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优惠政策的负面效应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1.83KB
约11页
文档ID:39628201
浅谈优惠政策的负面效应_第1页
1/11

浅淡优惠政策的负面效应孙德祥在一些地区,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充斥着经济领域, 优势企业有扶优扶强的政策,困难企业有扶贫解困的政策, 三资企业有利用外资的政策,开发区有进区开发的政 策, ......校办企业、福利企业、文化企业、支农企业、 科技企业等等,都享有不等的优惠政策制定一些优惠政 策,对某些行业、企业予以适当的扶持,提高竞争能力, 达到调整结构的目的,本来无可非议但将优惠政策当作 搞活经济的灵丹妙药,优惠面过广,优惠度过大,优惠演 变成普惠特惠,走向无序无度,就必然会损害国家的利益, 牺牲地方的利益,影响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负效应 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是造成企业间的不平等竞争市场经济强调公平竞 争,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为企业间的公平合理竞争创 造条件而优惠政策实质上就是特权行为,就是不平等竞 争滥用优惠政策造成企业间的不平等竞争,使得一些企 业没有政策保护,无力承受不平等竞争的冲击,造成生产 要素的巨大浪费某县为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制定优惠政 策,减、免、缓民营企业的各项税、费、基金,使得民营 企业的制造成本和社会负担大大降低,一家私营柴油机厂 迅速崛起,用高薪挖走原有国营柴油机厂的技术、经营、 管理、销售等专业人才,跟国有企业在市场上比价销售,抢市场争客户,将政府优惠给企业的部分让利给客户,以 不可比的价格优势展开竞争,使得国有柴油机厂元气大伤, 生存难以为继。

再如手工编织行业,集体企业要承担17% 的 税负,而个体私营企业只要承担6% 的税负,仅此一项就使 得一些手工编织集体企业分崩互解优惠政策必须控制一 定的范围,控制一定的额度,避免造成企业间的不平等竞 争,扶起一个,倒掉一个,影响社会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 二是造成受惠企业生存能力的下降优惠政策造成企 业间不平等的市场竞争,为受惠企业制造了一个特殊的竞 争环境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就如同生存在温室中 的花朵一样,可以减少许多市场竞争的风险,无忧无虑地 生存,但同时也造成一些企业无法承受市场无情竞争的风 浪,自身的生存能力下降,一旦直面无情的市场,就会患 发许多市场不适症,直至破产如一些外贸企业,过去在 高额出口退税的优惠之下,经营十分红火,但随着出口退 税额下调,一大批工业企业享有进出口自营权,这些外贸 企业失去了原先享有的政策优势,效益直线下降,不少企 业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具备再如某县一小型钢铁厂, 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享受黑白电价,减免地方电力附加, 免缴多项企业本应承担的合理费用,才能做到维持生产略 有赢利如果离开了各项政策优惠,企业就无法生存 三是遮蔽了企业内部管理上的漏洞优惠政策使得受 惠企业在同等市场及生产经营条件下,获得比其他企业多 得多的利润,容易造成企业兴旺发达的假象。

也使得受惠 企业对市场状况形成错误的判断,缺少生产经营的危机感, 从而放松企业的内部管理,造成企业内部管理上的各种漏 洞在优惠政策的扶持遮蔽之下,这些内部管理上的漏洞 则不易为人们所觉察某校办企业,无偿占有学校的生产 设备及流动资金,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每年减免的税收就近三十万元,但全年利润还不到二十万元看上去企业 运转状况尚可,但一算大帐就会知道,这样的企业实质上 是亏的后来审查发现,该企业负责人私自将流动资金数 十万元长期借给一私营业主使用,个人从中收取巨额回扣, 将自己的各种关系人安排到企业内工作,不干活拿高薪, 财会人员虚开工人工资,个人贪污,企业人、财、物的管 理十分混乱但在优惠政策的遮蔽之下,表面的繁荣掩饰 了内部管理混乱的真象 四是引发一些腐败现象优惠政策带给企业巨大的物 质利益, 使得受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 一些企业不择手段地争取优惠政策,一些地方政府不顾大 局滥施优惠政策,从而引发腐败现象一方面在受惠企业 中大量存在冒牌现象一些企业本来不能享受优惠政策, 但挂上了一块假招牌就名正言顺地享受优惠,假福利企业, 假校办企业,假三资企业,几手到处可见,这些假招牌都 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得到的,每一块假招牌的背后都或多或 少演绎着一个腐败故事。

另一方面,一些政府官员因为种 种原因,超越自身的职权,滥施优惠政策,对全局利益造 成损害比如土地批租问题,国家对非农用地控制得很紧, 但一些乡镇却划出较大的面积,以很低的价格出租给个体 私营企业,大搞所谓民营经济小区,长期不上报此外在 一些正牌的受惠企业中也存在大量的冒牌的违法的生产经 营行为,如某些企业负责人个人收取好处费后,向个体业 主出借帐户,代个体业主开发票,使得大量税款流入个人 的腰包优惠如果无度,就会失去制约,不仅会变成企业 的特权,而且会变成某些政府官员的特权,必然引发腐败 现象 五是减少了政府的合理收入,降低了政府的调控能力 优惠政策涉及最多的就是政府的各费税费收入,其中主要是地方政府的税费收入滥施优惠政策使得政府的合理收 入大量流失,在一些地区成为政府税费收入流失的一个黑 洞据说某地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在国家制定的优惠政策 之外,制定了地方的优惠政策,搞所谓地方粮票,土地租 金免缴,地方税费免收,就是增值税中地方政府分成部分 也全部返还给企业这就使得地方政府的税费收入通过优 惠政策这黑洞合理合法地流失大量的假外资、假福利、 假校办等冒牌受惠企业,造成税费的大量流失地方财政 入不敷出,政府调控能力大大降低,该帮的帮不起,该扶 的扶不了,既不能雪中送碳,也无力锦上添花。

财力散失, 不能集中财力进行经济调整,甚至连基本的吃饭、办公、 办案也不能保证,影响政府的正常运转,危及社会稳定的 大局 优惠政策是一把双刃利剑,扬长避短,合理适度地使 用,则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支柱产业、龙头产 品的发展壮大,支持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步但滥施优 惠政策,则会给经济工作带来巨大的危害,造成自我损伤 不能把优惠政策当作搞活经济的灵丹妙药,盲目应用要 严格控制优惠政策的受惠面和受惠度,严格控制各项政策 的制定和实施,确保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将好钢用在刀 口上,集中力量保重点办大事通讯地址:江苏省如皋市委办公室邮编: 226500 企业改制必须处理好五个利益关系孙德祥党的十五大以后,企业改制工作在各地迅速展开,解 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其中不泛成功的 经验,但有些地区忽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改革的长期 性和艰巨性,企业改制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片面性,在工作 方法上存在简单化,不能正确处理企业改制中的利益关系, 引发各种利益上的矛盾,影响改制效果的发挥为了进一 步搞好企业改制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必须切实注重改制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在搞活企业的同时, 保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在调动经营者积极性的同时,维 护职工的利益;在保证所有者收益的同时,保证劳动者的 利益;在考虑眼前利益的同时,更要考虑到长远的利益。

1、在资产评估上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企业的利益关系 资产评估、产权界定是改制工作的第一步,改制首先必须 理清家底但是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中,国家、集体与企 业(特别是企业的经营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国家集体作为企业资产的所有者,虽然对企业资产拥有终 极所有权,但长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脱离,对资产的质量 和经营状况并不十分了解,只有企业的经营者最清楚这些 情况而企业经营者在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的过程中,大 多既是作为所有者的代表直接参加评估界定工作,负责提供评估物,邀请评估人,参与主持整个评估界定工作又 是企业资产的主要购买者和受让者这就造成一些企业资 产漏评、低估,为以企业经营者为主体的内部职工低价购 买国家集体资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产生资产流失要防 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企业的利益关系, 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由政府委托独立的资 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工作,通过公开招标、 拍卖等竞争方式处置企业资产,尽可能扩大买主范围,通 过竞争机制,使得国有集体资产实现合理的真实的价值转 换,防止和减少国家集体资产的流失 2、在股权设置上处理好经营者与职工的利益关系。

企业改制实质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是权利和责任的重新确 定改制企业确定权利、责任、利益的主要依据就是持股 数量的多少持股数量不同,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享有的权 利、承担的责任、获得的收益也就不同改制企业股权设 置必须处理好经营者与职工的利益关系一方面要注意防 止平均持股特别是一些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往往容易 出现平均持股的现象,改制在操作中演变为集资的手段, 职工被强制要求人人入股,平均持股,经营者与职工在持 股数量上没有差距,或者差距很小,将理应由经营者承担 的风险转嫁给广大职工分摊经营者持有的股权远远小于 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拥有的权力,承担的责任和最终享有 的受益而职工则承担了超过自己的权力和责任的经营风 险,容易造成新的大锅饭心理平均持股在一定程度上损 伤广大职工的利益,对绝大多数一般职工来讲有失公平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防止股权的绝对垄断和集中对一些市 场前景看好,经济效益较高的企业,往往容易发生股权的 绝对垄断和集中,极少数的企业经营者拥有全部的股权 因为这些企业大都拥有数额比较大的净资产,特别是拥有大量的无形资产,在改制过程中,为了鼓励内部职工购买, 则拿出净资产的一定比例量化配股送给购买者,无形资产 也大都由购买者无偿使用,如果由极少数人资购买,虽可 增大经营者的责任心和经营风险,但同时将广大职工共同 创造的购富配送给少数经营者,对多数职工来讲,同样是 有欠公平的。

因此,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生产 经营的具体情况,合理地设置股权,实行股权的适度集中, 在效率优先的同时,兼顾公平,二者有机统一 3、在内部分配上处理好职工与股东的利益关系改 制企业内存在两种基本的分配方式一是按劳分配,二是 按资分配按劳分配主要表现为职工的工资福利和各项社 会保险按资分配主要表现为企业的股息和红利两种分 配方式依据不一,标准不一,范围也不一按劳分配主要 依据职工向企业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社会积累的多 少,分配对象为企业的全体职工按资分配主要依据出资 数额的大小和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差,分配对象为企业出资 人或持股者改制企业内部分配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形式共存,维护全体职工的经济利益,保护出资 者(或股东)的合理收入要防止重资轻劳,损伤职工的 工作积极性和非持股职工的劳动所得特别要防止一些持 大股的经营者,压低职工工资,取消职工劳动保护和社会 保险,通过减少劳动收益来增加资产收益也要防止重劳 轻资,不适当地提高各项工资、福利、保障,加大生产经 营成本,影响企业的效益,降低资产收益挫伤经营者和 广大职工的投资热情,影响改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 延缓企业资产多元化的进程。

改制企业在分配制度上要坚 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允许和鼓励资本、 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保护合法收入,规范收入 分配4、在债务问题上处理好企业与银行的利益关系债 务负担重是企业改制的难点之一,也是不少企业效益低下 的主要原因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不是通过产权制度 改革强化经营者的管理责任,增强职工的参与意识,提高 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是借改制之名,一方面强制职工入股, 将改制演变为变相的集资,另一方面想方设法逃避债务负 担,通过牺牲债权人的利益,来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提 高经济效益一些较大的企业,通过裂变化整为零,划分 为若干个小企业,各自都作为独立的法人进行生产经营活 动一些企业则通过金蝉脱壳之法,重新注册一个新企业, 体制不变、人员不变、产品不变,只是企业名称变了,帐 目变了裂变也好,脱壳也好,都是将原企业变成一个空 壳,承担全部或大部债务,而新企业则不承担或承担很少 一部分债务,达到“逃债增效”的目的如某乡办企业, 原先负债 800多万元,其中银行贷款700多万元,在改制时 采用租赁的办法,将原企业的债务放在一边不加处理,重 新成立了一家新企业,租赁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