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 〔节选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 〔节选 〕一、前 言〔 一〕 争论历史三峡工程引起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为国内外所关注;早在 50 岁月,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 在编制长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和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要点报告时, 就对工程引起的一些环境因素如回水影响、 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 库岸稳固、 地震、 泥沙、 生物、 水库埋没与移民、自然疫源性疾病及地方病等进行了调查与争论, 提出了初步成果并编入了长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同时,中国科学院的不少争论所也对长江的地质、地理、气候、水文、资源、环境、人文、经济等作了大量基础争论,为以后的环境影响争论奠定了确定基础;1980 年长江流域水资源爱惜局提出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 200m方案环境影响报告; 随后,进行了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 150m方案可行性争论的环境影响评判工作, 1983 年 3 月提出了《三峡建坝对环境的影响》的报告;1984 年 11 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在成都召开了长江三峡工程科研工作会议,正式将“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其计策争论”作为三峡工程前期重大科研项目之一,托付中国科学院主持该项目争论,组建有 700 多名科技人员参加的攻关队伍,于 1987 年 7月提出了科研成果, 通过国家科委聘任的专家组评审, 并出版了 《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 境影响及计策争论论文集》 、《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和计策争论》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地图集》等专著; 同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准时地将此项争论列入“七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又投入 300 人的科技力气进行连续争论,并于 1991 年 1 月完成攻关任务,以《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系列专著 〔 共 8 本,约 250 万字 〕 形式,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85 年,国家方案委员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受国务院托付,为进一步论证三峡工程水位方案,成立了生态与环境论证专家组,对正常蓄水位 150~ 180m 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判;1986 年 6 月,依据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在原水利电力部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组织领导下,由生态、环境、水利等方面 55 名专家组成的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专家组,于 1988 年 1 月,完成了《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及计策的论证报告》 ;1991 年 3 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生态与环境专题预审专家组提出了生态与环境专题的预审看法,同年 7 月审查委员会审定了可行性争论阶段的评判成果;〔 二〕 编写过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规和建设项目环境爱惜治理方法, 以及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的要求, 受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筹建处托付, 中国科学院环境评判部和长江水资源爱惜科学争论所联合编写了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 〔 即本报告的母本 〕 ;报告编制过程简述如后;1991 年 9 月编制上报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评判工作大纲》 ;国家环境爱惜局于 1991 年 10 月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工作大纲进行了评审, 并正式提出了“原就同意专家审查委员会的评审看法, 大纲进行必要修改补充后, 可以作为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依据” 的审批看法;随后,中国科学院环境评判部和长江水资源爱惜科学争论所在多年争论的基础上,于1991 年 12 月共同完成了报告书送审稿的编写工作,并报送水利部预审; 1991 年 12 月,水利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进行认真审查、 评议, 并提出修改补充看法; 随后报告书编写单位又依据水利部预审看法对报告书进行修改后, 正式报国家环境爱惜局审批; 国家环境保- 1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 〔节选 〕护局于 1992 年 2 月正式批准了三峡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报告书》简写本是依据批准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缩编而成;〔 三〕 评判范畴、层次系统和方法1. 评判范畴(1) 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坝址至四川省重庆市邻近受回水影响的水库埋没区和移民安置涉及的县市幅员范畴;(2) 中、下游河段及邻近地区:三斗坪坝址至江苏省江阴,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和湖北省四湖地区等;(3) 河口区:江苏省江阴至河口和海边,为咸淡水交汇区;2. 评判的层次系统依据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特点以及推测和评判工作的需要,评判系统分为:(1) 环境因子;(2) 环境组成;(3) 环境子系统;(4) 环境总体四个层次 〔 参见图 1〕 ;3. 评判方法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判主要接受以下方法:(1) 环境背景状况调查,主要接受监测、实地勘测、遥感、 收集历史长系列资料等方法;(2) 依据不同环境因子的特性和变化状况以及工程影响的性质与规律,分别接受定性和定量推测方法; 对一些能用量度表示的因子建立数学模型定量推测, 对一些难以定量量度的环境因子,一般接受类比分析或机理分析方法定性推测;(3) 依据推测结果,对比标准或阈值,作出影响性质、影响大小和重要性的评判分析;(4) 作出总体评判,对不利影响提出减轻措施和计策建议;〔 四〕 环境爱惜法规和机构1. 环境爱惜法规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判遵循的主要法律和法规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治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爱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治理条例》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爱惜治理方法》等;2. 环境爱惜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惜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环境爱惜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水利部,统一治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爱惜;在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都设有相应的环境爱惜局和水利厅 〔 局〕 ,负责本辖区内的环境爱惜和水行政治理;基层的环境爱惜和水行政治理机构设到县;二、工程开发任务及方案比选 〔 略〕三、工程概况〔 一〕 工程建筑物布置 〔 略〕〔 二〕 施工进度、工程量与投资 〔 略〕〔 三〕 水库特点及运行方式1. 水库特点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 175m,汛期 20 年一遇洪水回水末端抵达重庆市巴县弹子田,距坝址 580km,水库面积约 1080km2,水库水面平均宽约 1100m,与自然情形相比增加约一倍;- 2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 〔节选 〕水库平均水深约 70m、坝前最大水深 170m左右,断面窄深,仍然保持狭长的条带河道形状, 属典型的峡谷河道型水库;三峡坝址处, 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4510 亿 m 3, 三峡水库总库容 393 亿 m 3,其中调剂库容 165 亿 m3,约占坝址年径流量的 3.7%,库水交换特别频繁,系一季调剂水库;2. 水库运行方式(1) 分期蓄水三峡工程大坝一次建成到最终规模,水库蓄水位按分期蓄水要求逐步抬高;从施工预备起算,工程开工后第 11 年,水库水位蓄到 135m,工程开头发挥发电、通航 效益; 到第 15 年中, 水库开头按初期蓄水位 156m运行,初期蓄水位运行如干年后, 水库再抬高至最终正常蓄水位 175m运行;初期水位运用的历时长短,将依据水库移民安置进展情况;库尾泥沙淤积实际观测成果及重庆港泥沙淤积影响处理情形等,届时相机确定;(2) 水库调度运行方式三峡水库依据中意防洪、发电、航运、排沙和环保等的综合要求,进行水库调度;每年 5 月末到 6 月初,水库水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 145m〔按初期蓄水位 156m 运行时为135m,下同 〕 ,整个汛期 6~ 9 月,水库一般保护在此低水位运行; 超过电站过流才能的水量, 通过泄洪坝段下泄; 仅当入库流量超出下游河道安全泄量时, 水库才拦洪蓄水, 使库水位抬高;洪峰过后,库水位仍降到 145m〔135m〕运行;10 月份,水库蓄水,库水位逐步上升至 175m〔156m〕运行,少数年份蓄水过程连续到 11月份; 11 月至次年 4 月底,水库应尽量保护在较高水位,使水电站按电网调峰要求运行; 〔 四 〕 水 沙 情 势 变 化 〔 略 〕 〔 五〕 水库埋没及移民 〔 略参见附图 〕 〔 六〕 工程主要效益 〔 略 〕四、环境背景〔 一〕 流域环境状况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亚热带;热量丰富,年均气温 6~20C,一月平均气温 4~10C ;部分地区属高山高寒气候, 有现代冰川和冻土发育; 流域除第一阶梯的降水较少外, 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 1000mm以上,雨季长达 5~6 个月,主要降水量集中于夏季;长江年均入海径流总量约 9600 亿 m3,5~ 10 月为汛期;年均入海沙量 4.86 亿 t , 主要来自宜昌以上;宜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 5.3 亿 t ,其中金沙江约占 46%,嘉陵江 27%;流域总通航里程 7 万 km,可开发水能 1.97 亿 kW ,占全国 53.4%;流域内湖泊总面 积 20000km2;长江是我国水生生物资源的宝库, 水产量占全国淡水水产品总产量 50%,有鱼类 300 余种,其中 1/3 为特有种;青、草、鲢、鳙为我国特产的四大家鱼;流域内陆生动植物资源特别丰富,上游是我国其次大林区,有水杉、珙桐、银杉等著名珍稀植物;属国家重点爱惜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哺乳类有金丝猴、大熊猫、云豹、白鳍豚、 白唇鹿; 鸟类有白鹳、 中华秋沙鸭、 红胸雉、 丹顶鹤; 爬行类有扬子鳄; 鱼类有白鲟、中华鲟、胭脂鱼等;流域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很多,全国 44 个重点风景区中,长江流域占一半以上;其中 黄山、 九寨沟、 张家界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长江三峡为世界著名峡谷和我国重点风光名胜区之一; 峨眉山、 九华山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中的两座, 衡山为全国著名五岳之一,庐山为我国著名避暑旅行胜地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目前是我国经济进展水平较高的地带;现人口约 4亿;耕地面积占全国 1/3 ,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 40%,粮食产量占全国 1/3 ;〔 二〕 库区环境状况三峡水库位于长江上游下段,受回水影响的水库埋没区和移民安置涉及的 19 个县市称- 3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 〔节选 〕为库区,其幅员面积 5.4 万 km2,据 1989 年统计资料,总人口 1434.539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295.64 万人,耕地面积 153 万公顷,人均耕地 0.09 公顷;库区内地势复杂, 奉节以东属川东鄂西山地, 奉节以西属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 高差悬殊, 山高坡陡, 河谷深切; 河谷平坝约占总面积的 4.3% ,丘陵占 21.7%,山地占 74%;库区属潮湿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早、 夏热伏旱、 秋多雨、 湿度大及云雾多等特征;海拔 500m 以下的河谷地带≥ 10C 年积温为 5000~6000C; 雨量充分, 年平均降水量1140~ 12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