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98551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徐光宪:一生“扎根”稀土 马荣真彭广舟“科学家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工匠,还有一种是大师。前者的目光局限在 具体的研究中,而后者则研究科学的哲学层面。徐光宪就是后者的境界。”徐光 宪的学生严纯华院士说。1920年,绍兴城徐家的第四个儿子出生,曾就读于政法学院的徐宜况给儿 子取名“宪”,与姓、辈合起来,就是“徐光宪”。宪,是法中最高的。徐光宪十几岁的时候,徐家家道中落,徐光宪在父亲的影响下,抱着想要 成为一名工程师的愿望,考入了杭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科。杭州高工位于 浙江大学西南角。与浙江省立图书馆仪一门之隔,在繁重的课

2、程之外,徐光宪 和他的同学们常常跑到图书馆去借书自习,学习知识如饥似渴。租界内的中国同胞既要不久,抗战爆发,杭州沦陷,杭州高工随之解散。1938年夏天,徐光宪转 学至宁波高工,继续艰难的求学之路,吃、住、上课都在一座小寺庙里。1939 年,徐光宪又辗转到了上海,晚上做家教谋生,白天到大学听课。为了省钱, 他考取了学费最便宜而且有奖学金的交通大学。当时的交通大学一部在法租界 的震旦大学教室上课,上海租界是血气氤氤的孤岛 承受日军刺刀的威胁和“思想战”的巨大压力,还要忍受外国人的欺辱。然而在 这座孤岛内,徐光宪和同学们挤在简陋的教室里解析艰涩的化学方程式,用残 留下来的仪器做实验,大家学习的热情格

3、外高涨。在那期间,徐光宪做了大量 的习题,徐光宪曾说,“这些学习对我打下基本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生受用 不尽”。在交大的整整四年,徐光宪都是班上的第一名。大学毕业后,徐光宪以两 门功课满分的成绩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修量子化学,由于成绩特别优异,还获校聘助 理。在这里,他迎来了学术生涯的第一个高峰。1951年3月,徐光宪凭借论文旋光的量子化学理论获得博士学位,从 入学到获得博士学位,他只用了短短的两年零八个月。年轻的徐光宪面前是一 派锦绣前程,然而,他毅然选择了回国。1960年,为适应国家原子能工业发展的需求,他将核燃料萃取化学作为自 己新的研究方向,为打造北大技术物理系这一“核科

4、学家的摇篮”做出了历史性 贡献。1972年,为扭转我国稀土工业的落后状况,他又转向稀土分离方法的理 论和实验研究。“一辈子搞稀土,我喜欢,把咱们宝贵的资源利用得更好,这是 一种乐趣。”2009年,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徐光宪感慨地说:“它紧 紧连着我和祖国。”据学生们回忆,徐光宪授课细致认真,一口绍兴味的普通话,耐心细致地 推导和解释问题。他总结了很多公式和/A理,而且每一课都要拿出一份清楚的 讲义。但是有不少学生在中学阶段学的是俄语,英语功底薄弱,徐光宪便常常 督促学生加强英文文献的阅读,有时候,他还要亲自修改学生论文的英文摘要。“文革”期间,徐光宪被打成特务,他的学生也受到牵连和迫害

5、。在一次批斗 会上,他突然站起来大声说道:“我保证自己百分之百不是特务,也保证他们不 是特务。”他的“顽固不化”保护了一批学生,由7络自己带来了危险一一整整半 年,他被关在北大一隅的一个房间里,常常被提去问话到深夜,第二天一大早 又要起床接受劳动改造。20世纪80年代中期,徐光宪创立串级萃取理论,并运用于实际生产。这 一全新分离方法,使我国单一稀土产量猛增,一时间,国际单一稀土产品价格 暴跌,国外的稀土垄断公司不得不减产、停产甚至破产,中国的世界稀土强国 地位一举确立。晚年的徐光完一直呼吁保护稀土资源。2005年,徐光宪联合师昌绪等14 住院士,撰写关于保护白云鄂博矿社和稀土资源,避免黄河和包

6、头受放射性 污染的紧急呼吁。两次上书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并多次深入白云鄂博地 区调研,这份建议很快得到温家宝的批复。(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头引用严纯华的评论,表现出徐光宪在具体的科学研究以及研究 科学的哲学这两个层面所表现出的人生境界。B徐光宪的父亲徐宜况曾就读于政法学院,对法中最高的宪有着深刻理解, 因此在给儿子取名时,便选择了“宪”。C.徐光宪学术生涯的第一个高峰是在交通大学实现的,毕业时,他以两门 功课满分的成绩考人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D .回国后,徐光完曾转而研究核燃料萃取化学,为打造“核科学家的摇

7、篮” 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推动了国家原子能工业的发展。E.徐光宪创立的串级萃取理论用于实际生产后,打破了国外稀土公司的垄 断,稀土产品价格暴跌,中国的世界稀土强国地位得以确立。参考答案(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A项,文中有“徐光宪就是后者的境界”,因此选项中“两个层面所表现出的人 生境界”表述错误。C项,“学术生涯的第一个高峰是在交通大学实现的”张冠李 戴,第一个高峰应该是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这一时期实现的。E项,“稀土 产品价格暴跌”说法不严密,文中说的是“国际单一稀土产品价格暴跌”。)(2)请简要概括徐光宪这一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6分)(2)求知若渴,从

8、小树立坚定的目标,并为之刻苦学习;热爱祖国,放弃国外的锦 绣前程,毅然M国,在核燃料萃取化学和稀土工程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员献;讲课细 致认真,备课充分,关心学生。(每点2分,共6分)(3)文中详细介绍徐光宪在交通大学求学的这段经历有什么作用?(6分)(3)揭示了他上交通大学是“为了省钱”这一原因,照应了前面其“家道中落”的现实; 以租界内学习环境的恶劣,反衬出他和他的同学们学习热情的高涨;在这期间,他做了 大量的习题,打卜了切好的基础,在校期间年年得第一,突出其学习成绩优异,也为后文 写其卓越贡献做了铺垫。(每点2分,共6分)(4)文中说:“一辈子搞稀士,我喜欢,把咱们宝贵的资源利用得更好,

9、这是一种乐趣。” 徐光宪这句话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内涵?请谈谈你的认识及从中得到的启示。(8分)(4)(共8分,意思对即可)这句话表现了徐光宪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正是因为自己热爱科学、热爱自 己的国家,所以,他才能带着喜欢和乐趣,不断努力地探索,最终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 人如果能结合国家的需要,积极投身到自己喜欢的事业中去,就能够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在自己的领域里收获属于自己的风景。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25分)侯仁之,燕南园最后一位百岁大师走了肖东发陈光中%1 喜欢长跑的候仁之先生终于停下了脚步,他差不多跑了整整一个世纪,于 2013年10月22日安然离去,享年102岁。%1 自少

10、年时期开始,侯先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长跑。这已经不仅是身体的 运动,更是精神的运动。长跑是需要持久韧性的,而侯先生一生都在不停歇地“跑”! 一个以跑步的方式 度过人生的人,自然能达到更远、更高的目标。所以,他才一直“跑”上了历史 地理学的巅峰。%1 侯老102年的人生轨迹,与百年来国家、民族的风雨历程交织在一起。说 来也巧,在每个人生的转折点,似乎都有一位老师的身影在等着他:顾颉刚老 师一篇宣传抗日的文章,使他决定放弃学医改攻历史,从而进入燕京大学;洪 业老师“择校不如投师,投师要投名师”的肺腑之言,使他从历史走向地理;远 赴英伦投至达比教授门下求学,又使他终于迈进历史地理学的大门当然, 还有

11、司徒雷登校长呢,还有夏仁德教授呢,还有冰心先生呢,还有梁思成、林 徽因夫妇呢一老师们对他的影响,自然不仅仅局限于学业,更有思想与精神 上的熏陶。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件事情:侯先生被日寇判刑后暂居天津, 因意外情况面临再次被捕的危险,正当他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洪业先生带话 过来:不能走!就是被判处死刑,燕大人也会知道“侯仁之是为什么而死的”! 一 一洪先生自己就是一个榜样:在日寇的监狱里,他不仅自己恪守气节,还教诲 身边的学生要坚持民族大义,不畏威胁利诱。正是在这些贤师的引领与鞭策下, 侯仁之才逐渐走向成熟,在以后漫长的岁月当中,经得起名利的诱惑,抗得住 命运的拨弄,耐得过长久的寂寞,以坚韧

12、的精神求学治教,不仅成为学术泰斗, 还是后辈学子敬崇的楷模。在这一代代杰出的学者身上,我们不难看到,中国 知识分子传统的治学之道和气节操守是如何薪火相传、经久不息的。%1 1932年,十九路军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 闷中彷徨。侯仁之回忆道:那天,我实在闷得很,一个人去城里,从学校一直 走到前门。我是想买一本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中学生,我非常喜欢这个杂志。 我一个人走,心里太烦闷了。当时没希望啊,抗日也不允许了 !我们该怎么办 呢?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买了这本杂志回去了。它对我影响太大了 !里面有 一篇文章,不长,但写得特别好,满腔热情地勉励青年“不要空谈救国”,要“到

13、 民间去”:要把自己的脊梁竖起来,真正去唤醒民众。”那作者的署名是顾颉刚。 顾颉刚是燕京大学的著名历史学家,一位爱国学者。由于他那篇文章的影响, 使侯仁之改变了学医的志向,再加上他弟弟侯硕之说“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 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侯仁之毅然决定报考燕京大学,投至硕颉刚门下,改 攻历史了。%1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候仁之在学术上的成果是辉煌的,1950年, 他发表了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一文,率先对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 刚成立的地质地理系主任。自此,“历史地理学”便正式出现在中国大学的课程设 置申。奠定了理论基础。1952年全国院系调他担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并兼任刚%1

14、侯仁之曾说我这么多年搞的这门学问,乃是又古又今,之学,既要研究 历史上的古籍文献,又要结合现代地理学的知识实地加以考察,是需要读书和 行路的.”行路”自然要“跑”,侯仁之“跑得上瘾。比如,从1961年到1 964 年,他每年暑假都要到西北考察,探索沙漠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直到20 世纪90年代,他已经年逾八旬,仍持续不断地去沙漠地区、去各地城市,这 对他来说,也是极大的乐趣。%1 时间进入21世纪,侯仁之已是九旬之人了,他说:我虽不能奋蹄,但还 可以慢慢地走路,庶几可多干点活。”他干“活”可不少:他的历史地理学“四论”, 对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他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一至二集以及北 京城

15、市历史地理的出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结果;他在城市历史地理及沙漠 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探索,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他因促使中国参加世界遗产公 约组织,而被誉为“中国申遗第一人%1 他为自己作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总结:少年飘零,青年动荡,中年跌宕,老 而弥坚。“平生最爱夕阳晚,坐听涛声到黄昏。”可作为一个学者,人生最大的乐 趣就是工作。侯仁之是不会“坐听涛声”的。近年来,由于目疾加腿疾,他的身 体状况大不如前。但是,即使无法奋蹄”,他却还要“慢慢地走路)要“多干些活%1 如今,这位长期坚持跑步的老人,已驾鹤西去。人们在他的遗像前驻足致 敬。妻子张玮瑛送的挽联挂在墙壁上:不思量自难忘忆在昔七十载燕固执手期 颐

16、齐眉曾共晚睛,穷碧落下黄泉别而今百余岁人生爱侣蓬山此去难再步芳。(摘自中华读书报2013年10月30日第7版)(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伞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侯仁之的人生轨迹和 思想行为,凸最了他在历史地理学领域的影响力。B .文中提到了对侯老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顾颉刚和洪业。如果说顾 颉刚是促使侯仁之选择燕大的关键人物的话,洪业则是影响他从历史走向地理 的关键人物。C.侯仁之是一个以跑步的方式度过人生的人。他多次到西北考察,探索沙 漠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直到他年逾八旬,仍持续不断地去沙漠地区、去 各地城市去考察。D.侯仁之一生少年飘零,青年动荡,中年跌宕,老而弥坚。文中“平生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