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今高等教育工作的思考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5000021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于当今高等教育工作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于当今高等教育工作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于当今高等教育工作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于当今高等教育工作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于当今高等教育工作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于当今高等教育工作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当今高等教育工作的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于当今高等教育工作的思考关键词:教育、“全人教育”、“因材施教”、90后、环境、大学生、矛盾等。Key words: Education、 life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90 after”、 the environment、 college students、 Contradiction、 etc.前s近2500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了就提出了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并且他木人亲身 实践,对于他的门生的一生进行迫踪研究,不仅证明了孔夫子教育理念的正确性,而且还显现了其 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经过2500多年的传承发展

2、,这一教育理念还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但是 客观的来说,国外的发展水平更高,不可否认“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国内的局部地区、一些领 域也得到了很好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因材施教”式的教育成本太高(或者说成代 价太大),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具有“全人教育”思维的导师,甚至教育体制的改革;另 外,“因材施教”式教育培养处来的人,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如果要继续保持他们的这种特质,管理 也要“分门别类”,这会给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至少管理者还要恶补管理知识,这些都是管理者所 不愿意的,相比较而言他们更喜欢成木低、可以以“一刀了切”的乖乖做事的人。“爱哭的孩子有糖 吃”这是内部现象,但是,

3、在工作过程中“因材施教”的人才或许只会被认为是特立独行。总而言 之,社会还没有环境准备好来迎接“应试教育”的规模化。一、教育的意义1. 古代中国的教育意义可以用礼记.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总结。 仁义道德教育贯穿了的5000年的中国文明史,“文以载道、以道化人”是中国文字的意义和教育的 目地。中国古代的教育的识文断字,是以明理和明德为目地,贯穿于对仁心与义理的理解和实践的 整个人生的过程。千年以来,中国人受教育的起点是从儿童时期的“三字经”开始,识字的过程就 是明白做人的常识与常理的过程,配合家庭的清扫和礼仪而知进退之道。在儿童早期的教有中,就 打下了启

4、发人良知和理性及人与人之间基本礼仪的文明和教养的基础。在这以后的经典学习中,强 调的背通和实践之中的领悟,以背诵为基础,以社会实践为目地,形成了以圣贤的正理正道葵定的 正邪、善恶与大是大非而识人之兴衰、人事更替之根本大理的诚意、正心而修身,进而齐家、平天 下的整套完整的书本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形成了人人通情达理,个个礼貌文明的整 体社会风貌,加上特殊的二元社会的宗族和乡绅为社会口常的自治管理结构,这样的社会人人自觉的抵制不良习气,道德败坏的人无立足之地,这是过去中国的教育.结果,文明礼仪之邦的根本原因。2. 现代中国的教育意义(目的)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诠释。这或许是和人

5、民口益增长的文化造成了人民的思维呈 现诸多的格局,很难再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现实主义者认为:教有只是为了争取生存的一种形式; 党和国家把教育放在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殳兴和决定国家命运的高度;但是,不得不说,在中国现 在最出色的教育理念是“全人教育”,典型的代表以高校中的南方科技大学为代表,但是至于这一理 论的实践成果,我们还不得而知,这一理论指导培养下的第一批人还没有毕业,尚未接受社会的检 阅。就其内涵而言,“全人教育”首先是人之为人的教育;其次是传授知识的教育;第三就是和谐发 展心智,以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全人教育就是培养“全人”或“完人”的教育。 就其教育目的而言,“全人教育”

6、把教育目标定位为: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简言之,全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 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3. 对比古代教育、当代教育和“全人教育”中国古代的教育和“全人教育”有本质上的相同;而“全人教育”是代代教育的新型实验教育, 而且其成效尚未可知,倒是国外“全人教育”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现当代教育则与古代教育有很 多的不同。具体如下:(1)全人教育关注每个人智力、情感、社会性、物质性、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的全面挖掘;(2)全人教育寻求人类之间的理解与生命的真正意义;(3)全人教育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

7、培养;(4)全人教育鼓励跨学科的互动与知识的整合;(5)全人教育主张学生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平衡,注重生命的和谐与愉悦;(6)全人教育培养的是具有整合思维的地球公民。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究其根本这三者的区别在于教育的主体(以人为本)和意义定位。目前的 教育主体主要是90后,这是一个非常个性、自主和有无限创造力的群体,这需要更加合理的教育理 念和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二、当前教育的主体一90后1. 90后简介“90后”,是“80后”的派生词,更以突出的性格特色被大众记忆。在这批90年后出生的一代 中国公民中,95后以年轻、活跃、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态度,被大众定义为“玩得酷靠得住”的一 代。90

8、后迫求的是新潮,95后“玩得酷靠得住”的性格标签也逐渐成为90后这一代人共同的先锋宣言。2.90后的特征:(1)90后主要性格特征: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 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长;自信又脆弱,敏感而日私;往往具有成年人很难理解的古怪爱好;内心世界: 从童年就开始变“老”,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比较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且价值 观更加现实;市场消费观念强烈,但名利作用被过分强化;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 感;网络时代的广阔事业,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90后的内心比较孤独,渴望得 到更多的朋友;有白己独特的思考能力和办事准则,喜欢

9、推陈出新。(2)主要能力特点:90后一般自视甚高,也很聪明,学习能力较强,自我的评价普遍较高。(3)主要情绪特点:90后追求快乐,很有活力,遇到问题比较淡定,很多时候我们70后的行为在他们眼里就是“很幼稚”。(4)主要兴趣特点:兴趣爱好广泛,放得开。有时候很“自我”,受环境的影响较小。(5)动机特点:很现实,事业和家庭并重,金钱和名誉齐飞。3.90后成长环境与其他世代不同,90后生长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教育背景,时代背景都有着鲜 明的特点。(1)社会背景.90后从出生开始生活环境相对前几代优越许多,但是有时候会跟70后,80后的人产生代沟。(2)家庭环境90后的家庭突破了很多传统,父母的生活

10、态度有了很大改变,他们主张独立与开放,追求的是 成功的事业与高质量的生活。所以对孩了的教育脱离不了金钱,不能从情感的角度去感化孩子,势 必使他们产生叛逆的心理。同时,90后的很多家庭都有过拆散重组的现象,这样无疑带给他们情感 上和心理上的创痕,使他们变得冷漠与自私,缺乏应有的温暧感与亲切感。部分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感到了迷茫,他们成了孩子的“钱包”,指责孩子大学真正教 你的少主要是给大家一个大环境让大家自己成长既学习知识有学习如何和人相处面向社会所 以很多东西是你在大学这段时间里面日己体会自己学到的真的很难说清楚三、当前高校教育的现状及主要矛盾国家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是

11、问题仍然繁多,不良现象逐渐显露,与发 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从1987年高考恢复以来,到目前大学生人数,高考报考人数570万人,录取 27万,录取比例为29: 1。约4.8%; 2008年,高考招生人数创新高,计划录取599万人,考生1050 万,录取比例57%。从大学生数量来看不可不说,高校教育教育发展很快。但是,社会上也有另外 的一种声音,高校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蜕变成了大众化教育。当然,这种评价不客观,但是,教育(文化)的成果是无法有时效性的成果,也无法有一种很有说服力的佐证。社会渐渐地把那个大学 就业率、校友的成功成才、培养处福布斯富豪你和国家政要人数这些短期可见的显性指标来评 价教育,反

12、过来促使大学不得不把培养适合社会的人才作为培养的重心,而忽略了人格培养, 众所周知:当我们怀着很强的目的性去做一个事情,我们就会错过很多沿途的美丽风景。由此一来, 我们实际就会忽略了去培养很多基本的素质。确切的说就是没有打好基础。主体不在是学生自身,根据社会的要求他们都要接受统一化的培养,最终统一输送给社会,而那些 没有被统一的,很有可能就会被认定为教育失败的产品。从此,教育的主体偏移了,不再是学生自 身。这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举国上下都在快速最求GDP的增加,吃饭选择快餐,坐车选择快车, 寄东西用快递,3G替代了 2G, 4G即将替代3G,能打电话解决的事情绝对不会亲自跑一趟,但是大家 还觉

13、得慢,没有人愿意等,大家都在急切的追赶肴什么要是有选择,我想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 这样了,但是这是社会环境所给的,谁也改变不了,只能被迫适应。面对这样了的快节奏,我们无 从选择,但是我们却要依靠教育使得落下的灵魂跟上来。学生成长、成才是教育的基本原则,而就业只是基础的基础。如果把就业的目标就定位在就业 率,是教育的定位错误,那无异于教育日贬身价。“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教育应该 是具有主动性的,首先要教育培养出人才,人才在建设社会,但是,如果是凸显社会对于人才的要 求标准,统一化的培养人才,那是错上加错。目前的教育主体一一90后,根据他们的各方面特质的 分析,他们应该是未来推动中国科

14、技进步和创新的最好的人群,他们是最具备创新能力的人。如果 90后这一群人都没有促进中国创造性精神,那么,只能怪罪于环境,由于环境,“方仲永”都变成 了 “伤仲永” 了。教育不应该向任何一切妥协、退步,应该坚守秉性、恪守原则。历史上,想廿本等很多国家在 经济极其衰落的时期也十分重视教育,教育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民族精神,没有了教育国家就 失去了灵魂。要有即使培养出的人才都不就业,也不能向现实屈服,我相信绝大部分大学生是不会 被饿死的。原来,觉得中国的王位世袭是多么不公的,现在到了很多“985”单位一个工作岗位都要 世袭。社会价值尺度已经失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人”,而要应对于此,就必须要加

15、强大学生 的人格修养、价值导向和思维能力的淬炼。对于一个学化学的人,他可以利用专业技能来制药造福 人类社会,同样也可以制造出三聚机胺一样危害人类健康的食品来牟取暴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教会大学生专业技能和能力,只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在社会上生存,但是假使要他们为社会做贡献, 最主要取决于他们的人格、价值观和思维。高校教育的目的学校帮助学生通过该阶段的教育为廿后走向社会做准备,四年的时间让他们从 孩童成为社会人,即使不完全成为社会人,至少要具备成为社会人的基木能力。不过学校情况参差 不齐,每个学生的情况也各不相同,结果该阶段的学习与LI后的就业难以衔接,教育与科研相集含 的实施难度也很大。目前高校

16、培养大学生的方式:%1 课堂教学(专业知识)教师;%1 课外实践活动(科技创新)研究性实验室,导师(普及率不高,成效在不同的高校收效差 别很大);%1 课外活动(社团、公益)团委;%1 思想及人生价值导向党委、团委;%1 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日常学生工作、综合能力培养一一学工。大学应该是培养适合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必须要把教育的眼光放长远,“无远虑必有近 忧”,有了近忧则更要有长期发展的目标。理论上大学教育不仅仅是适应社会的,而更是引领社会的, 她是高居于社会之上的象牙塔。她培养的不是打工仔,不是岗前培训基地,出来的也不仅是人才, 而是人,是对人,对生命的教育,不仅仅是职业教育。但是,结果呢?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越来越严 峻,毕业之后就业难度越来越大,甚至情况连职业技术学校这类岗前培训性质的学校都不如。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