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准池项目冯庄隧道技术交底

上传人:f*** 文档编号:202266587 上传时间:2021-10-15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5.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准池项目冯庄隧道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准池项目冯庄隧道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准池项目冯庄隧道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准池项目冯庄隧道技术交底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准池项目冯庄隧道技术交底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准池项目冯庄隧道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准池项目冯庄隧道技术交底(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准池项目部技术交底书交底单位 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准池项目部日期工程名称冯庄隧道根据图号准联施遂25一、 工程概况冯庄隧道位于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叫陡峭,自然坡度2030,植被不发育。工点所经区域地面标高15021554m,相对高差约52m。隧道进口洞口山坡为台阶地,自然坡度35,黄土层覆盖较厚。出口山坡较缓,局部可见基岩外露。隧道行政隶属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进口线路右侧约350m有小神线通过,交通尚比较便利。 隧道起讫里程为DK166+850DK167+421,全长571m,洞身最大埋深约67m,其中II级围岩50m,级围岩135m,级围岩170m,级围岩216m。

2、隧道洞身最大埋深约为67m,为单洞双线隧道。整个隧道均位于曲线段,左线和有线的曲线半径分别为R=800和R=804.39。洞内左线露肩设计纵坡为3.2单面上坡。二、工程特点 该隧道为浅埋隧道,进出口及浅埋段,开挖面距离衬砌不宜过长,开挖时尽量减少对岩体的扰动。本隧道洞身岩层层理平缓且裂隙较发育,隧道开挖后容易造成层间黏结强度下降,支护不及时,易掉块,局部塌方。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控量测,注意观察岩体变化。三、主要技术规范和质量规范 标准轨距铁路建筑界限(GB146.283);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GB500102002); 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铁建设【2007】88号);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100052010); 中空锚杆技术条件(TB/T32092008); 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技术规范(TB100252006);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版)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铁路隧道边坡防护及防排水

4、工程技术补充规定(铁建设【2009】172号); 双线电化铁路隧道衬砌(图号:专遂(93)0030);一、 大管棚超前支护技术交底:里程(DK167+396DK167+421,DK166+850DK166+887) 1、长管棚设计参数 钢管规格:热轧无缝钢管108,壁厚6mm,环向间距40cm,节长3m、6m或9m;钢花管上钻注浆孔,孔径1016mm,空间距1520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留不钻孔的止浆段150cm; 外插角:管棚方向与线路方向平行,考虑钻具下沉的影响,管棚外插角一般为13(不包括线路纵坡); 钢管施工误差:径向不大于20cm; 为改善棚管受力情况,接头应错开,隧道纵向同一横断

5、面内的接头数量不大于50%,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需错开1m; 钢管接头采用丝扣连接,丝扣长15cm; 管棚长度应根据地质,机械设备及施工条件确定,一般不大于20m,纵向两组管棚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不小于3m。 为提高导管的抗弯能力,必要时,在钢管内设置钢筋笼,钢筋笼由四根主筋和固定环构成,主筋直径为16,固定环采用42短管节,节长35m将其与主筋焊接,按1.5间距设置。89管棚,因管径较小,一般情况下在管内不设置钢筋笼。2、长管棚施工 管棚应按设计位置施工,能成孔时,钻孔至设计深度,成孔空难地段应采用套管跟进方式顶入; 钻机立轴方向必须准确控制,以保证钻孔的方向准确。钻进中应经常采用测斜

6、仪量测钢管钻进的偏斜度,发现偏斜超过设计要求,及时纠正; 为避免洞内大管棚施工侵入隧道净空,洞内宜采用增设管棚工作室、安设导向架的方法施工。工作室不设计断面大50100cm,工作室长度应满足钻机作用要求;3、施工时先打设钢花管并注浆,然后打设钢管,以便检查钢花管的注浆质量。4、注浆前应进行现场注浆实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取的管棚注浆施工经验。注浆结束后用M10水泥砂浆充填钢管,以增加钢管强度。5、未详之处见设计图及规定。二、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技术交底:里程(DK167+396DK167+421,DK167+360DK167+396,DK166+960DK167+005)施工工序流程环形开挖

7、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工序流程:在仰坡上放线定出管棚孔位固定导向架长管棚施工套拱施工环形开挖及初支核心土开挖拉槽开挖左、右边墙马口交错开挖及初支仰拱交错开挖及初支仰拱及其回填拱、墙防水层及二衬。施工方法示意图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方法示意图如下: 施工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1)仰坡成型及管棚施工作业平台: 为了准确定出管棚位置及钻机工作需要,在洞口边仰坡开挖过程中,应根据使用的钻机型号、工作高度、宽度,结合钻孔位置开挖出管棚施工作业平台,确保钻机顺利就位,同时严格按放样尺寸开挖仰坡,使管棚位置在同一法线上。仰坡开挖后根据地质情况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以防失稳,一般采用土钉网喷砼支护,施工简单、效果也较

8、为理想。 (2)导向架的固定:在一般情况下,应先施工套拱,在套拱内预埋钢管,作为管棚钻孔定位及导向,而该隧道由于前期业主管理方面的问题,使甲供料、商品砼供应单位迟迟未能确定,故无法进行套拱施工,为了赶进度,将仰坡用喷射砼封闭后,进行管棚定位及安设简易导向架进行管棚钻孔施工。导向架采用型钢及钢管加工,用锚钉锚入地层中固定,固定前用全钻仪进行准确定位,使孔位、坡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保证管棚施工质量。套拱施工: 我们知道,开口进洞是隧道施工的难点,特别是浅埋软弱围岩进洞技术及施工控制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将管棚尾部固定,变管棚悬臂受力为棚架式整体受力,阻止围岩松驰变形,确保洞口稳定,我们采用套拱方案

9、进洞。套拱的内空尺寸与明洞外轮廓尺寸相同,同时考虑一定的预留沉落量,管棚尾部与套拱内的钢筋全部焊接,以形成整体结构,抵抗仰坡的水平推力。套拱的施工保证了隧道顺利进洞。 (3)隧道开挖 为了保证隧道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各部位开挖间距在不相互干扰影响的情况下应尽量缩短。上部环形开挖进尺,开挖后及时进行初喷砼封闭开挖面,接着连续进行锚杆、挂网、钢格栅及复喷砼的作业。上部开挖主要采用挖掘机进行、人工配合开挖面的修整。边墙马口开挖时左、右错开,一次开挖进尺不大于1.8M(3榀格栅),开挖后及时进行初支施工,边墙开挖采用挖掘机、人工配合修壁。仰拱开挖时,为了不终断洞内施工,仍采用左右分段开挖方式,分段长

10、度不超过6M,一次开挖长度1.8M,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清底后及时进行初支施工。三、施工注意事项1、隧道施工应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的原则2、钢架之间纵向连接钢架应及时施作并连接牢固,工序变化处之钢架应设锁脚钢管,以确保钢架基础稳定,下台阶安全,防止塌方。3、复合式衬砌段在施工时,须按有关规范及参考图的要求,进行监控量测,根据监控量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确定灌筑二次衬砌的时机及调整支护参数。4、I16临时竖撑连接处或钢架连接处均设钢垫板。5、若边墙钢架发生明显内移,必要时可架设临时横撑;若拆除临时竖撑后,拱顶钢架发生明显下沉,必要时可采取扩大拱脚等措施,并进行系统支护补强,

11、以确保施工安全。6、应确保拱脚至开挖面距离不大于35m,以保证支护措施及时封闭成环。7、未详尽处按相关规范,规定及设计图办理。四、V级围岩复合式加强衬砌技术交底1、型钢钢架在初喷4cm混凝土之后架设,架设之后在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2、I18型钢钢架0.60.8m/榀,钢架间纵向连接钢筋采用22钢筋按环向1.0m设置。3、钢架架设时可利用系统锚杆作为定位钢筋,并应在钢架拱脚、墙腰和墙角位置设置42锁脚钢管,每根长4m。4、型钢之间的连接采用钢板与型钢端部焊接后在用螺栓连接,每个螺栓螺母配两个垫圈成为一套;钢架应与锚杆固定在一起。5、I18型钢钢架各半径尺寸按中心线计算,图中所注钢架的尺寸为几何

12、尺寸,钢架实际长度应减去钢板厚度。6、施工时必须根据量测结果考虑预留变性量,并根据实际施工误差和超挖对型钢钢架现场放样,试拼,符合要求后,在批量加工。7、混凝土垫块现场预制,强度等级C25,宽度均为20cm,沿钢架外缘楔紧。8、未详尽处,参照相关规范和设计图办理。五、喷锚支护技术交底 :里程(隧道全长范围内) 1、施工工序:初喷混凝土挂钢筋网设锁脚钢管钻设径向系统锚杆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25cm)2、挂钢筋网片,采用8钢筋,钢筋网格为(20*20)cm,钢筋网应在初喷混凝土后安装,钢筋网应与锚杆连接牢固。3、喷射混凝土时从下往上喷射,钢筋网应随首喷面的起伏铺设,与受喷面保持一定距离并与其他固

13、定装置连接牢固。六、隧道防排水技术交底:1. 全隧道设置双侧水沟排水,隧道全长设置双侧保温水沟2. 衬砌拱墙背后设EVA防水板(厚1.5),背衬无纺布(400g/m),拱墙环向、墙脚纵向设盲沟,并设三通连接边墙进水孔,与洞内两侧水沟相连。环向盲沟间距按8M考虑。3. 二次衬砌施工缝环向间距10M设置一道、纵向通长设置2道;环向施工缝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外贴式塑料止水带,纵向施工缝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隧道防、排水施工应遵循“防、排、堵、截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隧道围岩裂隙水的大小采取不同的措施。隧道防水以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为主体,施工缝、变形缝防水为重点,初期支护与二衬之间的防水

14、层或模筑混凝土外表面的防水层作为附加防水层加强防水;设计主要措施有: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置PVC防水板防水,并采用纵、横透水盲管、横向排水管、侧沟等形成完整的防排水系统。隧道衬砌防水板背后设置宽度1m带凸点的LDPE排水板型盲沟,纵向间距8m,地下水较大时,应加密设置。边墙下部距水沟底30cm以上墙脚处设纵向连续的80透水盲管,左右各设一道。环向盲沟将水汇入纵向排水盲管,并通过80横向排水管流经至水沟,道床积水通过集水槽排入水沟排出洞外。洞内永久性防排水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透水盲管 透水盲管作业一般包括LDPE排水板型盲沟、纵向排水盲管、横向排水管,三者通过变径三通连为一体,形成

15、完整的排水系统。排水盲管施工作业主要有钻定孔位、锚栓安装、盲管铺设、安装连接等环节,其施工流程:材料检验钻定孔位安装锚栓铺设盲管捆扎盲管环、纵向盲管连接。环向排水盲管沿纵向设置的间距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布置,一般间距8m,最大不超过二衬台车长度,根据洞内渗、漏水的实际情况,在地下水较大的地段应加密设置。每环安置要竖直。横向排水管每812米设置一道,连通侧沟导入排水沟,横向坡度2%。纵向盲管的设置在距水沟底30cm以上的高度,坡度应按设计要求安设,并在没两板端头直接弯入侧沟,与环向、横向盲管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排水盲管施做步骤与方法可参照以下要求进行:(1)施工按规定划线,以使盲管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