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式土石坝施工基坑排水与渗水处理、工艺试验、压实质量检验.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195573245 上传时间:2021-09-1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81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基坑排水与渗水处理、工艺试验、压实质量检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基坑排水与渗水处理、工艺试验、压实质量检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基坑排水与渗水处理、工艺试验、压实质量检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基坑排水与渗水处理、工艺试验、压实质量检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基坑排水与渗水处理、工艺试验、压实质量检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基坑排水与渗水处理、工艺试验、压实质量检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碾压式土石坝施工基坑排水与渗水处理、工艺试验、压实质量检验.(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1 附录 A基坑排水与渗水处理 A.1 基坑排水 土石坝基础开挖截水槽时, 应做好基坑排水。 当从地基土层表面直接排水而无破坏性渗 透变形时,可采用导沟表面排水法,砂层特别是流砂”等渗透性较小的地基应用井点排水; 砂砾石强透水层地基宜用深层排水法。 A.1.1 导沟表面渗水法 开挖截水槽之前,先在基坑上下游两侧开挖导沟,水由导沟引至集水井后直接抽水,在 地下水位降低后再开挖。施工时宜始终控制导沟沟底低于开挖面 1.0m,使截水槽的开始工 作在水上进行,见附图 A.1.1。 当基坑开挖至覆盖层与岩基接触面时,可在基坑四周修筑截水墙,中途将渗水拦截,用 水泵直接抽出,排于地面排水沟,以减少下层开

2、挖中的排水量。 导沟、集水井及泵房均应设置在截水槽粘土回填断面之外, 因此基坑开挖断面应大于 截水槽粘土的设计断面。 拦腰截水墙不宜用草袋, 宜用浆砌块石或混凝土, 以减少回填粘土时拆除或处理的工作 量。 集水井深度一般为 1.01.5m,井底面积随水泵台数而定(如装设一台 6 寸水泵时,需 1.0m2;装一台 4 寸水泵时为 0.5m2)抽水时,集水井四周应作好反滤,防止地基中细小土料 被携出;在回填粘土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填筑的粘土高出水面 1.5m,随填土的升高,逐井 移泵抽水。迁移水泵时,先在下层井提高龙头,回填块石,俟水位升高至上层井底以上 0.6m 时,即可在上层井抽水,同时停止下

3、层井抽水,将下层井用块石回填至高出水 0.5m 后, 用 水泥砂浆封顶。回填时应埋设灌浆管,事后灌注水泥浆。 42 A.1.2 深层排水法 深层排水法一般用深井泵。当采用深井泵时,每级井可降低地下水位 2530m,甚至 30m 以上。用一般离心式水泵时,每级井降低地下水位的深度小于 7m,故只适用于浅井的 排水。 截水槽开挖前,根据地基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渗透系数大小,用水力计 算和抽水试验, 确定布置在截水槽上下游两侧之排水井的井距及井深。 截水槽开挖之前,应在其上、下游两侧(截水槽开挖断面之外),按照设计的井位,用冲 击钻凿井(井应设置预制混凝土井管和滤水管),同时开挖表面排水

4、沟,使井的抽水通过排水 沟排出基坑之外,从而降低地下水位,使截水槽开挖能在水上进行,附图 A.1. 2 为深层排水 法示意图。 A.1.3 井点法 用井点法排水时, 应在设计开挖线以外适当位置,每隔 1.53.0m 设置一封闭井点群, 如附图 A.1.3 所示。井管为 2 寸左右的钢管,管下端为花管,外包裹金属丝网和填反滤料, 钢管的上部井管部分用粘土仔细填实,不得透气,所有井抽水钢管用管路连接于干管,干管 与泵站连接,一般一个泵站可接 20 多眼井。管路、阀门必须连接紧密,不得漏气。由于真 空泵吸出高度的限制,这种井点法可降低地下水位 4m 左右。当挖深较大时,可采用多级井 点。附图 A.1

5、.4 为井点针管结构示意图。 井点施工采用高压水枪冲孔,并边冲孔边下套管,达到预计深度后,再下针管(即 2 寸 43 抽水管)填反滤料,拔出套管,用粘土封堵井口部分,接好管路与泵站,即可抽水。 A.2 岩面裂隙及泉眼渗水处理 在截水槽回填不透水的粘性土之前,应对基坑岩面裂隙及泉眼的渗水进行处理.渗水处 理方法须根据基坑岩石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渗水量、渗水压力与泉眼大小而定。一般可采用 下列方法。 A.2.1 直接堵塞法 若岩面的裂隙不大、裂隙中的渗水不太严重,对于小面积的无压渗水,可用粘土快速压 实堵塞。若局部堵塞困难, 可采用水玻璃(硅酸钠)掺水泥拌成胶体状,用围堵办法,在渗 水集中处从外向逐

6、渐缩小,最后封堵。水玻璃凝结速度较快(与配合比有关,有的工地使用 的配合比为水:水玻璃:水泥=1:2:3 ),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配制。 A.2.2 箱填堵塞法 1 水头较小之泉眼 可在泉眼四周开挖一方坑 底面积约 2x2m2, 中间放一直径及高各约 0.75m 的混凝土管,然后在管设一直径为 100 150mm 的铁管,混凝土管与铁管间填以小 砾石(其高度为混凝土管高的 3/4),在铁管末端连以水泵软管后,即可不断抽吸泉水。 混凝土管周围的方坑填以不透水料(粘土或粘土三合土), 分层细致夯实(每次填土厚度不 大于 0.150.20m) 混凝土管上部 1/4 的高度灌注配合比为 1:2 的水泥

7、砂浆,在水泥砂浆未硬化以前不断吸 水, 俟其硬化后,停止抽水,将铁管堵塞最后填平方坑,见图 5 所示。 2 水头较大之泉眼 泉水可能自堵塞处涌出时,铁管应高出混凝土管顶,在回填过程中 继续抽水。以降低管水位,并将铁管逐渐加高,直至管中水头高度与泉水水头平衡时再将管 口堵塞。 A.2.3 抽水灌浆堵塞法 岩面裂隙渗水分散、面积较大时,可在渗水比较集中的地方(如主要泉眼处)挖一个集水 坑,并在渗水围挖几条导水沟,将分散的渗水全部集中引入集水坑,坑填卵石,坑顶及导水 沟填以小砾石,在坑预埋回填灌浆管和排水管,借助排水管用人力手压水泵不间断地抽水。 坑顶浇筑一层混凝土盖板,然后回填粘土,待粘土回镇至一

8、定厚度时,进行回填灌浆,如附 图 1.5 所示。灌浆压力不超过 0.2MPa,水灰比自 2:1 至 0:1 (即由稀变浓),灌至进浆量小于 1L/min 时停止灌浆。24 小时后作压水试验进行检验,如渗透系数小于 1x104cm/s 时,即认 为合格;否则需加孔补充灌浆。 44 当裂缝或泉眼渗水汹涌, 不能利用导水沟将分散的渗水全部集中引入集水坑时, 可在全 部渗水范围内铺一层卵石,上面普遍浇筑一层混凝土盖板,如附图 1.6、1.7 所示。 45 附录 B工艺试验 B.1碾压试验场次设置 B.1.1碾压试验场次设置的方法有经验确定法、循环法、逐步收敛法,宜采用逐步收敛法、 也可采用经验确定法和

9、逐步收敛法相结合的方式。 逐步收敛法每场次只变动一个参数, 固定 其他参数, 通过试验依次获得每一个变动参数的适宜值, 待各项参数选定后, 进行复核试验。 B.1.2粘土、砾石土碾压试验按照逐步收敛法设置碾压机具、铺料厚度、碾压遍数、复核 试验等场次试验: 1相同铺料厚度、碾压遍数,不同吨位碾压机具对比选择适宜的碾压机具。 2相同震动工况、铺料厚度,不同碾压遍数对比选择适宜的碾压遍数。 3相同震动工况、碾压遍数,不同铺料厚度对比选择适宜的铺料厚度。 4选定碾压机具和震动工况、铺料厚度、碾压遍数,进行复核试验。 B.1.3砂砾石料、爆破堆石料碾压试验按照逐步收敛法设置碾压机具、铺料厚度、碾压遍

10、数、加水量、复核试验等场次试验: 1相同铺料厚度、碾压遍数,不同吨位碾压机具对比选择适宜的碾压机具; 2相同震动工况、碾压遍数,不同铺料厚度对比选择适宜的铺料厚度; 3相同震动工况、铺料厚度,不同碾压遍数对比选择适宜的碾压遍数。 4相同震动工况、铺料厚度、碾压遍数,不同加水量对比适宜的加水量。 5选定碾压机具和震动工况、铺料厚度、碾压遍数、加水量,复核试验。 B.2碾压试验检查项目、检测项目、取样频率设置 B.2.1粘土、砾石土碾压试验检查项目、检测项目、取样频率按照表 B.2.1 的规定执行。 表 B.2.1粘土、砾石土碾压试验检查检测项目设置表 序号检查、检测项目取样频率(每组合)检查、检

11、测方法备注 1 剪切破坏、 弹簧土等碾压 后异常情况 10 个15 个目测,并详细记录(文字描述、影像)每场次 2摊铺和压实厚度、 压缩沉方格网布设测点、每两遍为一测次、水准每场次 46 降量仪测量取平均值 3 干密度 粘土、粒径小含砾量低的砾石土采用环刀 法,粒径大含砾量高的砾石土采用灌砂法 每场次,如采取快速检 测设备, 宜同时进行比 对试验 含水率 压实度 4砾石含量颗粒分析每场次,砾石土 5渗透系数、2 个4 个压实层取样制备 仅复核试验场次 6层间结合面的渗透系数2 个两个压实层的结合部位取样制备 7剪切、压缩试验2 个压实层取样制备仅复核试验场次 B.2.2砂砾石料、爆破堆石料碾压

12、试验检查项目、检测项目、取样频率按照表 B.2.2 的规 定执行。 表 B.2.2砂砾石料、爆破堆石料碾压试验检查检测项目设置表 序号检查、检测项目 取样频率 (每组合) 检查、检测方法备注 1表面破碎、架空现象等6 个8 个目测,并详细记录(文字描述、影像)每场次,结合干密度检测进行 2 摊铺和压实厚度、 压缩沉降量 6 个8 个 格网布设测点、每两遍为一测次、水准 仪测量取平均值 每场次 3破碎率2 个颗粒分析(全级配)每场次,结合干密度检测进行 4 干密度 6 个8 个 灌砂法、灌水法 每场次,如采取快速检测设备,宜 同时进行比对含水率 5砾石含量颗粒分析(5mm 筛) 每场次,砂砾石料

13、 6相对密度(压实度)查图、计算 7孔隙率计算每场次,爆破堆石料 8渗透系数2 个4 个压实层原位试验 仅复核试验场次 9有层间结合面的渗透系数2 个两个压实层的结合部位原位试验 B.3 现场密度桶法测定最大、最小干密度 B.3.1应采用下列主要仪器设备和设施: 1现场密度桶法试验的碾压设备宜采用自行式振动碾,且振动碾自重不宜小于 22t。 2密度桶:为带底无盖钢桶。钢桶直径与试样最大有效粒径之比不应小于 3;桶高不 宜小于最大有效粒径 1.5 倍且不大于 1000mm, 桶壁厚不小于 12mm, 钢桶材质应不低于 Q235。 结构形式如图 B.3.1。 47 (a)平面图;(b)立面图 图

14、B.3.1密度桶结构示意图 3秤:称量 100kg、感量 50g;电子天平:称量 5kg、感量 0.1g。 4分级设备: 1)分级直径环:600mm、400mm、200mm。 2)粗筛:圆孔,孔径 100mm、80mm、60mm、40mm、20mm、10mm、5mm。 3)细筛:孔径 2mm、1mm、0.5mm、0.25mm、0.075mm。 5烘箱:温度 105110。 6标准砂:粒径 0.25mm0.5mm 洁净风干砂。 7其他:钢板尺、瓷盘、炒锅、水平尺、盛水容器等。 B.3.2试验应采用下列步骤: 1按下列要求准备试验用料: 1 1)试验用料宜在自然条件下风干,风干后实测不大于 5mm

15、 颗粒含水率应不大于 0.5%。 对风干料分级筛分,粒径大于 100mm 料宜用直径环分级,不大于 100mm 的采用筛析法分级。 剔除大于 600mm 漂石, 分级粒径组为 600mm400mm, 400mm200mm、 200mm100mm、 100mm 80mm、80mm60mm、60mm40mm、40mm20mm、20mm10mm、10mm5mm、小于 5mm 共十级, 每级制样质量宜为本级试验用料的 1.5 倍2 倍。 2 2) ) 试验时按照不同试验用料级配采用分级称重混合制备。不大于 200mm 粗粒料,人工 掺配均匀待用,大于 200mm 粗粒料分级堆存待用。 2试验场地应处理

16、平整、干净,碾压坚实;单组试验场地尺寸 6m10m。多组同时试 验时,相应扩大场地面积。 3在桶底碾压体表面宜铺设厚度为 50mm10mm 的砂料, 静压 2 遍。 同一级配料应布置 2 个密度桶。将密度桶安放在砂料上,桶的位置应在试验场外明显标识。密度桶中心线宜与 试验场地轴线一致,桶间净间距不小于 3m。布置示意图见图 B.3.2-1。 48 图 B.3.2-1试验场地布置示意图(单位:m) 4最小干密度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1)采用尺量或灌水法测标定密度桶体积。 2 2)按照选定的试验级配配料,配料质量为预估最大干密度计算质量的 1.2 倍。 3 3)采用人工松填法测定最小干密度:制备完成的粒径不大于 200mm 试验用料,从四周 到中心螺旋均匀布料,装填时铁铲应贴近筒内土面(对土面不产生冲击);大于 200mm 砾石 人工分散、均匀摆放,距桶壁距离不宜小于 50mm,将粗粒料按级配要求均匀松填于密度桶 中。装填时将试样轻轻放入桶内,不得冲击和振动。装填的粗粒料低于桶顶 100mm 左右。用 灌砂法测定料顶面到桶口的体积,称取剩余的试验料质量, 计算装入桶内粗粒料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