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蟋蟀的住宅 精品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蟋蟀的住宅》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2.品读语句,感受作者持续细致的观察,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3.品味拟人写法,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 1.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2.品读语句,感受作者持续细致的观察,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品味拟人写法,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复习导入:法布尔通过细致的观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蟋蟀住宅的哪些特点?(板书:蟋蟀的住宅 住宅特点) 预设1:住宅的外部特点是向阳隐蔽、排水优良的板书:向阳隐蔽 便于排水) 预设2:住宅的内部特点是大小适宜、简朴卫生的板书:大小适宜 简朴卫生) 2.对于蟋蟀的住宅,法布尔给予了怎样的高度评价? 预设: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3.作者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仅仅是因为蟋蟀的住宅特点吗?还有什么原因呢?让我们跟随法布尔去看看蟋蟀是如何修建它的住宅的。
设计意图:以回顾蟋蟀住宅特点,引出法布尔对蟋蟀住宅的评价,再通过对“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的质疑,引发学生对于蟋蟀住宅修建过程的好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思考:蟋蟀是如何修筑住宅的? 2.探究过程 (1)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思考:蟋蟀是如何修筑住宅的?圈画关键词句,批注阅读感受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交流阅读感受 3.探究活动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交流阅读感受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 ◇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暖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预设1:我发现蟋蟀修筑住宅主要包括“挖掘住宅的重要部分”和“长时间修整”两个阶段 预设2:我发现从秋天初寒开始到冬天,蟋蟀一直在修建自己的住宅,特别勤劳和辛苦作者也一定是从秋天一直观察到了冬天,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板书:时间漫长) 补充资料: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酷爱昆虫 56岁时法布尔用自己所有的积蓄购买了一片荒地,专门用来放养昆虫在这块荒地上,法布尔进行了长达30年的观察,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并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杰作把科学知识和文艺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用一种富有诗意的笔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 思考:这段话中的哪些文字打动了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1:从“用自己所有的积蓄购买了一片土地,专门用来放养昆虫”,我感受到了法布对于昆虫的喜爱 预设2:从“法布尔进行了长达30年的观察”这个句子中,我感受到了法布尔观察昆虫的时间之长 预设3:读了材料,我知道法布尔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他一定是对各种各样的昆虫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才写出了《昆虫记》 设计意图:通过圈画品读交流,理清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通过时间的梳理,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持久;再通过背景资料的引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坚韧与持续,感受作者对昆虫的热爱与执着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地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预设1:我找到了“前足”“大颚”“后足”“后腿”,这些蟋蟀在修筑住宅时所用的工具,这么多的工具都用上了,我感受到了蟋蟀在修建住宅时劳动强度很大。
预设2:我圈出了“扒”“搬”“踏”“推”“铺”这些动词,我感受到蟋蟀建筑住宅的艰辛 点拨:蟋蟀的动作描写,也侧面反映蟋蟀的勤劳、不肯随遇而安 出示蟋蟀的图片,提问:蟋蟀的挖掘工具有什么特点? 预设:我觉得蟋蟀的挖掘工具特别简易板书:工具简易) 追问: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作者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吗? 预设1:蟋蟀的住宅向阳隐蔽、排水优良、宽敞舒适、简朴卫生,但是他们的挖掘工具却特别简易,所以可以说是“伟大的工程”板书:伟大的工程) 预设2:蟋蟀在修建住宅是从秋天修筑到冬天,一直在修整,特别辛苦,所以是“伟大的工程”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圈画、看图认识了解蟋蟀修建住宅的工具是那样柔弱简单,从而进一步理解蟋蟀的住宅被称为“伟大的工程”的原因,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默读课文,哪些语句可以让你感受到作者表达的生动? 2.探究过程 (1)默读课文,哪些语句可以让你感受到作者表达的生动?批注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组内成员根据交流情况做好记录。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3.探究活动 组织学生结合具体语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预设1:我圈画出了“唱歌”和“住宅”,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蟋蟀当成人来写,特别生动形象 预设2:我找到的关键词是“不光”和“还”,从这组关联词中,我体会到蟋蟀像人一样,既会唱歌又会造房子,作者的描写真是太有趣了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预设:从“耙扫”“收拾”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中,我仿佛看到了蟋蟀每天都在勤勤恳恳地劳作 点拨:蟋蟀像人一样讲究卫生、喜爱音乐、热爱生活、富有情趣,作者把蟋蟀描写得栩栩如生 对比阅读:这个句子的表达和课后第三题资料中的《昆虫》片段,有什么不同?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雄虫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 预设1:课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读来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预设2:片段中的说明性文字具有简洁,表达准确清楚,不带情感色彩的特点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预设1:我圈画出了“光滑”“平整”,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的住宅的,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家这里却用来形容蟋蟀的住宅,特别富有情趣 预设2:我找到了关键词“简朴”“清洁”“干燥”“卫生”,作者写蟋蟀的住宅就像在写人的住宅一样的,表达特别生动从中我也感受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点拨:要想像法布尔这样写出生动有趣的观察文章,我们首先要学会像他一样处处留心、耐心细致地去寻找我们周围的事物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连续的观察,一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从学生对词句品析的交流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三、拓展延伸 过渡:读一读阅读链接,说说《蟋蟀的住宅》和《燕子窝》在表达上的异同 燕子窝 6月28日 燕子已经不衔泥了,它们往窝里街干草和绒毛,铺垫子真没想到,它们把全部建筑工程估算得这么周到——原本就应该让窝的一边比另一边建得快一些!雌燕子把窝的左边堆到了顶,雄燕子的右半边窝却始终没有堆完。
这么着燕子窝就成了一个有缺口的泥圆球,右上角留了一个洞口不消说,它们的窝就应该是这样的——这就是家的大门啊!要不然,这对燕子可怎么进它们的家呢?我当初骂雄燕子懒,看来是冤枉它了 今天是雌燕子头一次留在家里过夜 6月30日 窝做好了雌燕子老待在窝里不出门,大概是产下第一个蛋了雄燕子不时给雌燕子衔一些小虫来,还不停地唱歌,欢天喜地、叽叽喳喳地说着贺词 第一批贺客——那一群燕子又飞来了它们一只一只地打窝旁飞过去,向窝里张望着,在窝前扑棱着翅膀这时女主人的小脸正探出门外,说不定它们在吻着这位幸福的女主人呢!客人们叽叽喳喳热闹了一阵子,就散了 猫时常爬上屋顶,从梁上往屋檐下张望它是不是在焦急地等待窝里的小燕子出世呢? ——选自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王汶译,有改动 预设: 相同点:都对动物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善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读起来生动有趣 不同点:《燕子窝》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蟋蟀的住宅》是将长期观察的结果整理成一篇文章 点拨:法布尔先生经过长期细心地观察,发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建筑过程,他像介绍朋友的住宅一样,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蟋蟀的住宅,让我们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我们也可以尝试用作者的观察方法,通过日记的形式,详细写出观察的过程中观察对象的变化以及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设计意图:对比阅读,自主发现作者的写作特点,激发观察写作的兴趣,了解观察日记,为后续学习准备 四、课堂小结 小结: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平时,我们每一个人也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积极探索,争取为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五、布置作业 1.课后选一处景物进行观察,练习写一写观察日记 2.读一读《昆虫记》这本书 【板书设计】 住宅特点 蟋蟀的住宅 修筑过程 1《蟋蟀的住宅》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宅、隐”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等13个生字,会写“住宅、临时”等16个词语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两方面进行了介绍 3.品读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语句,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两方面进行了介绍。
2.品读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语句,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教学难点】 品读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语句,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猜字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出示图片)这是一个象形文字,猜猜是什么字? 预设:上面部分像一所房子,里面住着一个人,这是“宅” 2.引导质疑: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是《蟋蟀的住宅》,看到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1:为什么是蟋蟀的住宅而不是蟋蟀的洞穴? 预设2: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预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