭示中国人心理的深层内涵v 中国古代文艺心理思想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v (1)艺术思维论中国古代没有艺术思维或形象思维一词,但许多古代文艺著作所提出的某些术语,却都与艺术思维或形象思维有关,如神思、应感、妙悟、兴会等都是。

它着重考察艺术思维与创作构思的关系问题v (2)艺术情感论它主要探讨情感与创作过程的关系问题在这方面,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文艺理论家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观点,主要的有:“言志”说、“缘情”说、“舒泄”说、“吟咏情性”说、“感激发愤”说等v (3)艺术个性论它着重研究个性与创作风格问题在这方面,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文艺理论家也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观点,如“文气”论、“童心”说、“体性”论、“才识胆力”说等v (4)文艺鉴赏论它探讨的问题有:文艺鉴赏与个性特征、文艺鉴赏与实际经验、文艺鉴赏与品德作风、文艺鉴赏与观察准则等此外,文艺心理思想的研究,还包括绘画心理思想、音乐心理思想等1、对文学本质的心理学解释v 在西方,“镜子说”历史悠久,古希腊——文艺复兴——莎士比亚——斯丹达尔——别林斯基,写实倾向,视艺术为制作、技艺v 而中国古人一直把艺术现象看作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深层次的精神活动v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乐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