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三国鼎立说课稿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95999523 上传时间:2021-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三国鼎立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参考)三国鼎立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参考)三国鼎立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参考)三国鼎立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参考)三国鼎立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考)三国鼎立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三国鼎立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国鼎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三国鼎立一课是本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教材特点:本课教材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对于许多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了解分析不足。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片面的特点。由于三国故事家喻户晓,有关三国的网络游戏也很流行,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能够把课外的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教材的新知

2、识结合起来。本课教学比较容易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教师利用课件教学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角色表演、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感知历史、体验历史中,学会分析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学会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四、教学方法分析:情境法:有利于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快速进入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

3、趣。探究讨论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注意问题的启发性、针对性、活泼性和层次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意向。其他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练习法等。5、 学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质疑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设问: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在这部电视剧里你知道哪些历史人物?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将学生思维带回他们所熟知的那个年代,走进他们所熟悉的那些历史人物

4、。(二)“三国”风云再现1.从群雄逐鹿到北方统一:群雄逐鹿的原因及影响:豪强地主在镇压黄巾军起义时,趁机扩充势力,割据一方,连年混战,给百姓生活与社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作用。设计意图通过“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图”,了解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相关史实以及产生军阀割据的相关背景,认识到军阀割据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以及走向统一的现实需要。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挟天子以令诸侯、屯田制、招贤纳士、整顿军纪、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等设计意图了解曹操统一北方的历史史实。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官渡之战中战胜了实力最强大的袁绍,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自己的实力得到了巨大提升。曹操官渡之战

5、的胜利,表面偶然,实质必然。引导学生认识到决定战争成败的是综合实力,以及人才的重要性,并非偶然因素决定战争成败。2.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的天下形势: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曹操统一北方后天下形势图”的方式,分析南方的两股重要的军事力量孙权和刘备,以及孙刘走向联合抗曹的现实需要,并进一步分析战争双方的优劣势情况。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少: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影视作品、民间传说、书籍杂志等,对赤壁之战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因此,关于赤壁之战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讲述其中一些著名的历史典故来完成,为后面“三国真假再认”环节打下基础。设问:曹操为何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却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少?设计

6、意图通过对比分析两场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的战争,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进一步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分析曹操在两场不同的战争中取3得不同结局原因的分析,让学生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作出初步的认识和分析,并适当的进行德育渗透。3.从“曹”到“三国始”:三国建立的历史史实:三国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国号设计意图通过着重强调“曹,三国始”的历史史实,让学生理清楚三国开始的真正时间,以及三国真正形成的标志,并明确曹操并非三国时代的人物,也为后来对曹操的评价埋下伏笔。另外也让学生清楚刘备所建立的是“汉”而非“蜀”等。这两个知识点是学生容易弄混淆的地方。三国对辖内的

7、治理与建设: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三个国家为了提升自己的国力,巩固自己的实力而进行的军事、经济举措,认识到魏国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蜀汉以及吴国对南方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了解三个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举措,引导学生明白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较之于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是巨大的历史进步。(三)“三国”真假再认1.再认“三国”场景:“三国”场景之三顾茅庐设问:三国演义里是如何描述“三顾茅庐”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述“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了解三国演义对三顾茅庐的记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件展示:三国演义的描述: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第三十八回定

8、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三国志的记载: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设问: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三顾茅庐的描述有什么区别?你如何看待这种区别?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本书的不同记载,区别其中的差异与冲突。介绍现在对“三顾茅庐”的研究成果及存疑的地方,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对我们考证历史提供的方便与不足。2.再认三国事件:三国事件之草船借箭设问:三国演义里是如何描述“草船借箭”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述“草船借箭”的历史故事,了解三国演义对草船借箭的记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件展示:三国演义的描述: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三国志的记载:(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

9、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设问: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草船借箭”的描述有什么区别?你觉得那种记载更为可信?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以及质疑,“诸葛亮为何比天气预报还准”、“曹操为何不用火箭”、“鲁肃调派船只士兵,周瑜为何不知”、“曹操上当后为何不派快船追杀”等等,引导学生认识到三国演义神话诸葛亮的主观目的以及历史渊源。老师并进一步指出三国志所记载的孙权“草船借箭”发生在公元213年,而赤壁之战是在公元208年,进而指出文学作品与史书的区别。再认三国事件:三国事件之曹操败走华容道设问:三国演义里是如何描述“曹操败走华容道”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述“曹操败走华容道”的

10、历史故事,了解三国演义对“曹操败走华容道”的记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件展示:三国演义的描写: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三国志的描写:公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设问: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描述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哪种记载更为可信?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以及质疑,“诸葛亮算得有没有那么准”、“曹操有没有那么点儿背”等,引导学生认识到三国演义突出关羽忠义的主观目的,并进一步认识到关羽作为忠义的化身,千百年来对中国人的

11、影响,领略三国演义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他的艺术成就。3.再认三国人物:三国人物之曹操:曹操眼里的曹操: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让县自明本志令百姓眼里的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宁可我负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负我。名家眼里的曹操:毛泽东: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这个案要翻鲁迅说: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你眼里的曹操: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各个方面对曹操的评价和看法,让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的关于曹操的相

12、关历史,对曹操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并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史料的能力,并可进一步介绍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描述与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并非只靠一家之言,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四)“三国”情怀再悟1.对三国演义历史真实性的评价:三国演义是明朝时期罗贯中写成的文学作品,在搜集前人留下的史料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是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特别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所描写的诸多战争和人物深入人心,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国演义虽是文学作品,但大多取材于史料与传说,可谓“七分虚,三分实”,对我们研究那段历史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

13、小说,我们切不可将里面所描述的故事当作历史史实来对待,这是一定要明确的。2.对三国志历史真实性的探讨: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整理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由于陈寿本身生活在三国时期,所以三国时代许多的事情都是其亲眼所见的,可以肯定的说,三国志是我们研究三国历史最重要的史料。但同时,三国志文辞简约,也造成了史料不足的缺点,特别是对许多史实记载过于简单,如刚才所讲的“三顾茅庐”,就几个字的简单记载,给我们对那段历史的考证造成了不便。况且,陈寿是晋国人,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曹魏为正统。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代史,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材料的选用和我们认识三国真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3.你的启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探讨、老师总结,对比三国演义与三国志里相关历史场景、事件、人物的描述,客观分析两部巨著对我们研究历史提供的方便与不便,并进一步认识到史实与文学作品的区别,掌握分析历史事实,分辨历史真相,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客观、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同时感受三国时代的智慧与传统文化精神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力。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