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政治的含义■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观点内容代表人物用道德观点解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法律现象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凯尔逊争夺权力、玩弄权术马基雅维利、 拉斯韦尔、 马克思韦伯管理众人之事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孙中山、麦肯齐、奥克肖特围绕政府制定、执行政策社会价值和权威性分配的活动戴维伊斯顿(提出了“权威性价值分配说)■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对政治的科学解释)(多选,简答)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1)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2)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3)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因此,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6个):①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②中国政治(这是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③比较政治④公共政策⑤行政管理⑥国际政治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多选)儒家孔子、孟子“礼治”、“德治”、“王道”法家韩非子“法治”、“霸道”道家老子、庄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多选):时间代表人物及作品发端于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开山之作(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中世纪(黑暗时期)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神学政治论);鼓吹原罪学说、神创等级理论和君权神授论文艺复兴(历史性转折)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15世纪至16世纪(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马基雅维里(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君主论》布丹《共和六论》国家主权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17世纪至18世纪(繁荣阶段)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卢梭(社会契约论)民主共和国、天赋人权、主权在民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发展和变革阶段)孔斯坦、边沁(自由主义)孔德、斯宾塞(实证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空想社会主义)■(单选)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单选)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①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罗斯福新政”是其典型代表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为政策的制定过程■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主要内容:(简答)①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②它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③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④它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⑤它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多选)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1)历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4)结构-功能研究法;(5)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方法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氏族(名词解释):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单选)19世纪中期,美国的人种学家和考古学家摩尔根经过对美国印第安人生活的研究,著《古代社会》。
■国家的起源:①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③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简答)氏族制度的特点:①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②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③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单选和多选)原始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其三个结果:提高了生产率、开始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出现,父权制的出现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其三个结果: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耕地成为私有财产,部落联盟的出现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直接交换的商品生产其两个结果:金属货币的出现,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氏族制度被国家代替,是第三次大分工的显著特点)■(多选)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揭示了国家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产生的三种形式:①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它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②罗马国家产生的形式③德意志国家的产生形式■(简答)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①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②公共权力的设立■(多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神权论、契约论、暴力论神权论的代表人物:董仲舒、托马斯阿奎那;契约论的代表人物: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霍布斯和洛克、卢梭《社会契约论》暴力论的代表人物:杜林和巩普洛维赤《国家概论》第2节 国家的本质与职能■(简答)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①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②国家是阶级统治③国家是机器■(多选)国家权力的特性:①强制力的垄断性②普遍的约束力③主权性■(多选)国家的基本职能:①内部职能: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②外部职能: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第三节 国家的消亡■国家消亡的条件:①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完全消灭,是国家消亡的政治条件;②旧社会分工和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除,是国家消亡的社会条件;③全体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国家消亡的精神条件;④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使全人类获得解放,是国家消亡的国际条件;⑤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消亡的最根本条件第3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第一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多选)亚里士多德把国家划分为三类:君主国、贵族国和民主国。
■(多选)国家的历史类型: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单选)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多选)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政治革命(基本方式和途径)和政治改良■(简答)革命与改良的三个方面的区别:①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并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社会得到根本的改造;改良是在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②革命的发生是历史必然现象,它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改良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③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必须用暴力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它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改良的渐进的,是一种和平的、局部的改造过程第三节 国家历史类型概述■(单选)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采用民主制;古罗马和斯巴达采用的是贵族制■(多选)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4种形式:(1)地主占有制(2)领主占有制(3)国家占有制(4)自耕农占有制■(多选)在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领主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而在中国,地主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重简)中国和西方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的三个方面:①国家结构:中国是中央集权制,西方是分封割据制②权力结构:中国是官僚等级制,西方是地产权力等级制③统治思想:中国侧重于宗法伦理观念,西方则主要借助宗教信仰■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其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政治统治,是资产阶级专政按照其发展阶段划分,称为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由公有制为主导地位其本质是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对少数剥削者所实行的专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政治特征,并从组织上和制度上确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发源地是在西欧(以这种资本运行和雇佣劳动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方式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必需具备两个条件:①是充足的货币集中于少数人手中②广阔的劳动力市场二者缺一不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是:暴力 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典型形态的“圈地”运动■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共同点: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
■(简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①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②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③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成为商品,④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重简)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剥削与压迫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机器1)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2)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3)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统治■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不同点:封建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关系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雇佣劳动目的使用价值追求剩余价值经济强制因素暴力和政治权力的超经济强制因素平等交换和排斥任何超经济的强制因素■资产阶级革命类型:英国17世纪的英国革命第一次具有世界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特点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及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8年“光荣革命”法国是一种急风暴雨的大革命形式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德国自上而下进行的一次社会变革 1871年 国家统一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单选)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两种基本形态:即自由资本主义国际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单选)自由资本主义国家:①基本经济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实现方式②政治特征: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政治方式来统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①基本经济特征:垄断代替自由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实现的基本方式,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特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②阶级特征(政治特征):垄断资产阶级取代自由资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成为控制和支配社会的阶级,垄断资产阶级国家的内外部矛盾加深甚至激化■(多选)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