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2500字[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消失的地平线》 读后感2500字 行者 据说香格里拉,丽江之所以出名,洛克的功劳不可缺,他写的这本书,让很多人有了更多认识了解洛克故居在玉龙雪山脚下一个村里,村里全是石头盖的房子很有个性,有时间可以去体验一下 在寻找香格里拉的过程中,一个全新的思想国——佛陀的香格里拉,在全人类的视线中浮现出来在这个离天空最近的——或者说建在天上的神奇国度中,有一个隐匿的国中之国香格里拉本书讲述了进入这片乐土的惊人故事,并已成为绝对的经典 《消失的地平线》首先上去是做为一相探险小说解读的全书散发着特有的冒险趣味和气息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青藏高原的某处隐藏着一个由神人统治的、主宰全球的地底王国——香格里拉藏经中也记载着一个由释迦牟尼指认的香巴拉王国1933年,英国伦敦的麦克米兰出版公司出版了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令出版商和作者本人始料不及的是,此书立刻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并很快畅销世界,从此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股寻找理想王国香格里拉的热潮 这是一本旅途中拿来翻看书,那理想与现实、梦境与真实的碰撞,相信能打动不安分的你,试着在旅途中发现你的香格里拉吧。
香格里拉,一个神秘而诱人的名字,她在何方? 走出丽江火车站,步履匆匆的旅人会一眼撞见一幢气势逼人的五星级大酒店香格里拉集团旗下的连锁酒店遍布亚洲大陆,这只是其中一家分店然而,真正的香格里拉不会出现在酒店中的任何一间客房 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将他在马里兰州的别宫命名为"香格里拉".直到艾森豪威尔总统上任,这座别宫才改成今天的名字"戴维营"(Camp David)无论罗斯福多么地一厢情愿,在达官显贵们出入的度假胜地,他也找不到香格里拉的一丝踪迹 于是,不甘寂寞或渴求静谧的人们拔山涉水,希望中国西南地区某个人迹罕至的角落里发现传说中的香格里拉迎接他们的是一座座新开发的旅游城市,每一座都自封为"香格里拉",就像萨达姆的替身一样多 香格里拉真面何在?或许它只存在于人们的想像中一首同名的歌曲唱道:"天上落下的八宝莲花/哦,香格里拉/雪山捧起的七彩云霞/噢,香格里拉/你在我的心中/我在你的梦里/香格里拉/你是我灵魂的家园".词作者莫不是要我们到塞外天山脚下,向牧羊女打听香格里拉的所在? 1933年,英裔美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在纽约出版历险小说《失去的地平线》(Lost Horizon)。
这本不盈一握的小册子在三十年代末风靡美国,并于抗日战争爆发的那一年被好莱坞导演卡普拉(Frank Capra)改编成电影 希尔顿在书中虚构了一个如梦如幻的神秘宝地:在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西端,有一座高耸入云、巍峨峭立的蓝山(Blue Mountain),山脚下居住着几千居民,他们与世无争,怡然自乐,康健长寿小说的主人公,英国外交官司康威(Hugh Con[ ])培洛大喇嘛觉察到现代社会潜在的隐患与危机,他有意从世界各地广泛搜罗书籍和艺术品,将人类科学和艺术的结晶妥善地保存在香格里拉《失去的地平线》成书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经济危机爆发之后那时一战的疮口尚未愈合,二战的凶兆业已初现希尔顿虚构香格里拉一地,显然怀有为人类文明延续火种的寄托这就从桃花源式的遁世主义,一转为香格里拉式的救世精神 现实世界中,位于普林斯顿大学的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可能是最接近香格里拉的处所这一学术圣地几乎涵盖了人类所有学科门类,却没有寻常大学里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它面向全世界开放,各国的学者都可以申请到这里访问一年,自由地探索任一未知的知识领域,在宽松的学术气氛中同其他国家和其他研究领域的人们切磋讨论各种问题。
像香格里拉一样,普大高等研究院多见博学的鸿儒,上世纪最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在这里度过了晚年,他闲余经常与同事合演二重奏那里同样存放着大量书籍和艺术品供学者们取阅鉴赏在清幽静僻的校园内,你会不时看到清纯的女生和白发的先生 希尔顿为香格里拉赋予了某种东方神秘主义的色彩在小说中,张先生长命百岁,罗姑娘青春永驻,香格里拉人通过"太上忘情"式的修炼延续了自己的生命然而,罗姑娘还是忍不住爱上了康威的年轻助手马里森,三人最终一起逃出了香格里拉罗姑娘在离开秘境之后迅速老化,她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受伤的康威送到重庆一家医院追踪康威踪迹的卢瑟福后来找到了治疗他的中国大夫,并向他询问罗姑娘的年纪大夫表情肃然地看了看他,答道:"她是我所见过的最老的女人"小说到此嘎然而止,将康威返回香格里拉的可能性作为悬疑留给了读者 美人已逝,芳踪无觅希尔顿借罗姑娘的悲剧似乎在暗示我们: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对科学和艺术的追求,人类才能够摆脱七情六欲,获得永恒的恬静与超脱香格里拉不在别处,她就在书架和琴弦之上,在一代代学者和艺术家的心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