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快速公交系统(BRT)一、二期工程简介一、工程基本情况根据中共厦门市委专题会议纪要([2007]3-4号)确定 BRT一期工程建设5条线路(简称4+1),即1号线、2号线、环岛干道线、成功大道线和联络线,总长115公里总投资约40亿元其中: 1号线:第一码头-厦门新站,全长33.5公里 2号线:机场-同安枢纽站,全长26.9公里 环岛干道:厦港至机场,全长25.6公里 成功大道:厦港至机械工业区,全长30.6公里 联络线:农科所至会展中心,全长10.8公里枢纽站:岛、内外计划建设枢纽站8个,分别为第一码头、农科所、前埔、嘉庚、西柯、同安、厦港、灌口 二、一期工程情况一期工程开工时间2007年10月8日,2008年8月31日建成通车一期工程建设线路情况汇总表线路名称建设总长度(km)备注BRT1号线岛内段15.4(第一码头-县后站)全高架形式,预留轻轨升级条件BRT1号线岛外段10.7(县后站-华侨大学)其中包括集美大桥段9.4km联络线10.1 其中高架段2.1kmBRT2号线(嘉庚至西柯)13.0 地面运行形式4座枢纽站其中第一码头、前埔等2座枢纽站同期投入使用三、二期工程情况2号线(西柯枢纽站-同安枢纽站临时停车场)2009年3月18日开工,2010年6月22日建成通车。
成功大道线于08年10月6日开工建设,09年8月31日建成(后被改造为机场专线),环岛干道线到目前为止车站工程尚未开始实施二期工程建设线路情况汇总表线路名称建设总长度(km)备注2号线延伸段11.6(西柯-同安枢纽站) 续建3座枢纽站嘉庚、西柯、前埔枢纽站建成1号线岛外段7.4(华侨大学-厦门新站)部分路段尚未建成成功大道(岛内段)19.9(厦港-园博园)在原成功大道建设基础上建设车站及智能系统,未投入使用环岛干线20.6(和平码头-机场)尚未实施新建3座枢纽站同安、厦港、灌口等3座尚未实施四、运营情况2008年8月31日,BRT1号线、2号线、3号线正式运营平均发车时间高峰期为1-3分钟平峰期为5-8分钟票价:BRT为0.3元/3公里,超过3公里部分每增加1公里0.1元1号线全程2.6元),刷E通卡打9折链接线采用一票制,0.5元/人,刷E通卡0.3元/人配合BRT的开通,BRT沿线还设置有14条链接线方便周边市民乘坐,每条链接线运营长度3公里左右共配置车辆90台,平均发车时间高峰期为5分钟,平峰期为8分钟截止2010年6月,共投入车辆235台(其中BRT线135台,18米车15台、12米车120台;链接线车100台),运营362万班次,运营里程3632万公里,最大断面客流2.7万人次/小时,日均载客量22.98万人次。
BRT用全市1/30的公交车辆却承担了全市1/10的公共交通量BRT投入使用后,乘坐BRT出行的市民逐日攀升,到10年7月累计客流总数已超过11838万人次、总收入约为1亿元,运行速度达 30-35 公里/小时 ;目前客流稳定在每天21万人次以上,最高达28.75万人次/天(2010年5月1日),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国家前领导人江泽民、李瑞环等多位领导,英国前副首相、交通部领导、省领导、国际知名学者、多个国家代表团、几十个省市代表团、众多旅游者等到厦门参观BRT,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厦门BRT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2009年3月26日头版头条)及新华社等重要媒体还予以专题报道厦门BRT全区卫生系统,特别是我院在医疗服务质量逐步提高的同时,业务工作量也正在逐年同步明显增长老百姓有病大都能够走进医院并看得起病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of accountability, redress of orders and prohibitions. Strengthening the honesty and self-discipline of leading cadres honesty in politics and education work, enhance leaders ability to resistBRT工程线路及投资情况汇总表线路运营区间规划运营(Km)已建成(Km)运营长度(Km)投资(亿元)1号线第一码头-中科院33.5(第一码头-厦门新站)32.427.0 16.32号线第一码头-同安枢纽站42.2(第一码头-同安枢纽站)42.242.28.73号线第一码头-前埔北18.8(第一码头-前埔10.7km及绕行会展地面8.1km)18.8(地面绕行会展中心段未运营)10.7 2.0成功大道厦港-灌口枢纽站30.8(厦港-灌口枢纽站),园博苑到灌口枢纽站未实施19.9(厦港-园博苑)0.0 6.9环岛干道和平码头-机场站26.0(和平码头-机场站)(未实施)0.0 0.0 1.1小计 151.1113.376.935实际建成90.7km(即不包括从运营角度而言的重复段)。
注:第一码头-农科所8.6km;县后-嘉庚7.8km;第一码头-嘉庚23.0km枢纽站建设情况汇总表枢纽站名称建筑面积(平方)开工时间完工时间项目总投资(亿元)第一码头235002008.1.202008.8.311.4厦港39424 2.5(估)农科所88903(其中24000平方财政投资建设部分面积) 前埔551202007.112008.8.31(裙楼部分投入使用)2.0(扣除保障房费用)嘉庚769002008.3.262010.12(计划)2.1(扣除保障房费用)西柯2008.3.262010.7.222.6(扣除保障房费用)同安61189 3.5(估)灌口97337 5.0(估)小计 19.1厦门BRT地面层综合管廊情况介绍一、 建设情况介绍1、建设时间2008年开始建设,09年竣工2、管廊路径:管廊沿着BRT地面层两侧,分强电和弱电管廊从鹭江道—厦禾路—莲前东路(前埔BRT枢纽站),从莲前路—云顶中路—环岛路,强电管廊10.957公里(4*3Ø150玻璃钢管),弱电管廊18.097公里(4*4 Ø110玻璃钢管)3、建设费用:Ø150玻璃钢管:225元/米.孔,强电管廊2700元/米;Ø110玻璃钢管:200元/米.孔,弱电管廊3200元/米。
二、 使用情况2010年市公路局使用莲前路BRT地面道路管廊(金尚路口至移动公司段)的强电管廊(单孔),共计526米,暂收管廊使用费15.1488万元三、 管理情况介绍1、目前,BRT地面层综合管廊的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暂时由厦门市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厦门市政空间资源投资有限公司”负责2、两年来BRT地面层综合管廊管理经费(巡查、更换井盖、清理管道管井)发生费用共计6万余元,由于没有经费来源,该费用暂时,现在由厦门市政空间资源投资有限公司代垫四、使用效果岛内BRT沿线没有出现由于强弱电施工引起的“拉链路”现象,整个城市的景观、交通效果较好五、存在问题1、由于电力部门和各管线运营商在BRT沿线乃使用自有的管道,强弱电综合管廊目前使用率非常低这些管廊可能在今后长时间5年、10年甚至20年后会得到使用,发挥出它的效果2、管廊的日常维护管理经费没有来源,造成日后管理维护上的困难备注:近阶段市政园林局正在配合市政府办公厅研究编制《厦门市关于加快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拟由市财政注入资金专门的管廊公司负责综合管廊投资、建设、管理并明确财政部门对管廊日常维护管理资金缺口安排补贴资金,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