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案例——浣花溪,简 介,· 浣花溪公园是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北接杜甫草堂,东连四川省博物馆,占地32.32公顷,建设总投资1.2亿元,是成都市迄今为止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优 美 传 说—名字起源,说的是唐代浣花夫人任氏的故事传说浣花夫人任氏年轻时,是浣花溪边一个农家的美丽女儿,心底善良,有一天在溪畔的深潭里洗衣,遇到一个遍体生疮的过路僧人,突然跌进水里,他爬起来脱下沾满泥水的袈裟,请求给他洗洗姑娘欣然应允当她在潭中洗涤僧袍的时候,僧衣每一漂动,就有一朵朵荷花随手涌现出来霎时潭中和溪水里就漂满了荷花旁边的人们十分惊异,正要向和尚询问时,却不见了踪影大家知道遇到了神仙从此人们就把这段河流称为浣花溪了文 化 底 蕴——诗歌大道,388米长的诗歌大道庄严肃穆,诗歌大道不仅诗歌文化中心的入口,也是展示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长廊,公园牌坊300多著名诗人的形象、生卒年,让我们体验着中国古文化的厚重屈原、李白、杜甫三位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矗立在大道的尽头 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厚重初唐四杰 ——王 、杨 、卢 、骆,,王勃 唐. 650-676 杨炯 唐. 650-693 骆宾王 唐. 635-684 卢照邻 唐. 650-676,鲍照 南朝-宋. 412-466,时危见臣节 世乱识忠良,,,庾信 北周. 513-581,,阳关万里道,不见一归人,,,陈子昂 唐. 661-702,,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韩愈 唐. 768-824,文 化 底 蕴——杜甫草堂(文化内涵背景),浣花溪公园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运用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的前沿理论,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文化醇厚的历史底蕴,是一座集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城市公园。
功能分区—三大功能分区,公园组成: 一座人造山 ——万树山 (安静休息区) 一个人造人工湖 ——沧浪胡 (文化娱乐区) 一处湿地 ——白鹭洲三大区域组成 (游览区),沧浪胡,万树山,白鹭洲,公园以这三大区 并两个景观建筑 和四个大型休闲广场 表现公园特色游览区,文化娱乐区,安静休息区,白鹭洲主要为游览区,约占整个公园的五分之 二 沧浪湖景区主要为文化休闲区,区内分布诗歌大道,诗歌典故园等文化气息浓郁的景观,主要供人们参与文化娱乐,约占整个公园的五分之一 万树山景区主要是安静休息区,万树山上植物丰富,冬暖夏凉,路旁随处可见的长椅方便人们随时休息,是整个园区最适合安静休息的区域,约占整个园区的五分之二,交通分析,入口分析,入口分析,北大门(接连青华路,邻四川省博物院,主入口之一),草堂广场(通往杜甫草堂),西门(连接二环路),南大门(诗歌文化中心入口),,,,,,入口分析由草堂路通入 (外为居民区),游线分析,地理条件优越 位于浣花溪与干河的交汇处 北接杜甫草堂 东连四川省博物馆 是最佳观赏点 面积较大,是成都市最大的且是唯一的五星级森林公园,地势较平坦却还是有微地形的变化,动物资源丰富,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栖息环境优美;,专门设置紧急避难场所,为市民在城市的灾害时提供了良好的地方,主题鲜明,诗意浓厚,铺装形式多样,园林小品设计美观、创新,基础设计较完善,在门口设置儿童乐园,扩大公园人群利用范围,功能分区明确,优点,重要景点,白 鹭 洲,紧挨北主入口就有一处湿地游园,由木桥相连接,万树山,万树山位于公园西南部,以一座人造山为主,植入密林,占地6.5万平方米,并配以“万竹广场”、“川西民俗文化广场”,锦水绕行其间,山体形态变化丰富。
绿化分为春、夏、秋、冬四景附以阳光草坪和花卉相衬,营造出“绿竹通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意境万竹小道,川西文化观演广场,万竹广场,沧浪湖,沧浪湖主要由“草堂入口广场”、浅滩、溪流、小岛和一座位于岛上的景观建筑“浣花居”组成 营造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境。