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章ppt课件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5.53MB
约286页
文档ID:579274215
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章ppt课件_第1页
1/286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学时:学时:4646学时学时 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第一节第一节 横断面组成及类型横断面组成及类型第二节第二节 机动车道、路肩与中间带机动车道、路肩与中间带第三节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缘石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缘石第四节第四节 平曲线加宽设计平曲线加宽设计第五节第五节 平曲线超高设计平曲线超高设计第六节第六节 汽车的制动性、行车视距及其保证汽车的制动性、行车视距及其保证第七节第七节 路基横断面设计与计算路基横断面设计与计算第八节第八节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 公路横断面中线上各点沿法向的垂直剖面中线上各点沿法向的垂直剖面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组成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组成根据技术标准确定的不同构成部分及其宽度根据技术标准确定的不同构成部分及其宽度和横坡度的规则线和横坡度的规则线 1 公路横断面表征地面起伏变化的线表征地面起伏变化的线通过现场实测或由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像通过现场实测或由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像片、数字地面模型等途径获得片、数字地面模型等途径获得1 1)公路横断面)公路横断面2 2)城市道路横断面)城市道路横断面 1.2横断面组成1 1)公路横断面)公路横断面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设施等护坡道以及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设施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还有爬坡车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还有爬坡车道、避险车道避险车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出入口处还有变速车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出入口处还有变速车道 1.2横断面组成2 2)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分车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分车带等带等3 3)路幅)路幅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宽度宽度横向坡度横向坡度 2 公路横断面组成及类型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要根据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要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

在保证必要的通行能力条件等因素确定在保证必要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用和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用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的经济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效益与社会效益 2.1 公路横断面组成1 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公路等级高、交通量大,双向(上、下行)行车公路等级高、交通量大,双向(上、下行)行车之间必须分开,形成双幅多车道公路之间必须分开,形成双幅多车道公路分隔方式:采用中间带分隔方式:采用中间带整体式断面:等宽同高的分隔带整体式断面:等宽同高的分隔带分离式断面:不等宽不同高的宽分隔带分离式断面:不等宽不同高的宽分隔带 2.1 公路横断面组成1 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的路幅构成:包括行车道、中间带、整体式断面的路幅构成: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硬路肩和土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路肩(硬路肩和土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等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等路缘带路缘带 路缘带路缘带 2.1 公路横断面组成1 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分离式断面路幅:受地分离式断面路幅:受地分离式断面路幅:受地分离式断面路幅:受地形限制时,上下行车道形限制时,上下行车道形限制时,上下行车道形限制时,上下行车道不在一个平面上或一个不在一个平面上或一个不在一个平面上或一个不在一个平面上或一个高度上。

包括行车道、高度上包括行车道、高度上包括行车道、高度上包括行车道、路肩(硬、土)、紧急路肩(硬、土)、紧急路肩(硬、土)、紧急路肩(硬、土)、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加停车带、爬坡车道、加停车带、爬坡车道、加停车带、爬坡车道、加减速车道等减速车道等减速车道等减速车道等 2.1 公路横断面组成采用单幅公路(不设分隔带、整体式断面)采用单幅公路(不设分隔带、整体式断面)2 2)二、三、四级公路)二、三、四级公路路幅构成:行车道、路肩、错车道等路幅构成:行车道、路肩、错车道等 2.1 公路横断面组成3 3)城郊公路)城郊公路当混合交通量当混合交通量大时,采用快、大时,采用快、慢车分道行驶慢车分道行驶的公路,横断的公路,横断面形式参照城面形式参照城市道路布置市道路布置 2.1 公路横断面组成4 4)横坡)横坡路拱横坡:直线段采用中间高两边低的呈双向倾路拱横坡:直线段采用中间高两边低的呈双向倾斜的断面斜的断面超高横坡:小半径曲线上为了抵消离心力,路面超高横坡:小半径曲线上为了抵消离心力,路面作成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单一横坡作成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单一横坡为了排水需要,横断为了排水需要,横断面各组成部分应做成面各组成部分应做成具有一定横坡的斜面具有一定横坡的斜面 2.1 公路横断面组成5)路基宽度:指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

但当设有紧急停)路基宽度:指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但当设有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错车道等时,还应包含这些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错车道等时,还应包含这些部分的宽度即路基宽度指路基顶面的总宽度部分的宽度即路基宽度指路基顶面的总宽度6)路面宽度:包括行车道、路缘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路面宽度:包括行车道、路缘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硬路肩等的宽度紧急停车带、硬路肩等的宽度7)路基的其它组成部分:(路基顶面以外))路基的其它组成部分:(路基顶面以外)边坡、边沟及排水沟、护坡道、截水沟、碎落台、取土坑、弃土堆等 5)路基宽度 5)路基宽度 紧急停车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右侧硬路肩宽度小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右侧硬路肩宽度小于2.5m时,应设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间距不宜大于时,应设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间距不宜大于2km不小于不小于30m行车道行车道防撞防撞护栏护栏硬硬路肩路肩3.5m超车道超车道中央分隔带中央分隔带不小于不小于20m不小于不小于20m 紧急停车带快速路右侧路肩宽度小于快速路右侧路肩宽度小于2.5m,且交通量较大时,,且交通量较大时,应设紧急停车带,其间距宜为应设紧急停车带,其间距宜为300~~500m。

长度长度不小于不小于30m 爬坡车道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当纵坡较大时,设置的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当纵坡较大时,设置的供慢速上坡车辆行驶用的车道其宽度一般为供慢速上坡车辆行驶用的车道其宽度一般为3.5mL行车道行车道防撞防撞护栏护栏硬硬路肩路肩3.5m超车道超车道中央分隔带中央分隔带45m60m 爬坡车道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当纵坡较大时,设置的供慢当纵坡较大时,设置的供慢速上坡车辆行驶用的车道速上坡车辆行驶用的车道其宽度一般为其宽度一般为3.5m 变速车道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等处设置的,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等处设置的,供车辆驶入或驶离高速车流的加速或减速车道供车辆驶入或驶离高速车流的加速或减速车道其宽度一般为其宽度一般为3.5m 交叉口、交叉口、服务区出入口服务区出入口行车道行车道防撞防撞护栏护栏硬硬路肩路肩3.5m超车道超车道中央分隔带中央分隔带不小于不小于100m减速车道减速车道加速车道加速车道不小于不小于60m 变速车道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等处设置的,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等处设置的,供车辆驶入或驶离高速车流的加速或减速车道。

供车辆驶入或驶离高速车流的加速或减速车道其宽度一般为其宽度一般为3.5m 错车道四级公路,当采用四级公路,当采用4.5m的单的单车车道路基时,在适当的可车车道路基时,在适当的可通视的距离内设置的供车辆通视的距离内设置的供车辆交错避让用的一段加宽车道交错避让用的一段加宽车道设置间距不宜大于设置间距不宜大于300m 边坡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一定坡度的坡面 路堤边坡填土路堤边坡填土路堤边坡如果路堤基底情况良好,边坡高度≤20m,可参照规范选定其边坡坡度边坡高度>20m应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 沿河受水浸淹路基的填方边坡坡度,设计水位下部分可采用1:1.75-1:2.0,在常水位以下部分可采用1:2.0-1.30 路堤边坡填石路堤边坡填石路堤边坡依据填料的大小,边坡高度和施工方法而定 路堤边坡砌石路基边坡砌石路基边坡依据填料的大小,边坡高度计算选取 路堑边坡土质路堑边坡土质路堑边坡 土质(包括粗粒土)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边坡高度、土的密实程度、地下水、地面水的情况、土的成因类型及生成年代等因素确定边坡高度≤30m时,其坡度可参照规范选用。

石质路堑边坡石质路堑边坡影响石质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很多,诸如岩性、地质构造、边坡高度、地面水及地下水、施工方法、地震作用等 边沟为汇集和排除路面、路为汇集和排除路面、路肩及边坡的流水,在路肩及边坡的流水,在路基两侧设置的水沟基两侧设置的水沟边沟设置于挖方地段和边沟设置于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路段其形式可的填方路段其形式可分为分为L形边沟、梯形、形边沟、梯形、碟形、三角形、矩形或碟形、三角形、矩形或U形边沟形边沟.又分为明沟和又分为明沟和加设盖板的暗沟等多种加设盖板的暗沟等多种形式形式 边沟的选择边沟形式梯形碟形三角形矩形 边沟 排水沟将边沟、截水沟和将边沟、截水沟和路基附近低洼处汇路基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以集的水引向路基以外的水沟外的水沟 护坡道护坡道是为保护坡道是为保护路基坡脚不护路基坡脚不受流水侵蚀,受流水侵蚀,保证边坡稳定,保证边坡稳定,而在路基坡脚而在路基坡脚与取土坑内侧与取土坑内侧坡顶之间预留坡顶之间预留的的1~2m甚至甚至4m以上宽度以上宽度的平台 截水沟又称天沟,指的又称天沟,指的是为拦截山坡上是为拦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流向路基的水,在路堑坡顶以外在路堑坡顶以外设置的水沟(规设置的水沟(规范规定距路堑坡范规定距路堑坡顶外缘大于等于顶外缘大于等于5m,距路堤坡,距路堤坡脚外缘大于等于脚外缘大于等于2m)。

碎落台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或边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或边坡上,为防止碎落物落入边沟而设置的有坡上,为防止碎落物落入边沟而设置的有一定宽度的纵向平台一定宽度的纵向平台 其宽度视边坡高度其宽度视边坡高度和土质而定,最小不得小于和土质而定,最小不得小于1米 取土坑在道路沿线挖取土方填筑路基或用于养护在道路沿线挖取土方填筑路基或用于养护所留下的整齐土坑取土坑的边坡,内侧所留下的整齐土坑取土坑的边坡,内侧宜为宜为1:1.5,外侧不宜小于,外侧不宜小于1:1 弃土堆将开挖路基所废将开挖路基所废弃的土地放于道弃的土地放于道路沿线一定距离路沿线一定距离的整齐土堆的整齐土堆 8)典型路基横断面在公路设计中,我们把起伏不平的地形变成了可供汽车行在公路设计中,我们把起伏不平的地形变成了可供汽车行驶的公路,因此原地面低于公路的设计线,就需要填筑不驶的公路,因此原地面低于公路的设计线,就需要填筑不足部分;反之,就需要挖去多余部分;若上述两种情况同足部分;反之,就需要挖去多余部分;若上述两种情况同时出现在一个断面内,就形成既填又挖时出现在一个断面内,就形成既填又挖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称为路堑,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称为路堑,在一个断面内,部分要填,另一部分要挖的路基称为半填在一个断面内,部分要填,另一部分要挖的路基称为半填半挖路基。

半挖路基 工程实例与断面图的对应 8)典型路基横断面路堤路堤一般路堤:填土高度大于1m小于20m的路堤矮路堤:填土高度小于lm,为排水常需设置边沟沿河路堤:路堤浸水部分的路堤边坡采用1:2,并视水流冲刷情况采用措施陡坡护脚路堤:当路堤的坡脚伸出较远且不稳定或坡脚占用耕地较多时,用护脚取代坡脚的路堤利用挖渠土填筑路基:这是农田水利建设与公路建设相结合的形式,但需要考虑渠道的水流是否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以及路基在渠道设计水位的影响下强度、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8)典型路基横断面路堤路堤 填土路堤填土路堤 填石路堤填石路堤 8)典型路基横断面路堑路堑一般路堑:路堑必须设置边沟,以排除路面积水;为拦截山坡上方的地面水流向路基.在坡顶外至少5m处设置截水沟路堑挖出的废弃土石方,置于地形下侧的路堑坡顶以外至少3m,形成弃土堆台口式路堑:山体的自然坡面为路堑的下边坡,适用于地质状况良好的地段半山洞:半山洞适用于整体坚硬的岩石层上,为节省工程量采用的—种形式,应用时注意公路的安全和建筑限界的要求 8)典型路基横断面路堑路堑一般路堑一般路堑 台口式路堑台口式路堑 半山洞路堑半山洞路堑 8)典型路基横断面半填半挖路基半填半挖路基一般半填半挖路基:半填半挖路基是比较经济的断面形式,注意当原地面横坡大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台阶,以保证填土的稳定。

护肩路基:用于填土高度不大,但坡脚太远不易填筑时的情况.护肩高度一般不超过3m砌石路基:用于地面横坡太陡,坡脚落空,不能填筑时挡土墙路基:挡土墙是不依靠路基独立稳定的结构物,它也能支挡填方,稳定路基矮墙路基:用于挖方边坡土质松散,易产生碎落的情况 8)典型路基横断面半填半挖路基半填半挖路基 2.2 公路横断面组成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公路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公路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公路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公路通过现场实测或由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像通过现场实测或由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像片、数字地面模型等途径获得片、数字地面模型等途径获得使用最普遍,所占的比例最大,可适用范围大使用最普遍,所占的比例最大,可适用范围大适应的交通量(适应的交通量(400400~~1500015000)小客车)小客车/ /昼夜;行昼夜;行车速度可从(车速度可从(2020~~8080))km/hkm/h 2.2 公路横断面组成1 1)单幅双车道)单幅双车道混合交通当交通量较大,非机动车混合交通当交通量较大,非机动车混合交通当交通量较大,非机动车混合交通当交通量较大,非机动车混入率高,视距条件又差时,对车速混入率高,视距条件又差时,对车速混入率高,视距条件又差时,对车速混入率高,视距条件又差时,对车速和通行能力影响较大,事故率也高。

和通行能力影响较大,事故率也高和通行能力影响较大,事故率也高和通行能力影响较大,事故率也高可增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与机动可增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与机动可增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与机动可增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与机动车分离行驶车分离行驶车分离行驶车分离行驶适用:适用: 二、三、四级公二、三、四级公路路 1)单幅双车道 2.2 公路横断面组成2 2)双幅多车道)双幅多车道双向分隔四车道、双向分隔四车道、六车道和八车道公六车道和八车道公路可以是整体式路可以是整体式或分离式路基断面或分离式路基断面车速高、通行能力大、行车舒适、事故率低车速高、通行能力大、行车舒适、事故率低适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适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2)双幅多车道 2.2 公路横断面组成3 3)单幅单车道)单幅单车道窄路基加错车道的公路窄路基加错车道的公路适用: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区适用: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或地方道路四级公路路基宽度为公路或地方道路四级公路路基宽度为4.50m4.50m、、路面宽度为路面宽度为3.50m3.50m就属于此类就属于此类≥6.5m≥20m<300m错车道错车道 2.2 公路横断面组成3 3)单幅单车道)单幅单车道错车道位置:应在不大于错车道位置:应在不大于300m300m的距离内选择有利的距离内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使驾驶人员能够看到相邻两错地点设置错车道,使驾驶人员能够看到相邻两错车道之间的车辆。

车道之间的车辆错车道处路基宽错车道处路基宽≥≥6.56.5米,路面宽米,路面宽5.55.5米,有效长米,有效长度度≥≥2020米,过渡段长米,过渡段长1010米米 2.2 公路横断面组成3 3)单幅单车道)单幅单车道 4)三、五、七车道2++1车道车道 4)三、五、七车道6++1车道车道 5)不对称车道 2.3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城市道路设计中首先是进行横断面设计,然后是城市道路设计中首先是进行横断面设计,然后是平、纵面设计平、纵面设计一一般般由由机机动动车车道道、、非非机机动动车车道道、、人人行行道道、、绿绿带带、、排水设施及各种管线工程等组成排水设施及各种管线工程等组成城市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部分统称为行车道机动车道:在行车道断面上,供汽车、无电轨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行驶的部分非机动车道:供自行车、三轮车、板车等非机动车行驶的部分 人行道:供行人步行使用的人行道分隔带---分隔各种车道(或人行道) 2.3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1)单幅路就是把行车道布置在道路中部,两边为人行道就是把行车道布置在道路中部,两边为人行道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都在同一个车道上混合行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都在同一个车道上混合行驶。

驶交通组织方式:交通组织方式:划出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和机动车辆在中间行驶,慢车和非机车靠两侧行驶不划分车线,可以在不影响安全的条件下调剂使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把车行道专供某种车辆行驶,限制其它车辆通行,或规定只允许单向行驶等等措施进行交通管理如单行道、小客车和公共汽车通行的道路、步行道等 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且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且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道、支路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道路道、支路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道路 1)单幅路 1)单幅路 图图3-2 3-2 上海复兴路(一块板形式)上海复兴路(一块板形式) 1)单幅路广州解放路 2)双幅路利用分隔带(或隔离墩)把一块板型式的车行道利用分隔带(或隔离墩)把一块板型式的车行道一分为二,在交通组织上起到分流作用,分向行一分为二,在交通组织上起到分流作用,分向行驶可根据需要再确定划分快慢车道可根据需要再确定划分快慢车道交通组织方式:交通组织方式:就是用分隔带把车行道分隔为三块,中间供机动车双向行驶,两侧为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在两边适用条件:适用条件: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

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 2)双幅路 2)双幅路 2)双幅路Mexico CityMexico City 3)三幅路(三块板)用分隔带或隔离墩把车行道分隔为三块,中间为用分隔带或隔离墩把车行道分隔为三块,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两侧均为单向行驶的非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两侧均为单向行驶的非机动车道→分离非机动车的影响分离非机动车的影响交通组织方式:交通组织方式:就是用分隔带把车行道分隔为三块,中间供机动车双向行驶,两侧为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在两边适用条件:适用条件: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道路 3)三幅路(三块板) 3)三幅路(三块板) 3)三幅路(三块板)桂林解放桥 3)三幅路(三块板) 4)四幅路(四块板)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用中间分车带将中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用中间分车带将中间机动车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间机动车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避免避免对向机动车之间的干扰对向机动车之间的干扰适用条件:适用条件:适用于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4)四幅路(四块板) 4)四幅路(四块板) 图图3-6 3-6 四块板形式四块板形式 4)四幅路(四块板)Berlin 4)四幅路(四块板) 5、不对称路幅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地形限制、交通特点、交通组织等,可以将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等设计成标高不对称、宽度不对称或上、下行分幅设计以适应特殊要求。

适用范围:常在沿江(河)大道、山城道路、大型立体交叉中采用 同一条道路宜采用相同的横断面形式不同断面道路的结合部宜选择在交叉口或较大的结构物处当道路横断面形式或横断面各组成部分宽度必须在道路中间改变时,则应该合理设置过渡段 图图3-5 3-5 不对称路幅横断面图不对称路幅横断面图 图图3-6 3-6 厦门环岛路不对称断面厦门环岛路不对称断面 5)四种基本型式的使用效果 5)四种基本型式的使用效果 6)断面形式的选用优点: 占地少,投资省,缺点: 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于交通安全不利适用:①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 ②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城市道路上交通组织:①划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在中间行驶,②不划分车线,组织单行交通,限制载重车和非机动车单幅路单幅路双幅路双幅路三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四幅路优点: 减少行车干扰,提高车速,分隔带上可以用作绿 化、布置照明和敷设管线等,缺点:机非混合行驶,不安全,适用:郊区快速路 交通组织:划快慢车行驶分车线优点: 机非分行,分隔带在分隔带上布置绿带,有利于夏天遮阳防晒、减少噪音和布置照明,缺点:占地多,只有红线宽度等于或大于40m时才满足车道布置的要求。

适用: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交通组织:机非分行,互不干扰优点: 机非分行,对向分隔,车速高,缺点:占地多适用: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主干路和快速路交通组织:机非分行,互不干扰 2.4选用断面形式注意的问题1、应结合交通量、地形等灵活选择横断面型式,、应结合交通量、地形等灵活选择横断面型式,以保证行车和行人安全、畅通和工程的经济以保证行车和行人安全、畅通和工程的经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可根据地形、地物等情况,可分段采用整体式和分离式断面,山岭、丘陵区地段采用整体式而工程量过大或对环境破坏过大时,宜采用分离式断面2、注意远近期的结合,前期为后期利用、注意远近期的结合,前期为后期利用 近期规划近期规划两边加宽两边加宽半边加宽半边加宽留足车行道留足车行道 3 行车道宽度根据设计车辆宽度、规划交通量、交通组成和汽根据设计车辆宽度、规划交通量、交通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来确定车行驶速度来确定二、三、四级公路(单车道四级公路除外)的行二、三、四级公路(单车道四级公路除外)的行车道内一般包括两条车道车道内一般包括两条车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有四条以上的车道,每侧再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有四条以上的车道,每侧再划分快车道和慢车道或超车道与主车道划分快车道和慢车道或超车道与主车道 3 行车道宽度影响因素:设计车型、富余宽度影响因素:设计车型、富余宽度 3 行车道宽度 3 行车道宽度影响因素:车速、交通组成、大型车的混入率影响因素:车速、交通组成、大型车的混入率 3行车道宽度 3行车道宽度3.5专用车道宽度专用车道宽度 爬坡车道、变速车道宽度为3.5米;错车道路段行车道宽度不小于5.5米;避险车道宽度不小于4.5米;紧急停车带宽度为5.0米;公交车站港湾式停靠站宽度3.0米。

交叉口进口车道宽度:小型汽车车道可采用3m;混入普通汽车和铰接车的车道与左、右转专用车道可采用3.5m,最小3.25m 4 路肩公路和采用边沟排水的郊区道路应在行车公路和采用边沟排水的郊区道路应在行车道外侧设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道外侧设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所占宽度)及保护性路肩,保护性路缘带所占宽度)及保护性路肩,保护性路肩一般采用土路肩或简易铺装肩一般采用土路肩或简易铺装路缘带路缘带 4 路肩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之间的带状部分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之间的带状部分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之用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之用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所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所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 4.3 路肩的组成路肩路缘带土路肩路肩的构成硬路肩 4.3 路肩的组成1)路缘带:)路缘带:对于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立交匝道需设置(0.5 m宽,宽度计算在路肩范围内);对于城市道路,路缘带宽度规格有0,0.25m,0.50m三档,详见规范;路缘带宽度内,路面结构应与车行道部分相同。

2)路肩铺装:)路肩铺装:硬路肩铺装材料、厚度可与行车道相同;可整个路肩宽度内采用全铺硬路肩 4 路肩1 1)硬路肩)硬路肩进行了铺装的路肩进行了铺装的路肩在填方路段,如果采用集中排水方式,为使路肩在填方路段,如果采用集中排水方式,为使路肩能汇集路面积水,在路肩边缘应设置缘石能汇集路面积水,在路肩边缘应设置缘石 4 路肩2 2)土路肩)土路肩不加铺装的土质路肩不加铺装的土质路肩保护路面和路基的作用,并提供侧向余宽保护路面和路基的作用,并提供侧向余宽各级公路最外侧设置各级公路最外侧设置 4 路肩4.5宽度宽度公路路肩按公路规范;城市道路路肩,接近城市、村镇有行人的路段,右侧硬路肩宽度应根据人流确定,但不得小于规范规定值不设硬路肩时,路肩宽度不得小于1.25 m保护性路肩宽度应满足安设护栏、杆柱、交通标志牌的要求最小宽度为50cm 4 路肩 5 路拱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它包括路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它包括路拱坡度与形式,两者的确定应有利于路面的排拱坡度与形式,两者的确定应有利于路面的排水通畅及行车的安全平稳水通畅及行车的安全平稳迅速排除路面上的雨水迅速排除路面上的雨水从排水的角度考虑,路拱应大一些为好,但从行从排水的角度考虑,路拱应大一些为好,但从行车安全和平稳考虑,路拱不能过大车安全和平稳考虑,路拱不能过大 5 路拱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处于降雨强度较大的地区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处于降雨强度较大的地区时应采用高值应采用高值分离式路基,每侧行车道可设置双向路拱,这样分离式路基,每侧行车道可设置双向路拱,这样对排除路面积水有利对排除路面积水有利积雪冻融地区,应设置双向路拱积雪冻融地区,应设置双向路拱 5 路拱5.4路拱的形式路拱的形式—抛物线形抛物线形优点:中部平、两边陡,有利于排水优点:中部平、两边陡,有利于排水缺点:车辆集于中部,容易破坏缺点:车辆集于中部,容易破坏适用条件:路面宽度小于适用条件:路面宽度小于20m20m 5 路拱5.4路拱的形式路拱的形式—直线接曲线型直线接曲线型优点:轮胎与路面接触平均,磨耗小,比抛物优点:轮胎与路面接触平均,磨耗小,比抛物线型两边坡度平缓,路面宽度可大些线型两边坡度平缓,路面宽度可大些 缺点:排水效果不如抛物线型缺点:排水效果不如抛物线型适用条件:这种路拱曲线可适应各种宽度及横适用条件:这种路拱曲线可适应各种宽度及横坡度的路面。

一般多用于路面宽度超过坡度的路面一般多用于路面宽度超过20m20m的的柔性道路柔性道路 5 路拱5.4路拱的形式路拱的形式—折线型路拱折线型路拱这种路拱型式主要用于多车道的水泥混凝土路上这种路拱型式主要用于多车道的水泥混凝土路上 5 路拱低等级公路和道路可采用抛物线形路拱低等级公路和道路可采用抛物线形路拱高等级公路和道路一般采用直线接抛物线形路拱高等级公路和道路一般采用直线接抛物线形路拱多车道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可采用折线形路拱多车道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可采用折线形路拱沥青路面为施工方便,多采用直线形沥青路面为施工方便,多采用直线形抛物线形、直线接曲线形、折线形抛物线形、直线接曲线形、折线形 5 路拱5.5路拱坡度路拱坡度从排水的角度考虑,路拱应大一些为好,但从行车安全和平稳考虑,路拱不能过大 路拱设计坡度应根据路面宽度、路面类型、设计速度、纵坡及降雨强度等条件确定非机动车路拱宜采用直线单面坡,横坡根据路面面层类型选择坡度人行道横坡度宜采用单面坡,横坡度为1%~2%(一般采用2%)设置透水路面的人行道横坡应取低值 路肩横坡度为路面横坡加大 1% ~2%,坡向路外 5 路拱5.5路拱坡度路拱坡度布 置:宜采用双向路拱坡度,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分离式路基的路拱,宜采用单向横坡,并向路基外侧倾斜,也可采用双向路拱坡度积雪、冰冻地区,宜采用双向路拱坡度 六车道、八车道高速公路,六车道一级公路,当超高过渡段的路拱坡度过于平缓时,可设置两个路拱 当道路纵坡>5%时,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类路面路拱横坡度宜≤1.0% 5 路拱对于不同类对于不同类型的路面由型的路面由于其表面的于其表面的平整度和透平整度和透水性不同,水性不同,再考虑当地再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的自然条件选用不同的选用不同的路拱坡度路拱坡度 5 路拱硬路肩硬路肩直线路段应设置向外倾斜的横坡,与车道横坡值相同 曲线路段内、外侧硬路肩横坡,当曲线超高小于或等于5%时,其横坡值和方向应与相邻车道相同;当曲线超高大于5%时,其横坡值应不大于5%,且方向相同平坡段或直线段与曲线过渡段,采用与邻近车道相同的横坡道进行过渡,并控制硬路肩过渡的渐变率在1/330~1/150之间 土路肩:横坡度较路面宜增大土路肩:横坡度较路面宜增大1.0%~%~2.0%;%;位于直线路段或曲线路段内侧,且车道或硬路肩的横坡值大于或等于3%时,土路肩的横坡应与车道或硬路肩横坡值相同; 小于3%时,土路肩的横坡应比车道或硬路肩的横坡值大1%或2%。

位于曲线路段外侧的土路肩,应采用3%或4%的反向横坡值 5 路拱土路肩:横坡度较路面宜增大土路肩:横坡度较路面宜增大1.01.0%~%~2.02.0%%硬路肩:一般情况下横坡度与行车道横坡度相同硬路肩:一般情况下横坡度与行车道横坡度相同硬路肩宽度硬路肩宽度≥≥2.25m2.25m时的曲线段的硬路肩横坡度应时的曲线段的硬路肩横坡度应符合符合 5 路拱 6 中间带将上、下行车流分开将上、下行车流分开可作设置公路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没施的场地,可作设置公路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没施的场地,也可作为行人的安全岛使用也可作为行人的安全岛使用分隔带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分隔带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眩目,还可起到美化路容和环境的作用车辆灯光眩目,还可起到美化路容和环境的作用路缘带可引导驾驶员视线路缘带可引导驾驶员视线 6 中间带高速、一级公路高速、一级公路四条和四条以上车道的公路应设置中间带四条和四条以上车道的公路应设置中间带两条左侧路缘带两条左侧路缘带中央分隔带中央分隔带中间带中央分隔带 6 中间带两条左侧路缘带两条左侧路缘带中央分隔带中央分隔带 6 中间带6.4宽度宽度中间带的宽度包括中央分隔带宽度和两条左侧路缘带宽度。

中央分隔带宽度:是根据设置护栏、种植绿化、防眩光以及设置跨线桥桥墩等需要宽度确定《标准》规定:依不同的计算行车速度选用,中央分隔带宽度一般在1.0~3.0米路缘带宽度:主要与行车速度有关,根据侧向余宽确定,一般取0.5~0.75米中间带宽度:一般值:2.0~4.5米 6 中间带中间带的宽度是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中间带的宽度是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中间带的宽度是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中间带的宽度是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人对向行车带的护栏、种余宽,防止驶人对向行车带的护栏、种余宽,防止驶人对向行车带的护栏、种余宽,防止驶人对向行车带的护栏、种植、防眩网植、防眩网植、防眩网植、防眩网 6 中间带中间带的宽度是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余宽,防中间带的宽度是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人对向行车带的护栏、种植、防眩网止驶人对向行车带的护栏、种植、防眩网 6 中间带 6 中间带一般情况下应保持一般情况下应保持等宽设置变宽时:等宽设置变宽时:过渡段以设在回旋过渡段以设在回旋线范围内为宜,其线范围内为宜,其长度应与回旋线长长度应与回旋线长度相等宽度度相等宽度>4.5m>4.5m的,以设在的,以设在半径较大的平曲线半径较大的平曲线路段为宜。

路段为宜 6 中间带开口形式:半圆形、弹头形开口形式:半圆形、弹头形开口形式:半圆形、弹头形开口形式:半圆形、弹头形, , , ,对于窄的分隔带对于窄的分隔带对于窄的分隔带对于窄的分隔带((((M<3.0mM<3.0mM<3.0mM<3.0m)可用半圆形,宽的()可用半圆形,宽的()可用半圆形,宽的()可用半圆形,宽的(M≥3.0mM≥3.0mM≥3.0mM≥3.0m)可用弹头形可用弹头形可用弹头形可用弹头形间隔:;间隔:;间隔:;间隔:2Km2Km2Km2Km为宜应设在通视良好的路段,位于曲线上为宜应设在通视良好的路段,位于曲线上为宜应设在通视良好的路段,位于曲线上为宜应设在通视良好的路段,位于曲线上时,半径宜时,半径宜时,半径宜时,半径宜>700m>700m>700m>700m互通式立交桥、隧道、特长桥、服互通式立交桥、隧道、特长桥、服互通式立交桥、隧道、特长桥、服互通式立交桥、隧道、特长桥、服务区等设施前后必须设置开口务区等设施前后必须设置开口务区等设施前后必须设置开口务区等设施前后必须设置开口 6 中间带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应视需要而定,最小间距应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应视需要而定,最小间距应不小于不小于2km2km。

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不宜大于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不宜大于40m40m;;八车道高速公路开口长度可适当增长,但不应大八车道高速公路开口长度可适当增长,但不应大于于50m50m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应设置活动护栏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应设置活动护栏 6 中间带 6 中间带 6 中间带 6 中间带凹形:中央分隔带两边与路面平齐,中部凹陷,凹形:中央分隔带两边与路面平齐,中部凹陷,供排水供排水适用于中间带宽适用于中间带宽>4.5m>4.5m凸形:中央分隔带用路缘石围成高出路面的隔离凸形:中央分隔带用路缘石围成高出路面的隔离带带适用于中间带宽适用于中间带宽≤≤4.5m4.5m 6 中间带 6 中间带平中央分隔带平中央分隔带 6 中间带 6 中间带 6 中间带凸形:中央分隔带用路缘石围成高出路面的隔离凸形:中央分隔带用路缘石围成高出路面的隔离带带凸形中央分隔带凸形中央分隔带 6 中间带 6 中间带 6.8中间带的侧向净距侧向净距:指路缘带与车侧向净距:指路缘带与车道边线到护栏面的间距道边线到护栏面的间距内侧净距:右后轮外侧面内侧净距:右后轮外侧面到护栏面的间距到护栏面的间距设计速度(km/h)路缘石凸起,位于护栏外侧路缘石与路面齐平一般值(m)最小值(m)一般值(m)最小值(m)1201.351.101.151.001001.150.951.000.90800.950.800.850.80600.900.650.800.70 7 两侧带定义:布置在横断面两侧的分车带叫两侧带。

定义:布置在横断面两侧的分车带叫两侧带 作用: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可以分隔快车道与慢车道、机作用: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可以分隔快车道与慢车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车行道与人行道等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车行道与人行道等最小宽度:规定为最小宽度:规定为2.0~~2.25m在北方寒冷积雪地区,还在北方寒冷积雪地区,还应考虑能否满足临时堆放积雪的要求应考虑能否满足临时堆放积雪的要求类型:类型: 种植带、种植带、 设施带设施带 7 两侧带 8 非机动车道专供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及兽力车等行驶的专供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及兽力车等行驶的车道确定非机动车道时,应以自行车为主确定非机动车道时,应以自行车为主车辆种类车辆种类自行车自行车三轮车三轮车兽力车兽力车板车板车一条车道宽度(一条车道宽度(m))1.52.02.61.6~~2.8 8 非机动车道基本宽度推荐采用基本宽度推荐采用5.0m5.0m(或(或4.5m4.5m););6.5m6.5m(或(或6.0m6.0m););8.0m8.0m(或(或7.5m7.5m)当机、非混行的道路断面上借划线分流时,非机当机、非混行的道路断面上借划线分流时,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得小于动车道宽度不得小于2.5m2.5m 8 非机动车道 8 非机动车道 8 非机动车道 9人行道供行人步行之用,同时也是植树、立杆的场地,供行人步行之用,同时也是植树、立杆的场地,其地下空间还可埋设管线其地下空间还可埋设管线包括行人步行道宽度和种植带、设施带的宽度,包括行人步行道宽度和种植带、设施带的宽度,应根据道路类别、功能、行人流量、绿化、沿应根据道路类别、功能、行人流量、绿化、沿街道建筑性质及布设公用设施要求等确定街道建筑性质及布设公用设施要求等确定 9人行道一条步行带的通行能力一条步行带的通行能力对于人行道、人行天桥、地道,一条步行带对于人行道、人行天桥、地道,一条步行带的宽度按下列场合取值:一般道路:的宽度按下列场合取值:一般道路:0.75m 0.75m 车站、码头、商场、全市性干道:车站、码头、商场、全市性干道:0.90m 0.90m 9人行道人行道上靠行车道一侧一般种植行道树。

行道人行道上靠行车道一侧一般种植行道树行道树株距一般树株距一般4 4~~6 6米,树池采用米,树池采用1.51.5米正方形或米正方形或1.21.2×1.81.8米的矩形米的矩形 9人行道包括设置行人护栏、照明灯柱、标志牌、信号包括设置行人护栏、照明灯柱、标志牌、信号灯等宽度常用宽度为护栏灯等宽度常用宽度为护栏0.250.25~~0.50.5米米, ,杆柱杆柱为为1.01.0~~1.51.5米 9人行道9.2人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为上述步行道宽、绿带宽与设施带宽之和同时还要考虑人行道下埋设管线所需要的宽度 一般认为街道宽与单侧人行道宽之比在5:1~7:1的范围内是合适的9.3人行道布置人行道布置1)布置方式——通常对称布置在行车道两侧2)人行道高出车行道0.10m~0.20m,多采用0.15m~0.18m3)车行道与人行道交界处要设流水石和路缘石,“路缘石”又称“立缘石”或“街沿石”4)人行道横坡度1.5%~2.5%,单向坡朝向车行道方向倾斜5)人行道铺砌多用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天然石材 9人行道12132131343121313125abcdfe1)步行道;2)车行道;3)绿带;4)散水;5)骑楼 无障碍步道: 由行进盲道砖和提示(停步)盲道砖铺成。

遇台阶位置应设计坡道 10 路缘石设置在路面与其它构造物之间的标石设置在路面与其它构造物之间的标石在分隔带与路面之间、人行道与路面之间一般都在分隔带与路面之间、人行道与路面之间一般都需要设置路缘石需要设置路缘石 10 路缘石立式、斜式和曲线式立式、斜式和曲线式((a)立式)立式 ((b)斜式)斜式 ((c)曲线式图)曲线式图 图图 5.3.7 路缘石路缘石平牙石平牙石路面路面 10 路缘石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上的路缘石起导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上的路缘石起导向、连接和排水作用当高速公路分隔带因排水向、连接和排水作用当高速公路分隔带因排水必须设置路缘石时,应使用低矮光滑的斜式或曲必须设置路缘石时,应使用低矮光滑的斜式或曲线式路缘石,高度宜小于线式路缘石,高度宜小于12厘米 10 路缘石城市道路人行道和人行横道宽度范围内路缘石宜城市道路人行道和人行横道宽度范围内路缘石宜做成低矮的,且坡面较为平缓的斜式,便于儿童做成低矮的,且坡面较为平缓的斜式,便于儿童车、轮椅及残疾人通行在分隔带端头或交叉口车、轮椅及残疾人通行在分隔带端头或交叉口小半径处,宜做成曲线式。

小半径处,宜做成曲线式 路缘石宜高出路面路缘石宜高出路面10~~20厘米,隧道内线形弯厘米,隧道内线形弯曲段或陡峻路段等处,可高出曲段或陡峻路段等处,可高出25~~40厘米,并有厘米,并有足够埋深缘石宽度宜为足够埋深缘石宽度宜为10~~15厘米 11 平曲线加宽11.1平曲线加宽原因平曲线加宽原因1)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前后轮轨迹不重)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前后轮轨迹不重合,占路面宽度大合,占路面宽度大后轴内轮行驶轨迹的半径是很小的,而且偏向曲线内侧,前轴外轮的轨迹半径最大因此,汽车在曲线上行驶要比直线上多占用一部分宽度,这个多出的宽度就是加宽值为了保证汽车在曲线上和在直线上具有同样的富余宽度,则弯道上路面部分必须要加宽2)由于横向力影响,汽车出现横向摆动由于横向力影响,汽车出现横向摆动 11 平曲线加宽11.2加宽值的计算加宽值的计算假定:汽车从圆曲线的起点到圆曲线的终点的车轮转角是保持不变的,那么,在圆曲线上路面加宽值是一个定值1)普通汽车的加宽值计算方法: 11 平曲线加宽11.2加宽值的计算加宽值的计算2)半挂车的加宽值计算方法 11 平曲线加宽11.311.3平曲线加宽标准平曲线加宽标准平曲线加宽标准平曲线加宽标准《《标准标准》》规定,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规定,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双车道路面的加宽值规定见表;单车道路面加宽双车道路面的加宽值规定见表;单车道路面加宽值按表列数值的值按表列数值的1/2采用 11.3平曲线加宽标准城市道路城市道路平曲线加宽标准平曲线加宽标准 11 平曲线加宽11.4三类加宽值的采用三类加宽值的采用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1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3类加宽值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2类加宽值由三条以上车道构成的行车道,其加宽值应另行计算11.5 平曲线加宽要求平曲线加宽要求路面应在曲线内侧进行加宽路面加宽后,路基也应相应加宽四级公路路基采用6.5m以上宽度时,当路面加宽后剩余的路肩宽度不小于0.5m时,则路基可不予加宽;小于0.5m时,则应加宽路基以保证路肩宽度不小于0.5m分道行驶公路,当圆曲线半径较小时,其内侧车道的加宽值应大于外侧车道的加宽值,设计时应通过计算确定其差值 11 平曲线加宽11.6加宽的过渡加宽的过渡加宽缓和段: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加宽后的宽度的渐变段1)比例过渡)比例过渡在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逐渐加宽适用于二、三、四级公路特点:计算简单,起点有破折,路容不美观 11.6加宽的过渡2)高次抛物线过渡)高次抛物线过渡在加宽缓和段上插入一条高次抛物线适用于高速、一级公路及对路容有要求的二级公路。

特点:内侧边缘圆滑、美观 11.6加宽的过渡3)回旋线过渡)回旋线过渡在缓和段上插入回旋线,这样不但中线上有回旋线,而且加宽以后的路面边线也是回旋线,与行车轨迹相符,保证了行车的顺适与线形的美观特点:内边线也满足回旋线的性质 适用于适用于高速、一级公路及对路容有要求的二级公路的下列路段:位于大城市近郊的路段;桥梁、高架桥、挡上墙、隧道等构造物处;设置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地段 11 平曲线加宽11.7加宽缓和段的长度加宽缓和段的长度1)对于设置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采用与缓和曲线相同的长度2)对于不设缓和曲线,但设置有超高缓和段的平曲线,可采用与超高缓和段相同的长度3)即不设缓和曲线,又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 12 平曲线超高12.1平曲线超高平曲线超高为抵消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形式12.2超高作用超高作用合理地设置超高,可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在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与舒适性12.3超高过渡段超高过渡段从直线上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上单向横坡的路段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但曲线上若设有超高,从构造的角度也应有超高过渡段。

12 平曲线超高12.4超高值计算超高值计算当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将受横向力的作当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将受横向力的作用,用横向力系数用,用横向力系数μ表示;表示;减小横向力的方法:减小横向力的方法:增大曲线半径:有时是困难的降低车速:设计中不推荐增大向内侧倾斜的横坡——设置超高横坡(成本低、效果好)设置超高后设置超高后 :: 12 平曲线超高12.4超高值计算超高值计算超高横坡度ih应按计算行车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种类、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等情况确定1)最大超高)最大超高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接近城镇且混合交通量较大的路段,车速受到限制时,其最大超高值可按下表执行2)最小超高值:应与公路直线部分的正常路拱横)最小超高值:应与公路直线部分的正常路拱横坡度值一致坡度值一致设计速度(km/h)806040超高值(%)642 12.5超高过渡方式超高过渡方式主要是解决从直线上的双向超高过渡方式主要是解决从直线上的双向路拱断面如何过渡到圆曲线上的单向横坡路拱断面如何过渡到圆曲线上的单向横坡断面 超高过渡段超高过渡段ihiGiG 12.5超高过渡方式1)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当超高值等于路拱坡度时的过渡当超高值等于路拱坡度时的过渡方法:绕中线外侧逐渐抬高,内侧不动,直至内、外侧坡度相等为止。

12.5超高过渡方式当超高值大于路拱横坡度时,有三种过渡方式:当超高值大于路拱横坡度时,有三种过渡方式:①绕内边线旋转(未加宽前的内边线) 首先从双坡断面绕中线旋转到单坡iG ,称为临界断面;然后绕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线旋转,由单坡iG变为单坡ih ①绕内边线旋转a a))ZHZH前前( (或或HZHZ后后) )起始段起始段 ①绕内边线旋转iGb b))ZHZH~~HY(HY(或或HZHZ~~YH)YH)段段 ①绕内边线旋转路线设计高程路线设计高程旋转轴h0=bJiGc c)全超高段)全超高段 ①绕内边线旋转ZHHY提肩提肩双坡阶双坡阶段段全全超高阶段超高阶段旋转阶旋转阶段段 12.5超高过渡方式当超高值大于路拱横坡度时,有三种过渡当超高值大于路拱横坡度时,有三种过渡方式:方式:②绕中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绕中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 ②绕中线旋转iGb bh hc ci ih h绕中线旋转的超高方式图 ②绕中线旋转ZHHY提肩提肩双坡阶段双坡阶段全全超高阶超高阶段段旋转阶段旋转阶段 12.5超高过渡方式当超高值大于路拱横坡度时,有三种过渡当超高值大于路拱横坡度时,有三种过渡方式:方式:③绕外边线旋转首先绕外侧车道边线旋转,内外侧路面同时下降变为单坡面,然后待达到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仍绕外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为止。

12.5超高过渡方式1)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方法①绕未加宽前的路面内边线旋转,外侧抬高较多,但为填方,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内侧降低不多,利于纵向排水适用于新建公路采用方法②绕中线旋转,保持中线标高不变,外侧抬高不多,内侧有所降低,适用于旧路改建方法③绕外边线旋转,内侧降低较多,容易形成积水,对安全不利只适用于特殊情况,一般不采用 1)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内边轴内边轴中中 轴轴外边外边轴轴设计标高设计标高 12.5超高过渡方式2)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① 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先将外侧行车道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行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中心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值此时中央分隔带呈倾斜状中间带宽度较窄(≤4.5m),中等超高率时可采用 12.5超高过渡方式2)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②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此时中央分隔带维持原水平状态各种宽度的中间带都可以用 12.5超高过渡方式2)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③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各自的中心线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此时中央分隔带两边缘分别升高与降低而成为倾斜断面。

对于车道数大于4条的公路可采用 12.5超高过渡方式3)城市道路)城市道路单幅路路面宽度及三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单幅路路面宽度及三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宜绕中线旋转度宜绕中线旋转;;双幅路路面宽度及四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双幅路路面宽度及四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宜绕中间分隔带边缘旋转,使两侧车行度宜绕中间分隔带边缘旋转,使两侧车行道各自成为独立的超高横断面道各自成为独立的超高横断面 12.6超高过渡段长度从直线段的双向从直线段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横坡渐变到圆曲线路段具有超高线路段具有超高单向横坡的过渡单向横坡的过渡段称为段称为----超高缓超高缓和段Lc设于圆曲设于圆曲线的两端线的两端为了行车舒适和为了行车舒适和利于排水,对超利于排水,对超高缓和段长度必高缓和段长度必须加以规定须加以规定 12.6超高过渡段长度1)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①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np—超高渐变超高渐变率率n 附加纵坡附加纵坡 : : Lcih 12.6超高过渡段长度1)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①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np—超高渐变超高渐变率率n 附加纵坡附加纵坡 : : 12.6超高过渡段长度1)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按下式计算并取整为5的倍数,同时不得小于10m。

12.6超高过渡段长度2))超高渐变率超高渐变率在考虑超高缓和段长度时,应将超高渐变率控制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超高渐变率太大,路容不美观,乘客不舒适;太小,纵向排水困难①超高渐变率的影响因素超高渐变率的影响因素控制路面外侧边缘的加速度(或路面内侧边缘的降低速度);以路面前进方向为旋转轴的路面旋转角速度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后者对驾驶员和乘客舒适程度的影响比前者更大 12.6超高过渡段长度2))超高渐变率超高渐变率在考虑超高缓和段长度时,应将超高渐变率控制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超高渐变率太大,路容不美观,乘客不舒适;太小,纵向排水困难①超高渐变率的影响因素超高渐变率的影响因素控制路面外侧边缘的加速度(或路面内侧边缘的降低速度);以路面前进方向为旋转轴的路面旋转角速度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后者对驾驶员和乘客舒适程度的影响比前者更大 ②最大超高渐变率在相同的超高缓在相同的超高缓和段长度下,至和段长度下,至旋转轴距离越宽,旋转轴距离越宽,超高渐变率越大超高渐变率越大 出于排水考虑,出于排水考虑,车道横坡度由车道横坡度由-2%(或(或-1.5%)过)过渡到渡到2%(或(或1.5%)的路段超)的路段超高渐变率高渐变率p不得小不得小于于1/330 。

12.6超高过渡段长度3)超高过渡段与缓和曲线的关系)超高过渡段与缓和曲线的关系①一般的情况下一般的情况下Lc==Ls 在确定缓和曲线长度时,已经考虑了超高过渡段所需的最长度,故一般取超高过渡段Lc与缓和曲线长度Ls相等;②计算计算Lc若计算出的Lc>Ls此时应修改平面线形,使s≥Lc当平面线形无法修改时,可将超高过渡起点前移,即超高过渡在和曲线起点前的直线路段开始,路面外侧以适当的超高渐变率逐渐抬高,使横断面在ZH(或HZ点)渐变为向内倾斜的单向路拱横坡(临界断面);若Ls>计算出的Lc,但只要超高渐变率P≥1/330,仍取Lc=Ls③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但若圆曲线上设有超高,则应设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但若圆曲线上设有超高,则应设置超高过渡段,超高过渡段在直线和圆曲线上各分配一半置超高过渡段,超高过渡段在直线和圆曲线上各分配一半 12.6超高过渡段长度3)超高过渡段与缓和曲线的关系)超高过渡段与缓和曲线的关系④高等级公路设计中,一般配置较长的缓和曲线高等级公路设计中,一般配置较长的缓和曲线为了避免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均匀过渡超高而为了避免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均匀过渡超高而造成路面横向排水不畅,超高过渡可采取以下措造成路面横向排水不畅,超高过渡可采取以下措施:施:超高的过渡仅在缓和曲线的某一区段内进行即超高过渡起点可从缓和曲线起点(R=∞)至缓和曲线上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之间的任一点开始,至缓和曲线终点结束。

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按两种超高渐变率分段进行即第一段从缓和曲线起点由双向路拱坡以超高渐变率1/330过渡到单向路拱横坡,第二段由单向路拱横坡过渡到缓和曲线终点处的超高横坡 12.7横断面上超高值的计算1)不设中间带的公路超高值)不设中间带的公路超高值((a)绕内边缘旋转)绕内边缘旋转 1)不设中间带的公路超高值((a)绕内边缘旋转)绕内边缘旋转 1)不设中间带的公路超高值(b)绕中线旋转 1)不设中间带的公路超高值(b)绕中线旋转 12.7横断面上超高值的计算2)有中间带的公路超高值)有中间带的公路超高值 12.7横断面上超高值的计算2)有中间带的公路超高值)有中间带的公路超高值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 12.7横断面上超高值的计算2)有中间带的公路超高值)有中间带的公路超高值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 12.8超高设计图路面超高方式图就是指路面横坡度沿路线路面超高方式图就是指路面横坡度沿路线纵向的变化图纵向的变化图应用:纵断面图中应用:纵断面图中“超高超高”栏栏设计文件组成部分之一:超高方式图设计文件组成部分之一:超高方式图----- 12.8超高设计图1)超高方式图绘图规则:)超高方式图绘图规则:按比例绘制一条水平基线,代表路中心线,并认为基线的路面横坡度为零。

绘制两侧路面边缘线用实线绘出路线前进方向右侧路面边缘线,用虚线绘出左侧路面边缘线若路面边缘高于路中线,则绘于基线上方,反之;绘于下方路面边缘线离开基线的距离,代表横坡度的大小(比例尺可不同于基线)标注路拱横坡度向前进方向右侧倾斜的路拱坡度为正,向左倾斜为负 12.8超高设计图2)基本型曲线的超高设计图)基本型曲线的超高设计图 12.8超高设计图3)) S型曲线的的超高设计图型曲线的的超高设计图 12.8超高设计图4))卵型曲线的超高设计图卵型曲线的超高设计图 ----- 12.9超高过渡段的纵向设计超高过渡段传统的纵向过渡方式采用的是超高过渡段传统的纵向过渡方式采用的是线性变化的过渡方式,本来是连续的纵坡线性变化的过渡方式,本来是连续的纵坡线在超高过渡段的起讫点(或超高渐变率线在超高过渡段的起讫点(或超高渐变率变化处)产生了竖向转折,引起突然性动变化处)产生了竖向转折,引起突然性动力冲击力冲击 改善方法改善方法:: 一般做法是在转折处插入竖曲线,如美国、日本都是这样做的,但设计比较麻烦改变上述传统的超高线性变化的过渡方式,采用“曲线式”的过渡形式 13 视距13.1定义定义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障碍物后,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所需要的必须的最小距离。

13.2存在视距问题的情况存在视距问题的情况夜间行车:设计不考虑平面上:平曲线(暗弯)平面交叉处纵断面凸竖曲线凹竖曲线:(下穿式立体交叉) 13 视距13.3行车视距的作用行车视距的作用保持行车安全提高平均行驶速度,提高通行能力13.4道路上可能存在视距不良的地段道路上可能存在视距不良的地段在平曲线的暗弯处(处于挖方路段的弯道与内侧有障碍物的弯道),包括具有中央分隔带公路弯道外侧超车车道上的视距;在纵断面的凸形竖曲线处;在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跨线桥、门式交通标志及广告宣传牌等,如果它们正好处在凹形竖曲线上方,可能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在夜间行车时,若凹形竖曲线半径过小,前灯照射距离近,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交叉口相交处 13.5 行车视距分类汽车行驶时,自驾驶人员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汽车行驶时,自驾驶人员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时起,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短距离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1)停车视距反应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停车距离停车距离ST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采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要的最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要的最短距离短距离 停车视距构成是当驾驶人员发现前方的阻碍物,经过判断决定是当驾驶人员发现前方的阻碍物,经过判断决定采取制动措施的那一瞬间到制动器真正开始起作采取制动措施的那一瞬间到制动器真正开始起作用的那一瞬间汽车所行驶的距离用的那一瞬间汽车所行驶的距离感觉时间为感觉时间为1.51.5s s制动反应时间(制定制动反应时间(制定生效时间)取生效时间)取1.01.0s s感觉和制动反应的总感觉和制动反应的总时间时间t=2.5st=2.5s在这个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在这个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停车视距构成反应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停车距离停车距离ST是指汽车从制动生效到汽车完全停住,这段时间是指汽车从制动生效到汽车完全停住,这段时间内所走的距离内所走的距离 1)停车视距停车视距构成停车视距构成制动距离是指汽车从制动生效到汽车完全停住,这段时间内所走的距离。

停车视距ST(考虑一定的安全距离) 1)停车视距 1)停车视距 2)会车视距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止,所需的最短距离反应距离:双向驾驶员及车辆反应距离:双向驾驶员及车辆制动距离:双向车辆制动距离:双向车辆安全距离:双向车辆保持间距安全距离:双向车辆保持间距 3)超车视距定义定义超车视距是指汽车安全超越前车所需的最小通视距离加速加速S1超车(逆向行驶)超车(逆向行驶)S2安全距离安全距离S3对向行驶对向行驶S4最小必要超车视距最小必要超车视距全超车视距全超车视距 3)超车视距超车视距的构成超车视距的构成 加速行驶距离S1当超车汽车经判断认为有超车的可能,于是加速行驶移向对向车道,在进入该车道之前所行驶距离为S1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S2 3)超车视距超车视距的构成超车视距的构成 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S3 S3=15~100m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S4以上四个距离之和是比较理想的全超车过程全超车视距为:全超车视距为: S超超=S1+S2+S3+S4 3)超车视距最小必要超车视距最小必要超车视距加速加速S1超车(逆向行驶)超车(逆向行驶)S2安全距离安全距离S3对向行驶对向行驶S4最小必要超车视距最小必要超车视距全超车视距全超车视距n对向汽车行驶时间大致为对向汽车行驶时间大致为t2的的2/3 3)超车视距最小超车视距最小超车视距加速加速S1超车(逆向行驶)超车(逆向行驶)S2安全距离安全距离S3对向行驶对向行驶S4最小必要超车视距最小必要超车视距全超车视距全超车视距 13.6 各级公路对视距的要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工程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限制的地段,可采用工程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限制的地段,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措施停车视距,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措施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其长度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其长度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二、三、四级公路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满足超二、三、四级公路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满足超车视距车视距“一般值一般值”的超车路段的超车路段当地形及其它原因不得已时,超车视距长度可适当地形及其它原因不得已时,超车视距长度可适当缩减,最短不应小于所列的低限值当缩减,最短不应小于所列的低限值 13.6 各级公路对视距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不小于总长度的一般情况下,不小于总长度的10%10%~~30%30%,并均匀,并均匀布置布置在二、三级公路中,宜在在二、三级公路中,宜在3min的行驶时间里,提的行驶时间里,提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的超车路段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的超车路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大型车比例高的二、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大型车比例高的二、三级公路的下坡路段,应采用下坡段货车停车视距级公路的下坡路段,应采用下坡段货车停车视距对相关路段进行检验。

对相关路段进行检验积雪冰冻地区的停车视距宜适当增长积雪冰冻地区的停车视距宜适当增长 13.7视距的保证 平曲线视距检查方法:平曲线视距检查方法: ①最大横净距法 ②视距包络曲线法1)最大横净距法)最大横净距法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与视距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叫横净距hSBA 13.7视距的保证 1)最大横净距法)最大横净距法驾驶员视点位置:视线高度:1.2m平面位置:距未设加宽的路面外边缘1.5m,或距路中线最大横净距:在弯道内所有横净距中的最大值,称为最大横净距,用h表示其值可根据视距S和曲线长L、行车轨迹曲线半径RS算出 路面加宽路面加宽1.5m b1.2B/2-1.5 §1)不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①曲线长L>视距S: 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式中:式中:Rs——驾驶员视点轨迹线半径,驾驶员视点轨迹线半径, ②②曲线长曲线长L<视距视距S:: n式中:式中: L’——曲线内侧视点轨迹线长度曲线内侧视点轨迹线长度视点轨迹线视点轨迹线RSRS LYll§①圆曲线长LY>S: 2 2)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②②曲线总长曲线总长L>S>LY Y 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LY§①圆曲线长LY>S: 2 2)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②②曲线总长曲线总长L>S>LY Y 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③③曲线总长曲线总长L

横净距横净距 13.7视距的保证 3))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清除障碍物:清除障碍物:①清除视距包络曲线与视点轨迹线间的全部障碍物适用:连续障碍物的清除,如路堑边坡等 13.7视距的保证 3))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清除障碍物:清除障碍物:②清除距离视点轨迹线小于最大横净距的障碍物适用:分散障碍物,如独立建筑物等 Z1Z2Z3 13.7视距的保证 3))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分道行驶:分道行驶:二、三、四级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路段 ,若不能保证2倍停车视距,则必须满足停车视距,同时必须采用严格的分道行驶措施如设分道线、分隔带、分隔桩;或设成两条分离的单车道补救措施:限速、设反光镜等补救措施:限速、设反光镜等 13.7视距的保证 14横断面设计14.1公路横断面设计要求公路横断面设计要求路基横断面形式和尺寸在确定路线平面位置时已有考虑,在纵断面设计中又根据路线标准和地形条件对路基的合理高度,特别是工程艰巨路段已仔细做了分析研究,拟订了横断面方案因此,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横断面设计是在总结上述工作基础上,绘制横断面设计图纸,作为计算土石方数量和施工的依据。

横断面设计必须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选用合理的断面形式41.2路基标准横断面(典型横断面)路基标准横断面(典型横断面)一般包括:路堤、路堑、半填半挖、护坡路基、挡土墙路基等断面断面路幅内行车道、路肩的宽度和横坡度以及中间带的尺寸应具体确定断面中路基的边坡坡率、边沟尺寸、挡土墙断面等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规定确定标准横断面图一般采用1:100比例 14.2路基标准横断面 14横断面设计1 1)确定路幅横断面尺寸(宽度及横坡度))确定路幅横断面尺寸(宽度及横坡度)2 2)确定路基高度:纵断面设计完成)确定路基高度:纵断面设计完成3 3)路基横断面形状设计:如梯形(直线式)路基横断面形状设计:如梯形(直线式边坡)、折线式边坡、台阶形边坡边坡)、折线式边坡、台阶形边坡4 4)边坡坡度确定;路堤及路堑边坡,土质)边坡坡度确定;路堤及路堑边坡,土质与岩石边坡与岩石边坡5 5)横断面面积计算及土石方数量计算调配)横断面面积计算及土石方数量计算调配 14横断面设计1 1)平曲线资料:半径、)平曲线资料:半径、缓和曲线、偏角、曲线缓和曲线、偏角、曲线位置(交点桩号)等位置(交点桩号)等2 2)每个中桩)每个中桩的填挖高度的填挖高度4 4)各中桩的超高值)各中桩的超高值5 5)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式(典型横断面)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式(典型横断面 ))3 3)路基宽度,路)路基宽度,路面宽度(分别确面宽度(分别确定左右侧宽度)定左右侧宽度)6 6)路基边坡坡度值)路基边坡坡度值7 7)边沟、截水沟的)边沟、截水沟的形式及尺寸形式及尺寸8 8)弯道上视距的是否得到保证)弯道上视距的是否得到保证 14横断面设计1 1)绘制各桩位的横向地面线)绘制各桩位的横向地面线2 2)拟定路基宽度、边坡合理值、边沟)拟定路基宽度、边坡合理值、边沟3 3)拟定弯道超高、加宽值)拟定弯道超高、加宽值4 4)地面线是在现场测绘的,若是纸上定线,)地面线是在现场测绘的,若是纸上定线,可从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内插获得。

可从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内插获得 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是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是1 1::200200 14横断面设计nK5+300.00n右右::3.7,3.7, -0.17, -0.17, 12.712.7, -1.07,, -1.07, 2525, -2.31, -2.31n左:左:6.46.4, 0.82, , 0.82, 8.78.7, 1.3, , 1.3, 13.5813.58,1.79, ,1.79, 2525, 2.87, 2.87n绘出设计线:绘出设计线:“戴帽子戴帽子” K5+300.00 T=2.52 +125 T=1.17 AW=2.6 AT=15.8横断面绘制示例(无超高加宽)0.07 2951.82 2950.65 比例比例:1:200:1:200 +259.81 T=0.89 AW=2.6 AT=12.8横断面绘制示例(有超高加宽)0.11 2954.08 2953.19 比例比例:1:200:1:200 14横断面设计 工程实例工程实例 5横断面设计 5横断面设计 14.6路基设计表公路公路设计设计文件的文件的组组成内容之一,是平、成内容之一,是平、纵纵、、横等主要横等主要测设资测设资料的料的综综合,在公路合,在公路设计设计文文件中占有重要地位件中占有重要地位。

表中填列所有整表中填列所有整桩桩、加、加桩桩的填挖高度、路的填挖高度、路基基宽宽度(包括加度(包括加宽宽)、超高)、超高值值等有关等有关资资料料是路基横断面是路基横断面设计设计的基本数据,也是施工的基本数据,也是施工的依据之一的依据之一 路 基 设 计 表桩 号设计标高 (m) 地面标高 (m) 填 挖高度 (m) 路 基 宽 度 (m)路基外边缘点J、行车道外边缘点M、路中线C与设计高(路中线处)之差(m) 左 路 幅 中右 路 幅填挖左右JMCMJK0 +000.002952.062952.06 0.002.252.25-0.07 -0.05 0-0.05 -0.07 K0 +005.002952.042950.271.77 2.252.25-0.07 -0.05 0-0.05 -0.07 K0 +025.002951.992948.893.10 2.252.25-0.07-0.05 0-0.05 -0.07 K0 +050.002951.912949.612.30 2.252.25-0.07 -0.05 0-0.05 -0.07 K0 +075.002951.832950.431.40 2.252.25-0.07 -0.05 0-0.05 -0.07 K0 +100.002951.762950.451.31 2.252.25-0.07 -0.05 0-0.05 -0.07 K0 +125.002951.822950.651.17 2.252.25-0.07 -0.05 0-0.05 -0.07 K0 +150.002952.212951.370.84 2.252.25-0.07 -0.05 0-0.05 -0.07 K0 +175.002952.642951.820.82 2.252.25-0.07 -0.05 0-0.05 -0.07 K0 +200.002953.062952.420.64 2.252.25-0.07 -0.05 0-0.05 -0.07 K0 +225.002953.492952.530.96 2.252.25-0.07 -0.05 0-0.05 -0.07 ZY +239.362953.732952.651.08 2.852.25-0.11 -0.09 00.07 0.09 QZ +259.812954.082953.190.89 2.852.25-0.11 -0.09 00.07 0.09 YZ +280.262954.422953.850.57 2.852.25-0.11 -0.09 00.07 0.09 14.7城市道路横断面1)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要求)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要求满足城市规划、道路设定的功能要求;注意远近期结合; 满足上位设计条件; 处理好交通、环境、景观、沿线设施和建设条件的关系。

满足行车舒适、环境优美、路基稳定、工程经济、便于施工和养护2)城市道路标准断面图:)城市道路标准断面图:应绘出:红线、中心线、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带、照明、地下管线等各部分组成及其尺寸,以及排水方向、路面横坡、断面方向;设计说明和图例比例尺1:100或1:200 14.7城市道路横断面3)横断面设计图(比例)横断面设计图(比例1::100或或1::200)) 当按照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地形条件以及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横断面组成和宽度以后,即可绘制横断面设计图 14.7城市道路横断面4)横断面现状图(比例)横断面现状图(比例1::100或或1::200))沿道路中线每隔一定距离绘制横断面地面线若属旧街道改建,即为横断面现状图5)横断面施工图)横断面施工图纵断面设计完成后,各断面中线上的填挖高度已知,该高度点绘于现状图上,再结合设计图得到 15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调配1 1)积距法)积距法 15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调配2 2)块分法)块分法 15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调配3 3)坐标法)坐标法 15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调配1 1)平均断面法)平均断面法 15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调配2 2)棱台体公式法)棱台体公式法式中:F1和F2相差甚大,m=F1/F2,其中F2>F1 。

该方法精度教高,用计算机计算时,应尽量采用 15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调配15.3土石方数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土石方数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1)填、挖方数量应分别计算(填、挖方面积分别计算);2)土石方应分别计算(土石面积分别计算);3)路基填、挖方数量中应考虑路面厚度所占的体积(填方扣除、挖方增加);4)大中桥位处所占的路基土石方应扣除 15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调配 15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调配 15.4路基土石方调配土石方调配的目的:确定填方用土的来源、挖方土石方调配的目的:确定填方用土的来源、挖方弃土的去向;以及计价土石方的数量和运量等弃土的去向;以及计价土石方的数量和运量等 填方土源:附近挖方利用—借土 挖方去向:调往附近填方—弃土1)土石方)土石方调调配原配原则则::就近利用,以减少运量;不跨沟调运;高向低调运;经济合理(远运利用与附近借土作经济比较)远运利用的费用:运输费用、装卸费等借土费用:开挖费用、占地及青苗补偿费用、弃土占地及运费 不同的土方和石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分别进行调配,以保证路基稳定和人工构造物的材料供应土方调配对于借土和弃土应事先同地方商量,妥善处理 15.4路基土石方调配2)土石方)土石方调配方法配方法①土石方调配是在土石方数量计算与复核后进行,调配前应将可能影响运输调配的桥涵位置、陡坡、大沟等注在表旁,供调配时参考。

②掌握各桩号间路基填挖方情况并做横向平衡,确定利用、填缺与挖余数量③在做纵向调配前,应根据施工方法及可能采用的运输方式定出合理经济运距,供土石方调配时参考④根据填缺挖余分布情况,结合路线纵坡和自然条件,本着技术经济和支农原则,具体拟订调配方案方法是逐桩逐段 将毗邻路段的挖余就近纵向调运到填缺内利用,并将具体调运方向和数量用箭头标注到借方或废方栏内 15.4路基土石方调配2)土石方)土石方调配方法配方法⑤经纵向调配,如仍有填缺或挖余,应会同当地政府协商确定借土或弃土地点,将借土或弃土数量和运距分别填注到借方或弃方栏内⑥ 土石方调配后,应按下式进行复核检查: 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借方=填方 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挖方 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15.4路基土石方调配3)关于调配计算的几个问题)关于调配计算的几个问题①经济运距:经济运距:移挖作填与附近借方经济比较,调运填方的最大距离即所谓“经济运距”②平均运距平均运距运距:是指从挖方体积的重心到填方体积的重心之 间的距离平均运距:挖方路段中心桩号至填方路段中心桩号的距离计算。

③运量运量土石方运量为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的乘积其中:运距是采用运输单位,单位:单位: m3·km 15.4路基土石方调配3)关于调配计算的几个问题)关于调配计算的几个问题④计价土石方数量计价土石方数量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如某工程土石方数量:填方500m3 挖方200m3 借方400m3 弃方100m3则计价土石方数量=600m3 一般工程的土石方一般工程的土石方总量,量,实际上是指上是指计价土石方价土石方数量一条公路的土石方数量一条公路的土石方总量,一般包括路基工量,一般包括路基工程、排水工程、程、排水工程、临时工程、小工程、小桥涵工程等涵工程等项目的目的土石方数量土石方数量 对于独立大、中于独立大、中桥梁、梁、长隧道的土石方工程数量隧道的土石方工程数量应另外另外计算 谢谢观赏主讲人:庞峻岭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