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月饼的由来和历史发展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80560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吃月饼的由来和历史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吃月饼的由来和历史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吃月饼的由来和历史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吃月饼的由来和历史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吃月饼的由来和历史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吃月饼的由来和历史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吃月饼的由来和历史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吃月饼的由来和历史发展月饼是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小吃,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 传统节日特色美食,月饼的形状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所 以它象征着团圆和睦,是在中秋节这一天的必食之品。古代 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吃月饼的由来和历史发展, 欢迎阅读。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 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 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 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 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

2、进 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有一年中秋之夜, 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 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 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北宋之时,在宫庭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 “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 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 念。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 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 一词,但 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 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

3、饼相遗,取团圆 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 越来越精细。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 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 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 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 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 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 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

4、方民俗,如江南的“卜 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 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 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 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月饼汉族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宋代大诗人苏 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 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到了元代,相传人们 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 夜,同时行动,杀死赶走蒙古“靴子”。到了明代,中秋节 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 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酌中志 说:“八月,宫中赏

5、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 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不管如何, 中秋都是很重要的节日。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 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 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 “团圆”的象征义。 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 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 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 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 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 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

6、时的月饼,还不只 是在中秋节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 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 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 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 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 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划,命令属下把藏有 “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 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 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 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

7、璋高 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 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 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来越精细,品种更 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 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 俗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 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 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 “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 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综合明朝有 关月饼

8、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 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 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 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 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 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 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 “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 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

9、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 念。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 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 一词,但 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 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 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 越来越精细。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 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 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 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 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 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 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 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 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 I、 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 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 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 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吃月饼的由来和历史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