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地理知识提纲第1章 中国的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1、 中国的地理位置描述地理位置:1、 纬度位置2、 海陆位置3、 相对位置1、 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2、 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2、 中国的疆域1、 领土面积2、 四个至点3、 陆上疆界与邻国4、 我国海域5、 隔海相望的国家6、 岛屿、半岛、海峡、内海3、 中国的行政区划1、 三级划分2、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形状、简称、行政中心3、 面积最大: 新疆 跨经度最广:内蒙古 跨纬度最广:海南省 邻国最多:新疆 邻省最多:内蒙古和陕西 海岸线最长:广东 岛屿最多:浙江 少数民族种类最多:云南 第2章 人口和民族1、 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 总人口数:第六次人口普查:13.47亿,世界第一 人口数量前五位的省区:河南、山东、广东、四川、江苏2、 人口分布不均1、 密度: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的3倍2、 人口空间分布特点:东南多,西北少,以黑河----腾冲线为界(分口分布地理界线) 原因:东南地区地形 气候 水源 土壤 农业 交通 经济人口和城镇密集;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地形 气候 水源 土壤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交通和经济不发达,人口稀少。
3、 中国的人口增长1、 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缓慢原因是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原因是 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困难?3、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进入现代型原因:计划生育政策4、 中国的民族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56个民族2、 汉族人最多,占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最多3、 各民族的分布特征: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区分地形类型与地形区第3章 地形一、中国的主要地形区(一)主要山脉(二)四大高原(三)四大盆地 熟记书上相应的表格内容描述地势特征:地势高低起伏描述地形特征:①地势特征 ②地形类型 ③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 ④特殊地形(四)三大平原(五)三大丘陵 小结:山脉构成我国地形骨架二、中国地形地势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3、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
地形地势特征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得影响: 有利影响:(1)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2)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3)许多大河在阶梯交界河段,产生巨大的落差,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4)地形类型多种多样,为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山区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水电业)不利影响:(1)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较小,耕地资源不足 (2)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 (3) 山区地质灾害频发三、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1、地震(1)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 、 三大板块交界处,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 和 火山活动的利弊:弊:火山灰掩埋村庄、道路、农田堵塞河道污染大气利:火山灰形成肥沃的土壤 火山口地区形成一些矿产(2)我国四大地震带:2、火山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4、 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分布在山区的陡坡形成条件:地形坡度陡;坡面物质疏松(断裂面、植被破坏严重);多暴雨(2)泥石流:分布在山区的沟谷。
形成条件:地形崎岖,坡面物质疏松,暴雨引发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季风区的阶梯交界处:横断山区、四川盆地边缘、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太行山等第四章 气 候一、中国的气温(一)冬季气温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特点原因由南向北降温南北温差很大受纬度位置影响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向北太阳高度越低,昼越短,获得的光热越少,温度越低;北方受冷空气影响大,南方受冷空气影响小2、1月0℃等温线: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分布3、部分地区等温线的判读在1月等温线分布图上:等温线特征气温特点原因四川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高盆地北部和西部高山、高原阻挡冷空气,使其受冷空气影响小黄河中游等温线在河谷处向北凸出气温比同纬度两侧高河谷海拔低,气温高沿海地带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沿海气温高于内陆受海洋影响山地山峰等温线闭合中间温度比四周低地势高,气温低吐鲁番盆地等温线闭合气温比周围高中部地势低,气温高大兴安岭东坡等温线向北凸出气温比同纬度两侧高冬季风背风坡,坡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且受冷空气影响小二)夏季气温1、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特点成因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太阳高度虽比南方低一些,但北方的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光热并不比南方少,所以南北温差小2、夏季气温最高:吐鲁番盆地。
成因----地势低洼,深居内陆,大陆性强,增温快 夏季气温最低:青藏高原成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容易散失3、部分地区等温线的判读7月等温线图上:等温线特征气温特征成因武夷山区等温线闭合中间气温比周围低地势高,气温低渭河平原等温线向西(温度低处)凸出中间气温比两侧高河谷地形,海拔低,气温高吐鲁番盆地重庆等温线闭合气温比周围高河谷地区热量不宜扩散,夏季风背风坡,下沉气流增温;7月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总结:影响等温线(气温)的常见因素:1、 纬度因素:等温线与纬线平行(东西走向)2、 海陆因素: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夏季沿海温度比内陆低,冬季沿海温度比内陆高3、 地形因素:等温线在山区较密集;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等温线在山脊处发生弯曲,向温度高的方向凸;等温线在山谷处弯曲,向温度低的方向凸;盆地等温线闭合,中间温度高;山峰等温线闭合,中间温度低 4、 洋流因素:在南北流向的洋流处,等温线受洋流影响发生弯曲暖流处等温线向温度低的方向凸;寒流处等温线向温度高的方向凸二、中国的温度带1、划分依据:≥10℃的积温2、温度带(6个) (熟记书上的图表) 甘肃地处四个带;四川地处两个带;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三、中国的降水1、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原因规律原因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南距海近,受夏季风带来水汽影响,降水多;西北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
2、主要降水量线分布:分布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400毫米等降水两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一线200毫米等降水两线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青藏高原北缘一线3、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特征(1)季节变化特征:我国降水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成因:我国受疾风环流控制,夏季风带来降水(2)年际变化:降水年际变化大 成因:夏季风不稳定,变率大4、我国雨带推移规律及影响(1)锋面雨带的形成(2)锋面雨带的移动:时间移动方向雨带位置时间运动方向雨带7、8月向北雨带到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此时是伏旱天气)9月南撤夏季风迅速南撤至长江以南,北方雨季结束6月雨带在长江流域(梅雨)华北此时是春旱)10月夏季风撤出大陆,大陆雨季结束5月雨带在南岭一带华北春旱)(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 ------阴-------贺-------巴-------冈四、干湿地区 1、 划分依据: 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 2、四大干湿地区干湿地区干湿状况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和植被湿润区年降水量>8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半湿润区年降水量400---8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半干旱区年降水量200----4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干旱区年降水量<2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5、 中国的气候 1、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特征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 2、我国的气候特征 特征 内容 成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6、 主要气象灾害1、主要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形成多发季节影响地区2、 典型地区干旱成因:华北春旱:① 春季,夏季风尚未到达华北地区,降水少; ② 春季升温快,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 ③ 春季正是华北地区小麦返青季节,需水量大长江中下游伏旱:梅雨之后,7、8月雨带移到华北、东北一带,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的结果。
华南冬旱: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而华南纬度较低,冬季气温比北方高,蒸发旺盛;且仍有 作物生长,需水较多,已发生旱情补充:1、描述一条等值线的特征 :形状、走向(如向北凸、东北—西南走向、闭合、与海岸线平行、与山脉平行等)2、描述一组等值线的特征:①等值线的形状、走向 ②等值线的疏密 ③等值线的数值变化3、描述气温(降水等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①温度高低 ②温差大小③哪里高哪里低(从哪里向哪里递减等)④最高温分布区、最低温分布区4、描述气温季节变化特征:①夏季气温(高温、凉爽等)、冬季气温(温和、寒冷等)②年温差大小5、 描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①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②哪季多雨、哪季少雨 ③全年降水量大小6、 描述某种气候类型的特征:①气温季节变化特征 ②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或:夏季的气温降水特征、冬季的气温降水特征)7、 描述某地区的气候特征:①气候类型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