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对策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185461936 上传时间:2021-07-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对策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归根结底靠创新、靠知识、靠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水平大学建设根本任务。我校在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中,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在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创新科研工程资助投入,积极推进国内外合作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思考与对策 引言 大学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特别是重点大学目前正在按照国家的要求,在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征途上迈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承当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要使大学成为知

2、识创新的发源地,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其创新原那么 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因此,其根底是人的全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大学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大框架下,有机地将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方法相结合。这种结合是建立在各个高校自身条件的根底之上的,又能够被借鉴,使之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表达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里仅指大学阶段。表达在教学方案上,应考虑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素质要求、教学方法、管理机制、鼓励措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方面。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表达“加强根底、注重实践、鼓励创

3、新、全面开展等原那么。所谓加强根底,就是要特别重视根底知识、根本技能培养和形成;注重实践就是要通过安排学生参加各种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参与设计研究试验生产等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与分析判断的能力、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以及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等;在培养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创新,大学学习阶段的思维是最活泼的,又具有了一定的理论根底和创新方法,要创造条件,开展有益的活动,如开放实验室、开展科技竞赛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此外,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多样化培养,不尚空谈,踏实刻苦,促进人才的综合全面开展。 二、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我国的高校根据

4、党的教育方针,以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开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结合高校的自身条件、效劳面向与办学特色,设置了相应的培养体系与相关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科学与人文、教学与研究、道德与才能的结合,严格实施培养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然而,纵观其培养过程和现状,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教育评价观念单一陈旧。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运行过程中仍然习惯于以掌握知识的多少,尤其是分数的上下作为评价标准,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多途径评价体系,从而导致了易于量化、易于考核的能得到及时评价,难于量化、难于给分的工程得不到评价。二是在学科专业方面,习惯以专业面向做牵引,设置培养方案,构筑课程体系,外表

5、看虽完整,但过于强调专业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形成了过窄、过深的专业体系。三是在教学方法方面,仍以学生接受性学习为主,虽然也穿插一些启发式教学方法,但知识传递的方法仍较单一。四是在实践教学方面,验证性演示型实验偏多,综合性设计型实验缺乏,未能到达让学生自行设计、自由探索、自我实现,更没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五是在文化气氛方面,缺乏以敢于创新为荣的气氛,缺乏提倡敢于冒险、宽容失败、科学严谨的学术风气。 三、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 要使高校的创新型人才辈出,就必须树立先进的理念,构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创新平台与条件,营造良好的创新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大学生积极参

6、与创新实践,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教育体系。 要以先进理念为先导,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各高校都应树立的办学理念。要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要鼓励教师潜心研究、严谨治学、敢于创新,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师生教学相长、积极探索、共谋创新的生动局面,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建立研究型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要积极探索和实施创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遵循其教育规律,要注意课内与课外创新教育的结合,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意传授与启发的结合,注意打牢根底与敢于创新的结合,注意个性培养与团队协作的结合。 注重条件建设,完善相关制度,首先,

7、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教师的视野与作风,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站在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去研究就会打破常规、取得突破,而这些能取得学术成就的师资队伍必然是一支素质精良、学术水平高、协作精神强的团队,要努力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次,要在创新平台与条件的建设方面下工夫。建设可供学生自主设计与实验的各类实验室,提供探索与研究的环境,让学生能适时把理想火花变成实践硕果。 建设良好气氛,促进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指导与引导,更需要气氛的感染与熏陶,大学的校园文化会对学生创新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改革也需要宽松的人文环境,改革的成功依赖于有使命意识的大学文化。为此,要加

8、强创新意识的教育,就要不断营造良好的校园气氛,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塑造创新人格,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增强创新的内在驱动力。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创新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 总之,重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鼓励教师在课程讲授中既讲授专业内容,又开展人文教育;既介绍人类创造的技术成果,又能传授其创造创造的方法,还为学生开设了“创造学、“创意学、“创业学等相关课程,用创新思维武装学生、启发学生。同时,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所学的理论用于实践,开展自己的创造创造。还以各种竞赛为引导,激发兴趣,提供实践和创新的时机。 参考文献: 【1】顾永安,何东亮.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 2021 . 【2】张志学.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及举措J. 中国成人教育. 2021. 【3】张淑林. 营造创新生态环境 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 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