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概论(第6版)新闻传播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教材一等奖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N e w s P s y c h o l o g y01目录绪论 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概览 新闻心理学理论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020304新闻采访心理 新闻写作心理050607目录新闻编辑心理播音员和主持人心理新闻受众心理概述受众的态度 080910新闻评论对受众心理的影响 网民心理 111201绪论 第一节 新闻心理学的对象 第二节 新闻心理学的任务第三节 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新闻心理学属于新闻学和心理学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边缘科学它是研究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亦称在新闻活动中的传、受双方或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本章主要简述三个问题:新闻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研究方法内容提要第一节 新闻心理学的对象一、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内涵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包括新闻的制作者、传播者即新闻传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收者即新闻受众二、研究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因新闻活动中的认识主体和新闻活动范围的区别,有人把新闻心理细分为:采访心理、写(制)作心理、编辑心理、读者心理、网民心理等,进而又把新闻心理学相应地划分为几个子学科,即采访心理学、新闻写(制)作心理学、读者心理学、网络新闻心理学等。
三、从心理学视角看新闻现象各种新闻现象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沿革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寻找它们的存在及其发展的心理依据,是深化新闻学研究的一条途径比如:新闻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对其智力活动的影响和制约,新闻领导者的心理特征,新闻记者的向性特征,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互动规律以及网民心理等问题都可以从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找到令人信服的心理学根据再如:现场短新闻、视觉新闻,新闻的真、新、快、短、活等特点,以及不同的新闻媒介,特别是新媒体对受众心理品质的导向等也都能够在心理学理论里得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解答第二节 新闻心理学的任务一、新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作为新闻战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不仅表现在提高这支队伍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上,还应当表现在提高这支队伍的心理素质上因为从广义上讲,人的精神世界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总合;从狭义上讲,政治思想与人的心理现象之间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关系二、新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对新闻传者和受众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不仅要从理论上加以认识,还应采取有效的办法和途径去实现理论的构想对于这两个方面,可以采用一般的调查研究的途径去了解,还可以使用心理测量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水平给予数量化的考量,质的描述与量的研究相结合使其更趋科学化。
三、推动新闻学和心理学自身的发展新闻心理学是新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它脱胎于二者,又独立于二者虽然新闻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在新闻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但它一旦自成体系,就会对母体学科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心理学包括许多分支学科,社会心理学是与新闻学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因而社会心理学是新闻心理学的母体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第三节 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新闻心理学的专门方法论原则(一)客观性原则坚持客观性原则是指在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二)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是指把新闻活动中的传、受双方的各种心理活动视为一个整体结构进行研究,揭示新闻心理发展的总体规律三)发展性原则人的心理活动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即使是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在长期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也会或多或少地有所改变四)扬弃原则 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学、心理学都处于不断完善和持续发展之中复习题1.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为什么说“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是提高他们政治思想素质的一个重要前提”?3.你怎样理解新闻心理学的专门方法论原则?4.在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中你采用过何种研究方法?你对“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有何认识?02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概览 第一节 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第二节 我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第一节 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一、萌芽阶段(1949年至1978年)1979年年底,当时在复旦大学新闻系任教的徐培汀,就我国新闻界在1978-1979年期间对于读者心理、采访心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之后,也明确提出在我国开展新闻心理学研究的观点。
在这一阶段,新闻心理学虽然被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了,但具体研究内容还较少五)其他说法二、酝酿阶段(1979年至1986年6月)1986年7月,由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张骏德、刘海贵合著的第一本以新闻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出版了这标志着我国新闻心理学的发展已经从酝酿阶段进入初步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的新阶段三、初步形成阶段(1986年7月至1994年5月)为了总结我国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成果,1994年5月,由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牵头,召开了首届新闻心理学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大背景下召开的在研讨会上,同志们提出了不少新的研究课题事实证明,这次研讨会对我国新闻心理学的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一节 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四、蓬勃发展阶段(1994年6月至今)从1994年到2019年,在这20余年期间,新闻心理学的发展受到两股力量的冲击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播学从西方传入中国,在国内掀起了学习传播学的热潮这股热潮也影响到新闻心理学的研究1989年韩向前率先出版了传播心理学,在其后的十几年间陆续又有20余本传播心理学专著问世90年代初,出现了新闻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并驾齐驱的局面。
学界通常把这两门应用心理学简称为新闻与传播心理学为了适应这种变化,2002年在张家界召开的第四届研讨会的名称,从前几届的“新闻心理学研讨会”改为“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而因为“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因民政部要求专业委员会的名称只能是单一的,所以将“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改为“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二)随着改革开放全面、深入的推进,对人的尊严、人的心智、人的潜能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由于媒介技术的快速更新,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媒介市场,无论是新媒体欲站稳脚跟,还是传统媒体想守住原有的阵地,都必须把研究人的心理(包括受众的接受心理和传者的应对心理)的特点和规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就给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第二节 我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一、从单一向多元辐射(一)研究内容和研究渠道从单一向多元扩展所谓研究内容的“单一”主要指新闻心理方面的内容,“多元”指除新闻心理外,又向广告心理、影视心理及听众、观众、网民心理等传播心理方向延伸,从国内研究到翻译国外同类著作;所谓研究渠道的单一是指传统媒体,多元指网络和等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如博客、微博、等。
二)研究队伍的知识结构从单一学科向交叉学科转变“研究队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研究队伍中的个体,二是指研究队伍整体这支研究队伍整体知识结构从单一向交叉学科的转变,虽然有利于吸纳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但同时也带来了队伍的不稳定性三)研究方法从定性研究向定性与定量(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新闻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作为交叉学科,需要综合新闻学、传播学以及心理学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20世纪90年代这类研究方法逐渐增多以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的两本论文集新闻心理学论文集传播媒介与心理为例,这两本书共搜集了52篇论文,其中属于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论文有13篇,占总数的25这应当是今后此类研究的发展方向二、从随意性向规范化迈进(一)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教学和科研已逐步走上正轨1.新闻心理学教学已正式纳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分类的序列之中2.有的高校已经招收新闻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二)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机构的建立1.传播心理研究所第一,向兄弟院校和有关单位印发传播心理研究动态第二,协助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发展会员第三,不定期举办全国性的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2.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三)举办全国性的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第二节 我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三、从前科学向科学性过渡(一)从以描述性为主向学科构建方向发展有研究者明确提出了新闻心理学的理论构架和内容构架。
前者包括学科界说、归属、性质等,“旨在认识学科的质的规定性,明确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内容架构,“主要指新闻心理学这一学科的各种各样的基本素材如何科学地、合理地、有序地进行排列组合”,并提出三种基本模式:一曰纵向线型模式,二曰横向面型模式,三曰立体交叉体型模式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闻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在我国肇端于新闻与传播实践活动的需要,它们的产生本身就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一批老新闻工作者首先扛起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大旗他们的著作密切联系中国新闻传播业的实际,给人以启迪;20世纪90年代对传播心理的研究顺应媒介市场的要求,不仅将触角深入到广告、影视、网络等领域,而且还直接为处于传媒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服务四、从传统导向朝问题导向深入第二节 我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复习题1.新闻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2.提高新闻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必要性是什么?3.简述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走向03新闻心理学理论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是新闻心理学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西方大众传播学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理论对新闻心理的阐释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同样,一门学科如果没有理论作指导,就不可能立足于科学领域社会主义的新闻心理学最根本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新闻活动传受双方心理的产生和发展遵循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原理由于新闻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还没有形成本学科独立的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所以批判地吸取国外的新闻学、传播学和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是十分必要的内容提要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是新闻心理学重要的理论基础一、客观现实是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心理活动的源泉(一)新闻传播者的心理新闻传播者是从事采集、写作(制作)、编辑、播出新闻的人新闻传播者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记者新闻报道的源泉,是检验新闻作品的社会价值的唯一标准二)新闻受众心理新闻受众心理因媒介不同分为读者、听众、观众新闻受众是生活在感性的物质世界和媒体世界并驾齐驱的环境中,他们在接受媒体信息时,往往以积淀于内心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参照,认知、验证、评价媒体世界所提供的新闻信息的真伪、美丑、善恶,从而产生相应的一系列复杂的、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二、新闻的制作和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两种信号系统在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双方的头脑中协同活动的结果两种信号系统的学说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晚年提出来的。
他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是条件反射他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作第一信号系统;把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作第二信号系统新闻的制作和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两种信号系统在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双方的头脑中协同活动的结果三、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选择性(一)新闻传播者的选择性(二)新闻受众的选择性四、新闻活动中的传播者和受众各自的选择性紧紧围绕着新闻的基本特性新闻的基本特性有:真实性、新异性、时效性和公开性等受众之所以选择新闻节目,是因为他们可以从新闻中获得在戏剧、小说、诗歌等精神产品中得不到的具有新闻特点的信息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是新闻心理学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西方大众传播学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理论对新闻心理的阐释 一、大众传播学理论和模式对新闻心理的阐释(一)关于大众传播学的一般理论和模式与新闻心理联系较紧密的理论有:大众传播的效果理论和本来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