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现状及制度构建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99125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现状及制度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现状及制度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现状及制度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现状及制度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现状及制度构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现状及制度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现状及制度构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现状及制度构建【内容摘要】民主政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在悠久的历 史发展中,不断被诠释,并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核心,那就是公民参与。 的社会主义实践表明:公民有序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是现代 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并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基 于此就公民政治参与的国内外现状进行研究并在制度构建上提出可行性 建议。【关键词】政治参与扩大有序 民主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国内外现状分析(-)国外研究现状公民政治参与作为民主政治的核心要求之一,最早出现在希腊古典式 的民主制度下,雅典公民直接参与

2、管理国家一切公共事务。近代有关民主 理论的观点对其都有涉猎,国外对于公民政治参与的理论颇丰。但对于公 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研究则较少。1. 有关公民政治参与的作用研究总体说来,学者对于公民政治参与主要持两种不同观点:认为公民政 治参与对国家与社会管理起到了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反映到对公民政治参 与的态度上分为支持与限制两派。对公民政治参与持支持观点的学者的代 表学者有卢梭、佩特曼等。以卢梭人民主权论为基础,持支持观点的学者 赞成直接参与式民主,认为国家/社会管理的权利应分配到公民手中。卢 梭将公民普遍、直接、积极的政治参与看作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佩特曼在对精英主义进行批评的同时,认为真正的民

3、主应当是所有公民直 接、充分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执行等全过程。而认为公民政治参与起消极作用的流派主要是精英主义,代表人物有 韦伯、熊彼特、萨托利、亨廷顿、布坎南等。精英主义学者认为政府应有 公民选举出来精英统治和管理,过度的公民参与会导致政治危机,主张限 制公民政治参与。熊彼得认为世界上的人群从来就是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 者,因而民主是虚幻的。民主不是人民的统治,而是政治精英的统治,是 职业政治家集团的统治。布坎南认为群众大量政治参与会妨碍政府的统治 力,过剩的参与往往造成决策困难,过度的民主参与将导致政治危机。亨 廷顿认为发展同政治参与的程度相适应的制度先进的稳定的政治体制是 民主制度的需要。

4、也有作者在书中指出:约翰杜威的民主社群和参与观、 柯尔的职能民主制、林赛的理想主义参与民主、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理 论重构与参与民主。以及当代西方参与民主的基本范式:全民公决、公民 社会组织、地方民主等。于海青当代西方参与民主研究M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 有关公民政治参与实现政治权利的研究有学者指出,一个国家从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其实完全可以预 见总有一天这些规定要被全部取消,只是时间到来的早晚而已;另有学者 相对系统地阐述了参与和民主理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参与民主 理论,当代精英主义的民主理论实际上并不是充分的民主,真正的民主应 当是所有公民的直接的、充分参与

5、公共事务的决策的民主,从政策议程的 设定到政策的执行,都应该有公民的参与,只有在大众普遍参与的氛围中, 才有可能实践民主所欲实现的基本价值如负责、妥协、个体的自由发展、 人类的平等等,对民主的参与能够促进人类的发展,提高人们的政治效能 感,减少人们对于权力中心的疏离感,培养对公共问题的关注,有利于形 成一种积极的、富有知识的并能对政府事务具有敏锐兴趣的公民,从而有 助于一个参与性社会的形成。【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张杨译,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3. 有关公民政治参与公共决策的研究20世纪60、70年代开始,随着政府治理模式改革的浪潮兴起,公民 政治参与领域也逐步从政治投票和政治

6、选举,转向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学 者也开始关注对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价值、作用、路径等进行研究探讨。 代表人为托马斯,在他的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中,他重申了公民参 与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公民积极参与的热情和 行动有效的公共管理过程有机平衡或结合起来,即如何将公民参与纳入到 公共管理过程中來,在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中融入积极、有效的公民参 与”。构建了五种公民参与模型,并提出了公民参与的具体途径。詹姆斯 和坎宁安在其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一文中阐述,决定公民参与公共 政策的四个因素是:途径、时间、政府支持和技术。也有学者分析,民主 的不同模式可以被合理的分为两大形式:即直接或参与的

7、民主和自由或代 议的民主,作者并相信,最值得辩护和最具有吸引力的民主模式是那种公 民基本上可以将其对决策的参与扩大到一系列广泛领域(政治、经济和社 会领域)的模式;另有学者相对系统地阐述了参与和民主理论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一种新的参与民主理论。佩特曼认为,当代精英主义的民主理论实 际上并不是充分的民主,真正的民主应当是所有公民的直接的、充分参与 公共事务的决策的民主,从政策议程的设定到政策的执行,都应该有公民 的参与。【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燕继荣等译,北京: 编译局出版社,1998;王巍,牛美丽编译公民参与M.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9.(二)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目前对政治参与的研

8、究论文及相关书籍也有一些,但整体上对此 问题的研究还远没有深入下去。这主要和我国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执政党 的执政方式有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执政党对于公民政治参与这一 问题态度的转变才是催化剂,使得对此问题的研究日益丰富和多元。此外, 我国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法治的快速发展也对公民政治参与影响深远。 总结起来,当前我国国内有关公民政治参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儿个方 面:1.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的发展状况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学者认为:将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限定为 公民,而又有学者从主体的发展的角度论证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越來越 多元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既有农民群体、大

9、 学生群体、妇女群体,也有私营企业主群体、农民工群体等。政治参与的 增量呈上升趋势,不仅一些新社会阶层、新经济组织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连一些传统的社会精英也加入到维权的行列中来,参与主体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也有文章针对参与主体主要讨论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主题政治参与的情形;界定新社会阶层为民营 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 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六个方面的社会 群体对于政治参与的要求;从政府文件的角度,分析了扩大政治参与主体 的政策支持;也有作者提出一种对政治参与进行分析的思路和框架,站在 客观的角度

10、从纵向上分析了中国政治参与的发展与现状,并且从参与主 体的角度对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动机、特征进行了分析。李国安、李强. 新形势下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态势和正确引导J 马克思主义与现 实.2009 (1): 163-165.2公民政治参与主要内容的变化状况分析(1)有关公民政治参与以实现政治权利。比较代表性的观点有:参 加政治选举,实现公民选举权利,选举时公民最重要的政治参与手段和参 与行为,公民实际参加选举,才能维护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是 民主政体产生政府的形式,是政府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和依据;“知情权”、 “了解权”等需要被得到尊重和保护,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 民主与法制已

11、成为现代国家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民主需要实行多数人的选 择,法治需要将多数人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并得到遵守和执行,要保障多数 人选择的正确,多数人的意志符合客观规律,就需要对有关情况能够客观 了解,即让公众知道有关情况或称信息,为此,国家在宪法和法律上确定 公民的该权利,并以法律保障实现该权利,公民参与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 为公民知情权,保障公民知情权,是促进和保障公民有效参与的先决条件;也有学者指出,要科学认识和把握公民参与能力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 主要内容和重耍意义;扩大与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建立健全扩大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立法与制度建设,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公 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具

12、体制度如投票制度、选举制度、信访制度、听证制度、 旁听制度、建议制度、批评制度、测评制度、公示制度、协商谈判制度、 决策咨询制度、批评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民意调查制度等;丰富发展扩 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具体形式,如拓宽民主渠道,着力保障人民 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的合理引导和 法制建设。杨荣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索实证分析J重庆 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3): 15-18.(2)权益维护和利益表达。有学者指出,公民为了群体利益或个人 利益主动接触政府,陈述自己所关心的问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是 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和较高层次,参与

13、者不仅要决定参与的冃标和内容、 付出时间、人力和财力方面的代价,而且还要承担相当的政治风险。公民 主动维护自身权益、表达爱合法诉求的状况,真实反映了政治参与渠道的 畅通程度和公民的政治效能感。当公民认为自身的政治参与行为能够发挥 作用,就会积极通过参与维护合法权益,如果公民认为即使自己采取行动, 也不能达到预期冃标的,便不会选择忍受,主动维权的比例就会比较低; 政治参与的广度、强度和深度口益扩大,我国的宪法规定,符合一定年龄 标准的公民,不论民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居住期限等 条件,一律享有平等的政治参与权;随着政治民主化的H益深入人心,以 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

14、到政治生活中來,政治参与不 再局限于少数政治精英,而是真正成为了公民的口觉,并且政治参与的内 容页丰富起来,从身边的权利维护,到对重大决策的评议、听证,人们越 来越广泛的参与到政治发展的进程中来;公民的政治参与不管是制度化参 与还是非制度化参与,都涵盖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双向互动。汝绪华、 汪怀君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68-71.3 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分析要满足公民参与的愿望,就要适当拓展公民参与的途径。如王立京中 国公民参与制度化研究,在该书中从参与制度化角度,对我国政治参与 的现实制度安排,公民政治参与的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

15、了参与的路径选择。也有学者指出,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存 在着问题,如参与主体非均衡、参与制度不完备、参与途径有限、参与信 息非对称性等诸多不足,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机 制;也有谈到从法律制度层面、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形式方面扩大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保护公民的知 情权、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培养各类非政府组织以及加强公民 意识培养等途径來提高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程度;建议从以下几个方 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健全民主法治制度,为扩大民主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开拓民众参与渠 道如充分发挥

16、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利用人众传媒、高度重视网络政治参 与等;健全法规制度,保证政治参与的常态化;培育公民文化,提高公民 政治参与能力;拓展多层次的政治参与,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等这些方面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从地方制度创新上论证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的途径。叶战备、惠娟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探析J 探 索.2008 (5): 79-83;李军凯关于推进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几点思 考J理论导刊.2010 (9): 51.56;秦国民、沈大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 参与的途径地方政府制度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08 (13): 179-180.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理念与制度建设(一起)有效推广和贯彻落实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贯彻落实“善治”政府的理念,让“服务性政府”的理念深入政府工 作人员以及公民的心中。(%1) 加强市民社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