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5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材分析:“速度、时间和路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后,而且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问题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掌握“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 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提高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及速度、时间与路程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出示::骏骏和婷婷每天都步行上学,他们从家到学校用时分别是6分钟和8分钟问题:你能判断他们两人谁走得快吗?明确:要比谁走的快,只知道用的时间还不够,还需要知道他们一共走了多长的路。
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作路程回答问题:生1:骏骏走得快,因为他用的时间最少生2:不一定,有可能骏骏家离学校近,婷婷家离学校远创设比较“谁走得快”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到比较快慢时,要考虑时间和路程的因素环节二探究新知1.算一算,比一比,寻找方案出示:骏骏家到学校有480米,婷婷家到学校有720米问题1:现在能比较他们的快慢了吗?把你们的想法记录下来问题2:80米>90米,在比什么?小结::时间不同,路程不同,不能直接比较快慢时,只要求出他们一分钟走的路程,就能比较了2.利用线段图,理解速度含义出示信息:师:我们可以把他们1分钟走的路程段图上表示出来你们能看明白吗?小结:骏骏平均一分钟走的路程就是骏骏的速度婷婷平均一分钟走的路程就是婷婷的速度每小时(或每分钟等)所行的路程叫做速度比较他们的快慢就是在比较他们的速度3.认识速度单位 (1)“神州十号”飞船在太空10秒飞行了约80千米,“神州十号”的速度是( )2)王叔叔骑自行车,3小时行了24千米,王叔叔的骑车速度是()问题1:你能分别求“神州十号”飞船和王叔叔骑自行车的速度吗?问题2:速度都是8千米,他们的速度一样快吗?问题3:看来比较速度只看路程的信息不能把速度的意思表达出来,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要求:①把“神州十号”飞船和王叔叔骑车的速度写出来,看谁的方法既简明有清楚②写完后,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小结:“神州十号”飞船8千米时一秒种所行的路程可以表示成8千米/秒,读作8千米每秒,王叔叔骑车一小时所行的路程可以表示成8千米/时,读作8千米每时出示:小红每分钟走70米汽车一小时行86千米问题4:你能用速度的形式表示出来吗?4.认识时间出示:火车的速度是120千米/时,4小时行多少千米?蝴蝶飞行的速度是500米/分,10分钟飞行多少米?问题1:请找出题目中的速度和路程问题2:那么4小时和10分钟指的是什么量呢?小结: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5.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问题1:题中速度表示什么意思?问题2:请大家独立完成这两个问题,并想一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3: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你还能得到怎样的数量关系?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方法:骏骏:4806=80(米),婷婷:7208=90(米)60米<80米答:婷婷走得快学生回答:比的是“1分钟走的路程”,80米是骏骏1分钟走的路程,90米是婷婷1分钟走的路程学生回答:生:把480米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就是骏骏一分钟走的80米,把720米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就是婷婷一分钟走的90米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后回答:生:8010=8(千米),243=8(千米)学生回答:生:第一个8千米是一秒种所行的路程,第二个8千米是一小时所行的路程,虽然都是8千米但他们用的时间单位不一样,因此速度不一样。
学生回答:生:在8千米的后面加上时间的信息独立思考,学生回答:70米/分,86千米/时学生回答:速度:120千米/时、500米/分路程:4小时行多少千米?10分钟飞行多少米?时间学生回答:120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1小时行驶120千米225米/分表示蝴蝶1分钟飞行500米学生回答:生1:1204=480(千米)50010=5000米生2:120 4 = 480(千米) 500 10 =5000米速度时间=路程学生回答:生1:路程速度=时间生2:路程时间=速度引导学生发现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的情况下,发现比较快慢的方法,激活学生原有经验,即转化成时间相同进行比较通过线段图让学生深入体会这平均一分钟走的路程在这里就是比较的标准,同时在图上明确速度就是一份量是多少,形成速度的直观表象,建立起“速度模型”通过求“神州10”飞船和王叔叔速度的问题,发现只有路程单位没法把速度的含义表达清楚,体会速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通过解决问题,丰富学生对速度和时间的理解,同时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的模型环节三巩固练习1.说一说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并列式计算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5秒可以传播多少米?(2)一只狮子3秒钟跑了48米,狮子奔跑的速度是多少?(3)一名游泳运动员自由泳的速度是100米/分,他游500米的距离需要多少分钟?2. 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
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去时的速度只有40千米/时,回来时快多了1)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2)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生1: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3405=1700(米)生2: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483=16(米/秒)生3:已知速度和路程,求时间,500100=5(秒)学生回答:生1:已知去的时间和速度,就能求出县城到王庄的路程,403=120(千米)生2:返回时的路程和去时的路程都是120千米,已经知道返回时用的时间是2小时,所以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1202=60(千米/时)通过解决问题,再次深化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解环节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回顾本节课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通过回顾反思,帮助学生养成回顾梳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梳理、概括能力环节六布置作业教材P53做一做第2题,P54练习九第5题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