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孔子的学思结合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50KB
约2页
文档ID:88104683
孔子的学思结合_第1页
1/2

学思结合,明辨笃行 学而不思则迷茫,习而不思则盲从; 学而不行则积压,习而不行则浪费; 思而不学则封闭,思而不习则空虚; 行而不学则粗野,行而不习则愚昧——新说《论语》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和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学习和思考二者缺一不可学”是占有知识材料,“思”是思考分析问题因此,孔子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精辟见解就是说,光学习,不开动脑筋去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空想,不学习,就会犹疑不决我们今天常说的死读书,就是学而不思;而那些漫无边际的幻想,就是思而不学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应当在学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他曾经向学生介绍经验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意思是,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想问题,没有什么益处,真不如去学习这就是说,必须先有一定的知识材料作凭借,才能有效进行思考;否则,就是凭空胡思乱想孔子主张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是符合教与学的客观规律的因为,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智力的核心问题但思维能力是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教师,必须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长学生的思考能力。

孔子认为有“生而知之”的“上智”,但也强调“学而知之”他自己就是“发愤忘食”“学而不厌”的他对学生也是以同样的精神要求他们学习的他曾多次称赞颜渊“好学”,而严厉批评白天睡大觉的宰予,说他不好学习,就会成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粉刷)也所以,孔子提倡好学,“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但是,当你占有知识材料以后,一定要进行分析思考,才能消化理解因此,孔子又强调独立思考,切问近思,追根溯源他说过:“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意思是,一个人遇事不想‘怎么办,怎么办’的,对这种人,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这是孔子批评那些“无所用心”的思想懒汉因而,孔子把多闻多见作为求知的重要途径他要求学生“多闻阙疑”,敢于发现问题他还说过,好仁好智者,如果不好学,就会产生弊病:“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智不好学,其弊也荡由此可见,孔子学思结合的治学方法,是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观点的 孔子反对不懂装懂,而要求学生采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因此,他提出要做到,毋意(不主观臆断),毋必(不绝对肯定),毋固(不固执),毋我(不自以为是),反对主观成见。

他还提倡敢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的精神 孔子反对把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也反对唯心的苦思冥想的思维方法,而是主张在博学的基础上发挥思考能力他的"阙疑"精神和宁缺毋滥的思想方法难能可贵的他提倡“温故而知新”,知新就是从思考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或创造,从已知引申到未知     有一次,孔子问子贡说:“赐也,你以为我是多多地学习又能够记得住的吗?”子贡回答说:“对呀,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纠正说:“不是的,我有一个基本观念来贯穿它孔子所谓“一经贯之”,就是把见到的听到的知识,归纳成为一个中心原则,成为一个思想体系,把全部知识贯穿起来孔子用亲身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以身作则的教学方法,是值得重视的孔子学思结合的思想,对后来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曾经有过深刻的影响孔子的学生子夏说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就是对孔子学思结合思想的发挥只有广泛地学习,且坚守着自己的志趣,才能“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并多考虑当前的问题)后来,孔子的这种学习过程被后人发展为五步学习过程,即《中庸》一书中的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审问属于“学”的过程,慎思、明辨属于“思”的过程,笃行就是属于“行”的过程。

这种五步学习方法对于我国历代士子的学习影响很大这种五步学习的方法,与近代英国科学方法论的始祖弗兰西斯·培根所提出的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实验五个条件是相类似的孔子和他的弟子能够在两千多年前提出这种比较完整的学习过程,是值得我们引为自豪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