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之美》阅读答案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6581505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瑕之美》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瑕之美》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瑕之美》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瑕之美》阅读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瑕之美》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瑕之美》阅读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瑕之美阅读答案瑕之美阅读答案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翠,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 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气盎然。文艺创作中也有类 似情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写出其外形 和内心的某“缺陷”,而别具魅力。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 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 叫人刻骨铭心。红楼梦中,聪颖、活泼的史湘云偏是“咬 舌子”,“二”说成“爱”;还有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 子”.一个个人物无不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古往今来,大 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恰恰由于若隐若现的微瑕,而显出璞玉 浑金的天然光彩。这就是美学家所称的“缺陷美”。我想,“缺陷”之所

2、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谚云:“金 无足赤,人无完人。”水浒传、红楼梦的例子,正是作 家基于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才在“完美”的面庞上 点出“缺陷”的瘩子,即使作家主观上有某种“神化”的理念, 只要他尚能依据生活进行创作,最终仍不得不归于“人化”的 描写。鲁迅批评三国演义作者“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笔者认为,欲显长厚,是作家或可揣摩的意愿,似伪则是“七 实三虚”的描写所产生的客观效果,至今民间仍流传着“刘备 摔孩子收买人心”的歇后语,可见似伪的一面却是刘备这 一形象深入人心的缘由之一。即使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 作家在绝对化的描写中,也还有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 以及在先帝托孤时的惶

3、恐心理等笔墨。“缺陷”愈真实可信, 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美是生活。“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外形 的“缺陷”是千人千般,万人万种的。美人长有瘩子,或者浮 现在嘴角,或者隐匿于颈后,绝不相同;内心的“缺陷”更有 千差万别,任何分类精密的批评家也无法归纳出几条几款, 让人按图索骥,抑或对号入座。这是“缺陷”的独特。所谓“恰 如其分”,指的是“缺陷”,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 也非内心的恶德。这样“缺陷”便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特殊 的韵致,使人物又各具风采,艺术魅力由此而生。正如捧心 是西施独特的却又风情十足的“缺陷”,竟使东施起而“效颦” 一样,憨湘云醉眼芍药茵,呆

4、香菱情解石榴裙,都是他们各 自独特的“不检点”的行为,相信红楼梦的读者不会据此 认为这样的艺术形象是丑恶的。或问,难道只有“缺陷”才是美,无“缺陷”的“完好”不是 美吗?无“缺陷”的“完好”当然是美,我们能说镜中花、水中 月不美吗?然而这种美却难以捉摸到。从文艺创作来说,塑 造美的人物形象并不排斥对其“缺陷”的描写。这里,这须再 次说明,笔者所称的“缺陷”是有条件的,即“缺陷”只是局部, 而非整体。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含局部的“缺 陷”,不是有“爱屋及乌”的成语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俗谚 吗?艺术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相一致。至于身心俱丑的人 物,已经不是什么“缺陷”了,鞭挞这样的人物,

5、也不是在表 现“缺陷”。一言以蔽之,瑕不掩瑜,瑕之美,在于真实与韵致。第1自然段借“芳林之中”的“枯枝败叶”,用来指代 什么? (4分)答:19. 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用“千虑一矢湘“惶恐心理” 这样的文字,意在说明什么道理?(4分)答:20. 全文表达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 来表示。(6分)答:21. 对第5自然段所强调的意思有下列判断,正确的 两项是(4分)()()A.无“缺陷”的美,难以捉摸得到。B.塑造美的形象 可以表现局部的“缺陷”。C.鞭挞身心俱丑的人物,并不是在表现“缺陷”。D.塑造美的形象,必须表现局部的“缺陷”。E.艺术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相一致。1&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 (请注意“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一句)19. 描写人物的“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20.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 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21. BE提示:该段的中心句是“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 纳而且必须包含局部的缺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