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 试题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6946405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 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 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 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 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 试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韶关市田家炳中学2007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 审题:李达均 考试时间:2006年10月19日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68分)甲 必考题(45分)一、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论述文段,完成14题。橘颂当为屈原晚年所作橘颂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为我国第一首咏物诗,它以独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们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关于它的创作时间,直到现在学者们的看法仍很分歧。有的认为它是屈原青年时期的作品,甚至可能是他最早的作品;有的则认为作于顷襄王早期,或认为作于顷襄王后期,而曹大中先生则曾撰文断定它是屈原的绝笔。看

2、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屈原的作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把握或有不够准确、深入的地方。从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看,就反映出对屈原作品包括橘颂认识的模糊、矛盾来。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说,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说九章都是顷襄王时的作品。其橘颂的“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句注文却说屈原“言己虽幼小,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则又认为橘颂乃屈原青少年时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馁而终。”显然又把它当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观点虽不确切,

3、却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由于以往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自己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缺乏具体、可靠的硬性证据,故楚辞学家赵逵夫先生另辟蹊径,从礼仪士冠礼之祝辞中找到外证,从而作出橘颂乃屈原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的结论。赵先生发前人所未发,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的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橘颂尽管有这样一些与士冠辞的相似之处,可能屈原在写作橘颂时的确借鉴了士冠辞的立意和词语,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表明这就一定是屈原在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因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何况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不

4、同,特别是从其诗句的涵义并联系屈原全部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一生志行的总结、肯定和自勉。1对橘颂创作时间众说纷纭,第一段提到了一些原因,下列各项中不成为原因的一项是(3分)【 】A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对此认识就很模糊。B有的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有的认为作于顷襄王晚期,还有人认为是屈原绝笔。C屈原距今时代久远,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D至今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或有认识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的地方。2本文作者对赵逵夫的观点提出异议,最重要的一点依据是(3分)【 】A屈原写橘颂借

5、鉴士冠辞,未必在行冠礼之后。B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区别。C从橘颂及屈原其它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来看,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顾生平,总结志行。3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用王逸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其对后世贡献之大。B关于橘颂的创作时间,作者的结论与曹大中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C赵逵夫寻找外证的研究方法是应该肯定的。D作者虽不同意赵逵夫的结论,但承认橘颂确实受了士冠辞的影响。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古代著名学者的观点也要多方分析参照,不可盲从。B在研究学术问题遇到困难时,思想方法,应该灵活。C在学术问题上

6、有不同见解是正常的,并在发表己见时能够持之有据,言之成理。D本文在认真研究前人观点、各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肯定了“晚年”说,其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果敢有材气。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时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则部送刍粮,为一月计。则曰:“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湘惧无以给,遣则遂入奏。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一日,继隆移文转运司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

7、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已而果为则所料。后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得吏所匿铜数万斤,吏惧且死,则曰:“马伏波(西汉名将马援)哀重囚而纵之,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生乎?”籍为羡余,不之罪。改江、淮制置发运使,累迁尚书户部员外郎。 初,丁谓举进士,客许田,则厚遇之,谓贵显,故则骤进用。至是,谓罢政事,出则为京西转运使,迁礼部郎中。徙广西路转运使。有番舶遭风至琼州,且告食乏,不能去。则命贷钱三百万,吏白夷人狡诈,又风波不可期。则曰:“彼以急难投我,可拒而不与邪?”已而偿所贷如期。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为辨活者九人。乾兴初,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徙福州复为太常少卿、知池州。未行,复谏议大夫,徙河北都转

8、运使。初,则在河北,殿中侍御史王沿尝就则假官舟贩盐,又以其子为名祈买酒场。至是,张宗诲擿发之,按验得实,出则知陈州。逾月,授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刘随上疏言:“则奸邪贪滥闻天下,比命知池州,不肯行,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后徙杭州,再迁兵部侍郎致仕,卒。 则无廉名,喜交结,尚风义。在福州时,前守陈绛尝延蜀人龙昌期为众人讲易,得钱十万。绛既坐罪,遂自成都械昌期至。则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为偿之。(宋史列传第五十八胡则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称旨 对称:回答符合B籍为羡余 籍:没收C坐丁谓党 坐:犯罪D再迁兵部侍郎致仕 致仕:退休6以下句子分

9、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胡则“尚风义”的一组是(3分)【 】已而果为则所料。 籍为羡余,不之罪。谓贵显,故则骤进用。 则命贷钱三百万。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 则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为偿之。A B C D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胡则果敢有才气,一次入朝奏事时,宋太宗询问他边策之事,他凭借其回答而深受太宗赏识,名字被记进了中书省。B胡则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时,认为不能像马援那样重罚犯错者,因此他对于那些私自藏匿铜钱的官吏宽大为怀,并没有加以追查。C胡则担任广西路转运使时,对落难求助的外国商人,不顾手下官吏的反对,借给了他们三百万钱,表现出了急人之困的品格。D胡则

10、为官有才干,屡受重用,但“喜交结,尚风义”的性格也曾使他犯了不少错误,致使他一生仕途坎坷。8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微子几败我事。(3分) 译文: 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为辨活者九人。(3分)译文: 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3分)译文: 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两首元代小令,完成9-11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叹世陈草庵江山如画,茅檐低凹。妻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捕鱼虾,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兴,也任他;亡,也任他。注:三国鼎分:指东汉覆灭后出现的

11、魏蜀吴三国分立的局面。牛继马:相传建立东晋王朝的晋元帝是牛姓的私生子。9对于上述两首元代小令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两首小令切入的角度相同,都以写景入题,但前者写景气势雄壮,后者写景平和恬淡。B“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三国鼎分牛继马”两句各有深意,前者饱含着愤郁之情,后者流露的是嘲讽之意。C两首小令的结句用语相仿,意义相同,都以“兴”“亡”对举,议论精辟深邃,饱含哲理,表达了深沉的历史沧桑感。D两首小令表达的主题不同,前者怀古讽今,表达对封建王朝的罪恶的揭露和鞭挞;后者叹世归隐,表达了对现时的冷淡和嘲弄。10两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山坡羊叹世进行分析。(4分)答: 。11

12、两作的结句用语相仿,可表达效果却不一样,试作简要分析。(2分)答: 。 名句名篇默写(6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杜甫登岳阳楼)(2)重湖叠巘清嘉,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柳永望海潮)(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乙 选考题(23分)请在以下两类选考题中任选一组作答,不跨大类选做小题。三、现代文阅读(23分)选考(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316题。界 河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公尺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