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51)

上传人:华美****资源 文档编号:195916867 上传时间:2021-09-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5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5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5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5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5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5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5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沁园春长沙一、教材分析沁园春长沙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一单元,这首词作为高一新生高中语文学习的开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 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题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 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 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俗语也说:熟 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

2、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 品质为主,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简单掌握诗歌作者及写作背景2、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把握诗歌的情感走向(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仔细探讨品味诗歌语言,把握其精练、准确的特点2、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理解、体会诗人崇高的情怀及豪情壮志三、教学重点1、结合词作意象,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82、融入课文情景,有激情的朗读词作四、教学难点让学生从意象的角度来把握词作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领悟伟人的博大情怀以及人格魅力五、教学策略点拨法。通过点拨关键字词,把握词中意象。语言品读法。在反复的朗

3、读,背诵中体会作者情感。比较法。可以与作者的其他词作纵向对比,也可以与本单元所涉及的其他诗歌做横向对 比。六、教学准备1、中国新诗简介:中国新诗是相对与中国古典诗词而言的,它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 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受外国诗歌影响较大。2、诗歌鉴赏方法:诗歌重在品味,鉴赏诗歌可以从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四个方面着手,优美的诗篇都是用丰富的意象营造出新颖的意境,借助凝练的语言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把品位的重点,鉴赏的目标都放聚焦于意象、 意境、语言和情感四个方面.七、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曾经

4、对 50 位名人做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 90%是在 20 岁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等宏愿,都是他们在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立志是成才的动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表现作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艺术写照,这篇词作也经常被人们称为“长沙志”。(二)时代背景这首词写于 1925 年,1925 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在全国十几个省开展起来。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在韶山等地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 创建了湖南农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 年 10 月,毛泽东同志

5、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三)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培养语感。(四)讨论分析:、结合注释,识记以下生字:舸峥嵘遒遏强调:“粪土”的意动用法。上阙:、学生集体朗读上阕诗词,思考以下问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开头三句点明了什么? 明确: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这三句的大意: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奔流。独立寒秋图、提问:“独立”两字写出了什么意境?明确: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情状;与下阕开头“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说明今天是一人旧地重游。联系“寒秋”的分析和注释

6、,可以看出这里更表现出了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提问:“看”字领起下面哪几句?这些句子的内涵应怎样理解? 明确:“看”字领起内容:“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 的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空 间顺序,很符合人观察事物的自然顺序。5、提问: 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吗?你能各用一个最具有表现力的词来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明确:万山(红遍):红之广阔层林(尽染):红得深透漫江(碧透):江水溢满 清澈之极百舸(争流):千帆争发 充满生机鹰击(长

7、空):矫健有力鱼翔(浅底):轻快自由 万类(竞自由):昂扬奋进强调:主席这段即景气魄极大,展示了伟人的博大雄怀和凌云壮志。短短几句话,写出了山、树、水、船、鹰、鱼乃至世间万物的情态,有远景如万山、层林,有近景如长江、百舸等, 又有静景如山、林,亦有动景如争流的帆船,翱翔的雄鹰,水中的游鱼,即景状物下笔阔绰, 气度非凡。6、提问:上阕后三句的含义及与前面内容的关系是什么?明确:这三句的大意是: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绪万端:广袤无 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前面内容是即景,后三句是抒情,词句连贯直下,也为下文的抒情准备了充足的背景气氛。结合“思考练习一”讲解 下

8、阕:、学生齐读下阕诗词,思考以下问题:“忆”字领起下阕哪几句?这几句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领起“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 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批评恶浊的,表扬善良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如粪土,作者所忆的是当年的峥嵘岁月!、提问:最后 3 句的含义及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几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 船只。作用:以设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 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9、归纳下阕:下阕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 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五)总结归纳作品的结构特点: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 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作品借景抒情的特点上阕即景抒情自然引出问题,下阕由忆巧妙作答,思路清晰。上阕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 环境。然后一个“看”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画。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即景动静、远近结合,对照鲜明,生机蓬勃。最后一句由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扩

10、展到世间万物,并对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自然地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下阕从上阕的独自旧地重游,自然联想到过去的战友,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一个“忆”字又统领八句,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最后以设问句结尾,对上阕的问题作了艺术的回答。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词语言,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迭迭,“染”字则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漫” 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

11、江水碧绿清澈,“百”字写舸之多,而一个“争” 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鱼翔浅底”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六)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阅读作者的其他词作如沁园春雪,对比阅读。 八、板书设计沁独立寒秋图园万山红遍春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湘江秋景图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长鱼翔浅底峥嵘岁月图沙中流击水图九、教学反思在开学后,我没有正式上新课。因为根据经验,高一新生一个普遍特征是有热情,对什

12、么 都感到很新鲜,但同时又非常盲目。特别是语文学习,头绪很多,如果直接上新课,很多学 生会仅仅停留在对一些细微的、具体的问题的解析上,而很难有语文学习的宏观把握。因为是诗歌单元,所以我先找了一些比较经典的爱情诗,比如舒婷的致橡树、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等,并布置学生把这些诗改写成抒情散文,同时学生也尝试自己写写诗,因为是爱情诗,所以学生一下子就对诗歌产生了兴趣,也对语文学习更感兴趣了。接着我就把学生分成小组,收集有关描写秋的诗歌,然后过渡到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我有意引入较多的有关秋景的诗句,与学生一起诵读、品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分析、鉴赏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读懂诗词的基础之上。由此,我采用诵读方式,帮学生疏通字词,解决词意,让学生对本词先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再次,在诗词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肤,是可感,可亲的;情是景的灵魂,是轻灵,飘渺的。 因此,解读诗词的捷径就是从赏景入手,进而把握诗情画意,进而了解作者。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中,我着重落实了对于本词的秋景赏析但又不局限于对景的分析, 更在于引导学生体察词情、词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