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科技园区的规模与效益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38630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大学科技园区的规模与效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大学科技园区的规模与效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大学科技园区的规模与效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论大学科技园区的规模与效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论大学科技园区的规模与效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大学科技园区的规模与效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大学科技园区的规模与效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论大学科技园区的规模与效益 摘要:我国大学科技园区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存在一种盲目求大的趋势,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处理好大学科技园区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大学科技园区健康发展。确定大学科技园区的规模,应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素:人才储备量、大学的学科量、高科技项目产出量。关键词:大学科技园区,规模,效益,政策一、大学科技园区的规模大学科技园区的规模,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构成大学科技园区要素的集中程度。因为大学科技园区主要是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企业孵化基地,人才培训基地,而不是产品生产基地。因此,本文认为,衡量大学科技园区规模的大小主要应该有以下16个指标,

2、即用地或占地规模、孵化用房面积、园区用房面积、资产规模、入驻企业和机构数量、在孵企业数量、依托高校衍生企业数量、园区企业的科研人员数量、科研成果转化数量、申请专利数量、毕业企业数量、授权专利数量、各类培训机构数量、培训职业经理人数、培训工程技术人员数、接受大学生实践人数等等。从大学科技园区的用地或占地规模来看,中国的大学科技园区一般在0.02km2到0.85km2之间,大多数都在0.3km2左右;国外的大学科技园区一般在0.53km2到25km2之间,大多数在10km2左右。就大学科技园区的孵化面积而言,国内大学科技园的面积在0.0050.89km2之间,大多数在0.1km2左右。从入园企业来

3、看,就1998年统计的主要国家科学园来看,最多的是法兰西科学城有8000家企业,最少的是肯特岗科学园区有12家企业。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入园企业,就2004年统计到的数据来看,最多的是复旦大学285家,最少的仅6家入园企业。从国内外的比较来看,多数入园企业都在60家以上。从园区就业人数来看,国外都在10000人以上。国内在46014000人之间,其中就业最多的是清华大学科技园14000人,大多数在20003000人之间。总的来看,与国外相比,无论在用地或占地规模、入园企业,还是园区就业人数来看,我国大学科技园区的规模还比较小。一方面可能说明,我国大学科技园区正处在初级阶段;另一方面也可能表明,

4、我国大学科技园区在建设规模上,一开始就是理性的,不是盲目的或非理性的。当然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后者。二、大学科技园区的规模效益分析大学科技园区的经济效益来源于各要素聚集在特定空间所产生的收益,它是大学科技园区维持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一般来讲,影响大学科技园区规模效益的主要因素有孵化面积、资产规模、入驻企业和机构数量、在孵企业数量、园区企业的科研人员数量、大学科研人员的数量、一级学科数量、博士点和硕士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等。从逻辑上分析,大学科技园区的规模效益应该随着大学科技园区规模的扩张而递增。如果用CY表示总的聚集成本,那么,CY=F(C1,C2,C3,C4)聚集成本函数与

5、大学科技园区规模的变化关系,如图一所示。但是,实际上,大学科技园区的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受到大学科技园区构成要素的制约,大学科技园区的效益便不再增加,反而减少。从图二可以看出,大学科技园区的经济规模在0X1之间时,投入产出效率大于或等于1,说明在此经济规模范围内,大学科技园区有经济效益;当经济规模低于X2且高于X1时,投入产出率小于1,说明此种经济规模无效益。因此,我们可以把0-X1之间的经济规模称为可行经济规模,H1点是聚集效益最高点,与H1点相对应的经济规模是大学科技园区最佳经济规模;而低于X2且高于X1的经济规模为可行经济规模。从动态上看,当大学科技园区规模处于0-X1的区间时,聚

6、集经济效益H的取值从1开始逐渐递增,到H点时达到最大值。也就是说,在此区间内,大学科技园区规模聚集效益H的影响较为显著。当大学科技园区规模处于X0-X1的区间时,园区规模扩大对聚集效益上的影响开始减弱,此时,聚集效益H从H1的最大值向H=1逐渐递减,直到H时停止。以后,聚集效益从等于1向小于1的方向持续递减,即从聚集经济转向聚集不经济。从上述大学科技园区经济规模与聚集效益变化的关系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如果大学科技园区聚集效益H的取值处于1-H1之间,则可以扩大规模;二是如果聚集效益H已接近1,则不应该再扩大规模;三是当聚集效益H处于小于1的区间时,就应该采取分散经营的政策。与此同时

7、,大学科技园区的规模效益不仅取决于要素量的聚集,更取决于大学科技园区功能结构的组合聚集。之所以同样的投入获得不同的效益,根源可能就在于大学科技园区的功能结构效应不同。只有大学科技园区建立了合理的服务机构,吸引了真正的高科技产业,才能使大学科技园区聚集众多要素,并优化和组合,形成一定的吸引力,从而实现聚集经济效益。三、确立大学科技园区规模的依据(一)确立大学科技园区规模的理论依据所以,大学科技园区规模的大和小,不是衡量大学科技园区的标准。因此,不能盲目地扩大规模,也不能谨小慎微,要切实根据自身的要素条件,比如,大学的整体科研水平、区位优势、园区环境、文化氛围等等,来确定大学科技园区的规模。换言之

8、,也就是规模要适度。要符合规模效益和规模成本的逻辑变化关系(见图三)。从图中可以看出,成本曲线和效益曲线有一个交叉点,那么,两条曲线在不同区间的变化率就是进行园区规模决策的理论依据。(二)确立大学科技园区规模的现实依据大学科技园应该是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现代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风险投资企业家的结合,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结合,是知识和经济的结合,是创造知识、创造技术、创造产品、创造企业的场所,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和动力的文化的载体。因此,大学科技园的建设重点首先是形成环境,其次是吸引人才和风险投资,最后是实现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孵化企业和形成企业的规模生产。根据大学科技园的主要功能,本文认为

9、,确定大学科技园区的规模,应该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素:第一,人才储备量。人才储备是科技成果产生的源泉,是科技园区管理的关键。尤其是学术大师,两院院士的数量以及研究生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将决定学校科研成果的产出量。从根本上说,没有人才就没有科研成果,没有人才就不会产生聚集效应。第二,大学的优势学科量,尤其是理工科类的优势学科量的多少。这里的量包括数量和质量两层含义。从国内外大学科技园区的发展来看,凡是成功的大学科技园区一般都是依托大学的优势学科建立起来的。第三,高科技项目产出量。就是大学能够提供多少高科技研究成果。所谓高科技成果,按照OECD的标准,中国将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

10、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确定为高技术产业。所以,大学提供高科技成果,主要是指能够提供上述成果的多少。之所以对拥有高科技项目的预测和评估,是确定大学科技园区规模的依据之一,原因是只有原创性理论和高新技术,才能吸引风险资金、吸引人才、吸引企业,并最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如果预测项目产出比较多,那么,大学科技园区就可以适当扩大规模;反之,就应该控制在一定规模之内。总之,园区规模与效益理论表明,在边界规模内,存在一个合理的规模区间,在该区间内,聚集效益的增加快于聚集成本的增加,园区规模的扩大会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当达到适当规模后,聚集成本会迅速增加,资源的使用效率会下降。因此,大学科技园区的规模要适度,最好分期建设。应先根据学校的科研实力,学科的科研领先水平,以及其他成功园区的规模比较,来确定初期建设规模。然后,再根据科研成果的预期增量逐渐进行扩张。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