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4980083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发展可循环经济的意义、条件与路径选择www. midchina. org2007-10-15 来源:安徽省统计局安徽“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最 分别比2005年下降20%和5%,这是一项约束性指标,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实现。目前, 我省正处于匚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经济增长仍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原材 料。如何有效地解决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矛盾,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是 摆在全省面前的-道现实难题。我们认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可循 环经济

2、之路是发展的首选。一、紧迫性与现实意义可-循环经济是-种符合町持续发展理念的增长模式,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町循环 为原则,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 等措施,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可循环经济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一产品一 消费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可循环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 经济可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 程度。加快发展可循环经济既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至要选择。我省工业结构中,钢铁、电力、建 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征仍较明显。 越来越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制约,

3、必须走新型业化道路。浙型T.业1、发展可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在 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提出“走新型工业 化道路”。我省“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工业强省”战略。但在现阶段实现工业化面临的 挑战和制约较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一方而,我省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 省人均GDP已于2005年跨上1000美元发展平台,止朝着人均GDP3000美元的目标迈 进。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一发展阶段,往往是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 明显的时期,特别是随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资源 需求持

4、续扩大,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大;另一方面, 材、化工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比重较大, 这种粗放型增长模式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 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制约。在这种形势下推进工业化, 化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 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正是可循环经济的一般特点,是发展可循环经济必然带来的一种 效果。2、发展可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科学选择。我省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人 均拥有量相对不足,一些重要资源非常短缺。目前,我省人均耕地而积不足1亩,不到 全国平均水平的70%,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的一半左右。矿产资源品种虽然达130多种, 但除煤、铁、铜

5、等矿种储量较为丰富外,其他矿种多以中、贫矿为主,尤其对经济发展 起主要支撑作用的油气资源极为贫乏。与此同时,我省资源型产业比重较大,高耗能行 业的较快增长,加大了能源需求,加剧了资源供需矛盾0 2000年至2006年,我省能源 消费总量山4879万吨标准煤增加到7096万吨标准煤,年均递增6.4%,比“九五”加快3.3 个百分点。从行业看,2006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消耗的能源占到整个规模以上工业能 耗的87%以上,高出相应增加值比重48.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三分之一的增加值消耗了 而分之四以的能源。高能耗行业的增长在加大能源需求的同时,也降低了资源利用效 率。2006年我省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消

6、耗能源2.86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 比浙江、江苏和山东高出40%以上。山于各类资源消耗过快,省内一,些资源已经满足不 了发展的需求,-些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o 2006年我省进口铁矿石、铜矿石达 23.4亿美元,占到进口额的43.3%;省内某大型钢供公司进口的矿石已占到总消耗量的 2/3o显然,我省加快发展,如果继续沿袭传统增长模式,不仅资源供给将难以为继,而 旦耗费大量资金进II资源,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可循环经济能够以最小的资源代 价,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从而缓解资源供需矛盾,是加快安徽崛起的科学选择。3、发展可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粗放型增长

7、模式,不仅 加剧了煤、电、油、水、交通等方而的供需矛盾,排放的污染物也多,对环境的影响较 大。2006年,我省工业废气排放量达到8677亿标立方米,比2000年增长了 1.2倍;工 业二氧化硫、粉尘排放量分别达到50.7万吨和40.8万吨,增长45%和40.6%;工业废水 排放总量7亿吨,增长11%;城市污水处理率不到60%,-些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 河、湖泊,直接影响了水资源的质量。高耗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污染减排及环保 的压力。本lit纪头20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工业化加速推 进阶段,如果继续沿袭现有的增长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至少翻番,这将给环境 保护带

8、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可循环经济的发展能够改变目前末端治理的模式,使绝大多 数污染物内化于生产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排放,最大可能地减少人类生产生活对 自然界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4、发展可循环经济有助于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关税壁垒作 用日趋削弱,但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 保护本国利益,在资源、环境等方面,设置了不少自容易达到、血发展中国家目前还 难以达到的技术标准,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含环保要求,而旦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 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可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如欧盟就明确要求 包装

9、物的95%必须是能够回收利用的物质,在欧盟销传的十大类100多种电子电器设备 中,限制使用铅、汞、镉等六种有害物质等。这些非关税壁垒,对我省扩大对外贸易产 生了一定的影响。2006年我省遭遇贸易救济调在10多起,涉及机电、轻纺、化工、农 产品等种类,直接影响我省出口 3000万美元以上。欧盟“双绿色”指令、日本农产品肯定 列表制度等技术壁垒不仅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血旦增加了出I I商品检测成本,仅ROHS 指令(即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就使出II成本增加5%以上。血对 日益严峻的非关税壁垒,我省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大力发展可循环经济,全面推进 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

10、整,积极开发环境友好技术和环境标志产品,逐步 使我省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而的国际标准。二、基础与条件1、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可循环经济匚作。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环境 保护工作0 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安徽为生态建设试点省后,省委、省政府立即召 开会议,专门听取“可循环经济原理及应用”报告。在省委七届六次全会上,省委、省政 府主要负责同志都强调要加快发展可循环经济,搞好资源节约和利用。同时,我省又是 全国最早开展可循环经济研究与实践的省份之-。早在国务院发布加快发展可循环经 济的若干意见之前,我省就启动了发展可循环经济的政策调研。2004年,我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节能工作

11、的通知,鼓励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次 年乂印发了安徽省加快发展可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和安徽省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 实施方案。正在制定中的安徽省“十一五”可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了可循 环经济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为我省发展可循环经济指明了方向和途径。另外,我 省还设立了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推动可循环经济工作。2、发展可循环经济具有11 好的经济社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 来,安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全省GDP总量达到6148.7亿元, 财政收入816.5亿元,支持可循环经济发展的能力增强。工业取得长足进步,已具备一 定的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12、基础。全省工业化水平己上升到35.6%,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达到6523家,机械、电器、化工等优势行业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电子、信息、新 材料、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三大需求稳步扩大,城乡基础设施明显加强。与 此同时,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所有这些都为我省发展何循环经济 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3、经济全球化为发展可循环经济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其加快发展的新技术 和知识经济,与持续深入的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强化了国际分工的深度,拓展了资源 配置空间。特别是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我国集聚,我省凭借艮好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 完全能够取得更多的国际分工利益。2006年,我省进出口总

13、额突破100亿美元,达到 122.5亿美元,经济外向度为15.9%,比2000年提高6.4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 投资13.9亿美元;累计己有35家世界500强来皖投资,这些跨国公司的影响力迅速增 强,资本、技术和管理的融合能力进一步加大,从而使我省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获得了 更大的选择余地。其二,国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全面展开,转变发展方式,推进 节能减排,突出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成为我国 新型工业化的长期方向,这必将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资源能源型行业战略性重 组,加速我省山能源原材料大省向现代制造业大省转变。其三,进入信息时代,不仅工 业化的

14、内容与传统工业化有所不同,而且在技术上使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成 为可能,我省可以充分利用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在较高起点上推进可循环经济发展。4、初步建立了发展可循环经济的组织和技术研究机构。为推动可循环经济发展,省 委、省政府建立了可循环经济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发改委牵头组织和实施全省可循环经 济工作,一些市县也建立了相应组织机构。近年来,我省一些以发展可循环经济为目标 的科研机构相继成立并开展了理论、政策与技术研究。如在全国率先成立可循环经济研 究会,安徽大学成立了安徽省町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成 立了,U循环经济技术工程研究院”,安徽省农科院成立了“农业可循环

15、经济研究中心”, 铜陵有色集团成立了“有色行业可循环经济技术与工程研究中心”。目前,我省在可循环 经济理论研究方而已初步形成体系,并在推动可循环经济发展中起了一定作用。5、可循环经济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我省积极开展可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并取得初 步成效。全省19个可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进展顺利,部分重点行业和企业发展町循环经 济取得积极进展。马钢公司基本实现转炉“负能炼钢”,高炉煤气全部回收利用发电;淮 南矿业集团瓦斯气开发利用、煤泥和煤砰石利用、粉煤灰综合利用、矿井水开发利用等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006年节约标准煤23.2万吨、减少SO2和COD排 放量均在千吨以上,煤砰石和矿井水

16、利用率分别超过80%和60%;大唐淮北电厂采取可 循环经济技术建设的干出灰系统,每年可节水近千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将大幅提高; 丰原集团利用先进的生物发酵和提取技术,成功用玉米生产出燃料乙醇;国风集团“生物 柴油”项目建设顺利;中国科技大学生物油技术国际领先。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大型可循 环经济工业园和农业生态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其中作为全省首家完全按可循环经济理 念建设的铜陵可循环经济匚业试验园,建成后可节省I:业运营成本25%以上,垃圾无害 化处理率和工业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T.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工业用水重复率将 在90%以上。通过这些可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较好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2006年我 省万元GDP能耗下降了 3.44%。三、主要障碍与问题我省发展可循环经济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但也存在些实际困难和障碍,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方而:1、对可循环经济的认识甄待提高。目前对可循环经济还存在以下一些错误认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