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陕西城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06669639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陕西城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年陕西城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年陕西城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1年陕西城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陕西城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陕西城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城镇化进展形势分析与猜测城镇化是由传统的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人口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展的必定趋势,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标志,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从各国城镇化过程与进展体会来看,城镇化与现代化和经济进展之间关系亲密;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进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也证明白这一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 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和谐,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进展;可见城镇化仍将在我国社会经济进展中占据重

2、要位置;陕西是我国城镇进展历史最为悠久的区域之一,经受了数次兴衰的曲折历史后,陕西城镇进展最终迎来了稳固进展的新时代;特殊是进入21 世纪,随着国家、区域扶持政策的不断推行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连续进展,陕西城镇化进展取得了骄人的成 绩;在新的进展形势与背景下,猜测将来城镇化进展水平,讨论将来城镇化进展的方向与重 点,对于实现陕西城镇化健康进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 陕西城镇进展的历程回忆(一)古代城镇的兴起与沿革陕西历史绵长,特殊是农业开发历史悠久,为城镇的产生供应了良好的经济保证;早在西周时期,周王朝在沣河两岸相继建立了沣、镐两京,关中作为周王畿之地,首次成为全国政 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3、;其后经春秋战国至秦统一,经济有了进一步进展;秦推行郡县制,秦孝公集小乡为大县,郡 县制所设城,使陕西城镇数量有较大增加;当时关中设39 县,陕南设 8 县,陕北也设 8 县,全省共有 55 个县,按每县筑一城运算,当时陕西应有55 座城镇;随着郑国渠的修建和渭河航运的开通,一批地处灌区、河岸地区的古城邑、集镇获得了比较快速的进展,如高陵 邑、频阳县、丽邑、重泉邑、下邽、武功县、眉县、雍、临晋县、郑邑、武城县、咸阳、栎 邑等,从而形成一个经济核心地带;秦修“驰道”、“直道”,又使国都咸阳与关中、陕南、陕北各地特殊是各城镇之间保持了紧密的政治经济联系;从西汉到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也是全

4、省城镇全面进展和富强时期;西汉建都长安,都城长安遂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长安为中心,在东西长50 千米、南北宽 30 千米的范畴内,修建了茂陵、平陵、安陵、长陵、阳陵、霸陵、杜陵、南陵、渭城、奉明等十个卫星城,并在大多数皇陵旁设立的护陵县城;西汉王朝在陕西建有陕北的上郡、西河郡、北地郡,辖县 16,陕南的汉中郡、武都郡、广汉郡,辖县13,关中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辖县 36,全省境内共设县城 65,比秦代城镇数量大为增加;到了唐代,城镇数量在原有基础上再次急剧增加,成为现今陕西历史上设县数量最多、城镇分布最 广的时期,全省共辖三府、十九州驻所、一百多座县城,此外仍有一些商业城镇

5、,如岐州、 梁州、同州、延州;宋朝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中心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转移,关中作为政治中心的基础开头动 摇;唐代中晚期发生了安史之乱,国都长安屡遭兵火洗劫,直至唐末,朱温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使长安城成为废墟,完全失去了其在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位置,其他城镇也因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相继萧条甚至衰落;北宋时期,为了抵挡北方外族侵扰,许多军事性城堡在陕北地区得以修建,形成了集军事防备、行政管辖和物资贸易三位一体的城镇体系军、城、寨、堡,这些城堡既是地区性政治中心,又具攻守功能,同时仍是进行物资贸易的重要场所,如绥德(绥德军)、志丹(保安军)、米脂(米脂寨)、子长(安定堡)、吴堡、佳县(葭芦寨)、

6、神木(神木寨)等;陕南地区由于远离战事,社会经济进展相对稳固,加之自然条件优越,陕南经济中心兴元府(今汉中市)经济实力快速提升,金州、洋州、兴州、商州等城镇的规模和人口也都较唐时有所增加;元明清时期,陕西省内城镇格局基本稳固,局部地区小有进展,特殊是明清时期,为巩固政权,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复原和进展工农业生产的措施,并从江淮、山西向陕北、关中大量移民,开垦荒地,进展手工业产品;加之陕西地处东部农耕区与西北部牧区过渡地带,是西北地区茶、马贸易的要冲,商品交换和其他经济活动都比较发达,因而显现了一批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工商业城镇,如三原、泾阳、榆林、大荔、朝邑等;另外在水陆交通要道上也复原和产生

7、了一些市镇,像潼关、龙驹寨(今丹凤县城)、大庆关(今大荔县境)等;(二)近代城镇进展演化1840 年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的政治渗透、经济入侵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显现,打破了我国城镇原有的经济社会结构;陕西因地处西北内陆,距列强势力范畴较远,因而受其操纵影响较小;城镇经济进展落后,文化保守,交通闭塞,发展缓慢,城镇结构单一,建筑风格沿袭传统模式等;随着20 世纪 30 岁月多条交通干线如陇海铁路、咸铜铁路、川陕大路、西宝大路、咸(阳)宋(家川)大路的修建,陕西经济长期封闭的局面开头打破,全省各地城镇相应地获得进展;这一时期位于交通干线上的城市,如潼关、铜川、宝鸡日渐

8、得到较大的进展,成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东部沦陷区的工厂和学校大量内迁,黄泛区难民西逃,人口的大量涌入加速了当时城镇的进展,如宝鸡由抗战前的六七千人猛增到八万人,最高时近十五万人,成为仅次于西安的省内其次大城市;蔡家坡、虢镇、双石铺由于沿海和华北、中南地区部分工业和政府机关的内迁,成为当时陕西闻名的工商业城镇;城固县因平津的一些高校、西北联大和一些中等学校及文化团体的迁入,成为当时名气很大的西北文化城;而与此同时,远离铁路的城镇,包括曾一度富强的大城镇,如龙驹寨、大荔、泾阳、三原、凤翔、秦渡等城镇,随着农业经济和城镇工商业的凋敝,军阀混战的摧残,逐步衰落下去;

9、(三)当代城镇化进展历程1949 1957 年:稳步进展时期(见图 1);1949 年后的“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陕西布 置了 156 项重点建设项目中的 24 项(实际完成了 22 项),再加上与之相配套的 50 多个大中型工程的相继建设,形成了陕西经济建设的第一个高潮,全省城镇人口快速增加;据统计 “一五”期间全省城镇总人口由不足100 万增加到 285.4 万,城镇非农业人口增加到 211.4 万,分别占全省总人口的15.83%和 11.73%;图 1 1949 1957 年陕西城镇化水平散点分布图1958 1965 年:大起大落时期(见图 2);受“大跃进”和“上山下乡”运动的影响,陕西城镇化可谓大起大落;到1960 年,全省城镇人口达到 498.1 万,其中非农业人口达到241.8 万,分别占全省总人口的 25.62%和 12.44%;其后国家实行调整措施,动员大批城镇人口回乡,同时调整市镇建制,撤销汉中市和一批建制镇,使陕西市、镇建制分别由5 个和127 个减为 4 个和 75 个;城镇人口因此大幅度削减,到1964 年,全省城镇总人口减至324.4 万,其中非农业人口减为 128.3 万,分别占全省总人口的 15.45%和 10.87%,达到1960 年以后的最低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