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河南省卫辉市高级中学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

上传人:火****天 文档编号:200384304 上传时间:2021-10-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版)河南省卫辉市高级中学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整理版)河南省卫辉市高级中学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整理版)河南省卫辉市高级中学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整理版)河南省卫辉市高级中学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整理版)河南省卫辉市高级中学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版)河南省卫辉市高级中学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版)河南省卫辉市高级中学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范围:150分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倡导全民阅读不必排斥网络阅读现代社会,很多人面对诱惑,渐渐变得急躁起来;孩子们因沉重的学业负担,往往无暇在课外阅读经典名著;网络文化盛行,使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疏远了经典阅读,而处于“浅阅读状态中有人因此惊叹:传统阅读的逻辑性遭到了破坏。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 阅读两三部名著。许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阅读率为36.5%,比的27.8%提高了8.7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34.7%,比的48

2、.7%降低了14个百分点。网络阅读首次超过了图书阅读。其实,网络可以是人们吸取知识、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工具本身无所谓好坏,就看怎么使用。引导青少年读书,不能排斥网络,关键要看网络阅读在读什么。网络阅读如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经典阅读并非水火不相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原动力。孩子只有对阅读感兴趣了,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才会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也才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所以,名著本身,也可以有多种读法,包括网络阅读。我们应该利用网络优势,积极组织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资源上网,鼓励大家多读优秀的东西方文化经典书籍,也就是多读名著,在潜

3、移默化中提高全民的思想和文化素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们的阅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网络时代尤其如此。读书是追求人生的完善,如果把读书功利化,就失去了阅读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之所以喜欢网络阅读,很大一个因素,是因为网络阅读大多是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英国散文家理查斯蒂尔爵士说过:“阅读之于心灵,犹如运动之于身体一样重要。阅读的重要性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较和替代的。不管是书本阅读,还是网络阅读,名著阅读可以形式多样,但本质上来说,阅读没有捷径可走。一本书好不好,值不值得阅读,如何阅读,诸如粗读还是细读,深读还是浅读,只有亲自“下水读了,才能作出判断

4、,才能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提倡全民阅读,首先需要培养的,是善于阅读的心灵。1以下有关“网络阅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A网络阅读盛行,使年轻人远离了经典阅读而处于“浅阅读状态,所以有人认为,网络阅读破坏了传统阅读的逻辑性。B网络阅读既是人们吸取知识、交流思想的的一种工具,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与经典阅读并非水火不容。C凭借网络优势,网络阅读容易激发阅读者探究、参与的兴趣,符合“这一观点。D青少年喜欢网络阅读,是因为网络阅读大多是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2以下不属于“提倡全民阅读不必排斥网络阅读原因的一项为哪项 A中国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网络阅读首次超过图书阅读,图书阅读

5、率大幅降低。B工具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学生通过网络健康阅读,将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C孩子只有对阅读感兴趣了,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要求,才会把阅读当作享受。D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们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3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来源:高&考%资(源#网B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功利性的阅读、压力重负下的阅读,使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C利用网络优势,组建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阅读资源,有益于提高国民的思想、文化素质。D网络阅读与书本阅读只是阅读形式的不同,并非阅读的捷径,我们首先要具备的还是一颗善于阅读的心灵。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阅读下文,

6、完成文后各题。初,南阳樊英,少有学行,名著海内,隐于壶山之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赐策书征之,不赴。是岁,帝复以策书、玄纁,备礼征英,英固辞疾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疾不肯起;强舆入殿,犹不能屈。帝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其后帝乃为英设坛,令公车令导,尚书奉引,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令在所送谷,以岁时致牛酒。英辞位不受,有诏譬旨,勿听。英初被诏命,众皆以为必不降志。南郡王逸素与英善,因与其书,多引古譬谕,劝使就聘。英顺逸议而至。及后应对无奇谋深策,谈者以为失望。河南张楷与

7、英俱征,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民也。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臣光曰:古之君子,邦有道那么仕,邦无道那么隐。隐非君子之所欲也。人莫己知而道不得行,群邪共处而害将及身,故深藏以避之。王者举逸民,扬仄陋,固为其有益于国家,非以徇世俗之耳目也。是故有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被褐怀玉,深藏不市,那么王者当尽礼以致之,屈体以下之,虚心以访之,克己以从之,然后能利泽施于四表,功烈格于上下。盖取其道不取其人,务其实不务其名也。荀子曰:“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木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木,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那么天

8、下归之,假设蝉之归明火也。或者人主耻不能致乃至诱之以高位胁之以严刑使彼诚君子邪那么位非所贪刑非所畏终不可得而致也可致者皆贪位畏刑之人也乌足贵哉。选自资治通鉴卷五十一,有删节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A英固辞疾笃 坚决B强舆入殿,犹不能屈 本义为“车,这里指用轿子抬C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 处理D务其实不务其名也 追求 5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邦有道那么仕,邦无道那么隐 今人主有能明其德,那么天下归之B怒万乘之主 假设蝉之归明火也C英顺逸议而至 而子始以不訾之身D诏以为光禄大夫 故深藏以避之6以下句子中,全都表达皇帝诚心征召樊英的一组是 乃为英

9、设坛 多引古譬谕,劝使就聘赐告归,令在所送谷,以岁时致牛酒 复以策书、玄纁,备礼征英举贤良、方正、有道 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A BC D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A皇帝一再征召樊英,任命他在朝廷担任官职,但樊英屡次以重病为由推辞。B素与樊英要好的王逸写信劝他应征,还引用了很多古人的事例开导他,樊英听从了王逸的建议赴京应召。C樊英在应对皇上提问时,没有什么不同凡响的谋略。与他同时被征召的张楷毫不留情当面指责他进退失据。D司马光指责张楷名不副实,认为张楷道德缺乏以尊主,智能缺乏以庇民,并且脾气特别大。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试题。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

10、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注: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8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9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10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龚自珍己亥杂诗 2长太息以掩涕兮,_。屈原离骚 3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朝菌不知晦朔,_,此小年也。

11、庄子逍遥游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徜徉于迷蒙烟雨中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舒舒缓缓地撩开了这座江南古城的春韵序幕。尚是看那雨,在回廊抑或露天里小站一会,便觉丝丝雨意温润心间。这趟子,雨是飘的,轻盈盈、慢悠悠。你看不见它,也听不到沙沙的雨声,但一会儿你就感觉有什么被濡湿了,发梢、衣襟、袖口、脸庞湿润润的凉。你好奇地驻足,不觉抬头凝视天空,一片迷蒙,淡淡的白,哪里来的雨啊,低头一看,脚下的青石板路已是潮湿湿的一片了。幽静的古平江路褪去了昔日的嚣躁,被春雨轻轻涂抹了一层湿意。沿路粉墙黛瓦间,有一株半株桃花从院落里探出头来,那花瓣似刚从王维的水墨画里调出来的,也带着湿意。兴致浓

12、了,伸出手去,什么也没有,只感觉手心里像被什么轻轻挠着似了,痒痒的、酥酥的。你终于欣喜不已,我逮着这春雨了。它像是新生的婴儿,柔柔嫩嫩、俏俏皮皮的。这样的无骨雨时飘时停,下得再密一些,便可看到细雨如针,斜织空中。落在河面上,画起了圈圈点点的涟漪,仿佛万千绣娘的玉手在如带的河流上绣起了苏锦。如是细雨,最为繁华的观前街是不去的,名甲天下的拙政园亦是少去了。它们蜚声于外,难免人迹喧嚣。偏爱在这寂静的古平江路默默闲走,听着雨声跫音,望着那一排排毗邻的老宅,姑苏城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余韵仿佛穿越岁月的尘埃,渐渐氤氲继而弥散在这江南烟雨中了。随意拐进路边的一座老宅,都可以触摸到吴地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传原为皇家

13、粮库的李坤堂宅,一落三进,精致的砖雕门楼题额“燕翼贻谋,庄严、肃穆。倚墙而立,静静感受,似乎有重重影幻在眼前掠过。几许足音,成篇的故事最后都如这纷扬的细雨,一滴滴融入历史的河流里。惟有这青砖墨瓦、飞檐翘角、清幽小巷记下了曾经的踪迹。水,苏州的魂呵,置身其间,仿佛一脚迈入了吴文化的历史长卷,恍恍然的,现代生活的烦躁都幽幽地隐匿在身后了。缓缓地踱步在这青石板路上,雨滴把石板路洗得光亮。凝眸回望古平江路两侧伸出的众多悠长悠长的小巷,驻足巷口,优雅、轻柔的评弹曲调不知是从哪扇门扉镂窗里飘逸出来。曾以三国东吴都督周瑜和宋代武状元周虎一度居此而闻名的萧家巷,巷虽小但多深宅大院,古迹亦多。推门而入,凝重的人

14、文气息扑面而来。不同的大宅,呈现着姑苏城不一的历史画面。在这里,一花一草,一墙一巷都是那么轻易地让你跌落进这座江南古城的风韵里。这巷弄就是姑苏城的条条血脉啊。而今,漫步在这平江路,单独徜徉在这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我亲近到了孕育我、给予我个体精神血脉的母亲!听母亲轻语,感母亲之体温,千回百回,忘却了归路。 选自沙地第2期,有删节11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开篇写姑苏城的细雨,为全文营造了一层迷蒙的湿意,展示出古老的苏州城穿越岁月尘埃的独特魅力。B. 作者以雨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和表达抒情的载体,因雨而思,因雨生慨,巧妙地表达出了自己对春雨的真切感悟。C. 文中对李坤堂宅、萧家巷的描写,突出了古老的苏州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