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设计(全文)

上传人:H****H 文档编号:195046323 上传时间:2021-09-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设计(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设计(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设计(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设计(全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设计(全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设计(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设计(全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设计纪海文(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重庆 400054) 基金项目:财政部会计科研课题“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XXKJB041);重庆市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研究性学习和案例教学在治理类本科专业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143093);20XX年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会计专业硕士职业 胜任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jg20XX209);重庆理工大学20XX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项目“建构主义和有效教学理论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XXYB21) XX:1002-5

2、812(20XX)06-0013-04 一、引言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20XX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GJ中长期人才进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指出“人才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经济进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同年12月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XX管人才原则,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把握职业特点,以职业

3、分类为基础,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促进人才开发使用为目的,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职称制度,为客观科学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制度保障”。我国高级会计人才仍处于稀缺状态,为了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以及可持续进展,提高会计人才选拔效率、可信度以及促进会计人员能力自我提升,改进我国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职称考试背景以及问卷调查分析,根据不同层级的能力要素,从职业道德层面、职业知识层面、职业技能层面三个方面出发,并按照等级与具体职业进行点对点的考试测评,不仅打破现有我国偏重职业知识考核的桎梏,并充分考虑到具体职业不同等级的一些外界因素。 二、我国会计职称考试及会计人才进展存在的

4、问题 当前我国会计职称考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种考试阶段,其中,取得初级职称之前必须先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高级职称分为副高和正高。初级、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主要以应试为主,高级会计职称考试在通过考试基础上,主要通过考察综合素养、工作业绩和科研能力来评定。我国现有的会计职称考试体系格局在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职称考试呈现“轻实践,重理论”现象 迄今为止,我国会计职称考试基本上表现为是一种封闭式、脱离实际操作的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会计具体实践应用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会计职称考试体系设置已经严峻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的需求。总体而言,我国会

5、计职称考试教育培育出的执业人员并未达到理想标准。实践经验能力的培养需要引起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全方位关注,重视实践方向的考核是当代会计职称考试改革的一大重心。与此同时,目前会计职称考试形式没有形成一套全面考核体系,考生只需要单从参考教材、后期考题训练两个层次即可通过职称考试,单纯的应试法则只能考察会计人员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应试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却无从考究。近几年,财务舞弊案例层出不穷,舞弊案例的增加与财会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眼下会计职称考试只是单纯地从会计从业考试中考察应试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要素的内容,但在职称考试阶段中更多涉及到的只是执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考核,因此会

6、导致执业人员对职业道德观的偏差性理解。基于以上现象,当代会计职称考试体系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构建会计执业人员的全方位、多层次考核体系,完善会计职称考试的框架升级,保证会计人员的职业态度、思想高度、研究深度、知识广度,确保会计职称考试与会计职业胜任能力有机融合。 (二)我国各阶段会计人才进展不平衡 参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已于20XX年步入中等收入进展行列,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会达到高等收入的标准。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已逐步从传统要素投入的经济模式转入人才化推动型经济模式体系,21世纪的ZG人才将成为决定GJ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会计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重要的构成部分,据财政部数据统计我国会计人员已接

7、近2 000万人,然而面对如此众多的会计人员队伍,但真正能称的上会计人才的所占比率较低,会计人才属于会计人员,而会计人员并不都是会计人才。所谓的会计人才是指持有GJ认证的资格考试证书,并掌握相P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职业胜任能力的高素养、高标准的会计行业人员。我国会计职称人员主要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这三种称谓,各称谓的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与其职称相匹配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职业胜任能力。例如,高级会计师应具备能够组织和实施企业内部操纵的能力;公司综合财务治理能力;对治理层决策提供对策和建议的能力等等,但是部分高级会计师并没有具备以上能力以及对企业综合治理和财务领域创新能力远不及一些中级会计师,这凸显我国部

8、分会计专业人员名不副实。针对此类现象,会计人员自身需要从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综合培养自身人力资本价值,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所处部门,为自身创新进展设定结构框架,做到专业功底扎实、能够准确把握企业未来进展重心、培养综合协调能力、具备推断和操纵企业价值风险的治理能力。同时,我国财政部通过组织会计职称考试重点考察会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是否属实,并对我国当前的持证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继续培训,确保GJ会计人才队伍的壮大。 (三)我国会计人才地区供求关系不平衡 根据财政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XX年年底,我国会计有效持证人数已达到2 050万人次,同时会计人员持证人数在过去5年里呈现稳步上升的

9、态势,尤其是在20XX20XX年持有会计方面证书的人员增长近一倍。但根据调查发现,我国会计持证人员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省达到我国会计人员之最,、浙江等省紧随其后。而在我国西部欠发达的地区,会计人员的数量则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从宏观的地域划分来看,高达64%的会计人才集中在东部诸省,中西部地区只占据了36%,而在全国总人口方面,东部地区常住人口只占据全国45%,中西部地区常住人口高达55%,因此这体现了我国会计人才地区跨度不协调导致区域供求关系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会计人才供不应求,而中西部地区却急需会计人才的引入。同时城市和农村方面,我国城市中会计人才占总会计人才

10、数目的88%,而农村会计人才只占据12%,因此农村会计人才引入工作仍是任重而道远。综上所述,我国会计人才总体呈现东西格局差异化、城乡格局差异化两种不良现象,财政部应着重关注此类现象,领先改革会计职称考试政策模式,统筹东西部地区、城乡地区会计人才的需求,保障全国各地区会计职业进展水平同步增长,保证GJ经济统筹进展的刚性需求。 三、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构建 基于对我国现阶段会计职称考试及会计人才进展问题的研究,财政部当务之急是如何通过改革会计职称考试解决会计人才进展所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会计职称考试体系中应融入职业胜任能力理念,重点考察会计人员各阶段应具备的诸项能力。以下笔者将构

11、建职业胜任能力会计职称考试考察范围图,重点剖析会计人员在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应具备知识层面、技能层面、价值观层面的胜任能力,同时根据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设计会计职称考试流程体系,明确会计职称考试各阶段应实施的细则。 (一)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改革要点 基于我国会计人员所处的特别行情分析,当下我国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的构建只能部分借鉴发达GJ的模式和经验,结合职业胜任能力的考试框架,我国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需要彰显国情进展。会计职业胜任能力需要紧紧围绕“宽口径、厚基础、多综合、重能力”的培养模式。我国会计师进展主要从初级到中级、最后达到高级会计职称的过程,基于企业角度,会计人员的进展也

12、同样是从会计员到会计主管、最后胜任财务总监的职位变迁。因此,会计职称考试与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进展具有连续性与相关性。在设计我国会计职称考试体系框架时务必要贯穿一个基本原则,即会计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考核方式需要与各阶段会计职业胜任能力相匹配,各种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能力需要界定相应的能力要素支持。为此,当前会计职称考试应紧密结合三大领域,进行改革,即专业知识能力、职业技能能力、人才综合价值观,基于这三大领域重点考察应试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是否符合我国会计专业人才的标准,严格操纵会计人才队伍的数量,保证会计人才综合质量,实现我国会计人才进展领域崭新的战略高度。详见下表。 改革会计职称考试需

13、以科学化分类为基础,重点对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素养进行评价。各层次职业考试应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准,实现GJ标准、地区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三者整合,重点考察会计人才的专业性、实践性、技术性、创新性。同时促进会计职称考试与会计人才培养两者有效衔接,推动会计职称考试对会计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紧密构建会计职业技术人才与岗位需求相结合,逐渐设立与会计职称相对应的学历培养要求,加快对重点行业、核心领域知识体系考察力度,推动职称评审机制与会计职称考试继续教育接轨,完善会计人才综合知识体系的更新换代。与此同时,要重视培养会计人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模式,坚持把品德考察放在职业胜任能力的首位,重点评估会计人员的

14、职业道德素养,完善会计人员诚信档案评审机制和失信严惩机制,对暗箱操作、违反法律规定而获得职称的人员予以撤销职称并记录诚信档案。 (二)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流程设计 我国目前会计人员总体呈现数量庞大,质量相对较低的态势,而就会计职业的就业形势分析,会计人员与会计岗位总体处于供大于求的格局,因此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选择步入高标准化。我国财政部、人事部也应加快会计职称考试准入条件的改革,与现代社会市场行情相互对接,保证会计人员的综合职业胜任能力,为我国会计领域进展提供高效、稳定的质量保障。基于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指标的确定,以下将设计具体的会计职称考试流程体系,决定会计职称考试的事前、事中、事

15、后三阶段的具体流程构造,明确我国会计职称考试的具体执行明细。见下图。 实施会计职称考试时,应坚持科学评价与遵循规律相整合,遵循会计人才科学化培养规律,以职业道德、综合能力、个人业绩为导向,完善并创新会计职称考试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通过设置科学、客观、公正的方式评价会计专业人才。同时针对现阶段会计职称考试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会计专业技术人才所反映的突出问题实施精准化施策,把握会计职称考试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不同特点,抓住核心重心分类评价。会计职称考试需时刻围绕以用为本的考察机制,紧扣用好人才、用活人才的思维理念,开拓创新化人才评价体制,把会计人才评价与绩效紧密联系在一起,促

16、进会计专业化人才综合、全面进展,适应各行各业单位选择人才的需求。 1.设置我国会计职称考试准入门槛。改革会计职称考试体系、提高会计职业人才综合实力的前提条件是设置会计职称考试的准入门槛,通过设置准入门槛,提升会计人员准入资质,确保会计职称考试中的各阶段参试人员符合社会需求。同时,设置会计职称考试的准入门槛能够激发会计人员进展自身人力资本,增强其自身知识、技能、道德、学历等各要素的进展。财政部在组织会计职称考试之前,应对报考人员进行资质审核,通过编制三维坐标轴推断报考人员是否符合各阶段会计职称考试的需求标准。财政部应组织当地财政局配合审查工作,严格按照准入要求进行考试报名。学历方面应以GJ颁发的学历证明等相关资料为准;专业知识层面需结合报考人员目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