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Word版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95522915 上传时间:2021-09-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Word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填写时间2016/00/00学 科生物年 级上课时间2016/00/00课题名称种群和群落课时计划 第( )课时共交( )课时教学目标同步教学知识内容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的结构、种群的演替的知识点学习讲解补充知识内容教学内容1、 种群的特征2、 种群数量的变化3、 群落的结构4、 群落的演替课后作业复习本次课全部内容,完成种群和群落的章节练习课后记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照常完成 提前完成 延后完成 _学生的接受程度:完全能接受 部分能接受 不能接受 _学生的课堂表现:很积极 比较积极 一般 不积极 _学生上次作业完成情况:数量_% 完成质量_分 存在问题 _教师反

2、馈本次课中学生薄弱知识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需改进:家长意见栏单课教案 B版思考与收获第一节 种群特征【知识清单】1、 种群及种群密度1、 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1)种群不是个体简单累加,它有新属性. 2)个体生命有限,种群一般不会因个体消失而消失; 3)同一区域有多个生物种群,不同种群间构成一个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群体2、 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应用:它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 的数量,在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防、渔业上 捕捞强度的区确定等。(3)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a、 样方法

3、 步骤: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取样关键:随机抽样 适用范围:适用于植物(双子叶植物)与活动能力不强的动物。(例如植物的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 常用的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注意:因调查群落不同,每个样方面积为: 草本在1以上,灌木在16以上,乔木在100以上。 位于边界上的个体的计数原则:思考与收获 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或计左不计右计上不计下。具体步骤: A确定调查对象 B选取样方(必须选择一

4、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使其具良好的代表性) C记数(记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 D计算(取各样方平均数)b、 标志重捕法 步骤: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 种群的其他特征(1) 出生率与死亡率 (1)出生率: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通常以a表示。 (2)死亡率: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的死亡个体数与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3)与种群密度的关系:A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

5、度增加);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降低)(2) 迁入率和迁出率1、 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2、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的重要决定因素。(3) 年龄组成1、 概念: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2、 类型:(1)(2)(3)3、 意义: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思考与收获(4) 性别比例1、 概念: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A、 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B、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C、雌少雄多型:

6、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雌少雄多型。2、 意义: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3、 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环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3、 种群的空间特征(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2) 类型 均匀型思考与收获随即型集群型种群的特征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按图索骥】思考与收获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清单】1、 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 数学模型:用来

7、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2、构建数学模型的步骤和实例步骤研究方法研究实例提出问题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作出假设提出合理假设资源空间无限多,细菌种群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建立模型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修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3、 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1) 数学方程式:优点是科学、准确(2) 曲线图:优点是直观2、 种群数量的变化1、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 概念:自然界确有类似的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

8、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型(2) 产生条件:a、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b、 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倍。(3) 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的表达式为:(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年均增长率。) (4) 实例a、澳大利亚野兔:1859年,24只野兔将近100年后6亿只以上的野兔思考与收获b、水葫芦、凤眼莲2、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 概念: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2) 产生条件: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争不断加

9、剧,捕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3) 环境容纳量: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又称为”K“值。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4) 生产中的应用a、种群增长曲线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害动物的防治,应通过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受保护动物的拯救和恢复,应通过改善其栖息环境,提高K值。思考与收获 生产上的捕获期应确定在种群数量略比K/2多时最好;而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在潜伏期( K/2以下)。b、K/2的应用资源

10、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 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2、 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3、 研究意义:(1) 为人工养殖及种植业中合理控制种群数量、适时捕捞、采伐等提供理论指导。 (2) 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3) 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

11、,为害虫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4) 拯救和恢复濒危动物种群【按图索骥】种群数量的变化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J”型曲线K值:环境最大的容纳量“S”型曲线动态平衡第3节 群落的结构思考与收获【知识清单】1、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的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演替 (2)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群 (3)种间关系 (4)群落的分布范围和边界 (5)各种群占据的位置 (6)群落的空间结构2、 群落的物种组成1、 群落物种组成的意义:不同群落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例如,我国北方的森林,主要是

12、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而南方许多森林的主要树种是阔叶乔木2 群落物中组成的规律: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3 群落物中组成的衡量指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称为丰富度。3、 种间关系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1) 捕食关系a、概念: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b、实例:老鹰和老鼠的关系 AB(2) 竞争关系a、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现象。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思考与收获b、实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关系(3) 寄生关系a、概念: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b、实例: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4) 互利共生关系a、概念: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b、实例: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总结:4、 群落的空间结构1、 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思考与收获2、 类型(1) 垂直结构 a、现象: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层现象。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b、决定因素: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