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好一节课的建议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93057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好一节课的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备好一节课的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备好一节课的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备好一节课的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备好一节课的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好一节课的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好一节课的建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备好一节课第一部分:备课要考虑的内容一 日日雁J&J里的曰的、1、备课的目的是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2、筹划、细化教学环节;3、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4、设计落实教学措施。二、研究备课的内容1、知道本节课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2、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2)学生情况分析:(3)教法分析:三、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4)教学重点:(5)教学难点:四、教学资源:(1)实验仪器:(2)媒体设备:五、教学设计思想与教学流程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安 排七、教学评价八、板书设计第二部分:备课的方法首先做到三度消化:一

2、度:消化课标要求,转化成教学目的;二度:消化教材内容,转化成教学问题;三度:根据教学问题,研究方法和措施。其次完成五个环节:一、学习:学习课程标准,明确课标要求;二、钻研:钻研不同版本教材,整体地位,前后衔接;三、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认知特点;三、讨论:同年级、同学科集体讨论研究四、成文:书写教案第三部分:备课举例一、备教学目的:本节课解决那几个问题;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有着关键的作 用。教学中一个奇妙的问题,常常可以一下了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有所 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向

3、学生提 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慈”。因此,充分重视、不断探索、精心设计课堂提 问,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思维总是从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开始的,设置课堂提问的目的首先是启动思维。因此课堂 提问应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法,难易适当。过难的问题,学生还不具备回答问 题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思维过程不会启动,学生得不到成功 的体验;过易的问题,学生不用思索或略加思索可得正确答案,思维在低水平重夏,使学生 又得不到探索的乐趣。所以,过难或过易的问题都会削弱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启动学生思 维。另外,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系列性,围绕着木节课需要落实的“知识与技

4、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来设计逐层深入、彼此连贯的能 够达到师生互动目的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以生产、生活中或学生已有 的知识、经验中创设出与教材有联系的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好奇、惊疑、 激发学生内在动机,让学生去想象、去构思、去思考。二、备教学过程:这几个问题怎么呈现;孔子曰:“不愤不启,不俳不发”。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有句名言:“一个差教师奉送 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启发的关键是怎样在教学中做到“引人入胜”,让学生“欲 罢不能”,让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状态中形成物理概念,并促使其主动地探究知

5、识,探究规 律,把握方向,从而达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创新。提出问题的方式是多样的,但最重要的是能够吸引学生,能够引起学生思考。三、备教学方法:这几个问题怎么解决;对于课堂提出的问题,是通过教师讲,学生听来落实,还是通过学生活动来落实,这是 教学方式转变的主要特征。学生活动不仅仅指的是学生动手活动,更主要的是在教师的启发 引导下,学生动脑积极思考、理解和感悟,最终成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四、备教学效果:这几个问题怎么落实。落实的方法需要螺旋式上升模式,即第一个练习,要让90%的同学都做对;第二个练 习要让80%同学都做错,第三个练习要让90同学都做对;在不断地练习过程中,让学生

6、不 仅掌握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吸取经验和教训。学生落实得怎样,必须检查,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的放矢。检查也 要体现评价激励的功能,使学生学有信心,学有成果。课例物体浮沉条件应用教学设计:木节课是复习课。教学目的:本节课学生要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应用的实例有:轮船、密度计、潜水艇和气球与飞艇。 理解它们的原理,应用物理知识会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木节课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1、物体为什么漂浮在水面上;2、钢板材质轮船的漂浮及应用;3、密度计测液体密度的原理;4、潜水艇、飞艇上浮下沉的原理。教学设计思路:从实际情境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 思考,在教

7、师的引导、点播下总结归纳物理规律或结论,并能在实际问题中会灵活运用课堂教学进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规范推理方法创设提出问题情境1:出示投影中国运城盐湖“死海”照片,人仰卧在水面悠闲的 看书,其他人也都仰卧在水面上休息。问题1:水面上的人四肢不动为什么能漂浮在水面上?一般学生可能回答:因为浮力大于重力,才浮在水面上。教师可以引导:此时人处于什么状态?都受什么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让学生 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怎样解释呢?(用假设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假设人全部浸没在水中,他受到浮力(P浮)和重力(G 人)作用,根据前面学的知识可知,当F :,.G a时,人就会上浮,最

8、终露出一部分而漂浮在 水面上。接下来再问:什么原因造成的尸浮G人呢?引导学生推导:p水以3p水人,得出PQPK是人漂浮在水面的原因。(培养推理能力) 最后介绍“死海”水的密度比一般水密度大的知识和故事,进行综合知识和情感教一育。 创十殳提出问题情境2:出示投影轮船漂浮在水面上,突出船的“吃水线”的圆面。问题2: 般的轮辩是用钢板做的,钢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为什么轮船能漂浮在水面 上?(类比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在学生思考而不得其解的过程中,演示“牙膏皮”的实 验:捏扁的实心牙膏袋沉入水底,做成空心后能漂浮在水面上。在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明白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原理后,创设问题情境,理解“排水量

9、”的概念。观察演示实验,理解排水量的概念。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1爹备III备I巍III容(1) 画出“吃水线”,表示金属和浸入水中的体积。魏遂籍遂滋(2)逐渐往金属盒内添加物体(钩码)会发现,金属盒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f增大)。请同学们想一想:能无休止地往盒内添加松码吗?受什么限制?最多能加到什么程度?教师讲解:为保障轮船航行的安全,在设计制造轮船时,要确定轮船浸入水中的最大体 积,并用不同的颜色标出,俗称叫做“吃水线气轮船浸入水中最大体积时排开水的质量,叫做轮船的“排水量”,它与轮船所载货物的 关系为:m =m船+w最大。练习巩固:(1)一轮船的排水量为5xlO6kg,轮船自重为2xI()

10、6n。求:轮船最多能载多少货物?轮船满载时进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少? (g取10N/kg)(2)一艘轮船从长江航行到大海,在长江和大海里比较,船受到的浮力、浸入水中的 体积,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二、创设问题情境,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利用温故而知新提出问题:问题3:你能用简便的方法很快知道液体的密度吗?学生会根据学过的知识,提出如下的方法:(达到付息巩固的目的)m方法1: p=,用天平测液体质量m=5i,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丫;方法2:漂浮在液血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尸浮=G,o如果学生没有想到方法2,教师可以引导,让学生推导出液=零。然后说明,当同一个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的表面时,可根据物

11、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大小来表小液体密度的 大小。(不要说密度计的原理一词)情境1: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将密度计放在酒精、清水、盐水三种液体中,通过观察, 请你判断哪筒是盐水?哪筒是酒精?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得出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情境2:观察密度计(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投影照片)的形状、标度,提出问题:密 度计下半部分为什么有个圆形的玻璃泡?为什么在最下端有铅粒?玻璃干为什么是粗细均 匀的?玻璃杆上标度值有什么特点?由学生总结出、归纳出:圆形的玻璃泡是为了增大浮力;铅粒是为了降低密度计的重心, 能竖直浮立在液体表面;密度计的标度从下至上述之越来越小

12、,并且标度的间隔是不均匀的。 这些结论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但不能教师直接给出。问题4:你知道潜水艇是怎么实现下沉和上浮的吗?它与我们看到的气球上升和下降的 方法一样吗?情境1:出示潜水艇的投影照片,观察其主要结构。情境2:类比演示潜水艇模型。向玻璃瓶注水,下沉;往外抽水,玻璃瓶上升。引导学生思考:潜水艇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否改变?为什么?潜水艇下沉和上升是靠改 变什么来实现的?归纳出结论:潜水艇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不变,潜水艇下沉和上升是靠压缩、和排出水箱 内的水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情境3:出示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热气球下部喷出的火焰与上升和 下降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热气

13、球上升和下降,气球的体积不变,受到空气的浮力不变,改变 的是气球内热空气的密度,也就是该改变的是热气球的重力,来实现上升和下降的。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潜水艇和热气球上升和下降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潜水艇热气球可后小结:木节课的设计从知识与技能的维度考虑:落实判断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上浮还是下 降的方法是:尸浮于G物的关系,尸浮G物,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浮力减小到等于物体的 重力;F浮vG物,下沉。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实际应用有不同的改变浮力的方法和途径。本节课的设计从过程与方法的维度考虑:通过联系实际的问题作载体,在研究、解决问 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在分析分解决浮力知识联系实际的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善于思考、科学推 理的习惯。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