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成分》课后反思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3411011 上传时间:2021-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成分》课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空气成分》课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空气成分》课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空气成分》课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空气成分》课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气成分》课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成分》课后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悟在心中在准备和讲课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怎样分析教材?怎样用观念引领课堂? 怎样实施教学策略才能突破教学重难点?怎样打磨课堂才能使课堂上的流畅?这些问题困扰着 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得到了很多人热情的帮助,我由衷感到莫大的幸福。一路走来,我对准 备课有了新认识,现在将我的感悟整理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好课多“磨”,磨的是团队的集体智慧。周村区化学教研团队的沃土给青年教师提供了更多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在团队里能汲取更多 知识和精神营养。默默奉献的前辈们,感动着我。激烈的讨论,闪烁着老教师们智慧的火花,每 一次思维的碰撞,都引起我深深感慨,老师们对课程高屋建令瓦的分析,让我茅塞顿

2、开。沈老师对 空气的成分的架构分析,让课程更加条理深入;王老师高超精湛的讲课语言让人折服,短短 几句话说出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思路分析这个抽象的问题就解决了。大雪飘飘,沈老师还 在一遍又一遍的帮我打磨课。寒冬的夜色里,这样的坚守让人动容。在外校试讲后,老师们帮我 磨课听我说课,每一个环节都充斥着亲人的身影。寒夜深深,人情暖暖。成长在周村区化学团队,幸运而幸福。二、好课多“备”,备足课程中可能出现的问实验课一直让化学老师头疼,实验过程中的突发性因素多,实验难以控制,有些实验的成 功率还比较低,实验组织也很困难。怎样“控制”这些因素?顺利展开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需要注意:备足学生的知识技能

3、困难点,需要提前布置预习任务。例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学生对注射器的读数和系统内氧气减少的体积认知有障碍,因此,可以适度布置预习任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预习单(部分)认识注射器。20mL注射器:(1) 注射器的量程及精确度分别是多少;(2) 请推到零刻度处;(3) 请拉到20mL;请推至4mL;你推出了几毫升气体?你能读出装置中气体的总体积吗?你会推拉注射器吗?怎样推拉才能保证装置不漏气?三、好课多“思”,思而后知不足。抛却繁冗浮躁的情绪,静心思考讲课得失,我在课堂处理上留下了不少遗憾,折射出很多不 足。教学机智不够。课堂过程与预设产生差异时,能不能灵活处理,这是影响教师发展的

4、重要因 索。这种灵活处理,需要教师对课堂宏观把握,更需要教师在熟知教学重心的情况下,适当的引 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形成智慧生成点。有师生思维碰撞的课堂才有闪光点。评价性语言匮乏、针对性评价的缺失使课堂显得生硬没有生机。课堂上少了鼓励和肯定,就 减弱了老师的亲和力,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大打折扣。评价也是门艺术,评价能力对于有些老师来 说是与生俱来的,而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学习评价语言、反复练习评价语言,同样可以提高评 价能力。对学生关注不够。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才会发现学生的问题,才会找到真正需要解决 的问题。这样才有针对性,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关注是教师有意识做就能做好的,是帮助学生提

5、高的基础。没有笨老师,只有懒老师,肯学习就会有收获,多思考就会有成长。在教研员老师的身上我看见了孜孜不倦追求卓越的学者精神,在同仁的身上我感受到团队的 力量和温暖。知识丰富了人的视野,情感则滋养了心灵。那些曾经给我帮助和鼓励的老师们,谢 谢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反思一、实验药品本次实验药品的量对实验结果及现象,均造成影响。实验需要药品量的确定本实验提供氧气的体积:V 02=22 mL +1 5 mL =37 mL本实验提供氧气的质量:m O2=PO2V O2=l429g/L -37 mLxlO 0.0529g本实验理论上所需铜粉的质量X:2Cu+O2=CuO (CuO 为黑色固体)128

6、32160X 0.0529g128 X320.0529gX=0.21g铜粉取得过多,则氧气会不足,会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艮卩4Cu+O2鸟(21120 (Cu20为砖红色固体)二、实验装置本次实验采用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均可以取得成功。装置1装置2装置1:硬质玻璃管(60mL)、一次性注射器(30mL)优点:气体多,注射器的读数误差对数据准确度影响较小。缺点:加热和冷却时间较长装置2:硬质玻璃管(22mL)、玻璃注射器(20mL) 优点:节省实验时间缺点:由于玻璃管中封闭气体较少,注射器的读数误差对数据的彫响较大。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误差分析有的老师质疑本次实验的准确性,产生误差是必然

7、的,对于学生是否能测出氧气的体积含量 接近1/5,取决于对实验的控制,我认为此实验有四个要探讨的问题:1、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误差?2、哪些原因会导致实验误差?3、这些原因对实验的数据有什么影响?4、这些误差能否避免?下而,我以问答的形式解决上述问题。问: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误差?答:实验过程中的数据接近20%,偏大、偏小的结果都存在。问:哪些原因会导致实验误差?答:按照误差的来源,把误差影响因素分成两大类:系统误差:(1)装置密封性不好(2)注射器活塞有摩擦力(3)注射器读数精确度不够(4)推拉注射器方式不正确,造成装置漏气(5)胶塞上玻璃管内空气操作误差:(1)铜粉量不足(2)加热温度

8、不够 (3)加热时间不足(4)推拉注射器次数太少(5)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6)气球内有残余气体或测定前后气球内气体不一样多问:这些原因对实验的数据有什么影响?答:以下原因可以造成实验结果偏小:(1)铜粉量不足(2)加热温度不够(3)加热时间不足(4)推拉注射器次数太少(5)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以下原因可能造成实验结果偏大:(1)气球内有残余气体 (2)装置漏气(推注射器的方式不正确,气体外漏)以下原因造成的影响不明确:(1)装置密封性不好(2)注射器活塞有摩擦力(3)注射器读数精确度不够问:这些误差能否避免?这个实验的弊端是什么?答:上述实验中,操作误差可以控制并改进,但是系统误差无法全部避免,

9、这也是实验不容易取 得精确数据的原因。四、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教材在这一部分安排“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目的是开启定量研究化学之门,在前三个 单元的定性研究之后,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研究空气这种物质。在具体教学实验过程中,仍然有 一些不易解决的因素:1、实验的精准性欠佳(1)反应原理是通过加热铜粉消耗氧气,通过反复推拉注射器充分消耗氧气,但是由于铜粉是 固体,消耗气体时,氧气并不能与氧气接触,从而造成氧气残留。其次,仪器装置的精准性不够,在测定硬质玻璃管的体积时就容易产生误差,注射器的刻 度精确度也不高,这些装置方面的误差因素,在一般条件的学校中难以克服。(2)实验仪器重复利用性较差首先,实验

10、小所用仪器,多为一次性注射器,使用一次后,由于受到热空气的影响,塑料 老化加速,摩擦力也会相应变大,容易造成更大实验误差,因此如果要尽大可能减小误差,最好 是选择未使用的新注射器。(3)实验中起缓冲作用的气球也是易损用品。塑胶类生活仪器的使用,提高了实验效率,但是也增加了实验成本。很多学校并不开展类 似实验,实验成本大和实验准备复杂是制约因索之一。2、实验过程偶然因素较多(1)加热时间过长。选择容积较大的硬质玻璃管时,充分消耗氧气,需要较长时间,以空气总 体积80mL为例,经过反复实验,我测定的理想的加热时间最好需要4分钟,加热时间不够,氧 气消耗不充分,就容易造成较大误差。(2)学生对于注射

11、器的使用不规范也是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强制推拉注射器超过最大刻度, 造成人为性漏气。心声:很多基层化学教师一到这个实验就感到头疼,很少能大规模的做成学生分组实验。究其原因 还是实验本身的要求问题。如果单纯的作为体验性实验,就反映不出定量研究物质的价值。这个 定量实验的结果不准确,偏差很大,甚至老师绞尽脑汁,把所有因索都控制了,得出的结果还跟 21%相去甚远,怎么办?我也曾经不止一次的质疑实验,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放手给学生做了,实验控制不好, 做的情况也是乱七八糟。实际上,失败了又如何呢?我们要传达的是研究物质的方法,定量实验 要控制的因素,或者说教给学生一种“做科学”的途径,怎么“做科学”

12、? “做科学”失败了, 怎么办?什么是正确的结论?能不能质疑现有的结论?如果把因索都控制好了,能不能达到与科 学家的结论一致?这些问题抛出来,我就释然了,原來,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成功的实验”,这个实验一 定不会让所有的学生测出21%o这种“不成功” 一定会让学生产生质疑和思考,继而反思怎么 “做科学”。这个“有争议的实验”也让老师重新认识教材的设计意图,放开传统化学实验观念 的束缚:实验不一定都成功,允许实验失败,引导学生归因。至今为止,我仍然有一些疑惑,但我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反思中,会一一解决。教学难 道不是跟“做科学”一样吗?耍经历探索、失败、反思、质疑、再探索、再失败直至“比较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