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农农村生产总值统计产总值统计东西方经济理论、统计理论不同,核算体系有别俄罗斯)第一节MPS和SNA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物质平衡表体系(MPS)(theSystemofMaterialProductBa1ances)东欧国家、马列理论,称东方核算体系,主要观点有:第一物质生产部门才是生产部门,物质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第二社会生产成果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从使用价值来看,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三个部门的产品;从价值来看,还包括商业、运输业活动在产品上追加的价值第三反映产值的根本指标有:社会总产值及各部门的总产值国民收入及各部门的净产值社会总产值包括五个生产部门的产值总产值扣除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后就是净产值,各部门的净产值之和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当年新创造的价值1二、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 (theSystemofNationalAccounts)资本主义国家、西方扩展生产理论,西方核算体系,主要观念为:第一所有能够提供效用的社会劳动,不管是物质生产劳动,还是非物质生产劳动,都创造一定的价值第二社会生产的成果包括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的劳务。
社会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是按扣除中间消耗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产值确定各部门生产总值和生产净值,称为部门增加值和净增加值增加值的计算是按各部门生产的全部产品(或劳务)的总值扣除中间投入产品和劳务价值,即为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或劳务)的产值第三反映产值的根本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等2补充解释关于生产性劳动有人的劳动和资本参加直接、间接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有本钱价格和销售价格任何在市场上能够通过价格取得货币收入的经济活动都是生产性劳动SNA体系除农工建运商外,还包括四个方面营利性效劳企业理、洗、旅、客运非营利性社会事业医院、宗教团体、学校、慈善机构为家庭和个人提供的效劳家教、佣工、厨师为国家统治和平安的机构官员、军警、法官、律师3上列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国外净要素收入指本国常住居民在国外的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收入减去外国在本国的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差额间接税净额指企业间接税与政府对企业津贴之间的差额企业间接税指因产品、劳务的生产、销售、购置、使用而向企业(生产者)课征的税津贴指政府对企业的补贴。
国民生产总值 国外净要素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固定资产折旧国民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产折旧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 间接税净额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 间接税净额或国民生产总值 固定资产折旧间接税十津贴4图141两种核算体系的总量指标的比较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中间产品价值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税金非生产性固定资产 折旧购买经营 物品价值(相当于物质生产部门的中间产 品)社会总产值 (MPS)国民收入(MPS)国民生产总值 (SNA)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或最终产值 (SNA)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或最终产值 (即劳动 价值)(SNA)国民生产净值 (SNA)国民收入(SNA)5第二节 农村生产总值及其统计 一、农村生产总值的概念和统计范围(一) 农村生产总值 指一定时期内农村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 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值 采用 SNA方法计算,是反映农村物质生产和 劳务活动总成果的综合指标二) 统计范围 以农村地区,包括乡村和镇两局部地区三)农村产业的分类1、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划分物质生产部门 指通过劳动将自然物和自然力转化为适应人们需 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
包括农业、农村工业 农村建筑业、农村运输业(货运)和农村商业企业非物质生产部门 指为社会提供各种劳务的产业包括农村客运 业、农村金融、保险、科学研究、农业技术效劳 和生活效劳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社 会福利事业等62、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煤气、电力、自来水等第三产业分为流通和效劳两大局部,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第二层次生产和生活效劳部门包括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效劳业、旅游业、咨询业、信息效劳业和技术效劳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效劳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和播送电视、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事业和福利事业第四层次为公共需要效劳部门国际口径)包括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7(四)生产总值的统计原那么生产收入原那么不管在物质生产部门还是非物质生产部门中从事生产和劳务所得的收入,都是统计内容市场交易原那么通过市场交易所得的收入,都是生产收入如:家务劳动,佣人那么算、自干不算特例:“臆测收入“虚拟收入:一如农民自产自用产品,不经交易,但计产值;另如自有房屋,要臆测租金。
合法性原那么没按规定登记批准的交易行为(如走私),违法活动(如抢劫),有碍社会道德风化行为(如赌妓)不计生产总值零星分散的个体活动,私人的商品和劳务交易,因少而难,不计产值8二、农村生产总值计算农村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态表现的农村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值,它等于农村总产出扣除中间消耗后所余局部一)农村总产出农村总产出指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农村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户所生产的全部物质产品和劳务总值,它是反映农村物质产品生产和劳务活动总成果的综合指标根据商品交易的原那么,以实现的产品销售和营业收入为根底计算农村总产出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十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价值9(二)中间消耗中间消耗指一定时期内在产品生产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消耗的产品和劳务中间消耗分为中间物质消耗和中间劳务消耗中间物质消耗又称为中间产品消耗包括: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办公用品等物质产品和支付给生产部门的运输费、邮电费、修理费、仓储费等但不包括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中间劳务消耗包括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差旅费、保险费、广告费和利息净支出等计算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必须是外购产品和劳务 (农业包括自给性局部),并已计入总产出的价值。
同时, 也必须是本期投入并一次性消耗掉的产品和劳务10(三)农村生产总值计算内容包括农村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户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总量包括:1.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品和劳务价值;2.农村社会集团消耗的产品和劳务价值;3.投资产品,即用作固定资产的产品价值;4.增加储藏和库存的产品包括各种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价值;5.调出与调入(包括出口与进口)产品和劳务价值净额农村生产总值是农村总产出扣除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农村生产总值 农村总产出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农村总产出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十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价值)11(四)农村生产总值计算方法三个角度表现形态三种方法生产方面新增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生产法部门法增加值法分配方面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得到的收入总额分配法收入法使用方面个人、企业和政府购买产 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支出法最终产品法121、生产法1、生产法将农村各部门增加值加总计算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优点一方面要计算各部门的总产出,另一方面又要计算各部门的中间消耗因此按生产法计算,就能了解农村各部门增加值和中间消耗的情况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农村产业结构及其变化,研究农村产业之间的联系及农村各产业的经济效益提供资料。
农村各部门增加值是根据各部门的总产出减去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价值计算农村各部门增加值各部门总产 出各部门消耗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农村总产出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十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价值)132、分配法(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得到的收入总额)分配法又称为收入法,是根据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农村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户分配形成的收入计算产值的一种方法分配收入包括:(1)劳动者报酬指农村劳动者因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在分配中所得的劳动收入不包括由福利基金、公益金、利润、公积金等支付的工资、奖金、生活补助和救济金等2)福利基金(或公益金)指根据国家或集体有关规定提取并计入成本的福利基金(或公益金)3)利润(或提留)指产品销售利润或经营利润提留是农村合作经济收入分配中按一定比例由集体提取留用局部4)税金指向国家交纳生产销售和经营环节的各种税金不包括从留利中交纳的所得税、调节税和奖金税等5)其他指上列各项分配收入以外的收入局部上述“分配法与计算农村社会净产值用的“分配法不同农村生产总值 各项分配收入十固定资产折旧十大修理基金14计算农村社会净产值用的分配法根本方法根据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工程倒算生产部门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总量。
这些新创造的价值通过初次分配以后,形成劳动者的原始收入和社会纯收入两局部,具体表现为工资、职工福利基金、利润、税金、利息支出、其它支出等六局部农村社会净产值=工资+职工福利基金+利润+税金+利息支出+其它支出153、最终产品法最终产品法又称为支出法,是根据农村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而计算农村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优点按这种方法计算的农村生产总值,能反映农村最终产品和劳务使用的去向及其构成情况最终产品和劳务包括以下各项:(1)固定资产投资;(2)流动资产增加;(3)农村社会消费;(4)农村居民消费;(5)调出,由农村调进城市或出口;(6)调入,由城市调入农村或进口农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增加+农村社会消费+农村居民消费-调出+调入16第三节 农村各部门增加值统计增加值指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和劳务活动追加在劳动对象(即中间产品或劳务)上的那局部价值,又称追加值或附加值统计意义增加值对企业或生产单位来说,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和劳务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现行统计指标,建立农村第三产业统计的重要内容17一、农村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的计算以农业为例,介绍农村物质部门增加值的计算。
一)农业增加值的统计范围农业增加值就是农业生产单位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追加在劳动对象上的那局部价值是农业生产单位(或农户)为社会所做的奉献统计范围包括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内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各种经济类型的生产单位包括集体农业生产单位、个体农户和国营农业企业不包括农业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非独立核算的农业生产单位和农业科研试验机构及部队的军马场18农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1、按生产法计算生产法是从农业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总产出)中,扣除外购产品和劳务价值等中间消耗计算农业增加值的方法1)国营农业企业农业增加值按生产法计算国营农业企业农业增加值统计是以农、林、牧、渔场为调查单位和会计核算资料为根底,对有关会计工程进行调整、分解和转换后进行计算农业总产出指报告期内,国营农业企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提供劳务总成果的货币表现国营农业企业农业总产出可按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农业增加值农业总产 出农业中间消耗19按收入法计算是以企业会计报表中利润表的产品销售收入为根底从时间、范围上进行调整核算后计算按支出法计算是以生产过程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如税金、利润之和进行计算农业总产 出=农产品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收入产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的增减额畜禽存栏期末期初增减额已计入销售收入的出售役畜收入 农业总产 出=生产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及农业税+销售费(含其他销售费)+教育附加+产品销售利润及其他销售利润20农业中间消耗指农业生产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投入或消耗的各种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中间消耗分为农业中间物质消耗和中间劳务消耗中间物质消耗指国营农业企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质产品价值,如外购和计入总产出的自给性物质产品消耗如种籽、种蛋、饲料、外购肥料、燃料、农药、用电量和农、林、牧、渔具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