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会计在我国公办高校的应用探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39617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责任会计在我国公办高校的应用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责任会计在我国公办高校的应用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责任会计在我国公办高校的应用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责任会计在我国公办高校的应用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责任会计在我国公办高校的应用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责任会计在我国公办高校的应用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责任会计在我国公办高校的应用探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责任会计在我国公办高校的应用探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日趋加速,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入和应用责任会计成为当前环境下我国公办高校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理性选择。通过对公办高校应用责任会计的基础与出发点、基本原则、组织构建与管理、会计程序与方法四个问题的探讨,特别是从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对划分责任中心、制定责任目标并编制责任预算、组织责任会计核算、实施责任预算执行控制、编制责任报告并实行责任考核这五项会计程序的剖析,搭建出我国公办高校责任会计应用的操作框架,提出在当前财务会计核算和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引入责任会计电算化模块的务实可操作性应用建议,以期探索出一条提升我

2、国公办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有效路径。关键词:公办高校,责任会计,操作应用责任会计的概念最早于1952年由美国著名会计学家John A. Higgins提出(潘爱香,2002),在国外被称为责任中心预算和责任中心管理(简称RCB /RCM)。在应用方面,责任会计最早于1905年左右运用于营利性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应用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19世纪70年代左右,为了应对经济萧条,责任会计首次运用于美国的私立学校(李勇,2014)。1989年,印第安纳大学与普渡大学的印第安纳波里斯联合分校也引入了责任会计系统,首开公办高校引入责任会计系统之先河(王晓璐,2010)。在国内,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

3、国际化的日趋加速,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出现了一批较大型、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公办高校体量渐具规模,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然而当前公办高校多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财权与事权的匹配往往在财务部门与二级单位的博弈中陷入“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境地,因此亟须建立新型的校内权责关系,促进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升级。在外部要求和内部发展的双重推动下,引入和应用适应公办高校特点的责任会计体系,形成责、权、利密切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完善公办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具有十分

4、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公办高校多方面的有利条件也为建立和推行责任会计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首先,公办高校普遍实行的内部经济责任制与责任会计在内容上有诸多共通之处,为公办高校实施责任会计提供了组织基础和人文环境;其次,公办高校普遍实行项目核算和经济分类明细账户核算的会计核算模式,为公办高校应用责任会计奠定了良好的核算基础;最后,公办高校多年积累的预算管理经验,为学校实行责任会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综上所述,引入和应用责任会计是当前环境下我国公办高校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理性选择。本文旨在通过探析责任会计在我国公办高校的应用,探索一条能够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有效路径。一般认为,责任会

5、计是将会计信息同经济责任、会计控制同业绩考评相结合,对各责任中心的经济责任和工作成果进行计量、监控和考核的一种会计制度。按照这一制度的要求,各责任中心必须在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和所能控制的业务范围内,从事日常业务活动,并根据预先确定的责任目标衡量其成就,考核其业绩并实施奖惩。责任会计实质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和信息控制系统,从静态看,责任会计是以取得最佳效益为目的,在内部划分若干个责任层次和不同责任单位,并确认不同层次和单位的责任范围,根据责任单位承担的责任,授予相应的权利。从动态看,责任会计则是责任的分解、控制、报告和考核的管理循环。我国公办高校应用责任会计应当厘清基础与出发点、基本原则、组织构建

6、与管理、会计程序与方法四个方面的问题,以下展开具体探讨。一、基础与出发点我国公办高校应用责任会计首先应当明确基础与出发点,有什么样的基础与出发点,才能构建什么样的责任会计体系。通常来讲,公办高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即战略性计划,是其应用责任会计的基础和出发点,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所有责任会计的程序和方法等,都应当根据基础战略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二、基本原则1.责任主体原则。我国公办高校责任会计的核算应当以学校内部的责任中心为对象,责任会计资料的审核记录、归集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报告等工作,都应当以责任中心为单位进行。责任主体原则是我国公办高校应用责任会计的首要和基本原则。2.目标一致原则。公办高校内

7、部责任中心权责范围的划分、责任目标的确定、责任预算的编制以及责任中心业绩的考评,应当始终注意与学校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避免因片面追求局部利益而影响整体利益;另一方面,通过责任会计的反映、协调和控制功能,及时修正各责任目标的途径误差,在推动各责任中心完成各自责任目标的同时,协调一致地为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而努力。3.责任激励原则。我国公办高校应用责任会计的目的之一在于激励学校教职工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效率效果,增加办学效益,更好地完成学校的总体目标,因此,责任目标和责任预算的确定应当是合理且切实可行的,经过努力完成目标后所获得的奖励与所付出的劳动应当是匹配的,通过将目标完成情况与责任人职称

8、评定、职位晋升和薪酬挂钩,从而不断地激励各责任中心为实现责任目标而努力工作。4.可控性原则。公办高校对各责任中心所赋予的责任,应当以其能够控制为前提,各责任中心只对其能够控制的因素的指标负责,相应地,监控和考核的内容也只限于责任中心所能控制的活动或因素。责任的边界在哪里,责任会计的账就应当算到哪里。明确可控性原则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可控性原则是对上述责任激励原则的补充。三、组织构建与管理我国公办高校要实施责任会计,做好责任会计的组织构建与管理,是保证责任会计顺利开展、落实、见效的关键。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确定责任会计组织结构;二是建立责任会计核算中心;三是确

9、保责任会计人员专业胜任。1.确定责任会计组织结构。公办高校应当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责任会计组织结构。根据学校的规模、决策层的意图,以及学校会计机构的整体水平,公办高校责任会计可以选择扁平型或高耸型组织结构。理论上讲,学校规模较大,特别是有不同分校、校区、二级学院的综合类高校,宜采用扁平型架构,在各个基层部门设置专门的责任会计岗位或辅助人员,从而保证沟通便利,紧密监督,反馈及时;学校规模较小,可以采用高耸型架构,由学校会计机构的专业人员直接控制,在节省人力资源的同时,有利于业务的集中处理和信息的统一发布。相较于高耸型架构,扁平型架构对相关基础工作和人员后续教育的要求更高,并且需要决策层接受并认同的宽

10、松环境。2.建立责任会计核算中心。我国公办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建立责任会计核算中心,作为整个学校责任会计组织的枢纽,责任会计核算中心连接各责任中心,统筹组织全校责任会计业务,发布责任会计信息,并编报责任报告。理论上讲,采用单轨制责任会计核算模式的公办高校,适宜依托学校财务部门建立责任会计核算中心,采用双轨制责任会计核算模式的高校则可以建立独立的责任会计核算中心。而相较而言,单轨制责任会计核算模式具有更加良好的适用性,是公办高校责任会计向纵深发展的必然。实践上讲,建立责任会计核算中心涉及人、财、物的配置,就目前公办高校的情况来看,“另起炉灶”虽然可以保证效果,但核算成本高,经济性差,难以获得校内

11、外相关方面的全力支持。因此,依托财务部门建立责任会计核算中心是我国公办高校的理性选择。3.确保责任会计人员专业胜任。相较于财务会计,公办高校责任会计提供学校内部管理和决策所需信息,所涉内容更加复杂和灵活,不仅需要开阔的专业视野、敏锐的职业判断和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还要求熟练运用数学方法、统计计量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因此,保证人员的专业胜任是组织和活动管理的重点之一。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设置较为严格的入职门槛,对拟担任责任会计的人员的资历、业绩、教育背景等提出明确的要求;第二,设计可预见的职务或职称晋升通道,引导和激励责任会计人员不懈努力地保持专业胜任;第三,设计严格的奖惩制度,定期培训

12、、考核,对专业不胜任者予以淘汰;第四,组建责任会计辅助人员队伍,大的责任中心安排专人专门负责,小的责任中心则可以指定人员兼任,责任会计核算中心有辅助人员任免的建议权和考核权,并负责制订和实施对辅助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持续教育计划。四、会计程序与方法我国公办高校构建责任会计体系必须要明确责任会计的施行程序及配套方法。责任会计的施行程序主要包括:划分责任中心、制定责任目标并编制责任预算、组织责任会计核算、实施责任预算执行控制、编制责任报告并实行责任考核。这五项程序中又包含一系列相对独立的小程序,例如,组织责任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归集三个小程序,而会计方法则嵌入在这些小程序中,例如,在计量程序中应当

13、明确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方法,在归集程序中需要编制与财务会计数据相衔接的科目对照表等。(一)划分责任中心。责任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学校内部单位。划分责任中心应遵循三项原则:一是责权利紧密结合,匹配统一;二是责任边界清晰,能够单独核算;三是与组织现行管理体制和内部机构设置相适应。公办高校划分责任中心要按照责任控制范围划分责任层次,在此基础上确定以其主要负责人为责任承担者的责任中心。实际上,我国公办高校现行的分级分块、条块结合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权利责任基本匹配,责任边界比较清晰,并已经广为接受,划分责任中心时可以总体保留,而不必进行过多的分解组合,但是,以往在学校内部经济

14、责任制中出现的重点、难点和盲点,应当在划分责任中心时作出充分考虑和必要调整。从操作层面看,根据我国公办高校的组织结构和经济活动特点,责任中心通常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一级责任中心、二级责任中心和三级责任中心。(1)一级责任中心,即总校责任中心。它是以校长为责任人并对全校整体性责任目标承担主要责任的实体。总校责任中心是集投资、收入和费用的控制为一体的责任中心,属投资中心。(2)二级责任中心。二级责任中心是学校内部隶属于总校责任中心的次级责任中心。二级责任中心根据业务性质大致可以划分为教学科研、职能管理、后勤服务、校办产业四类。具体来讲,教学科研类责任中心主要是承担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的学院(系、部

15、、所),此类中心一般只发生费用不直接取得收入,其责任目标主要是控制费用,属费用中心;职能管理类责任中心主要是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此类中心一般只发生费用不取得收入,其责任目标主要是控制费用,属费用中心;后勤服务类责任中心主要是为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提供后勤保障的单位,其中能够控制成本和收入、自负盈亏、利润按比例上缴的后勤服务单位,可界定为人为利润中心,而其他后勤服务单位可归为成本(费用)中心;校办产业类责任中心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单位,属于自然利润中心,而其中由学校控股或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校办企业,往往还具有投资决策权,这类责任单位同时也是投资中心。(3)三级责任中心。三级责任中心是公办高校

16、内部隶属于二级责任中心的责任单位,主要是二级责任中心下属的各系部所、科室、分公司等。三级责任中心通常属于成本(费用)中心,而个别具有独立获取收入能力的单位也可以作为利润中心。此外,对于下属不同分校或校区的较大规模的公办高校,可以在一级和二级责任中心之间增加一级责任中心,以满足管理考核等需要。(二)制定责任目标并编制责任预算。为确保公办高校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将学校总目标分解成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实现对各个责任中心责任的量化。而对于各层次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和逐步具体化便形成了责任指标体系。责任指标体系的确定方法是:首先确定个综合性强、能够反映责任中心的基本业务及责任界限的指标作为总领指标,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加以细分,分解形成责任指标体系,并据此编制各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责任预算是指以责任中心为对象,以其可控的收入、支出等为内容编制的预算。责任预算既是责任中心的努力目标和控制依据,也是考核责任中心业绩的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