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医再拓伟业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93045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兴中医再拓伟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复兴中医再拓伟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复兴中医再拓伟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复兴中医再拓伟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复兴中医再拓伟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兴中医再拓伟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兴中医再拓伟业(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兴中医再拓伟业复兴中医再拓伟业问题的提出本文以“复兴中医,再拓伟业”为主题,提出的核心观点是:在 未来五至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推行一系列复兴中医的战略安排,为 国家开拓出一个广阔的战略发展空间。复兴“中医”,何以承载开拓国家伟业的重任?古人云:上医兴邦,中医治国,下医保家和。中医一问世,就带 有了强烈的济世特征。中医是解病的手段,也是一种生活理念,同时 更为一种治国的思维方式。炎黄千年历史,中医文化闪耀着明显的人 文科学精神,当为国器,当为传承。长期以来,国家倡导中西医结合, 把它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传统方式予以应用,在此方针指导下,虽国 家医疗体制得以长足发展,然而,中西结合的结果,对应当前

2、的社会 现状,应该说并未能使祖国医学这一伟大的人类宝藏真正发扬起来, 光大起来。而在中国大陆之外,以日韩两国为首的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借 道“中医汉方”,竟然在全球创建了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市场,仅欧 洲地区年利已达300亿美元,造成这一不俗业绩的原因仅仅是一个政 府对1000多个汉方认知制度的实施,作为中华子孙,我们面对这个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实,个中滋味,实在耐人寻味!中华医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国粹,是呵护中华文 明得以生生不息的一个生存之源。一场“非典”来袭,搞得全世界人 心慌慌;禽鸟感冒,人类为“禽流感”大惊失色而不知所以;牛吃牛 骨粉而发疯,已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竟如临大

3、敌超越一般意义上 流行病学的争议,需要反思的是,我们应怎样才能主动驾驭一个一个 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崇尚“上工医未病”,以追求“不生病”为 最高理想,医而次之。然而以微观精确的角度观察中医,和以宏观归 纳的角度观察中医,可能南辕北辙。超越中医在施诊和用药等应用层 面来观察中华医学,中医在本质上无疑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存和 发展的方式、一种以“和谐”为核心的战略思维方式。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中阐述科学发展理念 的时候说:“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 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 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

4、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 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 明的深厚根基,乂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按照胡主席对中华文明史的高度总结,如果我们将中医在最近的 这个百年逆境,释放到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来观察,我们不难发现, 中医历史的流变,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了当代中国, 贯穿在中医历史中“和”的思想根源,与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治国 方略的思想根源一脉相传,也是中医历经劫难而仍然生生不息的原因 所在。迷惑顿悟之时,潜藏在中医文化中,那些我们还没有触及的战略 宝藏便逐渐延展开来了。既如此,我们不妨将“中医”这个概念的内涵递次扩展为“中华

5、传统医学”、“炎黄国医组织体系”和“中医文化遗产”三者,并概 括统称为“中华国医”,开展一次旨在“发现中医战略价值”的规划 和推演。儿个月来,经过本会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医发展”这一命题 进行的一系列反思,联系我们对中国发展“战略产业”的思考和研究, 联系本会十年来自行创办“炎黄国医馆”、对中医战略发展实行试验 性运营的得失经历的总结,一个涉及到开拓中国未来二十年发展新空 间、可使国家获取全球经济主导权的战略构想,逐渐凸现出来。复兴中医的战略起点正当中国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令我 们难以接受:我国国力增长的艰难时刻已经来临。更为严峻的是,这 个来势比我们原来预想的要快,

6、程度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我们不妨 择其要害为以下四者:(1) 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和经济增长,需要庞大的资源消耗来 支撑;在国家地幅之内,能源和水的资源体系已经被极度耗费,必将 难以承受人口增长和生活质量提高而产生的巨额负担;(2) 支持国民经济运转的生产力要素和生产条件,如耕地资源、 劳动力资源、资金和技术资源等,正加大强度向城市流动。最近有学 者提出,当前与“三农问题”同样严峻的外贸、外资和外企“三外” 问题日渐突出,已造成“三农”与“三外”两个问题同步僵持的困难 局面。中国农村在向城市大量输血的同时,通过“三外”额外向国际 市场输血的情势正在加重,而同时,党和国家向农村实行调养和补充 的机

7、制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3) 而城市和经济区域之间人口和资金大跨度的快速流动,国 内资本外流和国际资本向国内快速流动,正在加速瓦解建国以来比较 稳定的社会结构,而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快速变革的新型社会 结构,我们也还远远没有建全起来;国家最新的经济普查资料显示,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国家以 最低成本获取的一个最大的社会成果,即微型经济群体如个体户、家 庭作坊、前店后厂等最活跃地渗透在城乡经济领域的庞大的“经济草 根”,当前正处于大规模消亡的前夜。这股被称之为“经济砖瓦”的 力量趋于沉寂的一个后果,将直接加重社会就业负担,甚至危害社会 稳定。(4) 在思想和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原有的流行文化和

8、道德规范 受到强烈冲击。随着当前社会结构迅速分化,新的利益群体和新利益 集团逐步成型,新的价值意识迅速渗透和瓦解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念, 是非不明、荣辱颠倒、急功忘义等可能引发国民道德体系崩溃的危险 情势,似有加快和加强到来的动向。以上四者,无一不对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形成严峻的挑战。其 情亦觞、其势亦迫,当前复兴中华国医的战略需要已经形成。复兴中医的战略四策2003年以新一届党中央执政以来,站在历史和发展的高度,提 出了我们党和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前进方向。基于 “和谐社会”的战略发展轨迹,我们认为,复兴中华国医可堪承载建 设“和谐社会”总体战略目标的要求,现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作为复

9、 兴战略的战略起点。第一策:复兴中医是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开辟新战场、再遣先 锋队”的政治机会 以“复兴中华国医、保障国民健康”为政治口号,确立“国民健康保障 总体战略规划”为当前和未来一个较长久(5-20年)的历史时期建 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其战略目标为:从大力宣讲“心身并重、未病先防”的健康幸福 理念开始,引发全体国民对中华国医历史文化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思想 反省,有重点的引导和延展为全民对千年炎黄国医体制的深刻对比反 思,将不以为然的反文化传统的国民意识疏导到建设性的反省轨道上 来,为实现进一步的战略目标奠定社会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人文基础。何为炎黄国医体制?自炎黄两帝建政以来,构建在中医基

10、础上的 国家医疗体制,为中华文明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概言之,“国医”组织体系具有明显的三个特征:(1)推崇“治疗不如诊疗、诊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养生”的 健康保障意识,推崇筋骨协调、身心兼顾的大健康观,推崇亦药亦农、 食药同源的农业种植和农村生产方式,构建为一个避免医事建设与自 然环境争夺资源的组织安排,构建为一个流行瘟疫无法在全地域内风 行传播的差异化的生存环境、构建为一个没有重大医疗毒害发生的社 会环境;即使在战争和大规模人口迁徙的历史事件里,中医也主张“服水 土”而顺服自然,就地取材通过食疗为主、用药为辅的办法解决健康 危机事件。深处贵州深山中的茅台酒,在红军伤病最为危

11、急的口寸刻为 长征提供了最生动和最震撼人心的医护保障,即为以最小的成本维护 健康的著名事例;(2)中医历来被称为“行医”,以“医者行走上门、患者家庭 静卧”为基本诊治方式,而非集中建设方式推行现代社会的“中心医 院”体制来保障国民健康。换言之,就是变当前以大中城市大型医院 为中心而形成的患流现状,为以中小城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多中 心的“医流”布势。中华历史上从无大规模动用国家财力大兴土木、 以耗费国力“建设医院”之事,国家医疗事业的基本定位为服务全民 的“社会公益性第三产业”,取之于社会,服务于公益,以民养民, 而非以国养民,最适当的调配了国家医疗资源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3) 传统中国

12、的国家医疗事业,设立在以济世为中心的“医德” 的基础之上而非市场交易基础之上;以师徒传承方式组建医疗服务机 构而非国家行政力量组织医事、实行“医药分离”制度来配置医疗服 务和医药产品两个大的社会产业,按照医疗服务公益化和医药产品市 场竞争化的产业设置,可使国民保障健康的成本历史性的保持在低廉 的公众承受力之内;当前,无论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医患关系颠倒、医疗道德沦丧、 医疗行业见利忘义和医疗资源长期严重短缺等严重的社会问题,站在 历史和发展的角度观察,对千年国医体制的反思和借鉴,古为今用, 并推演为推进“和谐社会”伟大政治理想过程中的一个治国策略,为 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开辟一个惠泽全民、并借之

13、为一个以深刻改革 国家和改良社会的工具,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一支新时期的新的先锋队, 其功概莫大矣!第二策:复兴中医是“和谐社会”前进方向的开篇战役我们认为,复兴中华国医,不仅在意识形态领域符合建设“和谐 社会”的前进方向,党和国家还可借助复兴中华国医为国家战略,推 行一系列创新的战略部署,对中国社会实行积极的改良。开篇战役的总体战略部署为:在中国社会现有的各个结构和层次 上,建设性的复兴以中医预防、中医诊治、中药养生一,体化的“健康 服务产业”,并同步培养和升级“健康服务产业”为“中医战略产 业”。其战略推理为:首先确立中西并存、中西结合、西医减负、中医 加载的战略方针,即明确分工,如以西医为基

14、础的中心医院体系承担 国民医治重大疾病之责任,而新型中医保障体系为国民提供健康保障 服务,在战略上为中西医划分战区职责。在三个重点领域,实施以中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行动:建立以中医养护为基本功能的城市社区养老机制,为中国已 经到来的老龄社会提供一套有效化解社会危机的综合解决方案。(1) 目前我国已有超过一亿人口的老龄人群体,将使中心医院 体系在不远的将来不堪重负而引发巨大的社会问题。有研究资料显示,当前全国城市中心医院大约60%以上的门诊和 病床资源被老龄人占用,其中大约一半的病痛属于应久病调养而非必 须实行西医手术性医治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在城市社区设置具有 中医养护功能的中医养护机构,或者

15、将现有的社区医院扩展为中医调 养功能的养老/托老中心,这样分而治之,即可迅速缓解当前城市中 心医院资源紧缺现状。(2) 城市社区养老中心/养老托管中心,应定位为新型的社会事 业机构,为承担医药养护、久病调养和开展老人文化活动等多种功能 的综合服务机构,具有国家认可执业的中医座诊或上门服务的功能而 非医院、具有完备的中医饮食保障功能而非商业性质的餐厅、开展文 化活动而实行老龄心理调节而非现有的老龄活动中心,等等。(3) 为建立城市社区养老或托管中心体系,所需创造和提供的 基本条件为:实行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完全分离的方式。在建设和投 资层面,确立养老中心投资市场化、组织网络化、不限量开放运营资 格

16、的充分竞争原则,引导各种社会资金特别是医疗人寿保险基金和健 康保健基金、劳保基金等进入建设领域;在管理和运营层面,引入公 众资源管理而非政府监管模式,如老龄协会/老人自治组织监管、中 医民间机构监管、社会保障机构监管、委托监管如委托红十字会、慈 善基金等公众机构监管模式,以“医德”为道德约束,加以市场选择 的竞争压力,为养托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创新提供内在动力。(4) 国家应认可城市养老养护中心执业中医师本人的专业资历, 认可在养老中心通过师徒传授方式所带中医徒弟的专业资历,认可社 区中医服务辅助人员的专业资历,鼓励现有执业资格和从事医疗工作 的医师、健康退休医师以兼职、非常规工作时间等多种方式向养老中 心提供不拘形式的健康保障服务,国家并对此实行额外的资助和奖励, 等等。通过有监管的市场化方式,打破现有社会医疗资源与社会资源 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