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言虚字的一些方法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96306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文言虚字的一些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习文言虚字的一些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习文言虚字的一些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习文言虚字的一些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文言虚字的一些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文言虚字的一些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文言虚字的一些方法何从怀(云南省腾冲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云南 腾冲 679100)【摘要】文言文的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随 着人们对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兴趣的提高,人们也都在自觉主动地学习古代的 书籍,并成为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关键词】文言文;虚字;学习;方法;探讨读古文,常会遇到语言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有注释的可以看注释, 但有的也还得翻有关的工具书。注释和工具书虽然能帮助我们解决不少词语解释 的问题,而它们在虚字语法作用的说明方面,有时乂显得无能为力。这种情况, 不仅现代是会这样,古人也同样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实字易训,虚字难释”。文 言虚字的用法经历

2、过许多变化,现代人理解它,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何况它 不仅是词汇学而且是语法学上的问题,牵涉到的方面很多。一般说虚字的意义比较虚灵,并无具体内容,这是对实字而言,并非虚 字没有任何意义。虚字在语言中充分表示了语法意义,只不过不像实字的词汇意 义(实字同时也有语法意义)那么具体罢了。正因为虚字的语法意义比较概括、抽 象,我们就更得仔细捉摸它。比如现代汉语说“廉颇是赵国杰出的将领”,古汉 语要说成“廉颇,赵之良将也”或“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之类。这里面的“也” 和“者”就表示了一定的语法意义,有待捉摸:上古汉语判断句不用“是”,谓 语后头的“也”就起了帮助判断的作用,若主语后头加“者”以示停顿并

3、与“也” 照应,则“也”的判断语气随之更为明显。捉摸虚宇语法意义还得有比较,以进一步明确各个虚字的异同。比如“也” “矣”都同是语气助词,而两者在语言中的作用并不尽同,“将军出战也”的“也” 只表示确认事实,以加强肯定语气(与上述的“也”的用法也不尽同)。“将军出战 矣”的“矣”却意味着事态的发展变化,报道一种新情况,“五十余矣,轻健若 少年”句用“矣”,表示对“五十余”看得重,“五十余耳,而已衰”句用“耳” 表示对“五十余”看得轻。通过这样的比较,自然会理解得更深刻和全面。对于文言虚字,比较其彼此的不同语法意义的同时,还得比较它在语言 结构中的古今不同位置。有些文言虚字用法和现代汉语某些虚字

4、用法有相当的, 而它们在语言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并不相同。如前例“文以五月五日生,”的“以” 相当于今天的“在”,而它在语言结构中的位置就不同:“以”只能用在“生”这 个动词前。“在”则既可用在“生”前,也可用在“生”后,说“文生以五月五 日”不合古汉语句法,说“文生在五月五日”完全合乎习惯。再者,文言可以说 “动之于情”,现代汉语却不说“打动他(之)用(以)感情”,而说“用(以)感情打动 他(之)。各个虚字语法意义的比较也好,古今虚字在语言中的结构位置的比较也 好,都是为了确切理解它们在语言中的种种用法。而虚字用法非常纷繁复杂,初 学的人不能芝麻西瓜一把抓,必须先揪住它们的基本用法,然后逐步细心

5、收拾。 比如“而”字,它可以用来连接(“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也可以用来称代(“若归,试从容 问而父”一一“而”相当于“你的”);又可以用来表示行为的过程(“由小而大” “由远而近”一一相当于“到”),甚至还可以跟别的成分结合成为特定的形式, 说成“已而”“既而” “俄而”“久而” “始而”而后‘而乃”等等,可是 它的基本用法是连接。学习“而”字,无疑得先揪住它这种用得最普遍的连接的 用法。又比如“于”字根据词诠的分析,有二十种意义,而其基本用法不过 只是充当介词的那几种而已。揪住虚字的基本用法的同时,还得关心它在不同

6、时代,不同地域的使用 情况。举例来说,上古汉语里,“也”的使用范围较大,中古以后,“也”字在许多场合 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了,这是因为当时口语里出现了 “是”字,“豫章太守顾邵是 雍之子”(世说新语•雅量)就代替了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史 记•伯夷列传)那样的说法;“是”的引申用法更进一步缩小了 “也”的使 用领域,“故当是妙处不传”(世说新语•文学)就代替了 “妙处不传也” 一类的说法。在先秦,用来称代的“其”字相当于今天“他的”之类的用法(“其 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一一论语)。汉魏以后,就 有相当于今天的“他”的用法(“其若见问,当作

7、依违答之” 一一宋书,“诸 偷恐为其所识,皆逃走”一一南齐书)。而后世古文家认为后者用法不合上 古语法规律,仍一意袭用前者,于是称代用的“其”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各时代基 本上是一致的,一般不作为“他”来用。再就地域使用情况举例来说,“于‘ 於”今天用法全相同,而在古代它们不仅有大致的分工(地名一般用“于”,被动 句与比较句只用“於”),而旦有时跟作品的著者与编者的方言有关,象书经 一般写作“於”,诗经一般写作“于”(上古“於‘于”不同音)。“邪” (耶)和“与”(欤)同义,而论语孟子没有用“邪”,只用“与”,左传 只用一个“邪”,老子、庄子又大量出现“邪”,这其中的重要原

8、因之一恐 怕也就是方言关系吧。不仅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使用情况要关心,不同文体以及文章作者所 采用的表达手法也都得注意到。在诗歌中,一般以省略虚字为常见。最古的诗歌 如诗经、离骚以及古体诗,有许多虚字是不省略的,这跟韵律要求不严格 有关,近体诗韵律要求严格,虚字的省略情况就非常明显了。因此,了解文言虚 字的种种用法不妨更多从散文中着眼。又一般文言句法有这样一个原则:合起来 的宇数最好是双数,使音节更加调和,念起来更加顺口,形式上也较符合美学上 所谓“均齐”这一原则,这反映在虚字的使用上,也都是有讲究的。古人之所以感到“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要比“仕宦至将相, 富贵归故乡”来得谐和,“寡人

9、之过“升之之禄”要比“寡人过’: “升斗 禄”来得顺曰,正跟字数的成单与成双有关。我们平常说话也有这种感觉:“光 荣之家”“少年之家”就总要比“光荣家”“少年家”来得顺口均齐,符合一般习 惯说法。学习虚字除了以上种种,尚得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前人早已探索过文 言虚字的许多问题,唐代的柳宗元就曾写过专文讨论“助”字,谈到孟子善用助 字,说“予读百里奚一章,其所用助字,开阉变化,令人之意飞动”(复 杜温夫书);清代的学者在这方面作了更多努力,出现了刘淇的助字辨略、 王引之的经传释词、俞槌的古书疑义举例等等,对文言虚字的研究获得 了更大的成果。王引之认为许多对句上下文位置相同的虚字往往语

10、法意义一致, 指出类似“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史记•货殖传)句子的上一分 句用“与。下一分句用“以”’只是形式上避免重复,其作用无异,这就 是个很大的发现。重视这个发现,“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舟摇 摇以轻踊,风飘飘而吹衣”等等的“以”“而’的用法就可以类推了。前人的重大发现要借鉴,而前人的谬误也得剔除。“诸”等于“之于”和“之乎” (“于” “乎”古代同声,先是等于“之于”,后来等于“之乎”),从虚字这个角 度说,它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字的意义和作用,读音也是两者的拼合,有些文人 用了 “诸”字再用上“于”字,这种谬误就不足为法。至于“

11、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诗中的“坐” 不作原来实字本义解,而作虚字“由于、为了”解,这是特例,而不是谬误,又 当另眼看待。任何语言都不可能绝对没有特例的存在。总之,文言虚字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以上仅就某些想法略加重点说明, 未曾就各个虚字分别作全面的语法分析。要具体了解每一虚字的种种用法,还得 作一些更深入的学习,如刘淇的助字辨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俞橄的古 书疑义举例,吴昌莹的经词衍释,以及杨树达的词诠、裴学海的古书 虚字集释、吕叔湘的文言虚字等等都可参阅。这些书对单音虚字研究得比 较多,复音虚字研究得比较少,那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