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全套复习题库及答案(精编)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05188011 上传时间:2021-10-28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63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全套复习题库及答案(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全套复习题库及答案(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全套复习题库及答案(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全套复习题库及答案(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全套复习题库及答案(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全套复习题库及答案(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全套复习题库及答案(精编)(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考点一、 二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一、单项选择题1.“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舜尧禹 B.尧舜禹 C.禹舜尧D.舜禹尧2.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下来( ) A.战争B.世袭 C.禅让 D.谦让3.禹治水时,采取的新方法是( ) A.堵塞决口 B.加高堤坝C.顺势疏导D.加宽河道4.我国古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是( )A.禹准备让位给伯益B.尧传位给舜 C.启打败有扈氏 D.禹传启,家天下5.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建立于 ( )A.约公元前21世纪B.约公元前16世纪 C.公元前14世纪D.

2、公元前11世纪6.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 ( )A.禹 B.启 C.桀 D.纣 7.下列古代制度中,在夏商时已不存在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奴隶制 D.推举制8.夏商时期臭名昭著的暴君是( )启 桀 汤 纣A. B. C. D.9.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联合一些部落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这个首领是( ) A.伯益 B.盘庚 C.成汤 D.商纣10.“授民授疆土”反映了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11.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12.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是

3、周天子的臣属,必须( ) 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定期朝见天子 向天子贡献财宝和特产 带兵随从天子出征作战 A.B. C. D.13.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共有( )A.71个 B.40个 C.5个 D.7个14.西周分封制的目的是( )A.分封诸侯 B.让诸侯服从周天子 C.巩固国家政权 D.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第17题图15.西周的最后一位国王是( )A.夏桀 B.商纣C.周武王D.周幽王16.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B.禅让制 C.郡县制D.分封制17.右图中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A.改革土地制度 B.重农抑商 C.奖励军功 D

4、.推行县制18.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增,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下列不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是( )A.改穿汉服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奖励耕织19.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规定(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迁都咸阳,推行县制C.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 D.奖励军功,按功受爵20.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2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的( )A.世袭制 B.郡县制 C.

5、禅让制 D.分封制2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 B.正确的军事策略 C.正确的外交策略 D.重视水利,发展生产23.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废除旧贵族的特权2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他的变法得到谁的大力支持。( )A.秦孝公 B.秦穆公 C.公子虔 D.秦始皇25.商鞅变法实行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 )A.多生产粮食布帛 B.去经商发财

6、而得到政府的奖赏C.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D.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的奖赏26.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C.建立县制 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7.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 )书读得好的人 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仗打得好的人 生意做得好的人A. B. C. D.二、非选择题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山东为齐鲁大地,山西为三晋之地。材料二: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材料三:“兼

7、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这些地名的由来与西周的什么制度有关?(2)依据材料二说明周王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3)据材料三回答,周王实行这种制度的对象是哪些人?这些人后来一般被称为什么?他们与周王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4)这一制度有什么作用?29.阅读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 他曾在哪个国家实行变法?文中的孝公是谁? (2)请根据材料指出卫鞅变法的原则是什么? (3)上述材

8、料体现了卫鞅什么思想主张? (4)请举出卫鞅变法的内容.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史记载:孝公死,太子即位,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请回答:(1)据材料一,你能说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吗?(2)从商鞅变法的内容和结果,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读材料二,商鞅被“车裂”,“而秦人不怜”。这说明了什么?考点三统一国家的建立一、单项选择题 1.李白曾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反映的是 ( ) A.长平之战 B.楚汉

9、战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秦统一全国2.“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是在 ( )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06年 D.公元前202年3.一位新同学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试判断,他姓 A.秦B.夏 C.宋 D.唐4.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 D.世袭制5.小明想了解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统治情况,你会向他推荐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6.“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 )A.黄帝 B

10、.夏启C.秦始皇 D.孝文帝7.秦朝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推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王国制 D.三省六部制8.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中,管理监察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户部尚书9.秦朝时期,王家四兄弟的情况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老大被征去修长城 B.老二被征去与匈奴作战 C.老三在家练小篆 D.老四整日在家读四书五经,准备参加科举考试10.秦始皇雄才大略,开创封建中央集权制之先河。其重要举措是 ( )A.推行郡县制 B.大力推行儒家教育C.开创科举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1.观察下列钱币图,哪一项是秦朝统一为全国通行的货币 ( )第13题图 A B

11、 C D1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诗中所赞颂的秦王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统一了文字 D.统一货币、度量衡13.右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标识,这种字体在秦朝时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这种字体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楷书14.平定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A BCD15.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侯之”。文中的“上”指的是 (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武帝 D.唐太宗16.我国历史上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唐太宗第18题图17.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屋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18.对右图人物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统一六国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派张骞出使西域修筑长城 在中央设丞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