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2)

上传人:华美****资源 文档编号:195917009 上传时间:2021-09-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目的以沁园春长沙词为依托,拓展比较,充分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境界壮阔,气魄 宏大,乐观豪迈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体味诗歌用词的妙处, 教学重点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本课重点放在朗读背诵和诗词鉴赏上。教学设想先以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引入,让学生总体感知概括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然后再学习本词, 重点突破字词、写作思路、由写作意象所展现的诗人的思想感情,体味诗人用词的妙处。然 后进行拓展教学。教学过程 一、引入诗词给出毛泽东诗词中的句子,让学生感知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人民解放军

2、占领南京)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 问:读了以上诗句,你感觉毛泽东诗词有什么样的风格?你从哪里感觉到的?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评价毛泽东是“狂放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前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其境界之阔大,气势之宏伟,可以说亘古未 有。齐背沁园春雪。- 9 -二、学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诗词壮美的

3、风格体现于他的绝大多数诗词中。他不但在沁园春雪中体现了 这种壮美,而且在同词牌的沁园春长沙中也体现了壮美之情。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沁 园春长沙,充分感受一下这种壮美,这种气魄。1. 简介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同时,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成立。1925年秋,毛泽东自韶山到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游岳麓山。事后作沁园春长沙,追怀曾经的学习斗争生活。毛泽东曾于1911年至 1923年间在长沙求学和进行革命斗争,并经常与同学战友游览岳麓山,在湘江游泳。19

4、57年1 月第一次发表这首诗时,毛泽东做了这样的注释:“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另注:这两句诗是毛泽东1917年冬天游衡山时所作) ”。2. 听朗读录音,让学生注意节奏的把握,感情的抒发,并跟录音朗读。(三遍听、 跟、读)3. 讲解与理解(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多说。)首先让学生根据注释,借助字典初步阅读理解这首词,对于不明白的字词意思提问。接 下来进行理解提问:(1) 问:作者在词中都写到了什么?(总体感知)(让学生说,说不完整不要紧)上阕:描绘了美

5、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 主宰的问题。下阕: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 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深入分析: 上阕:问:上阕写了什么?描绘湘江秋景。(2) 开头三句解说:寒秋:深秋。深秋天凉,所以叫“寒秋”。湘江:源出广西灵川东海洋山西麓,流贯湖南东部,经长沙北去,于湘阴芦林潭入洞庭 湖。全长817公里,是湖南境内最大的河流。橘子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古时洲上多产美橘,因此得名。洲形狭长,故亦称“长 岛”、“水陆洲”。问:这三句,按照正常语序,应是:寒秋时节,我独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滔滔北 去。诗人为什么要

6、把“独立”放在最前面?突出诗人爱秋而不惧严寒的卓然而立的形象。一人在这里独自游览,能更好地赏景 并回忆从前在这里的革命活动。置“独立”于句首,加以强调,表现出不同凡俗的英雄气概。(3) 问:词中哪几句是描绘秋景的?这秋景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从“看万山竞自由”。给人一种绚烂多彩、生机勃勃的感觉。问:这几句是由哪个字领起的?“看”字。一个“看”字领起以下七句,这些景色都是诗人站在橘子洲头看到的。(4) 问:诗人在描绘湘江美丽壮观的秋景时,用了许多传神的词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 好?为什么?万:言山之多。万山:群山。主要指湘江西岸岳麓山诸峰。万,言多,非确数。诗词中凡言 “万”“千”“百”,义多同此。遍

7、:言红之广。红遍:岳麓山上多枫树,经霜后满山皆红叶,故云。 层:言林之厚。层林:林木随山势高下而层叠,故称。尽:言染之深。全、都之意。本句承上,谓岳麓枫林之红,若颜料染成。染: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染”也写出了秋色之深。以上四句,让我们想起了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色彩之浓烈令人心中充满热情。 漫:言江水满溢之状。碧透:言江水碧绿透明至极。百舸:泛指众多的船只。汉扬雄方言卷九:“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争流:破流争相行驶。三国魏嵇康琴赋:“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上言语载晋顾恺之赞会稽山川之美曰:“千岩竞秀

8、,万壑争流。”本为群波竞逐而涌流,此处转以形容群舟争相行驶。争:言千帆竞发之势。鹰击:谓雄鹰展翅搏击长天,迅猛矫健。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一四天部一四霜引春秋感精符:“季秋霜始降,鹰隼击。”汉书卷二七五行志:“故立秋而鹰隼击。”皆谓鹰搏杀凡鸟。这里借用“矫健有力”之意。长空:广阔的天空。翔:言鱼游得轻快自如。本指鸟儿不扇动翅膀的飞行,此谓鱼儿悠然自得地轻缓游动。万类:万物,指一切生物。霜天:深秋季节。深秋霜降,故称。竞:竞争,竞赛。此句谓天地间的一切生物都在这秋色之中充分展示着各自的 无拘无束的生存形式,像是在比赛看谁更自由。在这幅绚丽的秋景图里,诗人的目光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静到动,展现出一派

9、勃勃 生机。(5) 问:古人笔下秋景多肃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 充满生机?不同的心境形成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感觉、心态决定了看待事物的眼光。毛泽东是 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 沉的乐观性格。同时,当时的革命运动正蓬蓬勃勃地发展着,尽管当时毛泽东也面临着险境(指当时军阀赵恒惕要捉拿毛泽东),但他却能泰然处之;尽管他面对的也是秋天,但他关注的不是衰败肃杀之景,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只感叹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命运, 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6) 问:面对生机蓬勃的大自然,

10、诗人想到了什么?由眼前的景,诗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提出谁主宰大地的 问题。这里,主要就是指谁掌握国家的领导权问题。(7) 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词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想到了国家前途与命运,想到了革命,于是就很自然地想到 了过去在一起进行革命活动的战友。以上三句意谓:面对广漠无垠的天地,感慨丛生,不禁要问,要思索:国家和社会 的命运究竟由谁掌握?下阕:解说:回忆往昔生活,曾经的同学战友,曾经的革命活动,曾经的战斗激情,都融会于 诗句中。学生朗读下阕。(8) 峥嵘:(7)“携来”两句,概写往事,回忆从前不平凡的战斗岁月。毛泽东从1911年到

11、1925年,一直在长沙学习和开展革命工作,并经常到岳麓山上锻炼身体,同战友们谈论 国家大事。现在旧地重游,自然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携来:携手而来。百侣:许多伙伴、战友。峥嵘岁月:南朝宋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愁暮。”宋陆游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听诗:“岁月惊峥嵘。”皆为感叹流年之辞,毛泽东同志转用以指不平常的斗争岁月。峥嵘,本形容山势高峻,引申则有特殊义。(9) 问:诗人都回忆了什么?从哪里到哪里?从“恰同学少年”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用一“恰”字统领七句,写同学们(战友们)的精神面貌、革命活动和战斗激情。说明:1915年,毛泽东组织长沙第一师范进步同学开展驱逐反动校长张干的斗争,张干 被

12、迫离校;同年5月,袁世凯接受了日本企图的“二十一条”,毛泽东印发了反袁文章; 1919年至1920年,毛泽东和何叔衡等领导了湖南人民驱逐了反动军阀张敬尧,接着又向湖南军阀谭延闿、赵恒惕展开英勇斗争;此间又组织了新民学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创办了湘江评论,宣传马列主义,大造革命舆论。在它的宣言中曾说:“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这些就是以上三句的具体内容。(10) 问:上阕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阕回答了吗?最后三句,借回忆当年游泳的情景,表现“同学少年”急流勇进、搏击风浪的斗争 精神、壮志豪情。同时巧妙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革命领

13、导权归属的问题。革命领导权应当归 属于像毛泽东一样的革命者。对当时中国前途、命运的思考和回答,表现了一代伟人的胆略和气概。4. 小结: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 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板书:上阕:绘秋景,问苍茫大地;下阕:忆往事,抒壮志豪情。5齐背沁园春长沙 三、拓展、比较阅读目的:充分感受毛泽东诗词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的风格。(一)咏蛙咏蛙1910年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感受。解说:毛泽东这种阔大的胸怀并非是参加革命后才有。早在(

14、背景)写作背景:16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冲,到五十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 凡是来东山高小的学生都要进行入学考试。当时学校规定考试作文题目是“言志”。多数学生写的都是尊孔,“学而优则仕”之类的内容,而毛泽东则写自己立志救国救民的革命抱负。校长李元甫高兴地说:“我们学堂里取了一名建国才!”这首诗体现出一种王者之气,一种霸气。“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流露出 立志扭转乾坤的雄心壮志。(二)采桑子重阳毛泽东的诗词为什么有如此宏大的气魄,如此壮阔的境界?这与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分不开,与他伟大的胸襟,英雄的胆略和气概分不开。 同样一种事物,在不同心胸的人那里,感受是不同的。比如重阳登高,杜甫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一种激愤与悲愁。而毛泽东,则写下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写作背景:红四军内部意见不一(1929年7月,在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不同意实质上是军事冒险的中央的指示意见),毛泽东暂时离开了领导岗位(被调离),做地方政府工作。当时他身体有病,便带病深入基层到地方搞土地革命斗争。10月,在乘担架赴上杭的途中,时值秋天,面对闽西绚丽夺目的秋色,毛泽东顿发诗兴,创作了这首词。(古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