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江苏历史高考高频考点一、江苏历史高考高频考点1.分封制和宗法制 2.郡县制和行省制 3.相权与皇权之争 4.古代选官制度 5.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6.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 7.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8.四大发明、汉字、书画、文学与戏曲 9.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 10.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2.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3.中国近代前期侵略和反侵略的斗争 14.近代前期中国民主革命的潮流 15.新民主主义革命 16.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7.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8.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论和实践 19.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得失 20.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21.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2.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3.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 24.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25.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26.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7.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8.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9.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30.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1.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32.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二、历史高考易错点二、历史高考易错点(一)不能深入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不能深入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易错分析 1.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 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2.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消亡) 、中央与地方 的矛盾(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3.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三大趋势 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 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 现 (二)不能正确认识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差异(二)不能正确认识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差异易错分析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第一,传承方式不同分封制实行世袭制郡县制则不同,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 免,不能世袭,即实行任免制第二,职责范围不同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 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 对土地和人口没有统治权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第三,历史作用不同分封制下的各诸侯国具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绝对安全的义务,这与西周时期经济 发展水平低、政治不稳定、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各诸侯国在封地内拥有 绝对的统治权,逐渐演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春秋争霸局面的形成是分封制的必然产物郡县制的出现及推 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三)不能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三)不能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易错分析 学生易对三省六部的职权区分不清,对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局限于一点——提高行政效率,下面从 多角度梳理一下:2(1)三省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2)六部 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 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3)历史作用:①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 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②三省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 加强了皇权;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四)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理解错误(四)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理解错误易错分析 学生易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原因认识不清,下面梳理一下:(1)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具体原因:清政府统治腐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3)直接原因:英国用武力保护其肮脏的鸦片贸易 易错点 7 对近代列强攫取的中国特权掌握不准确易错分析 近代列强在中国攫取的侵略特权及废除1.近代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中国特权(1)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2)《南京条约》附件,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及永久居 住的特权;(3)《望厦条约》 ,美国取得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特权,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 建立教堂”等特权;(4)《黄埔条约》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5)《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 教;(6)日本通过“二十一条”攫取了大量特权;(7)《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美国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2.列强攫取的中国特权的废除(1)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的要求;(2)1943 年南京国民政府与美英等国签订协议,废除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3)1949 年 9 月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
根据《共同纲领》 ,新中国彻底清除了帝国主义百余年来通过不平等条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所获得 的特权 (五)对百日维新和清末(五)对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新政”辨别不清辨别不清 易错分析 学生易对二者区分不清,二者出现的相同历史背景:(1) 经济基础一致:封建自然经济虽然在逐渐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 展阶段2) 阶级基础相同:占统治地位的仍是地主阶级,但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一定的发展3) 在政局方面,都发生在遭到列强侵略之后,清政府“摇摇欲坠” 二者的主要不同点体现在:百日维新的主观目的是加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清末“新政”则提出建立君主 立宪 (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政治建设活动记忆混淆(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政治建设活动记忆混淆易错分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十大民主政治建设活动(1)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3)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主革命的前进 奠定了基础4)1931 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5)抗战时期中共按“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是当时中国最为民主的政权。
3(6)中共七大提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7) 《双十协定》规定避免内战,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8)1946 年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政协协议9) 《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10)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七)不能准确理解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和主要政治势力的主张(七)不能准确理解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和主要政治势力的主张易错分析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形势特点和主要政治势力的主张特点:(1)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国内矛盾逐渐突出;(2)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希望和平建国;(3)中国人民革命力量空前壮大;(4) 国民党实行“假和平、真内战”策略主张:(1)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主张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坚持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2)中国共产党主张推翻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国家 (3)民主党派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八)对中美关系的阶段特征掌握不牢固(八)对中美关系的阶段特征掌握不牢固易错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形成原因 (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对抗状态主要原因:美国推行、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权政策。
在此期间,美国侵略朝鲜、侵 略越南等,把斗争矛头指向社会主义中国2)第二阶段(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结束对抗,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主要原因 ①从美国方面来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动摇;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陷 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因此,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②从中国方面来看:当时,中苏关系不断恶化,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直接威胁中国安全;美国在亚洲 的战略收缩和保守倾向非常明显;中美关系的改善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应对苏联的威胁非常有利,同时, 对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也有重要作用3)第三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主要原因:美国的“和平演变”策略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加紧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 摩擦;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益密切 (九)对(九)对““一国两制一国两制””认识不到位认识不到位易错分析 1.“一国两制”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 两制”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 战略。
2.“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意义(1)大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2)大贡献: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式3)大促进: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有利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十)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理解不准确(十)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理解不准确易错分析 君主立宪制(1)议会、内阁和首相 英国议会包括上院和下院,下院掌握实权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 的任命即可组阁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监 督内阁 (2)内阁的权力: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等4(3)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 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 (4)英王的地位和权力:作为国家元首,英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作为英联邦首脑,英王起着维系英联 邦的纽带作用;英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十一)对美国(十一)对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原则掌握不准确年宪法的原则掌握不准确易错分析 美国 1787 年宪法主要遵循的三大原则(1)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2)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3)联邦制原则——一个最高行政长官(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 司法体系。
(十二)对马克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