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管理学论文范文浅析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目前状况与策略word版下载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4979405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分制管理学论文范文浅析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目前状况与策略word版下载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分制管理学论文范文浅析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目前状况与策略word版下载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分制管理学论文范文浅析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目前状况与策略word版下载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分制管理学论文范文浅析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目前状况与策略word版下载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分制管理学论文范文浅析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目前状况与策略word版下载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分制管理学论文范文浅析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目前状况与策略word版下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分制管理学论文范文浅析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目前状况与策略word版下载(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分制管理学论文范文:浅析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目前状况与策略word版下载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目前状况与策略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 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目前状况与策略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 关于学分制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摘要:学分制能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本文通过对 目前高校实行学分制的目前状况及理由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 策略,以推动学分制下教学管理模式的发展。关键词:高校;学分制;目前状况;策略1674-9324 (2013) 26-0017-02高等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是对学生的能力培 养及素质教育的重视,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个性

2、化学习的教育理念,这 种理念是对过去以学校、教师为中心的本位主义的转变,不但强调以 学生为重,而且也兼顾了学校与社会的要求,进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完 美结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分制能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的教学理念。学分制的教学管理不但为学生为学生提供了选择,同时 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协助不同学生共同成才。因此,作为高等 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实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学分制, 这对于推进我国高教教学管理体制的转变具体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一、学分制是我国最主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于19世纪下半叶在美国哈佛大学确立。选课制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量作为计量单位

3、的的教育管 理制度,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及达到学校相关规定,即可毕业(李晓 杰,2009)。学分制不受学年和专业的限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李 诗苑,2008)o实行学分制的关键是选课制,学生通过选课可以选择 教师,可以推动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质 量。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教学管理 制度,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一种纯理论上的制度,而是根据社会发展趋 势、高等教育的新理念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所提出的一种新型柔性的 教学制度。目前,在我国高校实行的具体学分管理制度分为学年学分 制和完全学分制。它所强调是学生对课程或对专业的自主选择,有利 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创新性的人才。3 实行完全学分制,就是要加强时间概念,力争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 最大的教育和教学效果。二、现行学分制管理的理由及理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学分制试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突出 理由:1. 教学教育理念滞后,受制于传统模式及惯性思维。传统的教 务管理协调是依靠管理者的经验而进行,难于全局统筹,尤其缺乏对 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变机制,究其理由,笔者认为,是因为教学管理者 还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其一,还是以过去的以教学为中心,以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思维一直统领着教学管理工作者与学 校各种教育管理中;其二,没能理解学分制的内涵。实际上,学分制 不仅仅是教学管理上

5、的变化,而是涉及到整个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与 适应。2. 课程性质设置比例欠佳,学生选择性过小。实施选课制的基 础是设置课程质量与数量。对学分制实施质量优劣主要考量因素,关 键在于选修课程的设置。这里不但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系统性,乂要考 虑对学生的一个广博性。对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要有一个恰当的 比例。否则,会导致必修课比例过大,易落入学年制的窠臼,而必修 课的比例过小,又陷入学分制的弊端。3. 教学管理队伍薄弱,教学资源不足。以选课制为基础的学分 制,它不但要求有充足的的教学基础设施、乂要满足各类学生需要的 选修课程,同时必须有充足的师资。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全国高等教 育的普及,高校的扩招,导

6、致教学设施不足、师资不足,因而教学质 量难以得到保证。目前,许多教学管理人员,没有接受系统训练,而 习惯于按文件、按指示、按经验办事;同时计算机和网络的运用知识 也没经过系统训练,不能有效应用网络信息管理技术;同时,教务管 理工作繁重、压力大,很多人不愿从事教务管理工作,进而导致管理 队伍不稳。三、优化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策略1. 转变教学工作者的思想观念。针对过去传统的注重“教”而 忽视“学”的教育思想,以及注重教育中“集体观念”进而强调教育 一致性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学工作者与管理者的观念是推进学分制改 革的先导。学分制强调的是“学”,即“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 个性发展,体现在教育观念上便是

7、“个性化教育”。首先,应接受并 重视导师制。导师的主要职责因应专业特点以及社会需求,结合专业 培养目标,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专业思想。相关院系也应明确 导师的权利与义务,提高导师的待遇,加强对导师监管,督促导师尽 职尽能完成任务。决定学分制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是完善导师制度并 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第二,重新树立班级的观念。与以前稳定的行 政班级相比,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选课比较自由,因选课而暂时结合 的课程班级相对稳定的组合,因此重塑课程班级的观念对师生来说尤 为重要。第三,要正确认识学分绩点的重要性。学生考60分和考90 分,在完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下,每学期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 行选课,

8、但却不再以课程及格为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成绩越高, 学分绩点也就越高,学生只有达到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绩点,才能 顺利毕业。2. 拓展先进的教育手段及资源。为适应完分制的教学模式及达 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应尽量向以下儿个方向发展。要结合专业 的发展目前状况和研究前沿开出一些新颖的课程,加快更新专业课的 内容;引入实践性教学内容和跨专业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向实用性 及全面发展性人才方向发展;将科研训练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设立本科生科技创新学分;发展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应通过校际 共享、网络课程建设、远距离教学等形式充实课程资源,这有利于校 际间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吏好的学习内容。3.

9、加强选课系统的科学管理。欲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与创造力,有利于产生创新人才,就应强调学生对课程与专业自主选 择的学分制。选课制是学分制的基础,是实行学分制最核心的内容(陶 美珍,2002),因此,必须对选课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邹婉玲,2006)。 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转,是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学分制下的 教学管理教学班级是由学生选课形成,大部分课程的学生是由不同专 业、班级、院系、年级组成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要能够处理大量而 繁琐的学生数据,包括课务管理、选课系统、成绩、学生注册、学籍 管理、毕业资格与学位资格审核、排课与考务以及交费等内容,且同 时有面向学生和教师的不同端口。因此

10、,实行全面选课制难度很大, 这就需要有一套选课系统,能够承担全面集中选课的压力。4. 提高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实施学分制的保障和前提,就是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而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提升师资力量和提高管理 水平。对于师资队伍的完善与建设,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学校 应采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进行进修学习或培训,进而提升 自我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评聘制度,不但要 体现多劳多得的基础上,更要体现行优质优酬;加强院际、校际之 间的师资资源共享,实现协作互助。为保证学分制实施的效果,学校必须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 水平。第一,应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确保教学正常进行。第二,为加 强对教

11、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需要建立教学督导与教学事故稽查制 度。第三,在学分制条件下,必须制定一套科学的、完善的考核制度, 实行量化管理,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李晓杰.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学分制构建研究D.大连理工 大学,2009.2李诗苑.透过文化艺术节浅析高技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科 教创新导刊,2008, (4): 53.3陶美珍.完全学分制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南京社会科学, 2002, (10): 82-85.4邹婉玲.选课制是学分制的灵魂J教育与职业,2006, (24): 33-34.5钟丽萍.完全学分制下高校课程管理理由及策略J.高教发 展与评估,2007, (3): 108-112.6雷辉.湖南大学完全学分制实施约束因素分析J.大学教育 科学,2008, (1): 46-48.7徐中兵.对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的深思J.河北师范 大学学报,2009, (11): 90-93.基金项目:校级教改课题(GJ11101)通讯作者:陈火君,男,1970年生,硕士,农艺师,研究领域:农业资源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