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物教育研究概述,生物教育研究,就是从客观存在的生物教育对象的事实和现象出发,寻找生物教育规律,或从已经比较成熟的教育科学理论出发,分析和解决生物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生物教育的良性发展第一节 生物教育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一、改进工作: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1.促进生物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中小学教师的成长一般经历四个时期:适应期(1-2年)、稳定期(3-5年)、发展期(6-10年)、成熟期(11-15年)生物教育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教育研究活动可以提高生物教师从教的兴趣 “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2)教育研究活动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3)教育研究活动可以提高生物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个人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反思就很可能成为名师————————叶澜,,2.推进教育创新、提高生物教育质量 二、繁荣理论:推进生物教育科学研究 1.丰富生物教育教学研究 2.加强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性,第二节 生物教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一、生物教育研究的过程与成果 (一)生物教育研究的过程 1确定研究问题 2搜集资料 3分析总结 4写作或反思,,(二)生物教育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学术论文 (1)生物教育研究报告:主要有实验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经验总结研究报告等。
事实材料” (2)学术论文 教育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2.学科教材、学术著作,二、生物教育研究的类型与方法,(一)生物教育研究的方法 观察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二)生物教育研究的类型 1.根据研究的目的,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的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探讨) 应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初中生物学“做中学”课程资源的开发),,2.根据一般的方法论,教育研究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量的研究) 定性研究(质的研究)是指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并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三、生物教育研究与生物科学研究比较,具有的特点,1.研究题材更复杂 2.比较难以直接观察 3.不容易精确地复制 4.研究者与被试之间存在影响 5.研究的成果具有明显的工艺性,第二章 生物教育研究的内容与管理,第一节 生物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生物教育价值观的研究 谈中学生物教学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教育 中学生物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关于提升高中生物学课程人文教育价值的思考 中学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探讨,二、生物学科课程专题研究,(一)生物课程设计的研究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课程改革的探讨 生物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的比较 我国基础教育生物学课程的演化发展研究 生物活动课程的内涵及开设的必要性,,(二)生物教科书的编写与评价 教材编写者自己关于教科书编写思路和主要特色的介绍 人教版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简介(朱正威) 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简介(赵占良) 试析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总体编写思路,,生物教师和研究者对教科书的评析 对高中生物教材中两处问题的商榷 植物校本教材中变革学习方式的研究,,三、生物学科学习专题研究 本专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概念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命题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记忆规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 .技能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非智力因素与生物学习关系的研究 7学习成绩分化的成因调查与对策研究 8不同类型知识学习心理过程的研究,,论著《生物学学习论》(郑鸿霖) 论文:初中生物学业分化成因分析与调查研究 在校高中生生物学学习态度调查研究 ·高中生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的结构特征与培养。
中学生生物学学习状况调查,四、生物学科教学专题研究,教学理论及应用研究 教学模式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教学设计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实验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教具制作与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科技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研究,,1教学理论及应用研究 集合论思想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概念图及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生物学教学,,2.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网络环境下协作---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差异参与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3.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论著:生物教学设计导论(邱才训)生物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和案例(王永胜) 中学生命科学教学设计的策略及分析 “人与生物圈”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 谈“食物的消化”一课的实验设计 “DNA复制”教学设计,,4.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著:生物学实验教学论 有关酶的高效性与专一性的探讨 “植物激素调节生命活动”实验的改进,,5.教具制作与现代生物教育技术的利用 “肺泡结构模型”的研制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有丝分裂”教学,,6.科技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研究 “营养与健康“主题的调查实践 不同饲料对高邮鸭产蛋率影响的实验,五、生物教育评价专题研究,一组新编生物学能力题分析和评价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的调查与思考 高考生物实验操作能力要求与题型分析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硕士论文),六、生物学科教师专题研究,教师素质与教师教育研究 山东省高中生物学教师实验素质的调 查研究 现代生物学教师的基本素质 论综合理科师资培训,七、生物教育的其他专题研究,(一)生物教育的发展研究 (二)中国生物教育史研究 中学生物教学百年回顾 建国以来中国生物高考改革评述 (三)生物学科比较教育研究 如美国高中生物教师现状简介 香港与内陆地区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第二节 生物教育研究的选题方法,一、研究问题的选择 1.选题原则 (1)课题是自己感兴趣的、熟悉的、有一定认识积累的问题 (2)讲求课题的研究价值 (3)考虑课题的 可行性、新颖性 (4)课题的大小要适度 (5)选择课题时要扬长避短,紧密结合本职工作,,2.课题产生的途径 (1)从教学实践中发现课题 A.从提高生物教师本职工作的质量上选择课题 论电化教学对学生动作技能的培养 高中生物教材分析研究 促进生物概念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B.从教学中反映出来的矛盾,或教学经验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上选择课题,,B.从教学中反映出来的矛盾,或教学经验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上选择课题 大额教学班中有效组织生物探究活动的探索 (2)在阅读他人论著的过程中生成课题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鲜明的建构主义思想,,3.在教育发展及其研究热点中追寻课题 在生物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步研究 STS教学策略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4.在他人研究过的老课题中深化课题 在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环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问题) 5.在其他学科教育研究中迁移课题 6.国家教育机构指定的课题指南或教育规划中选择课题,,二、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题目要求 (二)题目的表述方法 1.行为式的题目表述 生物课堂笔记与学习成绩关系的调查 “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初步研究,,2.结论式的题目表述 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承美好教育理念的《生物课程标准》 3.问题式的题目表述 我怎样教“软体动物” 谁在与新课程“同成长”,,4.副题式的题目表述 与学生共成长——谈生命起源一节复习课教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例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生物教材特点分析研究——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三、研究问题举例,1.对教材的具体研究 XXX 一章(节)教材中能力培养点的研究 对XXX教学主题的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 对实验教科书几处科学性问题的商榷 对新教材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的分析 对新教材实验设计内容的分析 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的图像系统 论生物教科书的知识呈现方式 高中“稳态与环境”模块的教材设计思路,对教学的实践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生物课堂教学中导入与结尾的教学策略生物概念学习的思维障碍与教学策略中学生物课的双语教学实践研究,,,对教师和学生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的素质要求 生物特级教师的人格特质研究 中学生物教师的人文素质调查研究 用微格教学训练生物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对现状的调查研究,XX省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XX市初中生课外生物学知识来源的调查研究 XX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 XX地区农村中学生物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物教师科学素养的调查分析,第三节 生物教育研究的课题管理,一、课题的申请与立项 二、课题的开题(与结题) (一)如何写开题报告,1.自选课题的研究计划(写作提纲),论文题目:基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生物教材内容分析 论文结构 一、教材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教材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提示:教师认为教材系统性不强,难以把握重点、难点,不知道该讲到什么程度,课时不够等。
1.自选课题的研究计划(写作提纲),2.教材使用中的应然策略 提示:在课标指导下使用教材、课标与教材的关系、教学目标问题重要性 二、课标与教材相关教学要点的对比分析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为例 1.第一单元教材内容要点的对比分析 提示:用文字加表格来表述表格设计为:,,2.第二单元教材内容要点的对比分析 提示:表述方法同上 3.第三单元教材内容要点的对比分析 提示:表述方法同上 参考资料、、、,2.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2).硕士论文写作提纲,举例,穗港两地初中生的生物学知识构成的比较研究,论文结构: 第一部分:引言 研究的背景与动机,研究的目标与价值 第二部分:两地生物课程的发展与现状 两地生物课程的回顾,两地生物课程的现状,,第三部分:文献回顾及理论基础 文献回顾(有关两地初中生生物学知识的文献;有关两地生物课程的文献;小结)//理论基础(课程;成绩测验;比较教育;研究框架) 第四部分: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文献和资料比较;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生物课程;初中学生);研究工具(课程;问卷;试题);假设,,第五部分:资料分析及结果 整体成绩比较;分类成绩比较(植物学、动物学与人体生理卫生知识成绩的比较;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知识成绩的比较;其他)小结 第六部分:课外获取生物学知识情况的比较 课外获取生物学知识的途径;学习时间的分配(电视;报刊杂志;课外科普读物)小结 第七部分:结语与建议,第三章 教育调查研究,第一节 教育调查研究概述,一、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教育调查研究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利用问卷、访谈、测验或观察等技术,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搜集教育相关真实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解释,正确地描述教育现象或探讨教育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教育调查研究的特点,1 自然性教育调查研究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研究一些变量或其关系,不需要像实验研究一样控制实验对象和变量2 间接性教育调查研究一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一种间接的研究方法,调查对象可以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研究对象和现象3 广泛性教育调查研究可以用来研究教育教学各个领域中不同类型的课题,应用具有广泛性 局限性 1.调查范围受到人力、物力、时间的限制 2.调查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3、调查结果多为一般性,难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三、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教育调查研究有多种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分出的类别也不同1.按照调查范围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1)普遍调查,普遍调查又称全面调查、全体调查,简称普查它对所有的研究对象都加以调查,对调查对象所包含的每个部分进行逐个调查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指从被调查的总体中,用科学的取样法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推断或说明总体3)个案调查,个案调查是针对单一对象采用各种方法收集完整的资料进行细致深入研究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