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心得 》

上传人:mengy****infei 文档编号:201712889 上传时间:2021-10-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学习心得 》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语》学习心得 》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语》学习心得 》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语》学习心得 》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学习心得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学习心得 》(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学习心得孔子的人才成长观: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意思是: 我十五岁开场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到达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 要作自我报告呢?孔子是七十二岁死的。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辛奋斗的精神。他的身世很可怜,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半残废的哥哥和一个姐姐,对家庭, 他要挑起这担子来,他的责任很重。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 经过十五年,根

2、据他丰富的经历,以及人生的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立就是不动,作人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也就是个人的价值观确定了。这个人生非走这个路子不可。 但是这时候还有疑心,还有摇摆的现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疑心,但这是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还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到了“六十而耳顺的道理就是说,自十五岁开场作人处 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 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注意!心里平静不是死气沉沉,是很活泼,很明确是非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得意,对坏的人,更觉得要帮助

3、改成好人,要这样平静,这个学问是很难的。 然后再加十年,才“从心所欲。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逾矩。我们上街去看看,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来吃,“从心所欲嘛!行吗?要“不逾矩 。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个范围。“从心所欲自由而不能超过这个范围,所以“不逾矩,同时这句话也通于形而上的道理。?论语?学习心得2?认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里的“天命,不妨理解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即所谓万事皆有定数,佛家有皆有因果也是此意。“大人可以解释为长辈、长官、长者或也可以理解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一点“敬畏的常识。这种敬畏,不是畏首畏尾,而是

4、对自己、对世界的清醒认识,始终保持一种谦虚务实的态度。阿q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子先前比你阔得多了。那是无根据的妄自尊大。比较起来,手里有权,口袋里有钱,或者有那么一技之长的人,更容易犯狂妄自大、忘乎所以的缺点。思想家王夫之说得很是透彻:“天有所不敢,故冬不雷而夏不雪;地有所不敢,故山不流而水不止;圣人有所不敢,故禹、汤不以天下与人,孔子述而不作。人皆有不敢之心,行于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中。这里的“不敢,便是“敬畏。?论语?学习心得3-孔子的学习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传统上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是“关于学习的问题,“有朋自远方来,

5、不亦乐乎说的是“关于交友的问题,“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的是“关于胸怀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中的“学与?庄子天下?篇“百家之学的“学一样。“学有作动词用的“学习,有作名词用的“学说等,这里应为后者,指思想主张,对社会、人生的总体认识。“时不应解作“时常或“按时,而应解作“时代,也可引申为社会。“习不应作“复习讲,而应作理论、采用讲。下面的两句与之相应,第二句中的“有朋其实就是朋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这样,?论语?首章孔子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思想:假如我的学说被时代或社会所行用,那不就太令人感到喜悦吗?退一步说,假如时代没采用,可有人可以理解我的追求,赞同我的学说,或者从远方来与我一同讨论问题,

6、不也很快乐吗?再退一步说,不但社会上没人能采用,甚至没有人可以理解我的学说,我也可以坦然面对,不愠不恼,正确对待,不也是一位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吗?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这句话受到许多人的赞赏。他如此博学,还能虚心向别人学习,精神非常可贵。但更为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还要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化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对于进步我们边检人的业务程度和效劳程度,都是有益的。在我看来,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

7、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那么。随时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随时以别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别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加强修养、进步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孔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出自?论语?为政的第15句,其中,“思的意思为考虑,思维;“罔读wng,意思为迷惑,昏而无得;“殆读di,意思为没有信心。这一句话的意思为:只学习而不动脑筋考虑,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考虑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说明了学习与考虑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密不

8、可分的思维活动。只学习不考虑不行,只考虑不学习也不行。只有将二者正确地结合起来,才算真正懂得了学习与考虑的辩证关系。?论语?学习心得4子曰:“质胜文那么野,文胜质那么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本意:气质比理性强的人,有野性;而理性比气质强的人那么会慢条斯文。有理性,又有气质的人,就可以成为君子。大而言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人类朴素 的本质,“文那么指文化的累积。那么,“质胜文那么野就是指人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文胜质那么史就是指文化过于兴隆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的开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相 协调。小而言之,从个人

9、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那么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那么野就是指一个人没 有文化修养就会很粗俗;“文胜质那么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 会显得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得节而不实在际。所谓 “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那么史,忘了做人的根本。 所以要“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 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广而言之,“文质彬彬还可以从写作、艺术、审美的内容和 形式、内在美与外在美、质朴与文饰等各个方面来力。以理解和发 挥,从而使“文与“质成为一对内涵丰富而外延广泛的范畴 得到深化研究。所有这些,当然不是我们在这里可以讨论得清楚 的。?论

10、语?学习心得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学而?“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大意是: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屡次自我检讨:为别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复习了吗?儒家非常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扯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的,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这样,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不卑不屈的人格,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原句有几点要

11、注意,“忠字代表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信字,有两种含义,一是诚信,二是信誉,这也是我们如今为人处事立世之根本。朱熹这位大儒家学者加注:日醒其身,有那么改之,无那么加勉。儒家是中国文化的起源,讲究修身。?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里面所讲的就是以修身来到达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成就。儒家非常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根本方法自省。背景:孔子所处的年代动乱不堪,弑父犯上作乱的现象已经甚为普遍,很多人已经不重视道德的修养,传统观念出现危机,这是孔子不愿意见到的,他的弟子曾子就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人假如能做到日三省,那么能成就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