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共32页)

文库****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07KB
约32页
文档ID:211620271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共32页)_第1页
1/32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发布1.稻米  “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未来10年,中国稻谷生产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稻米“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产量基本稳定展望“十三五”及未来10年,水稻种植面积稳中略减,单产有望稳步提高,总产量基本保持稳定预计2016年稻谷总产量为20899万吨(折合大米14629万吨),2020年为20507万吨(折合大米14355万吨),2025年为20603万吨(折合大米14422万吨)稻谷种植面积稳中略减2016年稻谷种植面积略增至45385.65万亩(3025.71万公顷),“十三五”末稳中略降至44223万亩(2948.2万公顷),2025年达44163.45万亩(2944.23万公顷)总体而言,“十三五”期间以及未来10年,中国稻谷年生产能力将稳定在2亿吨以上,进入高水平稳定发展期  消费稳中略升展望“十三五”,综合考虑人口数量增长、城镇化率提高、农村脱贫致富等因素,中国稻米需求量将保持稳中略增态势预计2016年中国大米消费量为14562万吨,2020年为14801万吨未来10年,中国稻米消费总量将保持增长2025年大米消费量为15029万吨。

预计2016年口粮消费略增,饲料消费略减,工业消费出现一定幅度增长,种子用量基本持平,损耗基本略增展望期间,口粮消费保持增长,饲料消费和加工消费略增,种子消费稳中略减,损耗略减,消费总量增加  贸易保持稳定展望“十三五”,国内供应有保障,国际大米贸易量有限,稻谷库存充足,预计中国大米进口量将保持基本稳定预计2016年净进口量约为244万吨,2020年为292万吨,2025年为293万吨价格出现分化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可能影响稻谷价格走势消费结构升级对优质稻米需求增加,拉动价格上涨普通稻米价格受进口冲击和国际市场影响,可能出现阶段性下跌展望“十三五”,中国大米价格将出现不同产品和品牌的分化,高端大米价格将有明显上涨,普通大米价格将保持稳中略涨2015—2025年中国大米供需平衡表 单位:万吨类别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生产量14 57714 62914 55514 44114 39914 35514 40014 46114 46214 44914 422进口量338324364361354342337328346351343消费量14 52114 56214 63314 69914 75514 80114 84214 89414 94414 99115 029口粮消费10 73510 74710 78010 81810 84510 86810 87910 90010 92210 94310 957饲料消费1 0141 0001 0291 0441 0541 0621 0691 0751 0851 0941 103工业消费1 3011 3341 3681 3991 4271 4521 4751 4981 5201 5421 562种子用量159159158157156155155156156155155损耗1 3121 3221 2981 2821 2731 2641 2641 2651 2611 2571 252出口量2980706050505050505050结余变化36531121743-52-154-155-155-186-242-314  2.小麦  供需形势由宽松转为基本平衡  未来10年,中国小麦生产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供需形势由宽松转为基本平衡。

  生产缓慢增长预计2016年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2412万公顷和13010万吨,同比减0.1%;“十三五”期间,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降,到2020年降至2402万公顷,小麦总产量增至13191万吨;到2025年,小麦面积预计为2393万公顷,比2015年减少21万公顷,年均减幅0.1%;产量增速放缓,预计2025年为13279万吨,比2015年增长2.0%,年均增长0.2%,明显低于过去10年2.6%的增速  消费稳步上升展望期间,中国小麦消费将整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预计2016年为12027万吨,到“十三五”期末为12630万吨,2025年将进一步增至13263万吨,年均增长1.0%,增速总体高于产量增长其中,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将持续增长,年均增速将分别达到0.4%、3.1%和3.7%;损耗量和种子用量年均略降0.1%  贸易维持净进口格局虽然国内小麦供需不存在缺口,但以品种调剂为目的的小麦进口依然会存在,未来10年中国小麦年均进口量将在200万吨左右同期,由于我国小麦出口优势不明显,年均出口量将稳定在20万吨左右,展望期间小麦贸易仍将维持净进口格局,净进口量将在2025年达到254万吨。

2015—2025年中国小麦供需平衡表 单位:万吨类别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生产量13 01913 01013 06313 11513 16813 19113 22613 23813 25113 26513 279进口量275274238220201214213251283276254消费量11 96612 02712 18712 34812 49412 63012 75212 88013 01113 14113 263口粮消费8 5108 5368 5788 6228 6588 6908 7118 7398 7678 7958 816饲料消费1 1001 0691 1161 1631 2071 2491 2911 3351 3841 4351 488工业消费1 3761 4441 5151 5841 6501 7131 7731 8291 8851 9371 986种子用量459459458458457457457456456455455损耗521519520521521521521520519519518出口量2020202020202020202020结余变化1 3071 2371 094967855755667589503379250注:表中数据均指市场年度(当年6月到次年5月)  3.玉米  供需形势有望平衡偏紧  未来10年,中国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将取得明显成效,生产呈稳健状态,消费需求从快速增长回归稳步攀升,供需形势从过剩逐步过渡到平衡偏紧,上下游产业展现均衡发展态势。

  面积、产量双双下滑预计2016年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为3695万公顷和21517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1%和4.2%;“十三五”期间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将大幅度缩减,到2020年面积降为3441万公顷,产量降到20567万吨,年均减幅分别为1.8%和1.1%;展望期后5年,受消费拉动,玉米生产有所恢复,预计2025年面积、产量分别为3455万公顷和21229万吨,年均增速分别为0.09%和0.64%展望期内,面积、产量总体下降,年均减幅分别为0.07%和0.15%  消费稳中略增2016年玉米消费量达到19751万吨,到2020年增加到22192万吨,2025年将进一步增加到22699万吨,年均增速为1.6%其中,受人口增长和收入增加的双重影响,饲用消费增幅较大,年均增速达到2.7%;食用消费稳定增加,保持0.3%的增速;工业消费先增后降,种子用量和损耗呈下降趋势,年均分别减少0.1%、0.7%、2.8%  价格前后分化十三五”期间,玉米价格将呈明显下跌态势预计2016年玉米价格明显回落,2020年前后达到企稳回升的拐点,到2025年与国际价格的关联将更加紧密  贸易保持稳定十三五”期间,去库存是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通过相关措施增加出口,大幅削减进口,或有望再现净出口格局。

预计展望期前两年玉米出口量在200万吨左右,而进口量在25万吨左右,到2025年进口恢复到200万吨左右,出口量不足1万吨  4.大豆  种植面积将恢复性增长  未来10年,中国大豆面积将恢复性增长,产量稳步增加,消费量平稳增长,进口量仍将保持高位,但增速明显放缓受种植成本支撑和国产大豆品牌化发展稳步推进的影响,国产大豆走出独立行情,预计未来10年国产大豆价格将稳中有涨  产量稳步增加未来10年,玉米临储政策有望逐步调整到位,东北产区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将进一步完善,“粮豆轮作”补贴有望试行,引导大豆种植面积合理恢复的作用将逐步发挥,再加上国产大豆深加工产业的稳步发展也将进一步提升大豆需求,预计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将恢复性增长在优化田间管理、育种科技发展等因素推动下,大豆单产将有所提高面积增加和单产提升将促使大豆产量稳步增加  消费量稳定增加未来10年,中国大豆消费量将稳步增长其中,居民收入水平上升、中国城镇化率提高以及全国7000万人口脱贫计划的实施,会拉动肉、蛋、奶和食用植物油消费需求增加,带动大豆压榨加工消费量增加此外,对大豆蛋白、组织蛋白、大豆卵磷脂等产品的需求也促进大豆食用深加工消费量增加。

展望期间,大豆种用消费量随种植面积扩大而稳中略增,损耗量逐年增加,但保持在消费总量的1%~1.2%未来10年中国大豆产需继续趋紧,缺口逐年小幅扩大  进口增速趋缓,出口平稳增长未来10年,受产不足需和国际大豆低价优势影响,中国对国际市场大豆仍将保持较旺盛的需求,大豆进口量保持高位但由于进口量基数大,年度进口量增速将趋缓预计展望期内年度大豆进口增速0.8%,远低于上个10年12.5%的年均增速中国大豆出口将保持稳定,年度出口量20万吨左右  5.食用植物油  未来五年产需总缺口超1亿吨  预计“十三五”及未来10年,中国油籽生产先减后增,2016年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将跌至30%,未来五年食用植物油产需总缺口达到1亿吨以上  “十二五”期间,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继续增长,油籽总产稳中略降,油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