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6462937 上传时间:2021-10-3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框题 严也是一种爱【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2.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能力。认识逆反心理危害的透视能力。3.知识目标 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危害。4.重点与难点:如何理解逆反心理【教学程序】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同看一下下面方框的内容谈谈对自己有什么启发?不等价交换时间父母

2、的付出我的回报当我1岁时喂我并给我洗澡整晚哭着当我3岁时爱怜地为我做菜把一盘子他做的菜扔在地上当我4岁时给我买彩色笔涂满了墙和饭桌当我5岁时给我买漂亮衣服穿上后到附近的泥坑去玩当我7岁时给我买了球把球扔到邻居的窗上当我9岁时花钱给我请钢琴老师常常旷课而且从不练系当我11岁时送我和朋友去看电影要他们坐到另一排去当我13岁时建议我去剪头发说他们不懂时尚当我14岁时付了我一个月的野餐费没有给他们打一个电话当我15岁时回家想拥抱我一下把门反锁起来当我17岁时在等一个重要电话捧着电话打了整个晚上当我18岁时为我高中毕业高兴跟朋友聚会到天明当我19岁时付了学费并亲自送我上大学要他们在门口下车,怕被朋友看见

3、第一环节 出示自学指导问题 学生自学 老师巡视(5分钟)1、我们与父母之间为何会产生矛盾?2、造成两代人隔阂的原因有哪些?3、子女与父母的冲突大多基于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4、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是什么?5、应该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6、逆反心理的危害有哪些?第二环节 完成课前预习内容(学导练)第三环节 讲授新课一、成长也会有烦恼1、产生烦恼的原因活动一:指名学生朗读教材P19页“我的烦恼”,其他同学思考问题: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了?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教师讲述: 这是一个初中女生的日记,也是她的自我感受。学生的喜好,与同学交往的兴奋,不注意考

4、虑家长的忧虑和感受,对于服装的偏爱,以及家长对男女生交往的戒备等,都是初中学生普遍遇到的现实中的问题,这些是基于青春期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必然会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 从学生角度讲:小时候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 从家长角度讲: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孩子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特别唠叨、罗嗦。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这说明两代人之间有代沟。 设问:为什么两代人会出现隔阂产生代沟哪?2、产生代沟的原因相关链接:“我眼中的爸爸”(详见教材P20页)想一想:“我眼中的爸爸”

5、说明了什么?(学生谈谈看法后教师总结归纳) (说明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家长的看法是不同的:在人们小时候,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这多少带有规律性。)做一做:比较我们与父母的差异,探讨造成两代人隔阂的原因。教师小结:产生隔阂、代沟的直接原因:年龄差异。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种代际差异。 子女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相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不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异。由此产生的需要及满足需要的方式、理想和追求也就不同。3、父母的高期待严要

6、求是一种爱 望子成龙,自古以来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子女与父母的冲突,大多基于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二、逆反心理有危害1、逆反心理的表现 逆反心理对父母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严格要求产生反感。活动二: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想一想:逆反心理都有哪些表现呢? 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非那样;你说这好,我非说那好;让我信这,我非信那。这些是青春期学生普遍性的反映。 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在你身上逆反心理都有哪些表现?相关链接: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几种具体情景和心理原因。 独立意识受到阻碍。我们要独立,家长不让我们独立

7、 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我们要做主,家长不让我们做主 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我们要出点儿圈,家长制止我们 强迫我们接受某种观点。我们要赶新潮,家长非要我们接受老观念 从学生的角度看,产生逆反心理有其心理原因: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学生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即自制能力弱;学生的独立意识比小时候明显增强,有了不同于家长的兴趣和追求。2、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 对于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要具体分析,逆反未必都错,有的反抗不无道理。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代际不同,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大趋势。具体地来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中的好多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是家长有意无意造成的。当然,家长不是圣人,他们的

8、观念有时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有误区。这些都是导致学生逆反的因素。有调查表明,问题多的学生常常与家教误区相关,极端的问题中往往有家长教育不当的责任。 下面列举几种家教误区: 棍棒之下出孝子粗暴型粗暴的方法易于引起子女的不满,而且家长以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容易让子女消极模仿,助长其暴力倾向。 可怜天下父母心溺爱型过分否认子女独立性的行为并不高明,常常丧失孩子自主磨炼的机会,并产生心理依赖性。当子女不如意时也会逆反。 孩子总是自家好袒护型这种不公平对孩子有负面影响,让子女产生唯我独尊的心理,在家里容易表现为不如意时就发脾气。 树长大了自然直放纵型这种做法是不懂教育、放弃教育,如果不结合学生的

9、表现及时管教,则会失去教育的良机,放纵的结果是子女放荡不羁,脾气暴躁,顶顶撞撞。 冷热无常情绪型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方式。当家长情绪与子女吻合时还好,不吻合则子女不答应并引起逆反。 滥施奖励物欲型在人欲横流、物质诱惑性很大的今天,物欲型家教的负面影响更大。它有诱导学生不择手段攫取钱财的倾向,当子女的物欲不能得到满足时也会反抗。 众星捧月至尊型学生不是完人,过分宠爱易于助长学生的虚荣心。当子女的虚荣心不能满足时也会反抗。教师总结: 辩证看待逆反心理,就是要肯定反得对的,否定反得错的。从学生的角度看,就是要作出正确的与父母交往的行为选择。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学生提

10、升道德、完善自我。3、逆反心理存在的危害活动三:想一想,说一说: 结合自己的经历,讨论逆反心理造成亲子隔阂、导致种种不快等危害。 (如情感伤害、经济损失、阻碍家庭和个人发展等恶果。)教师讲述: 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的表现于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有的表现于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有的由对某事的分歧迁怒到对父母本人的恶感,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如离家出走甚至非法越轨、伤害父母。 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家长的错误伤害父

11、母 (板书)。 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我们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怎样克制自己呢?相关链接:(见教材P22页) 自制力源于修养的境界,理智,是自制的前提。只要我们能理智地处理问题,就能减少或消除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危害,我们就能为和睦的家庭增添温暖。(三)课堂小结: 我们相信父母是爱我们的,有时他们的做法我们可能难以接受,但他们的出发点是为我们好。不要与自己的父母产生对立,不要有逆反心理,多与父母勾通、交流,相信父母是天下最爱你的人。(四)当堂训练:完成学导练的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第四周第二课时第二框题 两代人的对话【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2、 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2.能力目标 会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行为能力。对多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思考和应用能力。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3.知识目标 知道与父母沟通的程序。懂得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知道要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输赢不可。4.重点与难点:如何理解逆反心理【教学程序】第一环节 出示自学指导问题 学生自学 老师巡视(5分钟)1、我们应如何看待与父母的矛盾?2、我们与父母沟通的程序是怎样的?3、我们与父母沟通的要领是什么?

13、第二环节 完成课前预习内容(学导练)第三环节 讲授新课导入新课: 前一框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由于与父母的年龄差异以及多重代际差异,而导致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代沟,从而引发家庭矛盾的不断出现。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我们与父母的沟通。怎样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呢?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家庭矛盾;如果夸大与父母的矛盾,会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抵触情绪,妨碍沟通;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我们的进步。一、架起理解的桥梁(三)教学活动预设1、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活动一:读图,思考讨论这两种观说法有道理吗?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清官难断家务事”,真是这样吗?引导分析:家务事通常属于什么性质

14、?是不是每件事只有一个答案?不同的观点和行为分别有什么合理的地方?如果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理解和思考,你会不会一定坚持自己的主意?各有利弊的情况下,尊重别人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好处?在自己有理的情况下,应不应得理不让人?可以不同意别人的做法,要不要尊重别人的选择?怎样理解“家中的矛盾容易解决?引导分析:从父母爱子女、体谅子女的困难、期待子女美好前程的角度来看,家里的矛盾是容易解决。这主要是父母为了使家庭和睦温馨,在非原则性问题上让着子女,这体现的是父母对子女理解、疼爱 以及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作为子女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正确的态度是什么呢?子女应该从中感受到父母的心情,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更加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理解、体谅父母的心,用自己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教师分析讲述: “清官难断家务事”,真是这样吗? 怎样理解“家中的矛盾容易解决?想一想: 怎样对待父母和我们之间产生的矛盾和代沟呢? (对此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活动二:读图,动脑筋,出主意(见教材P23页)让我们一起帮小冰正确处理这件事,寻求解决冲突的方法。(先让学生说说他们的解决办法,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