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理念的共性与个性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38622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大学理念的共性与个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论大学理念的共性与个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论大学理念的共性与个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论大学理念的共性与个性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论大学理念的共性与个性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大学理念的共性与个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大学理念的共性与个性(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论大学理念的共性与个性 兼评我国高教界的几种现象 摘要:本文总结和分析了现代大学理念的共性与个性,评析了当今我国高教界普遍存在的几种有悖于现代大学理念的现象,指出了回归大学理念的措施和途径。关键词:大学理念;共性;个性;高教界在当今的高等教育界,讨论大学的理念渐成时尚。这是时代使然,是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中的一种进步。可以说,对所有的大学校长而言,大学的理念都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一所大学的理念是这所大学的思想、精神和灵魂,它决定这所大学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或曰努力的目标,不仅决定大学的今天,更决定大学的明天。而在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某个阶段大学的理念总是受社会发展阶段、政治

2、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表现出共性的一面,但同时又受到一个国家的教育政策、社会思潮等种种限制而表现出个性的一面。大学作为目前人类社会教育体制中的最高层次,其理念对社会的发展、对社会思潮的形成又总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学的理念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现代大学理念的共性与个性1现代大学理念的共性大学理念的共性主要是指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精神和信念,它是引导大学的灵魂,是团结大学的制度,同时作为一种价值尺度,它反过来还要评价这种制度。它反映出大学的共性特征。从人类最古老的大学产生时起,大学的这一理念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即由最初的以“培养人”为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格和一种学习的精神,到“育人

3、”与“科研”并重,再到大学应成为一个人类文化交流的中心,最后体现一种多元化的碰撞和冲击,从而建设人类最先进的文明。我们认为,当今的大学理念应该是以上多种观念并重,并且是形成一体的,即:教学以培育人才,科研以探索和发现,服务以创造效益,交往以促进融合。此外,“教师本位”和“学生主体”的理念正在成为现代大学的共识。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在世界广泛的传播,“以人为本”的理念正在为各行各业所接受,在高教界则体现为“以教师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2现代大学理念的个性大学理念的个性是指某一所学校或某一类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或方针,反映出大学的个性特征。比如从学校类型来看,有的学校是研究型大学,有的学校

4、是教学为主型大学;从学科特点来看,有的学校以理工科见长,有的学校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有的学校则有很强的综合性大学的特点;从校风来看,有的学校严谨,有的学校务实。由于每所大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价值取向、学科结构、历史和传统并不完全相同,所以每所大学的理念有其个性是非常正常的,而个性和特色也往往是一所学校的优势之所在。个性和特色的形成有历史的深厚积淀在其中,学校要与时俱进,但绝不意味着抛弃个性和特色,都采用一种发展模式。一所大学认清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保持自己的个性,不追风、不趋同,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更能保持住自己的优势。对于整个高等教育来说,正是由于大学个性的存在,不同的大学风格、大

5、学精神在一起相映成辉,才形成了高等教育的繁荣景象。所以说,一所大学的理念是这所大学的思想、精神和灵魂,它决定这所大学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不仅决定它的今天,更决定它的明天。而在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某个阶段大学的理念总是要受社会发展阶段、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政策、社会思潮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同时,大学作为目前人类社会教育体制中的最高层次,它的理念对社会的发展、对社会思潮的形成又总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各所大学的理念无需统一,也不必统一。各个大学都应当在兼顾现代大学理念的共性的同时,突出、发挥和发展各自的个性理念,向国内一流、乃至世界一流目标迈进。二、我国高教界有悖于大学

6、理念的几种现象大学的理念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今日的大学虽然由昨日发展而来,但又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所以今日大学的理念中自然有了时代赋予它的特质。一所优秀的大学不仅有优良的传统,也能折射出时代的光芒,能够立于时代潮头,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潮流,这就是大学理念中的时代精神。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变革中,在由这种变革为主要推动力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家已取得历史性的决定性成就,现在正迈入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正在迅猛发展。为适应时代的需要,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发生并且继续在发生重大的变革。对中国的大学来说,

7、牢固把握现代大学理念的内涵,清醒地认识到本校的特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与时俱进,是大学发展的根本保障。然而,当前在我国高教界,却存在着一些有悖于大学理念的现象。首先,并校风盛行,片面追求大而全的所谓综合性大学。1952年,我国大陆高校按前苏联模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按同类项专业进行合并。改革开放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又兴起了并校风,大学纷纷合并,一所或几所大学向一所有名的大学集中整合为一所高校。这样一来大学的规模大了许多,如浙江大学并进了原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并进了原武汉水力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同时,许多大学也纷纷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方向

8、做恢复性发展和扩张,如北京的清华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纯粹的工科大学,现在又办起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等人文社会科学院系,又恢复为综合性大学。然而,这样数量相加的大学规模扩张,除了某些指标如院士、博士点等数量上升有利于学校排名序列靠前外,并无助于教育水平的实质性提高及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美国人口为27亿,拥有3千多所大学,而中国大陆有13亿人口,仅有1千多所大学,却还要合并。一些大学之间本来就是矛盾重重,但也要求强行合并。事实上,现代大学应当充分体现出现代大学理念的共性与个性特征,而不是大的就是好的,大的就是先进的,大的就能体现出现代大学的理念。国人如今上上下下最崇拜美国,何不在大学理念上

9、也像人家那样百花齐放?北大可以人文博雅,尽出风流;清华尽管科技导向,与国际接轨;再搞几所华人理念大学,传统书院式的。各个大学按照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类型性质,发展出自己独家的大学理念和评价标准。有个性的就是好大学,有独特风格的就能做百年老店。这样的话,我们的教育大超市里可以做到酸甜苦辣,味道齐全,学生们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不像如今,总是有一把行政的快刀,将各个大学切斩得整整齐齐,犹如规格化的螺丝钉一般,只有大小尺寸的区别。大学大学,不过是另类衙门,只是行政级别不同的同质体而已。大学合并了,不但假大空,而且失去了各自的特色。什么都没有改变,什么也改变不了,只是一种变相的权力再分配而已。总之,国际接轨

10、也好,人文理念也罢,华人大学也罢,只要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所有大学头上就好。主管大学的领导同志,是否也该换一种思维方式,将国际上“多元”大学(multiversity,又译作综集大学)的理念接轨过来,让每个大学都有个性发展的机会呢?其次,宣扬教育产业化论点,忽视大学教育理念的共性。前文分析过,大学的理念是教学、科研、服务、交往一体的,担负着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先进文化的传承、创造和弘扬,先进生活方式的倡导和传播这样一种崇高的使命。由于大学是教育中的最高层次,其传授的知识是相对高级的知识,所施行的教育要启发人的心智,培养人们掌握较复杂的知识、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并在今后的人生中可以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

11、、自我开发的能力。这就决定了大学教育的公益性质。当然,大学具有服务功能,而按国际产业分类标准可知,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属于第三产业。然而,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又有别于普通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其最终目标的第三产业。所以说,简单地提倡高等教育产业化是不符合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尽管有些研究人员也承认“高等教育产业化”的一般含意,但却又在“化”字上大做文章,赋予其“丰富而又深刻的”含义,但笔者认为这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试问有必要将一个通俗易懂的概念那么复杂化,以至于让普通群众感到晦涩难懂吗?难道这个概念真的那么重要和完美、以至于一些研究人员如此偏

12、爱而不愿放弃?笔者认为,尽管某些类别的高等教育如民办高校、继续教育、高职高专等,以及普通高等教育的后勤及基建部分等可以产业化,但决非高等教育事业全部都可以产业化。因为这会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甚至扭曲高等教育的属性,从而偏离大学教育的理念。即便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并存,而且都为来校就读的本国或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大量的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这正是大学公益性的一种体现。如果它们的办学宗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这些资助还会存在吗?总之,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它的宗旨是提高人们的素质,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发展,它不同于其他事业的发展。教育要可持续发展,要为整个民族利益

13、服务,就必须要有各级政府的投入、社会的关心,它不应该以盈利为目的。如果教育真的实施产业化,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再次,有些高校定位不清。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与单一化的办学目标是当前我国高教界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高校办学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定位不准确,缺乏个性和特色。如专科学校想升本科,本科学校想上硕士点,有硕士点的学校想上博士点;单科学校想办成多科学校,多科学校想办成综合大学,都想办成研究型、综合性、大而全的大学。若一所高校困于传统思想和社会的压力,“力求上进”,其志可佳。但不顾主客观条件,互相攀比,定位不当,缺乏特色,发展方向似明确而实模糊,好像确立了大而全的办学目标就表明学校领导与时俱进了,仿佛

14、这样的方向就是唯一正确的方向。其实这反映出一些高校领导盲目追求所谓“政绩”的一种心理。众所周知,社会需求的是多层次、多规格的各种专门人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是高等教育的多样化,没有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就不可能实现大众化。我们知道,上海有两所国际著名的高校,既不是复旦,也不是交大、同济,而是许多人意想不到的中欧工商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他们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凭的是什么?是靠办多学科的学术性,研究型的综合大学吗?是靠不断追求大而全的办学目标吗?非也!靠的是实力雄厚的学科实力和国际化的师资。这就是它们独具的特色之所在,亦是其在国内、国外过硬的竞争力之所在。所以说,高校应进一步研究和确立自己的办学

15、理念,找准定位,不盲目跟风,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照样可以成为世界一流高校。为此,一要转变观念,二要面向市场,三要政府协调,加强分类评估。第四,不够充分重视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科研机构的作用,往往凭经验和热情办学,忽视现代大学理念和教育理论的研究及其成果的指导作用。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为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决策及实施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服务,在推动高等教育科学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指导、推动教育观念的转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著作和科研论文以及资料,培养了一大批教育研究和管理人才。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迅猛发展的新的历史时

16、期,面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应该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强对现代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理念的研究和探讨以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科学理论研究,加强对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建设,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尤其是高校内部的教研机构)的建设及研究工作的开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领导对高等教育研究在教育决策、管理和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正确认识,不太注重运用高等教育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指导实践,对高教研究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有些高校的高教研究机构任务不明确,致使研究人员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些高教研究机构条件比较差,研究人员的职称、待遇等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影响研究机构作用的发挥,甚至造成人才流失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高教研究机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