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分析,肖邦——雨滴前奏曲,艺教1301班 黄旭映,肖邦,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作品结构,这首作品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 全曲共分为三个部分 首部为三段式(1~27) 中部为二段式(28~75) 再现部为一个乐段(76~89),首部,首部为并置型单三段式 主调为降d大调 结构为:A—B—A’ a段 (1~8) b段 (8~19) a’段(20~27),a段为两句类中的平行乐段,由两个相似的乐句组成包含两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结构方整主调为d大调,尾音落于主音上,形成一个收拢性的结尾b段由两句长度不等的乐句构成一个不规整的非方整性的结构(4+7)b段为二句类中的平行乐段,两句的开头及整体的节奏型非常相似第一句为4个小节,离调并结束于降g大调的主和弦上第二句7个小节,以前句为基础进行变化重复,最后结束于主调降d大调的主和弦上。
第三段(a’段)隔时重现第一段的主题,整体与a段一致,但结尾稍有不同后句结束于主调的属和弦上,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结尾中部,中部为并列无再现单二段式 引入新材料,节奏以四分音符为主 主调为首部的主音的等音———升c的同主音小调,升c小调 中部是全曲最强的地方 结构:c—d c段(28~59) d段(60~75),c段主要由两个8小节的乐句重复构成,结构方整两个乐句为同头异尾的平行乐段 节奏以四分音符为主,营造出凝重的氛围,律动感强 前句结束于升c和声小调的属和弦,后句结束于升g大调的主和弦,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结尾d段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一个方整性的结构 后句是前句的变化重复,最后结束于主调升c小调的属和弦上,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结尾尾部,尾部为首部的缩减再现 主调回到降d大调 结构:a’’ a’’段(76~89) 尾部为4+10的不规整结构,结束于主调的主和弦上,以三音作为高音,让人意犹未尽感谢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