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线加工工艺规程1、本守则适用于低压成套电器设备中硬母线的加工,安装及验收2、设备 工具剪板机(或母线切断机)冲床、母线折弯机、冲孔模、钻模、手锯、橡皮锤、洋冲、 2m 卷尺、1m钢尺、0.3m钢尺、直角尺、钢丝刷3、铜、铝母线材料应具有出厂试验合格证,否则应进行抗拉强度延伸率的试验,其标准如 下:3.1 抗拉极限强度硬铜母线,厚度1.35-3.28毫米不小于27公斤/毫米2,厚度3.53毫米以上者不小于26 公斤/毫米23.2 电阻率(20C时)铜母线e = 0.0172欧姆.毫米2/米,铝母线e = 0.0295欧姆.毫米2/米3.3 延伸率铜母线不小于6%,铝母线不小于4-8%3.4 母线材料应平整洁净,不应有裂纹或裂口,折迭及夹杂物母线表面的划痕,气孔,坑凹,起皮等缺陷所引起的断面误差,对铜母线不应超过计算截面的10%,对铝母线不应超过3%4、矩形母线的允许裁流量一般应根据发热来选择,接触面不搪锡,镀锡,或未涂导电膏的母线应按附表1选择,接触面搪锡,镀锡及涂导电膏的母线应按表 2选择5、母线材料的校正、校直,加工方法及要求如下5.1 用手工校正,校直5.2 铜铝母线不得用铁锤直接敲打,允许用橡皮锤敲打,但不允许有明显的锤击印痕。
6、母线下料6.1 母线下料长度应按图纸规定的尺寸或按现声实际尺寸剪切6.2 材料切断时直角的允许偏差见表 1表1 (单位:毫米)材料宽度B<40>40~65>65~120允许偏差C0. 81.01.26.3以材料厚度为基准的切面允许偏差见表 2表2 (单位:毫米)材料厚度T3-4>4-5>5-6>6-10允许切向斜度 60.71.01.52.07、母线的弯形7.1 矩形母线的弯曲一般应进行冷弯,如需加热时,其温度和方法应符合表 3的规定7.2 母线的弯曲应符合下列要求见表 47.2.1 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表4所列数据7.2.2 反复弯曲只允许有一次7.2.3 弯曲处应无裂口,裂纹及脱层等现象项次母线材料加热温度C加热方法1r铝250~300电炉加热,保温3小时,空气中自然冷却1铜350~400电炉或木材加热,保温5-10分种,水冷却8.4母线搭接连接时,其接触部分的长度应等于或大于母线的宽度,若图纸无规定时,应参10照附表5的要求8.5经下料,冲(钻)弯制等加工后的母线如有毛刺及变形应当进行适当的处理,要求如下8.5.1 凡是用冲床或钻床加工的孔如有毛刺均应清除,一般的加工方法是用大于孔径 3mm以上的钻头物去毛刺,也可用锤刀进行消除。
3.5.2凡是用板料剪下的母线,边缘的毛刺,可用锤 刀清除8.5.3母线在冲孔或钻孔后,如果接触面发生局部变形,影响接触应进行整形9、接触面的加工9.1 母线接触面是母线连接的关键部位,接触面加工的好坏对提高母线允许载流量,降低连 接处温升,保证运行的可靠性,起决定的因素,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工艺加工9.2 母线与母线及母线与电器端子的连接应根据不同材料按下列规定进行9.2.1 铜-铜接触面应搪锡或镀锡9.2.2 铝-铝搪锡或涂导电膏9.2.3 铜-铝方法有两种9.2.3.1 铜铝接触面分别搪锡9.2.3.2 铜接触面搪锡或镀锡,接触面涂导电膏9.3 铜母线的接触面的加工方法如下9.3.1 铜母线接触可以在压平模在压床(或冲床)上压平,并使接触面呈现有规则的众多的小 接触点9.3.2 如无上述工艺装备可用粗挫刀将接触面锂成粗糙而平坦的形状9.3.3 将加工好的铜母线进行酸洗处理,清除表面的氧化层及污物9.3.4 酸洗后立即进行搪锡或镀锡9.4 铝母线接触面的加工方法如下因为铝极易氧化,而且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生成一层较厚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是一种 良好的绝缘体,它会造成铝母线螺钉连接处很高的接触电阻和较高的运行温开,因此,在 加工时应尽量避免氧化。
9.4.1 作为一般清除油污和初步消除氧化膜的加工,可以按“铝母线表面处理工艺 OND.125.007”的规定进行处理9.4.2 经过初步处理的铝母线,应迅速涂导电膏9.5 铜铝母线表面酸洗工艺见YDZ/QD~007(008),母线涂敷导电膏工艺见 YDZ/QB.622.0089.6 母线经加工后其截面的减少值, 铜母线不应超过原截面的3%,铝母线不超过5%10、母线相序排列及涂色应符合表 5的规定(以产品的正面方向为准)表5相 序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前后排列颜色A上左远黄B中中中绿C下 1右r 近红中性线最下最 右最前淡蓝注:在特殊情况下,若按此相序排列会造成母线配置困难时,可以不按本表规定 11、母线的安装11.1用螺栓连接的母线,使用的坚固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1.1 1贯穿螺栓的配置,当母线平放时,螺栓由下向上穿,在其余情况下,螺帽应置于维 护侧1.1.2 2螺栓,螺帽,平垫圈及弹簧圈等紧固件应当选标准的,不选用小圆头,小六角螺 栓,小六角螺母及小垫圈1.1.3 3用标准紧固件连接的母线,当其它方面全部符合本工艺标准,而温升又超过规定 时,应按表6来选择垫圈1.1.4 4 100汝以上母线连接处垫圈相互之间应有1毫米以上距离,以防止磁通引起发热。
1.1.5 5螺栓在拧紧后,螺栓应高出螺帽 2-5扣表6项 次螺栓直 径mm垫圈尺寸(mm)附表3的母线连接序号外径内径厚度16146.5318 32 382102210.5411 15 16 17 19 20 21 2224 30 31 34 36 3731228341313467 9 10 23 25 26 33 3512 13 14 29416374216.516.5663 5 6 8 (12) (13) (14) 2728 (29) 2 4518421981注:带括号的序号相应于附表 3的备注栏的说明1.1.6 6母线的连接螺栓的两侧均应加垫并应有防松装置11.2 母线的连接螺栓应逐个拧紧,但不应过紧或过松,推荐采用扭力搬手来拧紧11.3 所有母线接点的接触部分应紧密接触,并应以 0.05毫米X 10毫米的塞尺检查,其塞入深度对于母线宽度有 60mm及以上者,不得超过 6mm,在母线宽度50mm以下 者不得超过4mm,母线接触点的接触处不得加塞垫片11.4 母线相互连接或母线与电器端子连接时,不应使其接点受到任何外加压力11.5 母线在绝缘子上固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1.5.1 当母线电流大于 1500A时,每相母线的铁件及母线支持夹板的零件(双头螺栓,压板,垫板)应不使其成闭合磁路。
11.5.2 当母线平放时,母线支持夹板上部压板应与母线有 1.5~2毫米的间隙11.5.3 母线支持夹板与支持绝缘子间的固定,应平整牢固,不应使其支持的母线受到任何机械压力11.5.4 母线在支持绝缘子上的结实固定点,应位于母线全长或两个较长母线伸缩补偿接头的中间,以便使母线有纵向伸缩的可能11.6 母线及导线部分应无显著的棱角,以防尖端放电11.7 多片短形母线间应保持与其厚度相同的间隙,片间应按设计规定放置加强衬垫,两相邻衬垫的垫圈不应相互碰触,应有 3mm以上的间隙11.8 交流1000A及其以上的母线在穿过封闭铁架或铁板时,要避免因涡流所引起过热,一般保证三相母线同时从一个铁架或铁板中穿过11.9 当母线跨距过长,因振动和电动力的作用易产生短路现象时,应当在跨距问的适当位置敷设母线夹11.10 母线装好后,应便于电器设备和母线的维护和检修11.11 母线的安装应严格按照图纸和供需双方的有关协议施工,保证接线正确,力求整齐美观,尽量减少接头弯曲,交叉,重叠等现象,并且要努力节约材料二次线配制工艺规程/GY— 02-1、适用范围:本工艺守则适用于公司目前生产的各种低压开关柜的二次线配制亦适用于低压配电箱、 屏的二次线配制。
2、使用材料2.1 绝缘导线(铜芯、塑料线)颜色见附二2.2 白色塑料屏型套管(简称字头)2.3 ①6(内径 > 塑料管2.4 紧固件2.5 各种规格铜质线鼻子(铜接头>2.6 标记牌2.7 压线夹2.8 乙酸乙脂,环已铜2.9 用设备及工具3.1 50-250C 烘箱3.2 剥线钳3.3 冷压钳3.4 尖嘴钳3.5 斜口钳3.6 螺丝刀3.7 电烙铁3.8 电池试灯(自制>4、工艺准备4.1 看清图纸,注意图纸上的备注说明,注意事项以及材料,操作等有特殊要求4.2 熟悉本工艺守则,备齐所要的材料及所有工具4.3 按图纸要求备齐电器元件,并检查其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及质量是否合格,合格 证及使用说明书是否齐全4.4 元件及材料与图纸要求不符,必须备有代用手续方可使用,否则不得使用,不合格 的元件及材料不得使用4.5 根据产品型式及图纸各方面要求,确定走线方案4.6 根据图纸在字头上打字(无打字机,可用龙胆紫加冰片配成液,用蘸笔写,要求 (字体工整,字迹清晰)然后涂配制液体(2.9)4.7 根据图纸在标记牌上打字(无打字机亦可采用上述方法〉5、工艺过程5.1 粘贴标记牌5.2 按确定好的走线方案,量料下线(端子接线预留 40—50mm >并按图纸要求套字头。
5.3 绑扎排线5.4 剥去导线的绝缘层,弯圆圈,多股软线按导线规格套上相应的接线鼻子并夹紧5.5 将导线接到电器元件上5.6 端子排接线5.7 其它接线排线5.8 自检,用电池试灯检查线路是否按图要求接通5.9 交检,评定质量6、工艺要求6.1 下线6.1.1 凡是在可转动的门、面板上的线束,其导线必须采用多股软线,其它用单股硬 线6.1.2 同一排列〈同一工号〉柜上所用的塑料线应保持颜色一致或力求相同6.1.3 导线规格使用见附件16.2 剥线6.2.1 截面在1—2.5平方毫米的导线,应使用剥线钳剥去绝缘层1.1.4 二次线接到发热元件上或电阻上时,必须在导线上穿瓷套管1.1.5 电器部件采用直接压线时,导线可不弯圆,与接点直接压线6.5 弯曲转向6.5.1 根据走线方案需弯曲转换方向时,用手指进行弯曲,不得用尖嘴钳等锋利工具 弯曲,以保证导线绝缘层不受损伤6.5.2 导线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导线外径的 2倍6.6 扎线6.6.1 采用塑料带扎紧法6.6.2 所有的线束要求扎紧,塑料扎带要求距离均匀6.6.3 所有线束内的导线不得有凹凸不平,歪斜现象6.6.4 线束应保持横平竖直,线束应为圆形。
6.6.5 每一线束的始末二端必须压紧7、线束的固定7.1 过门的线束,必须在活动点的两端固定线束,为保证可动部分的自由开关,导线束应留有余量,但在转动时不得碰及柜体7.2线束原则上不应在信号灯,电阻等热元件上方敷设,否则应有 50mm以上的距离7.3线束与其它带电体,距离不得小于表 2所规定的数 据表二额定电压(K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