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3 安塞腰鼓 课件

上传人:思** 文档编号:209288908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3 安塞腰鼓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3 安塞腰鼓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3 安塞腰鼓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3 安塞腰鼓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3 安塞腰鼓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3 安塞腰鼓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3 安塞腰鼓 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安塞腰鼓第1课时第2课时新课导入第1课时 如果说悠扬高亢的信天游是黄土高原的淳朴悠长的诗情,那么安塞腰鼓就是这片土地上顽强生命的呐喊和奔突。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磅礴的气势和惊人的视听效果及震撼力,传达了西北汉子粗犷豪放的阳刚之美和激越饱满的生命激情!有一篇散文,直接从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中发掘出了陕北人的元气和神魂让我们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一起去感受腰鼓的风采、文字的魅力!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黄土情羊想云彩等。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作者简介字音识记骤雨( )羁绊( )zhu

2、蓦然( )辐射( )戛然而止( )jmfji字音易错。( )干劲jn( )劲敌jn劲“劲”表示坚强有力,力量大时读“jn”、其他情况读“jn”。大彻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蓦然:突然,猛然。词语集注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战栗:战抖,即发抖,哆嗦。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只适用褒义语境。渺远:遥远。同“邈远”。整体感知u 了解什么是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

3、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诵读感知u带着问题大声自读课文。1. 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2. 按照时间顺序将文章分为三部分。1. 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壮阔”“豪放”“火烈”“有力”“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使人叹为观止”“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等等。2. 按照时间顺序

4、将文章分为三部分。鼓响前(第14段):安静。腰鼓表演(第527段):激昂。鼓声止(第2830段):寂静。理清思路 要读出安塞腰鼓这篇美文的感染力、震撼力,不仅靠声音,更需要深入理解文章的思路,读出层次变化。文章从哪些方面写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可通过抓关键词句来明确内容和理清思路。 关键句:文中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它表达出了作者最炽烈的情感,这个句子就是“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关键词:以上四个句子区分了四部分,每个部分各有一个词语提示了这个部分的内容。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

5、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中的“一场”;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中的“响声”;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中的“胳膊、腿、全身”“搏击”;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每一个舞姿每一个舞姿”中的“舞姿”。 层次:文章从四个方面写表演中“激昂的安塞腰鼓”。 第一层(第513段):宏伟的场面。 第二层(第1417段):激越的鼓声。 第三层(第1822段):有力的动作。 第四层(第2327段):奇丽的舞姿。探究交流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安塞腰鼓这样一篇经典美文,要想晓其

6、义、明其旨、悟其情、受其熏陶,你还想解决什么问题?1. 诵读交流(1)小组内诵读、交流,结合文本提出问题,反馈有价值、有争议的问题,或在讨论中提出新问题。(2)讨论探究。p “安塞腰鼓”有什么突出特点? 安塞腰鼓具有“壮阔”“豪放”“火烈”“有力”“惊心动魄”“奇伟磅礴”等特点。p 本文明明以“安塞腰鼓”为题目和主要内容,为什么要多次写“高粱地”“黄土高原”? 质朴的“高粱地”、厚重的“黄土高原”是“安塞腰鼓”表演的背景,也是孕育“安塞腰鼓”的文化土壤,“安塞腰鼓”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是西北高原地区风土人情的展示。p 黄土高原上的“后生”是怎样的形象? 黄土高原上的“后生”们朴实、沉稳、热烈、

7、奔放,充满生命的活力。击打腰鼓时,他们全情投入、用尽全力,因为这对于他们是一种生命的宣泄与释放。p 文章开头四段和结尾三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不可以。文章开头四段和结尾三段的“静”,更能衬托出安塞腰鼓的热烈奔放。反过来又起到以动衬静的效果,开头四段的安静,表现蓄势待发;结尾三段的寂静,让人回味无穷。诵读的时候可压低声音,与“表演中”的部分形成对比。p 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 关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可以有多种见解: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达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

8、。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阳刚之美。 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2. 问题探究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而本文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西北地区黄土高原比较贫穷,人们生活艰苦,西北好像落伍了。但作者深情地歌颂的“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

9、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一步步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天天活跃的今天,这种“搏击”精神将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梳理,感受了安塞腰鼓雄浑、激越、壮阔、火烈的特点和洋溢的阳刚之美,也感受到了黄土高原人独有的热烈豪放和蓬勃的生命力,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人一定要有积极乐观、坚定生活的信念,让生命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语言品读第2课时1. 自主答疑,语言品析 (1)再读课文,结合课后“阅读提示”,运用圈点勾画法,从用词、修辞、句

10、式、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等角度入手,选择自己对本文的句式和语言感触最深的23处加以批注。 (2)小组内交流、讨论批注内容,练习有感情地诵读。 (3)各组汇报有价值、有争议的问题,或在讨论中提出新问题。p 文中大量出现“隆隆,隆隆,隆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叠词、拟声词的运用。 “隆隆,隆隆,隆隆”拟声词的反复使用,朗读时似有声响在耳边震撼,富有音韵美。p 作者频繁分段,多用短语、短句,甚至有时一个字、一个词独立成段,有何用意? “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简洁、有力且自然地完成了画面由静而动的急转。 “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连用七个动词和感叹号,语句铿

11、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是强健的风姿”,如与“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比较,便很容易发现原句句子更短、语势更强、更有节奏感,用倒装句式强调了喻体,使动感的状态更为鲜明。p 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描写。 课文对黄土高原的景物、人物和人的活动的描写非常生动,包括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真实描写和想象描写。生动的描写,使景物、人物的形象特点更加鲜明。 静态描写: 如“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热闹后突来的沉寂,这时

12、以“鸡啼”反衬寂静。联系全文看,开篇说一群后生们沉稳而安静,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表现了一种“静”的氛围;接下来是文章的主体,一直写腰鼓激情喧响;到最后鼓声“戛然而止”,这样由静到响,再由响到静,文气起伏跌宕,结构回环完整。 动态描写: 如“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描写后生们热烈奔放、沸腾不可遏止的生命状态。 真实描写: 如“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描写现实的人、景。 想象描写: 如“使人想起:落日照

13、大旗,马鸣风萧萧!”联想中的景物属虚写,但更美丽、奇特,能激发读者的想象。 议论和抒情。 课文中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揭示了高原后生的精神、胸襟、激情,抒发了对高原后生和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议论句如“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 抒情句如“好一个安塞腰鼓!”p 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激昂的排比:对仗工整、层层递进、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是句子内部的排比;“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使人叹为观止”是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第911段是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生动的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

14、面;常把喻体提前,既增强了表现的力量,又使句式富于变化。 强烈的反复: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好一个安塞腰鼓!”在课文第二部分反复出现了四次,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本文的排比极具特色。从排比的形式上,有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从排比的内容上看,层层在递进、多角度来辐射;从排比的手法上看,动静巧结合、虚实更相生;从排比与其他修辞手法的结合上看,排比中有比喻、反复、对比、引用、拟人和叠词等,使得全文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2. 反复诵读,体验感悟 (1)选择喜欢的语段自由诵读。 (2)小组内互相听读,分享体悟和收获:激

15、荡的生命、磅礴的力量与阳刚之美 作者笔下,多短句,简洁有力、脆生响亮;多排比,既有句内的排比,又有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排比,还能连段而下,交错互出;即使不单独直接描写腰鼓释放的磅礴能量,也从人的感觉、人的联想和群山、大地等周围环境的回响上,多方位地渲染着它的奇特效应;自始至终采用行进的、动态的描写,使人的动作与腰鼓的声响,在共时态中互激互融,合而为一,从艺术上组成一个表现着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泉的整体。 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中造成了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炽热灼人的氛围、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恰与作者所要歌之颂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辅相契。这感染力不仅源自安塞腰鼓本身的艺术风采,更是作者综合运用各种修辞

16、、技巧表达出的文字魅力!布置作业1. 文化探源 (1)神州大地,中国鼓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鼓都被广泛地应用。我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炼制的“土鼓”。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除安塞腰鼓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色鼓? (2)请你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用途。2. 仿写 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谢谢大家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