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择和编排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99084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择和编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择和编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择和编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择和编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择和编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择和编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择和编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择和编排浅析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项0的选择和编排摘要: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语言又是文化的产物, 文化的民族性质,决定了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文化 是言语交际技能的重耍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材是以提高听说技能水 平为目的,在教材中选择编排适度的文化项0是必耍的,也是必需的。 本文从文化项目选编的代表性和方式的多样性方而对对外汉语教材 中文化因素作一点粗浅的探索,提出点滴之见。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文化因素;知识文化;交际文化;全民 性;民族性;学生层次“语言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 活面貌、风俗和信仰的总体”。这是十九世纪西方

2、语言学家首先注 意到的。随着人们对语言本质认识的逐渐加深,我国研究者也发现每 一个语段除了语言本身形式结构外,都包含着一个文化背景问题,不 了解文化背景,就不能了解语段所表达的意义,就不能使语言达到熟 练运用程度。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异国文化教育语言与文化在对外汉 语教学中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因此,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除了对语言基本技能进行描述外,还要有意识地 培养训练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这样既可以促进语言学习,又可以潜 移默化进行文化教育。语言学习过程也是文化适应的过程,文化项目的学习是语言学习 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与汉字教学、语法教学有完备的等级体系, 语音、词汇

3、、语法、功能有明确的教学大纲相比,文化教学就显得有 些滞后,至今仍未形成教学体系,文化因素大多由编者凭个人喜好选 择,文化项目呈零敲碎打、东鳞西爪的分布,主观随意性较大,不利 于留学生汉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我们的教材如何突出语言 课的特点,同时兼顾文化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语言属于文化,语言根植于文化,语言教学中就不能没有文化教 育,国际汉语教学也必须伴随着文化因素的引入、介绍和学牛的吸纳。 外语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文化背知识全部传输给学生,这样势 必要进行取舍。对外汉语教材文化项目的编写,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 生的跨文化言语交际能力,其内容应包括交际文化

4、及与它对应的知识 文化。所谓知识文化,是指不直接影响交际的背景知识。例如,讲解树 种,诸如品种、用途、生长特点、分布情况等等,均属知识范畴。一 般说来,每个词都有“知识文化”成分,但交际双方不会因为缺乏这 类知识发生误解,学外语者也不会因为缺乏这类知识不能在外族文化 中生存下去;所谓交际文化,是指直接影响交际的背景知识和文化模 式。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常常会因为缺乏这类知识而发生误 解,或不能融洽交际。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知识文化相对稳定, 而交际文化则随所涉及的社会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交际文化所涉及 的文化受社会背景的制约,数量上是有限的,这就为揭示并掌握其具 体内容提供了先决条件

5、。在编材和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交际文化。 知识文化主要通过概况课介绍,因此在语言实践课上对知识文化的介 绍要节制,应重点传授交际文化,这样,有可能克服文化背景知识与 语言应用脱节的现象。结合外国学牛的特点,系统地揭示汉语的交际 文化是完全可能的,也是现代外语教学所必须作为。二、注重时效性和全民性既然选择的文化项目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对话中的文 化内涵,所教的文化项目当然应是现实中常用的,应是“当代活生生 的文化现象”,是“当代具有普遍意义的活文化”,有些文化现象是 有时间性的,因此文化的介绍也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相应的调整。曾 经在报刊上看过一篇有关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博文,文中描写道:“中

6、国的歌曲非茉莉花莫属,中国的颜色非大红莫属,的建筑非 长城莫属,中国的艺术非京剧莫属”,重重比较下我们不难发现, 外国友人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大多停留在片面、单一的历史和传统上, 其一半是源于他们顽固的偏见,而另一半则是源于我们凝固的文化传 播。因此我们在涉及教材中文化项目时,就应侧重介绍当代中国社会 中那些文化习俗,而不必介绍那些已经过吋的或在现实生活中已极少 见的、对外国学生交际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的文化习俗。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4版的初级汉语口语所选文化项目如假期、婚礼、送礼和 购物等话题都侧重今H中国文化现象,给人以清新现代感,学生接受 起来也更顺利。其次,编入的文化项目应是具有全民共享性

7、、全民倾 向性的观念。文化项目的取舍,必须遵循这样的共性原则。带有方言 色彩和市俗意味的词汇、话语都是不合规范的,选择的文化项目应是 正面、健康、得体的作为文化教学的载体。三、讲求民族性选择的文化项目应是以我为主、凸显民族文化特色的。在跨文化 交际中,学生遇到文化上的习惯性差异时,尽管他可以回避某些交际 表达法,但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还是应把汉语文化表达方式、规 约、习惯介绍给他们,让他们了解与汉语相对应的文化习惯,以便帮 助他们在遇到文化冲突时,能主动地采取应对策略。比如中国人打招 呼的方式往往是据景问话:吃了吗?看什么书呢?在哪儿买的?多少 钱?等等,这种问候方式容易引起西方人误解甚至反

8、感,以为中国 人喜欢探问他们的隐私。这就需要我们在讲解这些句子时,告诉学生 这些问句并非实问,只是人对自己熟悉的人表达关切的一种习惯 方式。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应与时俱进,对待传统文化批判性地发扬并置 于国际化背景下融入新的内容。教材选用适当增加仃中国文化特色的 范文,如适当融入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气、习俗、典故等内容,增加一 些优秀英文文章的经典汉译作品,或从我国权威报刊上摘取些具有 代表性的文章。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已经渗透并流动于中国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董永是中国古代有名的“二十四孝”之一,其 “至孝,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之葬”的事迹感天动地,传为佳话。 但西方的孝文化却远没有这么丰富

9、,也没有哪个人因孝而引以为荣, 更没有“二十四孝”这样闻名的人物。西方对父母的孝也并没有导致 对父母的服从,而是更多地强调独立,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平等。 不强调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人将孝同生儿育女相结合,强调 不能绝先祖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传统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这是数千年来形成的一种民族心理。断子绝孙是最恶毒的咒语, 而在西方,断子绝孙却没有这样的文化含义。正因如此,当“断子绝 孙”被直接翻译成“sonless” ,西方人觉得莫名其妙,根本无法将 其与贬时义词联系起来。在跨文化交际FI趋频繁的今天,我们的教材 中应致力于宣传一种吸收中西方文化精髓的推崇个性自由和平等的 人格,追

10、求平等积极进取的新的孝文化观。 四、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合理安排文化内容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初级阶段由于 学生掌握汉语程度不高,不宜大篇幅导入,主要从介绍FI常生活交往 方面的交际性文化知识入手,在课文中穿插诸如称呼、称赞、告别等 最基本的H常生活用语和表达方法,也可以对课文中必需的语言环境 和文化背景采取介绍、说明或者简单的注解等方式设计项目,但总体 上要坚持以语言学习为主,文化接触为辅的原则,主要包括:称谓、 问候、告别、赞辞、禁忌、待客等和有文化附加义的词汇如龙、熊猫 等名词以及附加词、副词等。中高级阶段的汉语教材,交际的主要障 碍已经不在语言本身,而在于对交际文化知

11、识的了解程度及对汉语交 际文化模式的适应性。在课文编排方式上应适当增加文化项目,可以 采用明线与隐线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式地安排文化项目。同时改革 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辅以历史、哲学、文学、民间风俗等 选修课程,对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80%的学生中华 饮食最感兴趣。结合我国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情况看,在具体方 法上,我们可以采用归纳对比法,如安排学生用汉语介绍自己国家相 似的历史文化。将多媒体教学法与课堂内的教学与课堂外的引导相结 合法等多种方法来实施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还可以从国外现 有的各国著作的汉译本中摘选适合大学生学习水平的部分内容进入 汉语教材。五、小结

12、在对外汉语教材中进行中国文化知识的融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 际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的要 求。培养学生的汉语语言交际能力,让他们能够流利的进行文化交流, 避免不必要的文化误会,就必须把语言教学跟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就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揭示语言背后的文化内容。只有这样才能 让学生掌握好汉语语言,才能让汉语语言的学习更加有效和实用,才 能史好地弘扬中华独特的魅力文化。注释:美国,萨皮尔,语言论,199页参考文献:1 张一,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研究,汉语学习,20042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大出版社,20063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34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105 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6 周小兵主编,对外汉语教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107 崔永华、杨寄洲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大 学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